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話背後
《石頭記》第五十四回有一大段寫鳳姐講笑話的文字,很值得深究細玩。
為引出鳳姐的笑話,曹雪芹可謂大費周章、挖空心思:第一步,大處著筆,作整體氛圍的烘雲托月,寫賈府張燈結綵,一大家子歡歡喜喜、熱熱鬧鬧過元宵,賈母設宴,又是看戲、賞錢,又是聽書、掰謊,寫得轟轟烈烈。第二步,再向前推進,逕直引到講笑話上來,寫鳳姐提議擊鼓傳梅行令,又說不如改為講笑話。大概覺得直接轉入正題太平直、沒意思、不突出,故而再鋪張鋪張,寫眾人都知她最會講笑話,無不歡喜,小丫頭子們忙去找各自的姊妹們來聽。此第三步,眾星拱月似地將鳳姐推到萬眾矚目的舞台中心,讓人覺得:「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文章已經做足,只待她講了,高潮即將出現。可曹翁到這兒偏節外生枝,宕開一筆——寫老太太講笑話,說伶俐嘴乖的是吃了孫猴子尿的,以打趣鳳姐,招得大家都笑了。這是第四步,給鳳姐的笑話一個預先的直接比照、襯托。如此數番,大事渲染,大作鋪排,層層開展,步步逼近,吊足胃口,終於鳳姐開金口了,——可謂煞費苦心,憋足勁才引出來。精彩絕倫的總「千呼萬喚始出來」,大家都以為一定會逗得人笑得腸子疼:賈府諸人這麼認為,這麼期待;讀者也這麼認為,這麼期待。她開始講了,說的是一大家子過正月半,熱鬧非常,為表示人丁興旺、數世同堂,數了通貧嘴,「祖婆婆、太婆婆、婆婆、媳婦、孫子媳婦、重孫子媳婦、親孫子、侄孫子、重孫子、灰孫子,滴滴搭搭的孫子、孫女兒、外孫女兒、姨表外孫女兒、姑表孫女兒……」,說得熱鬧非凡。沒說完大家都笑了,說她數貧嘴、編排人,她故意不講了,賈母催她說,她又接著講。本以為這是她胸有成竹,特意賣關子,耍噱頭,欲言又止,欲擒故縱,下面一定有好戲看。可到底下真正核心的地方,竟只一句「吃了一夜酒就散了」 就完了! 這樣就算個笑話!令人絕對意想不到,實在捉摸不透。讓人覺得:前後氣氛很不協調,一片喜氣洋洋中,偏混入這麼個沒趣的笑話,好似和諧的音樂中蹦出個怪音;紅紅火火起了個頭兒,卻來個死板板、硬邦邦、冷冰冰的尾巴,簡直狗尾續貂。就納悶了:鳳姐口才都哪兒去了,講出如此劣質笑話,難道這已非天才曹雪芹的原文,遭後人毒手篡改了?偏無論脂本、程本,都是這樣。怎麼回事?曹翁江郎才盡,留下恁大敗筆?又難以置信,創作出《石頭記》這樣的曠世奇書,整部著作(八十回本!下同,不注)無處不出色,詼諧筆墨不少,獨這裡出如此大紕漏?到底何故?著實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總之,非常可疑。看到後文,豁然開朗,原來答案在後文。眾人聽完第二個,又想著第一個,叫她說完。她桌子一拍,說:「好囉唆!第二日就是十六日了,年也完了,節也完了,我看著人忙著收東西還鬧不清,哪裡還知道底下的事。」借這句巧妙收住。大家又笑起來。乍看,不禁慨歎:設懸念,避平鋪直敘,富於變化、波瀾。多出色的笑話!多奇妙的筆法!曹翁太神了!回看前文,薛姨媽說 「笑話兒不在好歹,只要對景就發笑」。恍然大悟!多巧妙的伏筆:鳳姐的笑話正因對景才逗笑。 她講的第二個笑話是說幾人抬著房子大的炮仗去城外放,上萬人跟去瞧,一個人等不及偷偷點著,只聽「噗哧」一聲,眾人哄然一笑就散了,有個抬的人怨賣炮仗的捍得不結實沒等放就散了。大家就問:「難道他本人沒聽見?」鳳姐答:「這本人原是個聾子。」 大家一回想,失聲大笑。接著她又說:「外頭已經四更了,依我說,老祖宗也乏了,咱們也該聾子放炮仗,散了罷。」大夥兒又笑了。這一個更巧妙:像馬三立的相聲,最後甩包袱;與「外頭已經四更了」,「老祖宗也乏了」聯繫,借現創的歇後語 「聾子放炮仗——散了」引出「放炮仗」與「散了」兩個提議;自然而然引起下文,寫放炮仗、吃東西、聽戲、賞錢,直至散場,渾然一體,天衣無縫。
