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晚死考
在拙作 《 揭開紅樓夢作者之謎 》 ( 1979 年 《 北方論叢 》 第一期)論證曹雪芹是在石兄 《 風月寶鑒 》 舊稿基礎上巧手新裁改寫成書的時候,已曾指出雪芹成「片」剪裁、挪移利用石兄舊稿(以致造成故事時序和人物年齡前後矛盾)的一些情況,經過雪芹「增刪五次」之後,要把這部舊稿全部「復原」是不可能的;不過就搞得某些情況仍然依稀可睹。為了探索石兄舊稿面貌,從而為研究雪芹的改寫意圖提供資料,這裡來看一下眾所矚目的秦可卿之死的問題。
今傳本秦可卿死於第十三回;按小說正面敘述的歲月推移計算,這是股市開始後的第十一年亦即寶玉十一歲時的事(可參閱周汝昌 《 紅樓夢新證 · 紅樓紀歷》)。可是,正如我已指出的,第七回寶玉初會秦鍾時,正文兩處寫到和他同年的侵鍾是個「小後生」,吳語詞彙中的小後生至少也該是十五歲以上了;但從故事正面所敘年月來算,這是第九年亦即寶玉九歲時事,他並不是個「小後生」,此其一。我也曾指出,十三回寫秦氏死後賈珍正憂無人主內時,寶玉向他推薦鳳姐的那段描寫字裡行間所透露的寶玉,其言語行事之老成,決非一個十一歲的孩子所可能辦到的,此其二。即此二端,已使我們大有理由肯定,在舊稿中秦氏之死是很晚的事,她絕不會是寶玉十一歲這年死的。這一點是可以找到其它有力內證加以證明的。
「賈蓉之妻」的秘密何在?
這個問題是舊紅學家早已指出了的:賈蓉之妻秦可卿早在第十三回已經死了,怎麼到了二十九回(清虛觀中)又「只見賈珍、賈蓉的妻子婆媳兩個來了」呢?此後蓉妻在書中出現又不止一次。如果這位賈蓉之妻是續絃,那麼,小說對寧國府的承重孫再娶不提一筆,無論如何是一個大疏忽。而且這位孫媳婦姓甚名誰家世人品如何,書中幾乎隻字不道,豈非怪事?!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要揭開這個謎,盡可能地收集書中的內證材料是非常必要的。今傳本中提及賈蓉之妻的,有下列十四處值得注意(引文據戚本校庚辰本):
1 第五回賈母命哄寶玉睡中覺時,「賈蓉之妻秦氏便忙笑回道 …… (按:這在舊稿中應是寶釵入府第一年冬天的事,見本文 《 附錄一 》〕
2 第七回「 …… 尤氏與賈蓉之妻秦氏婆媳兩個 …… 」。
3 第十一回鳳姐回王夫人說「我先睄睄蓉哥兒媳婦」。
4 第十三回「人回東府蓉大奶奶沒了」。
5 第二十九回寫清虛觀中「只見賈珍、賈蓉的妻子婆媳兩個來了」。(按:在舊稿中這應是寶釵入府次年五月的事,見 《 附錄三 》〕
6 第五十三回「一時賈珍進來吃飯,賈蓉之妻迴避了」。 〔 按:在舊稿中應是寶釵入府第一年年底事,見 《 附錄二 》〕
7 第五十三回祭宗祠時「每賈敬捧菜至,傳至(於)賈蓉;賈蓉便傳與(於)他妻子,妻子( × )又傳與(於)鳳姐、尤氏諸人」。 〔 按:同上 〕 8 第五十三回元旦獻茶「蓉妻捧與眾老祖母, …… 蓉妻又捧與眾姐妹。」(按:在舊稿中原應是寶釵入府次年事,見 《 附錄三 》〕
9 第五十四回元宵夜宴席次「再下便是尤氏、李紈、鳳姐、賈蓉之妻同上 〕
(10) 第五十四回移席暖閣「下面橫頭便是賈蓉之妻」。 〔 按:同上〕
( 11 )第五十四回賈母笑道:「我正想著,雖然這些人取樂,竟無(沒)一雙全的。就忘了蓉兒了。這可全了,蓉兒就和你媳婦坐在一處,到也團圓同上 〕
( 12 )第六十四回賈母回家「見了尤氏婆媳,不免又相持大哭一場
( 13 )第七十五回尤氏房中「 …… 賈蓉之妻也梳妝了(上)來見過(來),尤氏在上,賈蓉之妻在下(外相陪) …… 」。
( 14 )第七十六回寫賈母讓尤氏回家,尤氏未允,賈母說:「 …… 既這樣,你就率性別去,陪著我罷(了)。你叫蓉兒媳婦他(送去)就順便回去罷。尤氏說了蓉妻(給賈蓉之妻)答應著,送出邢夫人,一同至大門,各自上車回去,不在話下」.
