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紅樓:演說《紅樓夢》成書過程(下)
《紅樓夢》流落北京,改名換姓地嫁給了世人。她的身世卻一直是謎……
康熙五十一年,曹寅病逝。其長子曹顒時年大約二十歲左右,繼子曹俯,即年老時取『畸笏叟』化名者,也就是十六、七歲的樣子。號稱『十年披閱,五次增刪』的《金陵十二釵》面臨曹寅的兩個弱子,確有被湮沒的危險。但是,曹寅生前的創作過程並不是孤立的。知情人雖然限定在一個極小的圈子裡,但圈中人卻個個身手不凡。這些人應是洪升、曹寅的知音。棠村、吳玉峰、孔尚任之外,曹寅在《讀洪昉思稗畦行卷兼寄秋谷贊善》詩中特提的趙執信(秋谷),應是最重要的參與者和知情者之一(後來的敦誠、敦敏還排不上號)。這條山東淄博漢子,出身官宦之家,年紀輕輕便中了進士,點評過《長生殿》,對詩詞頗有研究。只因康熙國忌時,觀演《長生殿》而被革職。時人有:『秋谷才華迥絕儔,少年科第盡風流,可憐一曲《長生殿》,斷送功名到白頭。』的詩句為其鳴不平。想來,這條山東漢子也是不會服氣的。曹寅死時,秋谷五十歲,既然曹寅就『洪升行卷』有詩相贈,關係也就非同一般。秋谷具備為《金陵十二釵》點評的必要而充分條件。比點評更重要的是秋谷對曹寅創作的知情,以及為促成後來作品的問世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1〕。秋谷去世在乾隆九年,享年八十二歲。周汝昌老認為此年《石頭記》開始撰寫,若如此,便是將《石頭記》的實際撰寫年代後拖了六十年。此年可能是曹俯們決定將《金陵十二釵》面世而著手整理和準備的時間。這一決策是否有趙秋谷的推動不得而知。
且說自曹寅死後,江寧織造頻換領導,已是不祥之兆。康熙五十四年,曹俯繼任,自身難保的處境,繁雜公務及衰敗的家族,此時被後人稱著『曹雪芹』的曹芹溪,剛剛出生〔2〕,孤兒寡嫂,哪來閒情和興趣關心小說(而趙秋谷則不同)。但是,曹俯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長輩那裡聽來的有關《石頭記》的傳說,雖不詳盡但還連貫。這便為後來整理和評批《脂評石頭記》打下基礎。而曹芹溪有關《石頭記》的詳情自然是曹俯這裡傳下的。
雍正六年,南京曹家被抄後。曹家遷居北京崇文門外蒜市口十七間半房(據考證即現廣蕖門內207號院)閒居,此時有條件翻閱先父的遺稿。回顧曹家的興衰,也讀悟了先父的良苦用心。《脂批》中的 『屈指卅五年矣……』、『歎!歎!』、『寧不痛殺!』等批應為此期在《金陵十二釵》手稿上的批語〔3〕。此時期趙秋谷已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了,『斷送功名到白頭』的他,一生的興趣只剩下詩詞文學,對於老朋友曹寅當年的厚望及對洪、寅作品的敬佩,照這位山東人的『脾氣』,對《金陵十二釵》的問世會是耿耿於懷的。曹家敗落之後,他是否來過北京,暫時不得而知。從《脂批》中的諸如『借閱者』、『客曰』、『松齋雲』、『想昨阻批《葬花吟》之客』、『有客題《紅樓夢》一律』等等,均隱約透露出《紅樓夢》的演變過程中,不是僅限於曹家,而是有一個極小的知情圈子。而且圈內之人隨著改朝換代,斗轉星移,也在逐漸縮小,不同時期,對於《紅樓夢》都有這樣或那樣的貢獻。這也就是為什麼曹俯晚年以畸笏叟的筆名,不停的將方方面面的知情者盡量提上一筆,甚至當年曹府的老僕人來訪,也不忘記〔3〕。這是曹家的人情所在。所有這些《脂批》,今人當著『天書』來研究,就在當時的『圈外人』也難知所以。敦誠、敦敏也只是認識曹芹溪的這類『圈外之人』。而知情人及其後代,則心知就裡,正所謂『真人不露面,露面非真人』。(另文再談)