這一大段故事到此彷彿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結束。粗粗看去,前後貫通一氣,看不出什麼文章,一般人看完也就過了。可我必須提醒您:這是《石頭記》!這麼易解?須知《石頭記》就像一本「謎語大全」,處處有玄機。讀這本書,一定要透過表層看到深處。曹翁太善於隱藏!往往有話想說,又不想或不敢明言,蜻蜓點水,透露隻言片語,隨即遮掩個嚴嚴實實,不讓人輕而易舉瞧出。如不反覆、仔細地玩味、琢磨,不知曉他種種奇筆、妙法,永遠都看不出門道。脂硯齋在第一回旁批中就提醒讀者:「作者之筆狡猾之甚,後文如此處者不少。」第十二回又告誡:《石頭記》如風月寶鑒,有正反兩面,看到反面方可讀懂。老早有人指出這裡有文章。熟悉曹翁筆法三昧的細讀幾遍,就能看出這段文字著實有些突兀、蹊蹺,讓人莫名其妙,曹翁這樣寫一定有用意。總感覺鳳姐有負眾望,沒盡心講,敷衍了事。元宵佳節講什麼不好,盡說「散了」,多不吉利,也不忌諱。第三十九回,馬棚失火,賈母以為是劉姥姥講抽柴引起的,可見是很迷信的,怎麼這兒聽後無動於衷?第一個笑話,表面看,那樣行文,是為文筆曲折;細讀多讀後,就發現實在有些蹊蹺。如:「眾人見她正言厲色地說了,別無他話,都怔怔地還等往下說,只覺冰冷無味」,咂摸咂摸,是不是語氣很奇怪,滿不是味兒?還有,鳳姐想了一想才說出那麼一句冰冷的煞尾,理解為她在盤算如何賣關子固然未嘗不可,但還不對勁:曹翁筆下的鳳姐何等伶俐口齒,講笑話之前有足夠時間,本該老早想好了,豈會如此磕巴?再進一步想想:以曹翁通天徹地的文才,不能換一個更好的,偏要弄得有些古怪?總不可能是天才的雪芹千慮一失沒寫好吧?百思不得其解。只有視為曹翁故意露破綻,否則根本講不通。事實上這正是他故意露出「狐狸尾巴」。他正是要讀者疑惑進而深思。好比一張白紙,曹翁故意在上面滴一點墨汁,隨即用白紙片兒蒙起來,又特地讓黑影隱隱約約透出一點來,讓有心、細心者看見,觸發其思考:底下是什麼?為何蒙起來?其實曹翁也有更明白的暗示——特地寫「湘雲看了她半日」,不就等於告訴你這裡有玄機,提醒你要看半日麼?第二個笑話更隱蔽,更難看出問題來,但也並非全然無法察覺。讀後會納罕:好像並不怎麼逗笑。至少我讀後沒笑出來。為何眾人大笑?可疑!或許曹翁本意正是告訴讀者:這裡不好笑,莫被表象蒙蔽。我認為上述這些其實都是曹翁故意留下的蛛絲馬跡。雖然誰也不敢誇口說洞悉其中玄奧,但可以肯定這裡有玄機,要不他嘔心瀝血這樣精巧構思安排為何?又不是吃飽了撐著,幹嗎做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讀《石頭記》如行山洞,至無路處,須四周尋覓,密道在亂石埋掩處。
這樣說,可能您會認為是臆斷瞎猜、強詞奪理。我跟您講,別的書這麼讀,可以打包票說是無中生有的曲解,但是《石頭記》自當別論。下面的觀點恐怕更難讓您信服:這一段文字,其實是一筆二用,包含兩層文本,顯文本後面還藏著一層隱文本。儘管我不可能全然參透,但可以負責地說:是曹家一段血淚史。我找出依據來證明拙見。要是熟知脂硯批語與雪芹家史,那就能毫不費勁地瞧出門道來——正月半、散,這些字眼還不夠怵目驚心麼?