揭秘曹顒之「死」(上)

揭秘曹顒之「死」(上)

揭秘曹顒之「死」(上)

紅樓文化

去年春末之時,本人曾連續發表兩篇關於考證曹顒是《紅樓夢》作者的文章,觀點發表後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同時也得到了大家的鼓勵,不少朋友希望本論說能繼續下去,本人在此深表感謝!大家普遍認同從書中的時間線索入手去考證《紅樓夢》的方法。說到紅樓夢中的時間,我個人感覺非常可能是作者有意留下的線索,從時間線索作為開啟《紅樓夢》大門的一把關鍵鑰匙,是我所堅持的研紅重要原則之一。因為我們大家也都能感覺的到,作者寫入一些時間線索絕對不是亂寫出來的,而是長時間隱在作者內心深處的生活感觸在文字層面上的一種線索性暴露。而這種暴露就是在向尚未被"畫家煙雲模糊法"所迷惑的讀者們暗示作者自己內心的感歎、情感、悔恨等等各種複雜的心裡矛盾和特徵,使我們大家努力讀懂作者真正的創作意圖,瞭解作者年少之時"已往所賴上賴天恩,下承祖德"的美好生活與之後"無材可去補蒼天"的巨大感慨。可以看出,作者的內心是極為苦痛與矛盾的,但內心的堅毅又使他不甘心就此消失,於是作者產生了強烈的創作動機,為的就是證明自己的存在和表明自己的悔恨。同時也表明作者自己"更有情癡抱恨長"與"自謂落墮情根"的愛情情懷。

說到究竟是曹家的哪位人創作了《紅樓夢》,不少支持曹家家事說的朋友們都看的出來,作者所寫江南的"真家"與京城的"假家",恰恰能與曹寅之子那一輩的人對應起來。江南的家是真家,是作者真正生活與懷念的實境生活場所。而京城的家是假家,是作者藉以表達自己內心苦痛的虛擬生活場所。在這虛虛實實、真真假假之間,作者用"假作真時真亦假"的關聯方法進行了堅持不懈的創作與修改。為的就是證明自己的存在,證明我們人類的實際生活之中無非也是存在著許多的真假、虛實及真誠與欺騙。這樣以來,曹寅孫子輩的人無論如何也很難經歷到以上這種情懷的生活。而受曹寅影響巨大的寅兒子輩的人卻是目前來說最有可能感受的到這一切的人了。這樣以來,作者很可能會在曹顒和曹頫\之間產生。

根據史料的記載,曹頫\是在曹寅去世及曹顒離奇"病死"的情況下接手織造任務的。他並不是曹寅親生的兒子,正如劉同順先生曾經說的,曹頫\作為過繼的兒子與書中賈寶玉的形象實在相差不少,我也很認同這一觀點。這樣分析一下,現在能作為《紅樓夢》原創作者的人就只剩下曹顒了。歷史是這樣的具有局限性,彷彿又在捉弄我們一般,史料記載他死去了。可他真的"死去"了嗎?在這裡我們就會很自然地想到咱們前面剛剛提到過的"假作真時真亦假"的創作手法。作者之所以有這種"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思想,就是因為他被人們普遍認為是死去了,可作者自己卻明確的知道自己是因為當初的逃避才給人們造成了"他已經死去"的普遍印象。真假虛實之間,人們已經很難真的搞清楚《紅樓夢》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就如同我們現在所討論的曹顒一樣,我們真的不能直接了當的說他在康熙朝真的死去了,我們仍然需要進行一番堅苦的探索,虛實之間的曹顒正如他那虛實之間的作品一樣,書中內容有虛實,而作者自身的實際生活中也有虛實(虛的是人們普遍認為他已經死了,實的是他還存活著),能夠作到虛實之下的"人書合一"是多麼了不起的事情。人與書的虛實結合使得我們渴求著去無限接近有關於他的所有可能的線索。

在我本人的前面兩篇論述中,已經提到了一些自己對書中時間線索的探究。這些探究無疑會使我們能夠盡可能的接近到曹顒。由於篇幅所限,本人將自己的文章一一列舉在本文最後,供大家進一步參考,在此不再贅述了。在本人的研究中,已經得出兩個比較明確的結論:

[1]曹顒是書的作者。

[2]書中所寫內容的時間範圍主要是在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和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作者描寫了這連續三年間的很多事情。書中的"三春"概念應基本與此三年對應。

同時,在本人的論述之中也確定了兩個人物生活原型的出生時間:

[1]曹佳(元春生活原型)生於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農曆壬申年。

[2]曹顒(寶玉生活原型)生於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農曆癸酉年。

結合上面的時間概念。那麼1692年正月曹佳出生,1693年(可能是農曆四-五月份,待考)曹顒出生了。不知這樣以來,按曹寅這一支血脈相傳來推算的話,曹顒的小名是否正好也能與"連生"對應的上呢?!曹佳比曹顒大一歲多一點。對於曹寅來說,因為是連著兩年生了兩個"寶寶",所以次年出生的曹顒的小名當然可以叫作"連生"了,這正符合歷史上的情況。