曹俯閒居北京蒜市口期間,對先父曹寅的《金陵十二釵》遺稿,先是披閱、批注。從《脂批》 中關於家族衰敗所流露出的哀歎、自責的情緒來看,此時的曹俯有可能根據自身的經歷,產生續寫或者補寫《金陵十二釵》的念頭(不排除象趙秋谷這種知情人的支持)。另外,從《紅樓夢》小說的內容來看,曹寅的《金陵十二釵》大致言情,企圖通過家族之內,主要是各個階層女性的悲歡離合,矛盾糾葛,最後以悲劇告終的故事,賴以告誡(脫渡)子弟〔4〕。如果說洪升的《石頭記傳奇》只是寫幾個人的愛情悲劇,則曹寅將這個悲劇擴大到幾乎整個封建社會。就作品的意義來講,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但在曹俯等人看來,自身經歷了諸如被抄家的更為殘酷的現實。作為政治的鬥爭的犧牲品,曹俯的感受比起曹寅,更是刻骨銘心。就像小說中的賈政,他不是當時意義上的貪官,只是一個書卷氣、不懂(貪)官場運作手段的世襲官僚,而且佔據江寧織造的肥缺。雍正登基後,必成刀下鬼無疑。康熙六次南巡所造成的虧空,一併算在曹家賬上。小說中寫賈府被抄,曹俯更有感情儲備,儘管其文筆遜色其父,但他為『紅樓夢故事』增加了比愛情悲劇更為殘酷現實情節(後來的高鶚完全不具備此條件)。
《紅樓夢》小說中的『一僧一道』是洪升和曹寅的抽像,第一百十五回又出現了一位『非前次所見』的和尚,但這和尚與那空空道人各行其是。寶玉見過這和尚也手持『寶鑒』,而那空空道人卻稱那『一僧一道』是『茫茫大使、渺渺真人』,所有細節都有所隱喻。在《紅樓夢中的僧和道與作者的索隱》中談過,這個和尚便是曹俯的抽像;空空道人即指曹芹溪〔4〕,洪、寅故時,芹溪尚未出生,故有『渺渺』、『茫茫』一說。凡有此僧此道出現的章節的寫作或修改,均與曹俯、曹芹溪有關,除了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龍錦衛』的改寫,有《脂批》專門說明。曹芹溪的長大成人,逐漸對『金陵十二釵』式的往事有所瞭解,他加入『紅樓夢計劃』便是情理中事。
雍正在位十三年死去,幸好時間不長。乾隆登基,儘管此時的曹家已是家敗人亡,也無疑是一股政治春風。曹俯等的『紅樓夢計劃』的實際啟動時間,應在此後不久。深思熟慮地將《金陵十二釵》改名換姓為《脂硯齋評批石頭記》。先以八十回未完本問世,明顯的留下一條『尾巴』。用今天的話講這是一個『政治試探氣球』,可見此時的曹家,仍然心有餘悸。就連小說中的批語也隨『氣候逐漸變暖』而逐漸暴露。從目前可見的《甲戌本》、《已卯本》、《庚辰本》直至最後的《靖藏本》中的評批可領略如此。就在著手全本《紅樓夢》的整編,當曹芹溪再次從頭整理到第二十二回時(乾隆 壬午),芹溪病故。此前不久,芹溪之子杏齋死去,曹俯也年近七旬,曹家後繼無人,從此,曹俯用『畸笏叟』的化名寫評。有關『紅樓夢』的秘史,均由畸笏叟透露一二。至於『脂硯』,汝昌老斷定她可能是小說中的湘雲。我認為湘雲若真有此人,那也是曹寅一輩或其上輩。湘雲決不是芹溪一輩而脂硯是。曹寅寫湘雲故事時,芹溪尚未出生。『紅樓夢故事』主要由洪升、曹寅構思及創作,曹俯和曹芹溪只是總編輯及部分寫作,後者又以曹俯為主。脂硯的工作只是抄稿校稿,真正寫的批語,既不多也不十分關鍵,那麼,為何小說及以後從敦誠等人口中,傳出的是曹芹溪、曹芹圃;小說首次問世採用『脂硯齋』冠名?其目的之一便是盡量避免政治上可能出現的麻煩。有意為讀者施以『障眼之法』『煙雲模糊』而 『暗渡陳倉』。用粗俗的話講,用此二名『頂缸』而已。真正的幕後始終是暗藏著。前文談過了『寅』字;而曹睿ǜ┐摹』字是『俯』的異體字,『俯,屈身也』,晚年的曹俯取名『畸笏叟』正是自身形體的寫照,彎腰駝背,比笏板更甚。《脂評石頭記》第一版問世的前後,猜測此時曹家可能認為京城崇文門地方過於『顯眼兒』,而搬遷西遠郊某地隱居,以觀後效。從種種跡象推斷,曹家是不惜代價、千方百計地要將『紅樓夢故事』展現給天下。抄售、賣錢餬口恐怕不是目的。何況當年金陵曹家口碑不錯,曹家也有自己的親情關係網,而且網上之家多為本朝的旗人或在旗的勢力官宦,雖有『一損俱損』之說,所謂『百足之蟲』仍譬如曹家;洪家則不然,洪氏家族是亡朝明末的顯官,雖在清初也為官,景況自然懸殊。小說《例言》所說『雖今日之茆椽蓬牖 ,瓦灶繩床……』也只能是洪升在杭州初創《石頭記》時的景況。這『繩床』也是南方之物。第一回《脂批》特別提醒讀者『若雲雪芹披閱增刪,然則開捲至此這一篇楔子又系誰撰?』雖然點明雪芹,但也明確地道出此書中還有他人的手筆。猜想這篇《例言》可能是由《風月寶鑒》的《棠村序言》改寫的。