第一回,和尚對士隱念了四句言詞,其中就有兩句是「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從表象看,是預示英蓮看社火花燈被拐子拐走,其事在元宵半夜後,算作十六日,與「佳節元宵後」契符。孰料脂硯卻加了句匪夷所思的批語:「前後一樣,不直雲前而雲後,是諱知者。」元宵前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為何要諱知者?聯繫全書看,《石頭記》每寫元宵、中秋,俱是大關鍵所在;它又是帶有自敘、記實性質的小說,那就說明:現實生活中的曹家這兩個節日一定有大事發生——否則萬難解釋他為何濃墨重彩地一寫再寫。「散」,很容易聯想到:雪芹之祖曹寅有句口頭禪 「樹倒猢猻散」,指靠山崩、家族敗、子孫散——曹家日後正罹此厄運;折射到書中,秦可卿死後托夢給鳳姐也說了這句俗語,告誡她賈氏家族難免這樣的淒慘終局,書裡多處提到相似的話。——足見舉足輕重!這兩個至關重要的詞同時出現,更非同一般,一定暗示著關係曹家興衰存亡的大事。前輩們從清史檔案中找到更直接、有力的明證。至少有這麼一條:雍正五年十二月十五日清世宗罷免曹雪芹的父親曹睿ㄒ凰凳甯福娜障鋁畈櫸餳也1本┤鋁睿暇┌遙苄櫳┤比眨儀≡讜埃∥裁粗庀履翹跗婀值吶錚課裁床芪淌叢課裁礎罷率濉庇搿吧Ⅰ蓖痺謖飫琉魷鄭課裁床芪陶庋杓品鎝憬殘埃克形侍舛加卸猓幸苫蠖薊寥槐停慈鞝耍⊙├垡氐氖欽舛渭易逖腰罰?
回過頭來再細細體味一番,體會就更多、更深,對隱文本的認識就更清楚,會有許多驚人的新發現——當然,兩種文本不大可能人、物、事完全合榫,機械地對應著理解也忒膠柱鼓瑟。看完此段一定有人搖頭說我穿鑿附會、是索隱派餘孽。須知《石頭記》第一回即赫然將甄士隱、賈雨村兩個並非關鍵的人物寫入回目,是開門見山、開宗明義,等於一開始就暗示讀者:真事隱,假語存,書中有隱可索。索隱派只是沒有瞭解這部小說的自傳、記實的性質、特色,「猜笨謎」,走上歧路罷了,本倒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我的方法沒有問題,總體認識也八九不離十,條分縷析羅列的論據一定有說中要害的;但也肯定有偏差、缺陷,個別論據可能需要推敲,有的可能是無中生有,必然也有些隱沒索出來。但只要路子摸對了,必能不斷修正、完善,直至其中的 「密碼」會全部破解。目前「破譯」如下:一.第一個笑話,起先熱熱鬧鬧,講著講著調子驟變為冰冷,好似炭火上直潑了一盆冷水,正似曹家(折現到書裡就是賈府,下同,不注)早先富貴榮華,鐘鳴鼎食;一經抄沒,由盛而衰,一落千丈,徹底敗落,墜入苦難深淵,「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的悲慘遭際。二.小說中與笑話中的一大家子,兩層疊在一起,都是曹家的影子,大多數成員可對號入座,笑話中有部分藝術誇張(恕不贅述)。過正月半,賞燈吃酒,熱鬧非常,都是對曹家昔日繁華時團團圓圓、歡歡喜喜、熱熱鬧鬧、開開心心過節「秦淮舊夢」的回憶。三.鳳姐「別無他話」隱指雍正帝即位前幾年沒騰出手整曹家,暫時放曹家一馬。眾人「都怔怔地還等往下說」是說此時曹家人還存在希望與幻想,指望雍正帝說些好聽的,高抬貴手,家族逃過此劫、繼續興旺。四.鳳姐不好好講笑話,曹翁不好好寫笑話,說明慘禍將至,不是說笑的時候,日後將無心說笑了。鳳姐「正言厲色」是實寫,指清世宗消滅了政治勁敵,有了空,全不念曹家與先帝之深情厚誼,冷若冰霜、狠若虎狼、毒若蛇蠍。不好笑的笑話實質是指革職書、抄家令——與笑話完全性質相反,所以不好笑,「笑話」是辛酸之極的反語。五.眾人聽完 「只覺冰冷無味」可以理解為得知消息後極度寒心、絕望。