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女性悲劇分析
在「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紅樓院內,曹雪芹向我們展現了一出出慘烈的悲劇——尤其是女性的悲劇,可以說《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毀滅女性美給人看的歷史悲劇小說。才貌兩全者如黛玉,德才兼備者如寶釵,闊達豪放者如湘雲,柔弱和順者如迎春,聰慧果敢者如探春,膽大潑辣者如熙鳳,美麗率真者如晴雯,謙和忍讓者如襲人,軟弱糊塗者如尤二姐,性情剛烈者如龍三姐,遠離紅塵者如妙玉……等等,她們的人生無一不是以悲劇收場。甚至所謂大福大貴的史太君,也不是福祿雙全的壽終正寢,老了老了面臨抄家之災,「驚嚇氣逆」、「涕淚交流」;還有王夫人,一個兒子早死,一個兒子她百般疼愛,萬般呵護,但最終還是出了家,她有何幸福可言;再有王熙鳳,「竟是個男人萬不及一的」當家少奶奶,就在舉宅為其賀生日的好日子裡,撞見了自己的丈夫璉二爺與傭人鮑二媳婦偷情,賈璉竟「倚酒三分醉」舉刀追著要殺王熙鳳。正經主子奶奶們尚且如此,更別說家族中毫無地位可言的姨奶奶和受人隨意差遣的丫環們了。所以,曹雪芹傾注心血所著的《紅樓夢》,通過一個家庭,給我們展示了上自史侯小姐,下自奴僕丫環不同女性的不同遭遇。因此「紅樓夢引子」中所唱的「懷金悼玉」中的金玉,不單單是指寶釵黛玉,它包括了大觀園中所有的女性們。
下面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看一看她們各自的悲劇史。
先說林黛玉。林家祖上曾襲列侯,父親又是探花,官為巡鹽御史,生於一個鐘鼎之家,書香之族,該是十分幸運的。但好景不長,六歲就失去母親,一支獨苗,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姐妹兄弟扶持,只得長住外祖母家,過著「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的寄宿生活。緊跟著父亦辭世,從此整個一個寄人籬下的可憐女。雖說上有老祖母賈母心肝寶貝似的疼著,下有內當家王熙鳳的「在這裡不要想家,想要什麼吃的,什麼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子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這打包票似的許諾,但這又怎能保證黛玉這顆敏感脆弱的心靈不受傷害。這位前世生長於西方靈河岸三生石畔的絳珠仙草,既受天地精華,又得雨露滋養,脫去草木之形修得女身,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又通女工,又懂參禪,可謂全長。但她從一生下來就多病,曾有一癩頭和尚讓她出家,但千金獨苗,父母如何捨得,故和尚又云:若要病好,從此以後不許見哭聲,除父母外,外姓親友之人,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生。但是,從來沒有父母把女兒養一輩子的道理,況且賈夫人很快就病逝,黛玉千里迢迢投奔外祖母家,這首先就犯了外姓親友不見之規。黛玉本身又聚集了太多的情,望月垂淚,賞花落淚,贏得愛情而流淚,誤解傷情而掉淚,思鄉念親而撒淚……真是眼淚「從秋流到冬,春流到夏」,這更犯了不許見哭聲之規。原本就弱的身子,從此更衰弱了下去。年紀輕輕,一年之中只有幾個晚上才可睡個踏實囫圇覺。看來黛玉的人生悲劇是必然的了。支撐著柔弱的病身子活下去的惟一希望就是愛情——和寶玉暗裡訂下的志同道合心心相印的「木石前盟」,然而,這維繫著她生命的愛情,也漸漸被扼殺了。當她聽了傻大姐的一句「寶二爺娶寶姑娘」,心頭就立刻響了一聲疾雷,及至寶玉成親那日,黛玉直聲叫道:「寶玉,寶玉,你好……」香魂一縷隨風飄,苦絳珠魂歸離恨天。