從以上列舉並參閱 《 附錄 》 可見: a .在舊稿中,寫到賈蓉之妻的[1][6][7][8][9]( 10 )( 11 )和 5 在時間情節上是銜接的。 b . 1 和 6 既為同年冬事,z則「夢遊」與「祭宗祠」「慶元宵」之間,斷乎插不進 《 秦可卿淫喪西帆(天香)樓》這一大片文字。因為, 16 時間相距太近,賈蓉決不可能在可卿死後立即續絃,致者免除夕到翌年元宵的時候,在賈府中又出現一個「賈蓉之妻」的;同時,從賈府過年氣氛和( 11 )所舉賈母之言來審察,賈府中都絲毫沒有新經大喪或新娶孫媳氣氛。
明確了這一層,那就可以恍然大悟:自 6 至( 11 )以及 5 中的那個「賈蓉之妻」,在舊稿中原來就該是「賈蓉之妻秦氏」。
雪芹在石兄舊稿基礎上重新改作時,將舊稿剪裁挪移,在情節上「掉頭翻身」。他在 4 (第十三回)時已寫秦可卿死了,故在 6 至( 11 )及 5 中,把舊稿中的「賈蓉之妻秦氏」一語的末後「秦氏」兩字刪去,這就變成了「賈蓉之妻」或「蓉妻」 了。 —— 根據 《 紅樓夢 》 的「書法」,凡賈氏族人之婦,全都是稱姓(如史太君、王夫人、邢夫人等)、道名(如李紈、王熙鳳等)、書氏(如賈璜之妻金氏、賈茵之母婁氏等),絕少例外(僅賈母壽誕時賈、賈瓊二人之母無姓氏),可是對於寧蓉二府的長孫媳婦,在許多地方卻僅書「賈蓉之妻」而不書姓氏,這可以作為證。
「賈蓉之妻秦氏」早在第十三回就死了,可是此後又不斷出現一個「賈蓉之妻」,全部「秘密」就在於此。賈蓉其實並未續絃。
既然 16 至( 11 )及 5 的賈蓉之妻實全系秦氏,則( 12 )( 13 )(4)中的蓉妻亦應即秦可卿。
既然遲至(今本第七十六回)賞中秋時這個「賈蓉之妻」都還活著,則不能不認為「淫喪」是後來的情節,它在舊稿中原是時間很晚的事。
而這一點,正可以和上述寶玉初會秦鍾時已是個「小後生」、寶玉向賈珍推薦鳳姐協理寧國府言行之老裡老氣互相對證。 —— 秦可卿該是在寶玉成年以後很久才死的。這就怪不得「路謁」時,北靜王要他到府中和「海上眾名士 …… 常去談會談會」了。如果寶玉此時僅十一歲,北靜王當不致如此邀請的。
秦可卿死於何時從字裡行間所透露的寶玉實際年齡來看,秦可卿之死,在舊稿中無論如何也應是寶玉十八歲以後的事了。這一點,還可以從小說的具體描寫中得到參證。上引912)至第六十四回寫賈敬死後有「尤氏婆媳」;第七十六回賞中秋時賈母對尤氏先有「可憐憐你公公轉眼(死了)已是(經)二年多了」之語,接著才是上引( 14)賈母讓蓉妻 先回去。則賈蓉之妻秦可卿是喪於賈敬歿後「二年多」或更後,明甚。複查「二尤」文字是和賈敬之喪不可分割的,而在「二尤」文字中,賈璉和二姐談及將三姐匹配寶玉,並不存在年齡懸殊問題(第六十五回);寶玉在同湘蓮談話中也透露自己府和曾在東府和二尤姐妹「混了兩(一)個月」(第六十六回),這都說明舊稿中的實際年齡至少也該在十八歲左右了。而秦氏歿於敬死後「二年多」或更後,則是寶玉玉二十歲以後的事了。 —— 可見在石兄舊稿中這並不像雪芹改本所寫的是寶玉石以隨時事。
是雪芹把 《 風月寶鑒 》 舊稿中很晚才發生的情節,移置到今傳本的第十三回處的。