賈母說「你說,你說,底下怎麼樣?」指到處求保全之策,卻不知計之安出,命運難料。「史湘雲看了她半日」描繪四種前後相屬的神態:聽到噩耗,曹家上下如遭雷轟電掣,呆若木雞;家族大難臨頭,不知如何是好,迷惘焦慮憂愁;雖臨時抱佛腳,千方百計以求免禍,卻無一見效,心急如焚,六神無主;知在劫難逃,束手無策,絕望木訥,坐以待斃。六.「忙著收東西」不是說年、節過後整理家什、物件,而是抄家時慘景的實錄。「看著人忙著收東西」即隱指曹家眼睜睜看著被抄,無可奈何。「鬧不清」既指抄家時一片狼籍,一片喧嚷,也指曹家罹禍後一片大亂。「好囉唆」是指抄家後家中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語,哭個震天撼地,沒完沒了;也指曹家之禍成為街談巷議的話題,朝野、市井議論紛紛。七.「吃了一夜酒就散了」,「散了」是摹寫籍沒後家人流散慘狀。「到了第二日就是十六日了,年也完了,節也完了」下面藏著一句:家也完了。「哪裡還知道底下的事」,可視為家族衰亡,前途未卜。八.「房子大的炮仗」像不像為聖祖所寵信的曹家的龐大家業?為何像房子不像別的?原因即在此。抬炮仗的是比喻提拔、庇護曹家的先皇,維護曹家的皇親貴胄,幫助曹家的同僚,擁戴曹家的百姓,巴結、吹捧曹家的下屬、門客、求告者與曹家支撐、維持家業之人。 「上萬的人跟著瞧去」喻指曹家是世人所歆羨、民心所歸向的江南望族,名望顯赫。九.「往城外放去」最起碼與四點有些相像:雍正帝將前朝臣子(包括曹家的至親李煦)流放邊地,雪芹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寫入書中;曹家南京的家產被抄,雍正帝將北京崇文門外蒜市口十三間半房(大概是曹家老宅)撥給曹家,曹家由南京遷往北京;曹畋弧凹蝦擰保刻齏髯偶甘鎦氐募希亟紙瀉白鷗嫠唄啡慫淖鎰矗蕩╞司褪塹苯質局塚也蝗潭茫謊├塾捎諛持衷菔被共晃頤撬宄腦穎ɑ蛐硎俏位蟶撲齲鍾傷饈鋅誶ㄍ鶻肌J?點炮仗的影射清世宗及助紂為虐的一幫小人、佞臣。「等不及」「用香火點著了」喻指清世宗上台後,迫不及待施出渾身解數整治康熙朝皇子與舊臣,自然包括曹家。「眾人(包括抬的、看的——筆者注)哄然一笑都散了」指曹家靠山——聖祖崩殂,原先的維護者、幫助者被雍正帝整得自身不保;也是曹家被修理得迅速家業凋零、子孫離散的真實寫照;又可視為曹家敗落後,昔日親朋故舊避之猶恐不及、敬而遠之,有的反幸災樂禍,落井下石,揭露冷暖人情、炎涼世態。「咱們也該聾子放炮仗,散了吧」就是指曹家從此走上敗落的道路。「只聽『噗哧』一聲」,多輕微,哪像炮仗的震天巨響?其實是比喻曹家面對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強敵,無力反抗,力量對比太懸殊,只有在家裡悲歎。十一.「賣炮仗的」指聖祖康熙大帝,是他把這麼大家業(大炮仗)賜給曹家。「捍炮仗」隱指康熙帝對曹家恩寵無限,多方竭力庇護。「捍得不結實」是說曹家出現危機;其禍根也是康熙帝埋下的:曹家挨雍正帝的整,很大原因是曹家在康熙朝太受寵,凡是康熙帝喜歡的,雍正帝基本都不放過;立胤礽為太子三十餘載,信任有加,滿朝都以為胤礽將來繼承大統是鐵的事實,自然百般巴結,曹家更是與太子關係非同一般,可他晚年廢太子,給胤禛可乘之機,胤禛登基後即大力清理太子一黨舊臣,曹家倒霉遭殃受罪,——這更是直接、根本原因;六次南巡,曹家四次接駕,虧空巨大,埋下「定時炸彈」,日後雍正帝整治曹家一條重要罪名就是虧空,與此不無關聯;死前沒為曹家的未來作妥善安排。十二.