乾隆『甲申八月』,之後不久,脂硯病故。此時曹家僅剩畸笏叟曹俯『朽物一枚』。老人家自知將不久於人世,不僅沒有放棄初衷,反而加緊評批。乾隆甲午八月之後,畸笏叟曹俯離開人世。臨終前,老人可能銷毀了超過《脂批》所限定的,一切可能直接暴露《紅樓夢》成書史的資料、手稿〔5〕。而僅僅留下了《靖藏本》和《夢稿本》(這裡所說『僅僅留下靖藏本,是指最後的一個本子,此本的底本應還在,不在銷毀之列)。一九五九年在南京出現、一九六四年後又迷失的揚州靖氏所藏乾隆抄本即《靖藏本》,據說,書中夾有『甲申八月淚筆』的字條,(正是字條的存在,而斷定該本是畸笏叟手頭最後的稿本)〔5〕應是脂硯臨終遺言的落款。是『畸笏焚稿』時的遺留物。至甲午八月,畸笏寫下『甲午八月淚筆』的著名《脂批》,採用與『甲申八月淚筆』相似的落款,將脂硯遺言中的一段『願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分明是脂硯口氣)摘錄、轉抄,接在已有的批語之後。也與『不數年,芹溪、脂硯、杏齋諸子相繼去世……』的批語相吻合。所幸今天《靖藏本》的評批被保留了下來。曹家三代人的心血,畸笏老人如何使是書能夠妥善傳世,肯定有一番精心設計,不得而知。《脂評石頭記》由於抄售、傳抄多年,其保留概率是很高的。但《夢稿本》由於曹芹溪英年早逝,曹俯老矣,也未曾定稿。估計一九五九年春發現的《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紅樓夢稿》即《夢稿本》也並非當時的孤本。試想乾隆壬午曹芹溪『寫』到第二十二回時死去,這已寫成的二十二回,是否後來做了《靖藏本》的開端?或是從高鶚閱過的這本《夢稿本》上過錄的?還是從另外的一個底本上過錄的?因未見過原本,暫不作結論,看來也不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據說六十年代初,南京一位人氏,用鋼筆從《靖本》上抄錄的『靖批』,寄給『紅學家』而被『家』們疑心是假,從此《靖藏本》匿跡。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據研究過的人講『(夢稿本)未塗改前的文字是根據早期脂本過錄的』。不妨反過來看,『早期的脂本是根據更早期的夢稿本過錄的』可能性更大。《夢稿本》另有早本或散抄本也有可能。畸笏叟曹俯在乾隆甲午八月(1774)後去世,死時已是八十上下的老者。《紅樓夢》的演變到此本應結束。遺憾的是全本《紅樓夢》尚未問世。至於老人如何將兩部稿本留給誰人,不得而知。從《靖藏本》行蹤卻令人深思:曾為揚州靖應鯤所藏,後來又在南京露面。《夢稿本》又曾被在浙江做過官的楊繼振所收藏,一九五九於山西發現。揚州、南京及浙江都是曹家的『根據地』,是巧合?還是有某種內在聯繫?。
乾隆辛亥(1791)年,有高鶚、程偉元者,收集社會上的散本,編輯、整理活字刊印百二十回本《紅樓夢》,簡稱《程甲本》。奇怪的是,就當時的印刷技術和工作量來看,第二年(實際上只七十多天)便改版《程乙本》與常理不通。何況改寫的數量,也非高鶚短期所能完成的。懷疑高鶚在甲本付印期間,得到《夢稿本》,相比之下,自覺甲本不如,而改印《程乙本》。這樣一來許多派生的問題需要探索:(1)高鶚若獨立補寫了甲本後四十回,在如此短的時間裡改寫、改版就在今天也難見;(2)如果此《夢稿本》是高鶚的手稿本,上面硃筆『蘭墅(高鶚)閱過』便不通;(3)若夢稿為曹家遺稿,程、高在出甲本時,是否還存在另一部更早期的《夢稿本》或他的傳抄本;(4)現存的《夢稿本》是程、高在『鼓擔兒』上買來?