那麼,秦可卿之死的具體時間在何時呢? —— 在舊稿中極有可能就是緊接「賞中秋」(今本第七十六回)這片文字的(但不包括黛玉、湘雲聯句情節)。 有關賞中秋這「片」文字(自第七十五 —— 七十六回前半)本是舊稿原有,經過雪芹潤色而又未及細改(見 《 附錄四 》 )。這「片」文字中有不少值得追蹤的蛛絲馬跡:
一是賈珍「開夜宴異兆發悲音」。從今傳諸本八十回前的文字來看,並找不出這「悲音」的「異兆」究竟具體預兆了東府賈珍何事。從第七十九和八十回描寫來看,賞中秋以後很久,甚至到了次年三月二十八日天齊廟燒香還願時(此點詳拙著《八十回前的時間矛盾 》 ),亦未見賈府發生什麼重大事件致惹得祖宗陰魂歎息。如果舊稿中不是寫東府旋即有事,則此處似無「預兆」之必要。
二是在書中若隱若現的這個「賈蓉之妻」,在賞中秋這片文字中,忽然頻頻出現。
三是,賈珍乃由於「近因居喪」、「不得遊玩」、「無聊之際」才在「天香樓下箭道內」射鵠,以至發展成為大開賭局、玩弄男寵的。這位無所不為的珍大爺,如果在行為上沒有更進一步的發展,那麼,作書人當不致接著就寫「異兆」,而且原本恰恰又是寫秦可卿淫喪於「天香樓」的。
四是,「秦可卿淫喪天香樓」,據靖本,原作「西帆樓」,這當然是雪芹因畸笏老人(實即曹頫\ —— 詳拙作 《 脂批考之一 》 )避曹寅諱怕見「西」字而更名的。但改名時為什麼不改它名,卻偏偏名之為「天香」呢?「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這是數百年來相傳為在靈隱出家的駱賓王所詠的名句;雪芹之所以把「西帆二字改為「天香」,是否由於秋桂盛開這一景物的觸發和聯想呢? —— 在賞中秋這片文字中,頻頻寫到了桂花;雪芹是不是據此聯想而將樓名改為「天香」的呢?
五是,八月十三日晚,尤氏由榮府回家時,是「賈蓉之妻」領人「秉燭接了出來」。這是不是舊稿在旁敲側擊,先向讀者點明注意以下情況:賈珍讓賈蓉出面作局家聚賭,而尤氏又外出時,這個「賈蓉之妻」是寧國府中孤獨的「女主人「了。特別值得玩味的是上引( 14 ),最後只是尤氏留在賈母身旁過中秋,讓「賈蓉之妻」陪王夫人先回家,「各自上車回去,不在話下。」 —— 這無異是說,蓉妻(秦可卿)是單獨一人回家的。這位無所不為的公公和無所不為的媳婦(她在幾年前就引誘寶玉「夢遊」了)在上述規定情景下可能發生什麼事?這是不是舊稿要寫前一天「異兆發悲音」的緣故?「天香樓下箭道」是否正是畸笏命雪芹刪去的天香樓上 《遺簪》《更衣 》 (據靖本批語)文字的張本?全都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六是,秦氏的內房正可以直通天香樓。今傳本第十一回寫鳳姐探望秦氏之病後,「從裡頭繞進園子的便門來」,「說話之間已(來)到了天香樓的後門」,這說明秦氏內室和天香樓後門很近。這裡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鳳姐進園子便門以後和遇賈瑞之前,忽然插入一篇贊賦:
黃花滿地,綠(白)柳橫坡。小橋通若耶之溪,曲徑接天台之路 … (下略)
寧國府後花園中的小橋,怎麼會通到浙東的諸暨苧羅村和天台山去呢?這明明是用范蠡遇西施( 《 浣紗記 》 )和劉晨阮肇入天台會神女(有雜劇)的典故(正和第五回寫寶玉入秦氏臥室後所見的那些奇怪的陳設 —— 如「安祿山擲過傷了太真乳的木瓜」之類,是同一構思下的描繪),在暗示秦氏臥室是可以直通發生穢的天香樓的。又按,甲戌本第五回第四頁反面朱眉批警幻贊賦云:
按此書 《 凡例 》 本無贊賦閒文,前有寶玉二詞,今復見此一賦,何也?蓋此二人乃通部大綱,不得不用此套詞,卻是作者別有深意。 …… (下略)
今第十一回又插入上述僅有的第三篇贊賦,這也該是曹雪芹「別有深意之筆吧?(按: 《 凡例 》 不用贊賦,筆者以為這當是想「破陳腐舊套」的曹雪芹的構思;不過,由於這三篇贊賦卻都是「通部大綱」的畫龍點睛筆墨,故雪芹特予徹底修改加以保留。「不學無文」的石兄不太可能寫出這樣漂亮的詞賦。)
七是,據今傳本,秦可卿死於晚上;而賞中秋時「賈蓉之妻」正是在夜裡中途離席單獨回家的。
八是,鳳姐是在晚上夢醒後得報知秦氏遽死的;賞中秋時鳳姐恰好因病未參加,當是在家睡覺也。
九是,十三回秦氏死後,寶玉要去東府,賈母說「夜裡風大」,這棵正和第五回鴛鴦拿斗篷來給賈母,說「夜深了,恐(怕)露水下來,風吹了頭並觀一一在氣候、情景上這兩處是相互溝通的。
十是,林如海的死期可作為有力旁證。按,今傳諸本都在第十二回末寫「誰知這年冬底林如海 …… 身染重病」,故由賈璉陪黛玉回家;可是十四回寫鳳屆協理寧國府時,昭兒來報「林姑老爺是九月初三巳時沒的」,賈璉還「叫把大毛衣服帶幾件去(因為大約要到年底才能回家)。歷來稍為細心的紅學家,都已指出過這裡文字敘述上的破綻(若如海是九月初三病死,則黛玉決不會是頭年冬底歸家;若是頭年冬底回家,則賈璉當不致特囑昭兒又帶大毛衣服);雖然雪芹在增刪五次過程中對黛玉」家門」的構思設計變動過不只一次(詳另文),問題很複雜,但從現在可見的本子都存在的上述破綻來考察,不難看出,若謂雪芹據石兄舊稿改作的初期稿子寫秦可卿死於中秋之夕,那麼,這正和林如海歿於「九月初三」的日期緊緊銜接了。——雪芹初期稿該是據石兄舊稿稍加增刪的;把初期稿打亂「拆散」重分另行結構,當是稍晚的事。稍晚的稿將可卿之死提前到今本第十三回處,那麼,正如脂批所云:「若不遣去(黛玉),只寫可兒、阿鳳等人,卻置黛玉於榮府,成何文哉!因必遣去寫秦。」(庚辰本十二回末硃筆總批)同時,為了和賈瑞之死情節在時間上的銜接,所以十二回末雪芹就寫了「這年冬底」黛玉因父病歸省。可是,原來寫封接協理寧國府的文字沒有來得及統一,這就難免造成以上矛盾了。
總之,就以上所舉情況來看,我以為:一、秦可卿在石兄舊稿中的死期很晚;二、她當是死於「賞中秋」晚上的。至於雪芹為什麼要改動石兄舊稿使秦可卿速死?這是個比較複雜的問題,我將在另文中評論。
附錄
(一)舊稿中「夢遊」實為寶釵十四歲入府這年冬事,證據: a. 舊稿中寶釵入府後未久,就該是寫「小恙梨香院」互識通靈、金鎖(今本第八回)的,緊接著就是「玉生香」(今本第十九回)文字(此點在 《 揭開紅樓夢作者之謎 》 中我已經指出了)。「夢遊」之日,正是東府「梅花盛開」之時;根據第四十九至五十三回的時間排列,大致可以看出來舊稿作者腦海中的「白雪紅梅」是在陰曆十二月中旬前後,這在時間上正和「玉生香」回中黛玉說「寒冬十月」(庚辰本)緊相銜接。B.「玉生香」寫黛玉以「冷香」、「暖香」相譏,人物的這種情緒一方面是和「小恙梨香院」雪雁送手爐而報以雙關的譏誚相承的,一方面又是和寫「夢遊」(今本第五回)開頭的一段敘述「勾」得很緊的:「不想如今來了一個薛寶釵」,「比黛玉大得人心」,