寫到這裡,可能大家還是要疑惑,因為據史料記載曹顒是年輕時因病早逝,這樣推斷一個"死去"的人作為《紅樓夢》作者實在不太容易證明。話說得雖然不錯,但我們可以通過分析一些歷史上的情況,發現曹顒自身所存有的"疑點",看看當年的曹顒身上究竟發生了些什麼。下面本人就從幾個方面逐一分析一下曹顒身上的疑點,也誠請大家一起來思考一下這些疑點。

一、從事情發展的一般順序來分析

康熙皇帝曾親口說曹顒是一個魁梧健壯之人。康熙五十四年正月十二日,在內務府奏中有一段康熙的批文:

"曹顒系朕眼看自幼長成,此子甚可惜。朕所使用之包衣子嗣中,尚無一人如他者。看起來生長的也魁梧,拿起筆來也能寫作,是個文武全才之人。他在織造上很謹慎。朕對他曾寄予很大的希望......"

"顒"字意為寬大的樣子,加之上面康熙皇帝的描述,可見曹顒生來就有良好的體質。其在康熙五十三年的時候,仍然可以寫奏文給皇上,並沒有提及自己的任何一點病情。就連康熙皇帝最信任的人,同時也是曹顒的親舅舅李煦也未曾提到任何有關曹顒身體不好的情況。到康熙五十四年正月就突然傳來他死去的消息。試想,一個人從病到死總要有個過程的,而曹顒的死卻是那麼突然,充滿了迷團。

另外,作為內務府的人,對江南的情況都是每月至少一奏,曹顒在前面也是每月一應付,可從康熙五十三年八月奏完雨水情況以後就再無奏報。到康熙五十四年正月報奏曹顒病亡,中間四個月沒有奏文。那麼我們很自然就會發現至少有三個疑點:

[1]如果曹顒得的是慢性疾病,那他開始生病的時候肯定還是能正常生活的,能親手寫奏文的。然後會隨著病情的加劇使病症逐漸惡化,直至死去。那麼這就很怪了,為何在生病期間沒有上一份奏文呢?即使病的很重,不能親筆,也可由親信之人代勞一寫,由曹顒口述,代筆人記錄下來就行。可四個月裡沒有任何奏文。

[2]如果曹顒真是生病了,那也可以如他的父親曹寅一樣寫個奏文給皇上,內有"求主子聖藥"之類的話,也算借主子的龍恩驅病了。憑康熙和曹顒的親近關係,求個藥之類的絕對不在話下,可是這種情況也沒發生。

[3]如果說曹顒是突然去世的,在暴亡之前他的身體肯定會看似無任何疾病,如同健康人一樣。那麼在他去世的消息傳出來之前的四個多月的時間裡,為何曹顒一個奏文也不上奏皇上呢?我們可以想一想,四個月不上奏文,這差還想不想當呀?就算是有康熙皇帝的照應,也不能對皇帝這樣不尊重啊。連續四個月不上奏文,中間還有過新春的正月,正常在職的官員誰敢這樣呀?可這種情況就發生了,連續四個月不上奏文給皇上。

由此,我們可以認定這其中必有問題,曹顒棄職離家的可能性很大。雖然我們不知道這期間本來就有些難以支撐的曹家出了何事,但可以肯定曹顒身上一定發生了些什麼。

二、從康熙朝晚期曹寅去世後曹家的整體情況來分析

康熙五十一年九月初四日,曹顒上奏其父曹寅故時之情形,曾說:

"至父病臨危,頻以天恩未報,垂淚諄諭命奴才盡心報國,又以所該代商完欠及織造錢糧,槌胸抱恨,口授遺摺,上達天聽。氣絕經時,目猶未瞑,奴才傷心慟哭,不知所措。"

據上面關於曹寅病故時"槌胸抱恨、目猶未瞑"的情況來分析,可知曹寅臨死都在想著曹家虧空問題的嚴重性,如此之大的困境,他如何能閉得上眼。又據上面"垂淚諄諭命奴才盡心報國"一句來分析,可知他一面恨自己造成虧空,無法補完,另一方面他必深知此重壓肯定會落在他的兒子曹顒身上,兒子年紀還輕,如何應付的了呢!整個曹家會何去何從呢?!可見,曹顒接過曹寅的織造職務,壓力必將是巨大而沉重的。

康熙五十三年八月十二日,康熙皇帝曾說:

"兩淮鹽課原疏內,令曹寅、李煦管理十年,今十年已滿,曹寅、李煦逐年虧欠錢糧,共至一百八十餘萬兩,若將鹽務令曹寅之子曹顒、李煦管理,則又照前虧欠矣。此不可仍令管理。先是總督噶禮奏稱,欲參曹寅、李煦虧欠兩淮鹽課銀三百萬兩,朕姑止之......"

