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生平模糊、資料矛盾的曹雪芹的系統認識
曹雪芹前半生的模糊經歷的確讓人費解。作為曹家的其他人後來成為平民,毫無建樹也就罷了,而雪芹交往圈裡有一些知名文人,卻仍然說不清他前半生的經歷就有些不正常。後半生清楚、前半生模糊也有違常理。一般來說,一個人都是因後來的影響彰顯他的前半生。雪芹的情況說明了他的前半生是不便於透露的。從資料來看,一方面"隨寅在任",一方面"四十年華"年齡就混亂不清,真如"模糊雲煙"。我們應該認識到,雪芹著書都採用了"真事隱"的手法,是他不便於直接講出自己的真實情況,說明他的經歷是複雜的。他的朋友自然也就不便明講他的情況了。
根據前面的分析,紅樓背景是在曹寅時代。作者和批者又一再提到曾親自經歷過。那作者雪芹就應該是曹寅的兒子而不是孫子。再者,曹寅的孫子只記載有一個曹天祐官州同。抄家後的曹家不能再直接繼任官位,當官應是自己爭取的。這樣曹天祐不可能是書中寶玉的那種討厭仕途的形象;他當官應該是在二十左右,像書中二十多歲就出家還怎能當官?所以曹天祐絕不是曹雪芹!另外,因前車之鑒,在抄家後的曹家後代中,不可能再有象賈寶玉一樣坐享安逸、不思進取的情況。
雪芹的朋友說他是:"揚州舊夢久已覺(雪芹曾隨其先祖寅織造之任)";作者的自述提到:"欲將已往所賴上賴天恩、下承祖德,錦衣紈褲之時、飫甘饜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負師兄規訓之德,已至今日一事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記,以告普天下人"。對曹家來說,沐皇恩,承祖業的大好階段是康熙年間。"上賴天恩"是上托皇帝洪福的意思。這句話定位了作者的生活時間。從這裡看出作者是經歷了紅樓夢中所描述的那段歷史背景。
我們權且轉移一下思路,拋棄雪芹是寅孫的這一前提,不受這個框框的制約,再對資料進行一下分析。
人們目前對雪芹的認識主要是受敦誠留下詩句資料的影響,因為他與雪芹交往甚厚,對雪芹的情況應該知底。他講的話表面理解有矛盾,他不該犯常識性的錯誤,極大的可能就是:他沒有說錯,而是人們理解錯了!
敦誠挽雪芹的詩原來一句是"四十蕭然太瘦生"。太瘦生是指杜甫,他因安史之亂過著清苦飄零的生活。這句話是用杜甫的這種生活形象來比喻雪芹在西山的著書生活。雪芹在西山過得的確清苦,經常到酒錢常賒的地步。詩中的"四十"究竟是指什麼呢?如果將"四十"理解為雪芹的全部生活時間顯然是不合適的。雪芹小時候的生活是安逸的,怎能與杜甫的這種生活相提並論?即使雪芹小時候的生活不好,小時候的樣子也不能與杜甫這種形象相對比。我們拋開雪芹的年齡問題來理解,"四十"應是他的一個生活階段。"四十蕭然太瘦生"就是說雪芹一生中過了四十年清苦的生活。後來敦誠將詩改為"四十年華"。人們正是以此為基礎來研究雪芹年齡問題的。但不管怎樣改變,"四十"這個概念出自同一個人之口,不會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四十年華"並沒有明確就是四十歲的年齡,它同樣可以理解為四十年的時光。確定了"四十"的含義,我們接下來分析下面的字面意義。"四十年華付杳冥"對應起來"四十年時光死去了"根本就說不通,字面上應是"四十年的時間付於冥冥之中"。好像是說過了四十年隱居的清苦生活,"杳冥"兩字用得就有些奇怪,因為兩字是與死亡有關係的。後面接著是"阿誰銘",難道雪芹還有另外的名字?最後是"舊垌",也就是舊墳,他怎麼會有舊墳?難道他是一個"死"而復生的人?說到這裡我們好像有了一個模糊的概念,就是曹雪芹像是一個表面死亡而隱居過了"四十年"清苦生活的人。帶著這種概念,我們整篇看一下這首詩就不再是混亂難懂了。"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是拿這兩個人的形象來比喻雪芹的一生,前半生象年輕有才的李賀一樣,李賀在年輕的時候就去世了,他也是在年輕才盛的時候隱居了。後半生象隨死隨葬的劉伶一樣,放蕩不羈,死後埋在那裡也不清楚了,與輓詩中講憑弔無處只能上"舊垌"相一致。這兩個人的情況從某種側面反映了曹雪芹生活的兩個階段。
曹雪芹在紅樓夢的前面有一段自述:"雖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閨閣中本自歷歷有人,萬不可因我不肖,則一併使其泯滅也"。"一併泯滅"就是隨著他而"泯滅"。這說明什麼問題?說明他是一個曾經消失了的人!紅樓夢中還有一首詩: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系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其中的"身前身後"很難理解。
周汝昌在新證中講:這是暗用甘澤謠中的一則典故,惠林寺僧圓觀轉生為牧童,唱給故交李源兩首絕句,其二云:"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情緣恐斷腸。"雪芹用此,是"前生""轉生"之義,非指"生前""亡後"。意即前度是無材補天,今番是枉在人世。
他前面點出了"生前"、"亡後",後面轉到"今番是枉在人世"就太勉強了。結合上面對曹雪芹輓詩的分析,我們感到兩處是一致的。作者的自述提到的這些內容,有力地證明了我們對挽雪芹詩理解的正確!