「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鬱不忿之意」;「這天又和寶玉不合起來」,「黛玉又氣得獨在房中垂淚」。 …… 「初試」前這一小節敘述,正和「玉生香」黛玉的情緒銜接。 c .警幻許配給寶玉的是她妹子「乳名兼美」,(戚本句下小雙云:「妙,蓋指薛林而言也。」)這女子「其鮮艷嫵媚有似寶釵,其裊娜風流則又如黛玉」,從作書人的命名構思來看,也透露了「夢遊」該是寶釵入府這年冬天的事。 —— 在《揭開紅樓夢作者之謎 》 中,我已論證了寶釵入府時實為十四歲,寶玉與她同年(但生於四月,而釵生於正月,故稱之為姐),故可斷舊稿中的「夢遊」實為寶玉十四歲臘月事。
(二)第五十三、四回(以至五十五回前半部分)寫賈府過年前後情景,系雪芹剪裁挪置舊稿加工而成,痕跡非常清楚(表現在:晴雯補裘時作書人諱「寅」字,這「片」文字中出現不少吳語詞彙及吳語諧音字,襲人和鴛鴦談話中所透露的他倆家門和前面不一致,等等);在舊稿中,這一大「片」文字,其實是寫寶釵入京後賈府中第一次過年的種種情景(被雪芹移置到後面,改用來表現寶琴入府以後的事了),證據: a. 第五十三回寫賈府過年是這樣開頭的:
當下已是臘月,離年日近,王夫人與鳳姐治辦年事,王子騰升了九省都檢點,賈雨村補授了大司馬協理軍機參贊朝政不題 …… 。
又,五十五回寫探春亦說「我舅舅年下升了九省檢點去了。」查第四回寫薛蟠家 ——
…… 已將入都時,忽聞得母舅王子騰升了九省統制,奉旨出都查邊 。
按,據小說正面所敘排列,薛蟠一家入都是在故事第八年,而五十三回是故事第十三年。王子騰既於五年前升了九省統制,五年後又升了九省(都)檢點,(統制與檢點其實是名異實同的官職),二者何其相似(銜接)乃爾! b .五十三回雖明寫「寶琴是初次進賈府宗祠,便細細留神打諒」(戚本),作者彷彿是有意突出寶琴,從新來的她的眼中看賈府年景,但從這以後直到慶元宵,寶琴僅偶露姓名,書中對她實無具體描寫。更值得注意的是五十四回末寫放炮仗時,賈母摟黛玉、薛姨王夫人摟寶玉、尤氏開玩笑摟鳳姐,寶釵等則笑說湘雲自己愛放炮仗,而新近入府最為賈母疼愛的重要人物寶琴,卻不見了!若明乎詩人才女寶琴實為雪芹新增人物,舊稿原有的過年這片文字是被雪芹移置於此的,則放炮仗時寶琴忽然不見,實無足異;蓋舊稿中原是寫「寶釵是初進賈府宗祠,便細細留神打諒」的,雪芹改「釵」為「琴」,以致在此以後的具體描寫中,其實並無個寶琴。(且這個「細細留神打量」的細心的「寶琴」,和二十一回聽了襲人語言便心中暗忖,「留神窺其言語志量」的初來的寶釵,作者所用的筆調是一致的。) c. 當喚文官等家優進來後,賈母說「薛姨太太、李親家太太都是有戲的人家,不知聽過多少好戲的;這些姑娘都比咱們家的姑娘見過好戲,聽過好曲子 …… 咱們好歹別落了褒貶。」按,據今本敘寫,薛姨媽早於五年前帶寶釵入府了,梨香院十二女孩也早於三年前買來了,則賈母慈詩詞讀如此云云,語氣口吻顯然不合拍;蓋薛姨媽既已入府多年,何用如此介紹(第四回寫到的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李守中家,恐未必會蓄家優,更未必會讓他家姑娘們多看戲的)。這該是薛姨媽母女新入府後,賈母第一次出示家優才可能有的言語。D.