據上面的情況來分析,曹顒在接任父職之後,果然壓力巨大,總督噶禮已經奏參曹寅和李煦,這足以證明當時曹家的問題依然嚴重。

康熙五十四年正月十二日,康熙皇帝曾批:

"他(曹顒)的祖、父,先前也很勤勞。現在倘若遷移他的家產,將致破毀......"

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曹頫\上奏康熙皇帝奏文中,曾說:

"竊奴才母在江寧,伏蒙萬歲天高地厚洪恩,將奴才承嗣襲職,保全家口。奴才母李氏聞命之下,感激痛哭,率領闔家老幼,望闕叩頭。隨於二月十六日赴京恭謝天恩......本月初二日,奴才母具李煦前來傳宣聖旨,奴才母跪聆之下,不勝感泣,搏顙流血,謹設香案,望北叩頭謝恩。"

據上面的情況來分析,如果曹顒真是病死了,不致於要毀其家產的程度。只是有康熙皇帝這一後台,曹家才算是平安渡日。從後面,曹寅妻率全家北上叩恩的情況看,能清楚的表明這點。寅妻此舉完全可以說明曹家是有嚴重問題的,問題的嚴重很可能不只是仍有虧空,或許還有其他的大事,保全下來實在是不容易。[註釋1]

康熙五十四年六月初三日,康熙皇帝曾在曹頫\奏文中批示:

"你家中大小事,為何不奏聞? "

查曹寅、曹顒在職時奏文,可以看出康熙皇帝一般只想瞭解曹家的織造事務、江南地區的官情民意、天氣狀況,還有後來的曹家虧空問題。從不曾強烈要求上奏"家中大小事",由此我們可以推測,曹家肯定出過什麼大事,而康熙皇帝甚至很可能知道一些事情。為防曹家再出什麼亂子,才命曹頫\報奏家中之事,康熙皇帝好心中有數。

三、從曹顒文采並接合書中文本的藝術性來分析

康熙皇帝曾親口說曹顒是一個能寫之人。在此仍用康熙五十四年正月十二日,內務府奏中那一段康熙的批文:

"曹顒系朕眼看自幼長成,此子甚可惜。朕所使用之包衣子嗣中,尚無一人如他者。看起來生長的也魁梧,拿起筆來也能寫作,是個文武全才之人。他在織造上很謹慎。朕對他曾寄予很大的希望......"

由此可見,曹顒是一位很有寫作才華的人,這很可能與其從小受曹寅的教育和影響有直接關係。否則,康熙皇帝不會這般形容。

[1]從曹顒奏文中看出,他的奏文寫的確是精彩,曹頫\要比他差不少。其的確是個能寫作之人,寫紅樓夢沒有很強的寫作能力是完不成的,這符合作者的基本要求。[註釋2]

[2]曹顒死前的幾個月是有一段含糊不清的秘密。《紅樓夢》的作者為何既悔恨又有難言之隱,故曰真事隱,後半部的迷案恐怕與此有關。[註釋3]

[3]曹顒與曹頫\的文才與小說中的賈寶玉與賈環的文才有可比性。另外,已經可以基本證明曹頫\即畸笏叟,那麼為玉兄的寶玉原型又會是誰呢?曹顒的概率自然是最大的。

[4]曹顒的奏文,特別在其任職的後期,一般都是寥寥數語,大有應付之意。三年任職大部分是說一下江南的雨水情況而已。在康熙五十三年七月初二日皇上反催:"此摺回到江寧,將雨澤情形,再速奏聞"。同曹寅、李煦、曹頫\等人的奏文相比,體現出曹顒不是一個勤於職位的人,有些對仕途經濟反感的傾向。這點與賈寶玉的情況完全相符。[註釋4]

通過以上三個大方面的分析來看,曹顒與書中的賈寶玉在性格上很接近,對職務多有應付之意。其在職位上的時候,家裡的經濟情況給他的壓力非常大。曹顒"病死"前的半年裡,疑點不少,肯定是出了其他的事情。從寅妻北上叩恩及康熙皇帝急催曹頫\報奏家中大小事,我們由這些情況也可以推測,曹顒應該不是正常的病死,很可能是因不堪壓力、反感仕途等原因,以"假死"的方式棄職離家了。本人基於上面的這些歷史情況分析,推測出曹顒自身很可能出了問題是很有說服力的。

可能有的朋友還要反問,如果僅憑這些疑點的分析最多只是側面論證,有沒有正面的直接依據呢?我想要說,書中作者總有難言之語,總給人感覺有所遮掩,這恰恰證明作者自身的情況。否則,作者的真事隱就變的沒有意義了。若說有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曹顒的假死,答案是肯定的,當然有!我將從最具有說服力的小說前八十回文本中列出我所發現的正面直接證據,並加以分析,看看是否能還原出歷史上並無記錄的曹顒"假死"的真實情況。欲知如何論證,請看我的《揭秘曹顒之"死"(下)》一文中的分析。

夢不覺 農曆丁亥年六月二十二日 於 泉城 思樂軒 初稿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