還是『有人、有意』為出版商提供的?從一些有悖常理的現象看來,認為後者的可能性最大〔6〕。應與畸笏叟臨終『托稿』之知情人有關。此人開頭採用當年《脂評石頭記》的傳播方式,零星傳抄問世,這是程甲本所依據的散抄本中的一部分,程、高稱它是收集來得,也合情理,也是實話。當《程甲本》剛剛問世,應該看到這是《紅樓夢》傳世的最佳方式和有利時機。因此,不僅是『有人、有意』,甚至不惜用錢(付點工本費),『買通』(此話難聽)程、高改版(兩相情願),而主動提供了畸笏叟的稿本。這對雙方都是有利的,應是一拍即合。之所以《程甲本》出版七十多天,便匆忙改版《程乙本》,主要是滿足『甲方』(即代表曹家的一方)的願望。而程、高在其《引言》中隱瞞了部分事實真像,用『因急欲公諸同好,故初印時不及細校,間有紕謬,今復聚集各原本,詳加校閱,改訂無訛』的話,含糊其詞。由此想見,後四十回不僅不是高鶚所寫,最終的本子也不是來自鼓擔兒,而是有人不失時機或曰『藉機』推出真本,精彩地完成了曹家幾代人,用血和淚為之奮鬥的願望和寄托,畸笏老人死可瞑目,只是《程本繡像紅樓夢》中的插圖未必出自曹家。而對程、高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何樂而不為。是誰提供了真本?不得而知。或許楊繼振是線索?或許永遠不為世人所知,或許南京那位收藏《靖本》的隱名先生是重要線索,他(她)獻出了《靖批》之後可能不是『迷失』,而是『拂袖而去』,時在一九六四年前後。
由於程、高直接參與了《紅樓夢》的演變,成功的出版了《程乙本》,立下汗馬功勞。認為《紅樓夢》的演變,並非以曹鈧牢盞悖歡υ糴嵫郵四輟∥迨唚輳?792),《程乙本》出版。
本來,『紅樓夢』的成書過程,談到此也能分得出,在這個過程中的各個階段,誰寫了些什麼、做了哪些工作。無奈今人有些『扯淡』(包括我自己)。非要用當今『著作署名權』的法律概念,替二三百年前的古人『打官司』。而是書或《脂批》中,對這個問題卻看的十分淡薄。不過,為了說明問題,劃分一下也可。
(1) 洪升寫了《風月寶鑒》(話本)及《石頭記》(劇本);在杭州,其創作期內未有其他作者參與,但有人評批。
(2) 曹寅,號雪樵。依《風月寶鑒》為底本,在金陵,寫了《金陵十二釵》百餘回的章回小說;系本人獨立完成。
(3) 曹?俯),化名畸笏叟(曹寅的合法繼承人),及曹寅嫡孫曹霑,號芹溪。共同於北京,將《金陵十二釵》整編、補充,改書名為《紅樓夢》,先以《脂評石頭記》前八十回問世,書中編造了『曹雪芹』這一化名,並未明確肯定『此人』身份。
(4) 由於最後一位當事人曹俯,已故二百三十餘年,已無法直接取證。從資料分析,《紅樓夢》的成書過程十分複雜。可能,曹家將隔代人曹雪樵和曹芹溪的名號中各取一字,組成『曹雪芹』的化名,用來隱喻小說作者。故認為:《紅樓夢》章回小說,作者的署名只有用『曹雪芹』化名,合情合理。符合曹家用意。
(5) 曹俯臨終前曾將書稿托付於人,繼續傳抄百廿回本,已零星問世。死後第十八年,『受托人』借程、高出版《程甲本》之機,主動提供真本原稿,促成《程甲本》停版,而被依原稿為底本的《程乙本》所取代。
從洪升始寫《風月寶鑒》,經過曹寅《金陵十二釵》、曹俯、曹芹溪、脂硯的前仆後繼成稿《紅樓夢》,最後由高鶚、程偉元刊印《繡像紅樓夢》,整整一百年。故稱『百年紅樓』。
對《紅樓夢》成書過程的看法粗淺如此。希望有人支持;也希望有人推翻它。
劉一心 2005-3-20鄭州黃鶴苑
參考:
〔1〕《曹寅筆下的晴雯兼談山東趙秋谷》劉一心,2005。
〔2〕《談脂批與曹雪芹》 劉一心 2004。
〔3〕《談脂批上『屈指三十年…』等批》 劉一心 2004。
〔4〕《紅樓夢中的僧和道與作者的索隱(下)》劉一心 2005
〔5〕《畸笏叟焚稿(不)斷癡情》(1-4)劉一心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