再說寶釵。這位出身豪門的千金小姐,雖說擁有「珍珠如土金如鐵」般的萬貫家產,卻全無富家小姐的派頭,穿著打扮,俱是半新不舊的普通衣裳,搬到大觀園居住,室內陳設一概從儉,閨房如雪洞一般,連賈母看見也覺姑娘家的閨房太過簡單素淨。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在賈府這樣一個主子奴僕幾百人之多的大家族中,贏得上自老祖宗下自小丫頭的喜愛,連從不誇人的趙姨娘也由衷地讚歎寶釵為人行事的大方可愛。寶釵黛玉是「雙美對峙」。寶釵的美德拙文曾有專述,此處無須贅言。這裡讓我們來看一看這位「山中高士晶瑩雪」所經受的磨難:未出閣時,家中有一個呆霸王哥哥,惹事不斷,後又有一悍婦嫂嫂,滋意鬧事,寶姑娘隱忍不快,寬慰老母,處處息事寧人;出嫁後,賈母曾對湘雲說道:「只可憐你寶姐姐,自過了門,沒過一天安逸日子。」先是寶玉「迷心」呆傻不知人事,病好清醒之後又遭寶玉的冷淡,在寶釵的千感萬化之下,寶玉對寶釵的態度漸漸有所轉變,誰知不久寶玉再一次神遊「幻境」,悟得「仙緣」矢志不渝,欲歸大荒。當寶玉赴考仰面大笑出門而去時,寶釵既「像生離死別的一般,那眼淚也不知從哪裡來的,幾乎失聲哭出」,就是因為心中明鏡一般的清醒,所以才使素日端莊持重的寶釵如此失態。到了出場日期,當賈蘭回來說「二叔丟了」,賈家亂成一片,女哭男找,寶釵「心中已知八九」。一顆柔嫩的心就這樣一次次被現實切割揉搓,賈政寫信回家勸喻家人不必想念寶玉了,此「玉」已換形而去,「寶釵哭得人事不知」。美麗鮮活的生命慘遭摧殘,這只能激起我們對寶釵的同情和哀憐。由此可見,無論寶姑娘是溫柔敦厚,還是隨從合時,亦或藏精守拙,終究難逃「金簪雪裡埋」的下場。
賈家的四位小姐一例都是命運不濟,一個苦似一個。元春看似上天垂愛,生於正月初一,後被選入皇宮,但省親回家,拉著賈母王夫人的手說的第一句話即是:「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對後宮生活的不滿溢於言表。正值中年卻得了什麼「痰厥」蹊蹺的死去。二小姐迎春從小死了親娘,在榮府貌似體面,但因自身性格懦弱,奶媽、媳婦欺主哄騙,倍受連累,出嫁後又遭孫家百般蹂躪。正像王夫人說的:「大太太也不理會他,大老爺也不出個頭!如今迎丫頭實比我們三等使喚的丫頭還不如」。可憐一位如花似玉之女,結年餘又因一口「痰」而亡,且值賈母病重,竟容孫家草草完結;三小姐探春聰慧果敢,是大觀園裡的改革者,但你聽聽她發自心底的話吧:「但凡我是個男人,橫豎我自有一番道理」。可是她不是男人,她就得面對一切對女兒的不公,縱有天大的才幹,也只能幹干讓老葉媽料理花草,讓老田媽料理蔬菜的小事。同時來自她最親的親人——生母趙姨娘對其的心靈傷害恐怕是她永遠也無法忘懷的傷痛吧。第五十五回的「辱親女愚妾爭閒氣」一事自不必說,單就「悲遠嫁寶玉感離情」一回,賈母聽王夫人說起探春將要遠嫁不免掉下淚來,不想趙姨娘聽見這事,反歡喜起來,心想:「我這個丫頭在家瞧不起我」,「想要他孝敬我,不能夠了。只願意他像迎丫頭似的,我也稱稱願」(迎春將死之信剛傳至賈府),只因「養了你一場,並沒有借你的光兒。」就這樣狠毒的詛咒親女兒,探丫頭有何幸福可言?四小姐惜春亦如迎春一樣,早早沒了親娘,父親一味好道,成天鑽在城外燒丹煉汞,一心想作神仙,與沒爹沒娘的孩子差不多,跟著賈母眾姐妹們沒過幾年好日子,就出家當尼姑了。只單單用「心如止水」就可以掩蓋「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的悲涼麼?