從曹雪芹的這種情況看,他的前半生確實有一段不平常的經歷,這段"夢幻"經歷就是"死"而出家。這樣在年齡上就會大大地超過四十多歲的年齡。這樣他的年齡就又與詩中的"新婦"有些牴觸。有人也進行過考證:"按"新婦"一詞,用法頗為複雜。通常習知者,即新婚不久的"新娘子"義。但在古書,"新婦"又多用於婦人自稱,不系婚嫁之新舊,雖至年老,對人亦自稱"新婦",其語氣殆如後世俗文學中常用的"妾身",再則,封建社會中嚴正妻庶妻之別,其作妾者例稱"新娘",至老亦不改稱,蓋即"姨娘"之同義語,此在《儒林外史》中猶有顯例。"
關於"孤兒"的問題,有人也有疑問。詩中的"孤兒"不應是通常理解的無父母的小孩子。我們分析一下為何不能這樣理解"孤兒":詩中講"伊子殤",是說他的兒子死在雪芹之前,怎能是"孤兒"?也不應該是"新婦"的孩子,"新婦"還在,"孤兒"也說不通。所以"孤兒"的"孤"應是"唯一"的意思,"孤兒"是他"唯一"的兒子。
雪芹是寅子,那他的年齡就不是人們以前理解的樣子,對此很多人產生質疑。但質疑歸質疑,現實的推理就是如此。既然雪芹寫紅樓,紅樓夢中的人物年齡到底多大呢?我們看一段書中的描述:"士隱聽得明白,心下猶豫,意欲問他們來歷。只聽道人說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營生去罷。三劫後,【甲戌眉批:佛以世謂"劫",凡三十年為一世。三劫者,想以九十春光寓言也。】我在北邙山等你,會齊了同往太虛幻境銷號。"那僧道:"最妙,最妙!"這裡有一個時間概念,就是書中的人物,從下世到全部去世回歸太虛幻境大約是九十年的時間。這樣說來書中的主人公在世的時間也應該是這段時間。從這裡判斷作者曹雪芹的年齡就應該是寅子活到乾隆二十八年的年齡。
我們回過頭來再看一下"雪芹曾隨其先祖寅織造之任"這句話。這裡"任"字實際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擔任某項職務",一種是"在某項職務上"。既然曹寅的孫子不能與曹寅在任,這話就不能理解為"同時在職務上"而應該理解為"曾擔任這職務"。如果我們拋開雪芹為寅孫的前提,這句話就好理解了。它可以理解為:曹雪芹曾經緊隨他的祖父以及曹寅擔任過織造這一職務。這種理解恰恰符合曹家的實際情況。有一位網友四暗刻也曾說"先祖"與"寅"應該分開來讀。單獨的辯論這個問題,可能有人不接受,不過順著上面的分析下來,你就好接受多了。到這裡我們感到,敦誠留下關於曹雪芹的資料不僅沒有矛盾,而且也體現了曹雪芹應是曹寅的兒子。
我們知道,曹寅名義上一共有兩個兒子,一個是曹顒;另一個是曹頫\。實際上曹寅在生前只有一個兒子就是曹顒。查一下資料,曹顒在康熙五十四年,也就是繼任父職後的兩年,年齡輕輕在沒有一點徵兆的情況下突然死去。曹顒在康熙五十四年突然消失;而雪芹的前半生含糊不清,是在北京的西山突然出現的人物。根據資料分析他也是曹寅的兒子。\\"曹寅的兒子"這個概念將兩個人聯繫在一起。根據前面的分析:紅樓夢中的主人公就是曹顒,而雪芹也是紅樓夢中的主人公,兩個人在這方面重疊在一起。既然兩個人聯繫又重疊在一起,我們看他們的經歷能否組成一個完整的人生。
作者自雲中還講到:"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上賴天恩、下承祖德,錦衣紈褲之時、飫甘饜美之日......至今日一事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記......我之罪固不能免......因我不肖,則一併使其泯滅也。雖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繩床,其風晨月夕,階柳庭花,亦未有傷於我之襟懷筆墨者。"
分析這段自述,得出幾個結論:
1、"雖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繩床"與西山的曹雪芹的困境相同。作者的自述就是曹雪芹的自述。脂批就說:"若雲雪芹披閱增刪,然則開捲至此這一篇楔子又系誰撰?足見作者之式 猾之甚。後文如此者不少。這正是作者用畫 煙雲模糊處,觀者萬不可被作者瞞蔽了去,方是巨眼。"書中的人物經歷就是雪芹的經歷,"茅椽蓬牖,瓦灶繩床"是賈寶玉後來"雪夜圍破氈寒冬噎酸齏"的階段。
2、"上賴天恩、下承祖德,錦衣紈褲之時、飫甘饜美之日"是雪芹小時候的情況。這正像書中賈寶玉小時的情況一樣,也就是現實中曹顒小時候的情況。
根據以上二點得出:現實中曹顒的生活+現實中西山著書的雪芹生活=書中賈寶玉的生活。
3、"雖我之罪固不能免"雪芹何罪之有?他的前半生"錦衣紈褲、飫甘饜美","泯滅"後隱居西山,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使他有如此負罪感?紅樓夢書中描寫寶玉是"撒手懸崖"、毅然出走;現實中記載曹顒突然"死"去,既然寶玉是曹顒的寫照,曹顒也應是離家出走,他離家出走對家庭造成的危機是巨大的,這舉動就是罪孽深重。雪芹的"泯滅"就是曹顒的突然死去,所以他才有負罪感。
因此說,後半生的雪芹與前半生的曹顒能組成一個完整的人生,在結合點上也是非常吻合恰當的。所以敦誠挽雪芹詩才有:"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所以雪芹才自題:"此系身前身後事"。"身前"是象李賀一樣年輕有才的曹顒;"身後"是隱居出家的雪芹,他沒有了身份,死了也葬無定所。
事實上雪芹與曹顒還有著各種的聯繫,我們不妨列舉如下進行分析:
1、袁牧說:"雪芹者,曹練亭織造之嗣君也。"曹寅的嗣君就是曹顒,也就說雪芹就是曹顒。
2、"雪芹曾隨其先祖寅織造之任",其中的一個"曾"字更能說明問題,曾經擔任某職就是沒有幹到底,與曹顒的情況何其相似!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是撒手懸崖,說明作者雪芹也有這樣一個毅然的舉動,最終導致雪芹成為一個喪失身份隱居的人。
3、北大學生第一卷第四期頁八五至九三奉寬著《蘭墅文存與石頭記》頁九十一注十三引英浩《長白藝文志初稿》云:"《紅樓夢》,曹霑,曹字雪亭(sic),內務府漢軍正白旗人,官掌主事";頁八十六亦云:"或雲曹雪芹官內務府堂主事"。未詳所本,姑存其說。
任內務府主事應該是曹家人在抄家之前的任職。一個被抄家的後代是不能再到內務府任職的。史料記的很清楚。在康熙五十二年正月初五日內務府奏中有:"其子連生,雖補父缺,但可否即任父職,抑給主事之職?。。。。。請放連生為主事,掌織造關防。"曹顒繼任父職後任命的就是內務府主事頭銜。兩人的職務相同說明了他們之間的聯繫。
4、在康熙五十四年康熙的批文中有:"曹(顒)......看起來生長的也魁梧,拿起筆來也能寫作,是個文武全才之人。他在織造上很謹慎。朕對他曾寄予很大的希望"。在這一段中透露出曹顒長的比較魁梧。裕瑞在《棗窗閒筆》中就記載:"聞前輩姻戚有與之交好者。(雪芹)其人身胖頭廣而色黑,善談吐,風雅遊戲,觸境生春"。我們再看一下曹顒的名字,"顒"的本意就是頭大,引申為大的樣子,出生時可能就頭大,故取名為顒。
曹雪芹的資料含糊不清,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明白了雪芹就是曹顒,但我們更明白了一個道理:自傳性的紅樓夢中講主人公的身世含含糊糊,又是"真事隱"又是"假語存",其實定位著主人公就是曹顒,暗示了他真實的後半生;敦誠詩中含糊的說法也隱藏著一個唯一的正確解釋。兩者具有高度的統一性。回過頭來分析一下紅樓夢的內容、脂批的內容、曹雪芹的資料、以及曹顒的實際情況,你就會驚訝地發現是何等的相符和統一。後面我們以曹顒就是雪芹的眼光作進一步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