聾子沒防著有人點炮仗、搞破壞可視為曹家當初沒意識到四阿哥胤禛會坐上龍椅,對他的猙獰面目、凌厲手段、狠毒心腸沒有清醒認識,沒有意識到家族「昏慘慘似燈將盡」的危機,沒有採取有效措施。「抱怨」,當然有對康熙帝的微詞,但不是主要的,曹家對這位聖祖仁皇帝還是感恩戴德的;主要是對雍正帝這個暴君的怨恨;也有自怨自艾,悔恨未防微杜漸,更未防患未然。十三.為什麼在正月半那天講過正月半的笑話?因為這兩者的「巧合」,暗示小說與現實的「巧合」。事實上,小說中的事、笑話中的事、現實中的事,「三位一體」,時間都是正月半或者往前一點,時間相差無幾。為什麼不講別的,而是笑話?因為曹家繁華成幻影,如大夢一場,「枉與他人作笑談」,可哀啊!為什麼笑話中有不吉利的字眼?正是不詳之兆!為什麼由鳳姐講這兩個預示家族悲劇命運的笑話?因為她是掌家之人,從她口中說出,不能不說是一個精心安排,再合適不過!闔家只知大笑,沒想到這其實是句讖語,慘禍臨門而渾然不覺,流露出當初沒有清楚看到家族厄運、及時採取挽救措施的悲慟、悔恨。十四.結合全書,從第五十五回始,險境迭起,悲劇連生。周汝昌老先生認為,曹翁原稿《石頭記》108回,分為對稱的兩扇,前一扇主要寫喜,後一扇寫悲,(固然前扇也寫悲,後扇也寫喜,這是抓其主要而言)其證據、理由充分,極為可信。這一段恰在第五十四回——由喜入悲的轉折點,看成匠心獨運、煞費苦心的有所寄寓之文,大概也未為不可吧?曹翁實在太厲害!這決非溢美之辭。普天下還有誰具這種能耐?沒有!
種種實證、明證、力證、鐵證表明:這是曹翁精心設計、巧妙安排的兩個「笑話」。其實哪裡是什麼笑話,分明是他飽蘸著血淚寫成的家族血淚史!明喜暗悲,表面的熱鬧、笑話,掩蓋著深處的淒苦、悲劇,是壓抑著滿腔悲憤哭成的,是飽含血淚的哀歎、控訴,「字字看來皆是血」!表面看是對一個大戶人家過元宵節事件的記述、場景的描寫,那樣連貫順暢、細緻詳實、生動鮮活,讓人歎為觀止;誰知底下別有洞天,是截然相反的另一層筆墨,錐心穿腸的無倫慘痛、怨憤,竟幾乎了然無痕地藏在一片歡聲笑語之下!天也!《石頭記》一書如此者又豈止一處?這部曠世奇書玄機無數,常常一聲數歌、一手數牘、一箭數雕、一石數鳥、一筆數用、一舉數得,奧秘無窮,神妙無比,往往將家事、國事不動聲色以隱文本的形式納入其中。試問古今中外哪位作家有此奇法絕技?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也!區區「天才」二字又豈足形容其萬一?「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石頭記》固然是為天下薄命女兒灑淚,可又何嘗不是雪芹奮如椽之筆寫下的家族史、社會史?有清一代文字獄極其可怖,康、雍、乾三朝猶為酷烈,迫於清廷政治高壓,曹雪芹不能直說,小心翼翼地包裝、遮掩,絕對不能讓時人看出書寫時事、察到筆含怨辭,「諱知者」是實話。一腔悲憤,想訴說又不敢,不訴說又不甘,內心交集著欲人知與懼人知的尖銳矛盾,苦悶、傷痛難於名狀。怎麼辦?只有隱真事、存假語,畢生癡心不改,「十年辛苦不尋常」,流著「一把辛酸淚」,寫下「滿紙荒唐言」,栽培出文學花園裡最大至美的奇葩,期冀後世有識之士具如炬之慧目、如鏡之明心,聽出「峨峨兮若高山,洋洋兮若流水」。「誰解其中味?」既是慨歎,也是預言,還是提示,更是渴盼。我真誠地希望普天下《石頭記》讀者體其悲遇、察其苦心、品其妙文、知其奇法、得其真諦,則曹雪芹何幸,《石頭記》何幸也!
乙酉年十月二十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