心性高潔的妙玉,出身高貴,素心孤介,遠離紅塵,潛心修行,誰知就是這樣一位與世無爭之人最終還是被強盜擄去,下落不明,「可憐金質玉,終隱淖泥中」。
香菱的一生苦難不斷,幼遭塵劫,復又被賣,繼而為妾,挨打受辱,「平生遭際實堪傷」,終因難產,脫盡塵緣,魂歸太虛。榮寧兩府中其他的小妾,哪一個又不是在夾縫中勉強苟活呢?
善解人意的丫環紫鵑,看透了人世間的生死悲歡,跟著四姑娘修行去了,一念之間,塵凡頓易。還有芳官、蕊官、藕官,她們果真在道觀尼庵中能尋得心靈中的最後寄托嗎?
清清爽爽的丫環彩霞,被旺兒家看中,只因他是王熙鳳的陪房,就硬是把自家的「容顏醜陋」「酗酒賭博」且「一技不知」的不成人兒子配作彩霞的丈夫。還有玉釧、鶯兒、小紅……她們的未來焉知不是如彩霞一般的下場呢?
還有傻金釧含辱投井溺死,俏晴雯報屈染病而亡,癡司棋蒙羞撞牆殉情,尤二姐情恥吞金自逝,金鴛鴦殉主登太虛……這些屈死的幽魂也只能在離恨天裡共訴哀情罷了!
就這樣一群如花似玉天真爛漫的女兒在「風刀霜劍嚴相逼」的險惡環境中,或隱忍含怨的苟活,或心灰意冷的遁入空門,或極其慘烈的歸隱地府。《紅樓夢》向人們展示了一系列「清純如水做的女兒們」的生命悲劇。這些悲劇的意義已經遠遠不是能用一句「生命的短暫,生命的脆弱」就可以歸結了的,它表明女性美好的、艷麗的、鮮活的生命及其理想、追求都是當時的社會所不容的。
李白當年怒吼道:「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借用李白的話,我們也想質問那個社會:大道如青天,為何紅樓女兒命多迕?倘若考察了她們所生活的社會,就會找到答案:
封建社會把女人不當人,封建眼光把女人看作「賤人」,第二等的人,對女人特別殘酷,所以說,壓迫婦女的首先是制度。在那樣的制度下,恐怕沒有一個男性不是夫權主義者、大男子主義者,沒有一個男性不是自以高出婦女一等,把婦女視為花鳥、玩物和工具的。婦女的直接受害者是男子,男子的行為社會使然。在中國歷史上,兩軍作戰時,被困城中一方,什麼都吃光了,主帥會帶頭殺了愛妾,分給軍士吃,然後把城裡的女人全捉來吃。這樣的事例史書上多的很,而且不是野史,都是煌煌的正史。那些殺愛妾以餉士卒的將軍們,當然是同殺一條愛犬差不多,那些吃女人的男人們沒有誰會想到,被吃的她們也是人,有美麗聰明的,有才華橫溢的,有情韻雅潔的,有志行高卓的……統統像吃豬肉羊肉一樣被吃掉了。《紅樓夢》中的悲劇女性,其實都是被封建社會制度這條猛獸所吃掉的,無論如何她們是擺脫不了這種厄運的。我們可以看出《紅樓夢》中,不是某一個女性在某一個問題上的悲劇,而是那個社會裡女性的普遍悲劇,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有封建婚姻制度的悲劇,有封建道德禮教的悲劇,有封建婢妾制度的悲劇,有赤裸裸的封建暴力凌辱女性的悲劇。如此說來黛玉婚姻悲劇現象看來是人力所為,實則是社會所為。在封建社會,結婚從來都是政治行為,結婚的目的是為了給自己尋找擴大勢力的機會,所以,林黛玉當然不在遴選之列。元春的悲劇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律令所致。曹雪芹耗盡心血所著的紅樓巨著,充分表達了對黑暗的社會、腐朽的制度、僵硬的倫理的強烈不滿和無比憎恨,表達了作者追求的「有情之天下」與現實的不可能性。
尤其讓讀者痛徹心骨的是,在那個時代,悲劇女性不是都能充分感受到自己悲劇的重量,更不能充分地理解其他女性的悲劇重量,其他且不說,就連林黛玉對自己的價值,對自己的悲劇,也沒有賈寶玉認識地那麼深刻。正如魯迅所說:「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之者,獨寶玉而已。」身受痛楚而不自知,這是怎樣的悲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