從眾人想聽鳳姐說笑話,從尤氏和阿鳳妯娌間的互相戲弄,特別從五十五回開頭寫「年事方過」鳳姐小月是因「稟賦血氣不足,兼年幼不知保養」之語來看,這不像協力寧國府、經歷過蓋園省親的鳳姐,而是個新婚不久以後的人。 e .烏進孝交租時說「那府裡如今添了事」。查封妃是在數年前,省親是在這年元宵,烏進孝不當在同年臘月說「如今」。這該是元春剛剛被選入宮後的莊頭口氣(詳後)。總之,從準備過年到元宵以後這一大片文字,在舊稿中其實是寫寶釵初入府後不久的情節,是被雪琴移植到歸省以後來的。
(三)有關「清虛觀」前後文字(自第二十八回後半寫貴妃打發夏太監出來吩咐打醮、賞賜端陽禮物起,至第三十回前半節寶玉自賈母處出來止),在舊稿中應是寶釵入府次年四五月事。證據: a. 「羞籠紅麝串」明是寶玉初見去年新來的寶釵「雪白一段酥臂」才使他想入非非,不覺成為「呆鳥」的。(如寶釵入府已數歷冬夏,當不至如此。) b .張道士提親時說女方「今年十五歲」,賈母則說「這孩子」「大一大兒再定罷」,這和本年十五歲(與寶釵同年)的寶玉年齡正相當。C.三十回聽了寶玉之言後,寶釵大怒,又抑止自己,最後冷笑道:「我倒像楊妃,只是沒有一個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楊國忠的!」 —— 按:寶釵是前一年因「備選」選來京的,但落選了(這從二十六回寶玉說程日興送薛蟠四樣禮物時,寶釵說「我的命小福薄不配吃那個」之語中已經流露出來了),耿耿於心,故聞寶玉將她比楊妃,不覺臉紅而反唇相譏 —— 這是她進京落選後不久的情緒。 d. 從二玉角口、砸玉,以至連「不是冤家不聚頭」這句俗話也沒聽過等一系列情節來看,說這是寶玉十五歲(黛玉十四歲時)事,也正切合。 e. 元春敕妃與寶釵落選均當是前一年冬天事,故烏進孝於這一年臘月才說「如今那府裡(雖)添了事,是有去有來,娘娘和萬歲豈有不賞的!」他是年年來交租的;若元春封妃已歷數年,當不至如此說的。)總起來看,正因為這是元妃封妃後的第一個五月,所以她才吩咐打醮酬神,「叫珍大爺領著眾位爺們跪香拜佛」。故此訊一傳出,馮紫英家先來送禮,「於是接二連三, …… 凡一應遠親舊友、世家相與都來送禮」,極一時之盛了。這種熱鬧正是反映了賈大小姐之新承恩寵。
(四)賞中秋這片文字(不包括湘黛聯句)是石兄舊稿原有的(經過雪芹加工未及細改),痕跡甚多,如: a .賈珍在匯芳園叢綠堂中率妻妾賞月(二雪芹改作中,匯芳園早就包括到大觀園中去了)。 b .稱邢夫人為「北院裡大太太(雪芹改作本中,邢夫人住東府,無論如何不能住於「北院」的 —— 詳 《 揭開紅樓夢作者之謎·內證之三 》 )。 c .邢德全和賈珍所談的他家庭情況(他只有三個姐妹,其一尚待字,家在都中),和四十九回以後正面大張旗鼓所描寫的(邢夫人之兄嫂帶其女兒岫煙帶京)有矛盾。 4 .賈母吃「雞髓筍」(中秋時節北方何來鮮筍?)以及反覆出現的桂花,明是江南景象,非雪芹筆墨。 e .行文中不僅半文半白的詞句較多,且有時夾用語詞彙如「好茶面子」、「不自(是)在」、「呆子氣」、「若再灌嗓下黃湯去 …… 。這些全是雪芹據石兄舊稿未及細改統一的殘留痕跡。
1979 年新正據 76 年 3 月初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