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皮裡陽秋」

曹雪芹的「皮裡陽秋」

曹雪芹的「皮裡陽秋」

曹雪芹

赫爾岑說過,「一個藝術家越是休戚相關地,越是強烈地體會他當代的悲哀和問題,那麼,在他的筆下,這些東西就越是能夠得到有力的表現。」在赫爾岑的時代是這樣的,在中國也是這樣的。因此,在我看來把這段話移贈給曹雪芹,也是挺合適呢!

    當展開清代的多幅長長的畫卷時,我很佩服那些宮廷畫家們。他們有雄偉的魄力,卻幹著精雕細刻的活計。現在用廣角鏡,一瞬間就可以攝取下來的畫面,他們卻要用畫筆工整地畫上幾個年頭。更令人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畫面上皇上的侍臣們都以卑躬聳背的姿態出現,甚至可以聽到一種「庶、喳、是」的答應聲來。與此相反,在近來發掘出土的幾千個秦俑身上,卻發現不到這些。這是值得深思的,這也就是清代悲哀烙印的一個方面。

    清代是個複雜的時代。我認為康熙是一位偉大的皇帝,不愧為長白山上神女的兒子。他站得高,所以看得遠。比起他來,亞歷山大就顯得可憐了,喜馬拉雅山擋住了亞歷山大的眼光,使他始終沒有看到東方。康熙則看到了西方,而且看得比較清楚。時代決定他,國內,要意識到多民族的融合問題;國外,要意識到東方和西方相互接觸的問題。而他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認識到這是時代任務。不簡單地把自己派作是天的兒子就作數了。他想解決一些問題。這位八歲登基的皇帝,母親原是漢族;他已生過天花;歐洲教士也希望他登上寶座。這些都不光是史實分辨的問題;而是有影響於未來的問題。

    這位皇帝在想保持住滿族的武功傳統的同時,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甚至有選擇地接受西洋文化。他曾禮拜過朱元璋的墓,為他立碑,稱譽他「功高唐宋」。康熙認為興發水利,北方也可以追步江南,江南則會更上一層樓,可以生產出雙季稻來。他不僅想到了,還著人去做。他揮筆寫下大字「蘭亭序」,他的書法與董其昌、趙孟頫\不相上下。應該給予適當的評價。

    對於「龍之帝國」經歷三百餘年這段歷史,人們習慣於對清代有意貶低。我對清史毫無研究,只是稍稍涉獵一些野史筆記而已,覺得它對多民族國家形成,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這一點,似乎很少被人提到。有人如能把它試與印度莫臥兒王朝作個比較,問題就很明顯了。雍正親自撰述《大義覺迷錄》,當時被認為是可笑的,不久便被乾隆取消。但從歷史角度來看,應該說它是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形成過程,作了初步總結,哪怕是極不準確的總結。

    曹雪芹剛好生在這麼一個複雜的時代,他受到許多彼此互相矛盾的影響。他的血統是漢族,卻又世屬旗籍;既是包衣世家,又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生在一個「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時代,同時用他的話來說,又是「生逢末世運偏消」;有接近「萬王之王」的機緣,又擺脫不掉世襲奴才的身份。

    在乾隆時代,文治和武功自有它的特色。武功且不去提它了,文治很是突出的。雍乾盛世,我們且不去細說。例如:成親王補寫趙子昂臨摹《洛神賦》殘頁,就可稱為絕唱。《飲水詞》也可稱得起不可多得之作。《棟亭集》很有值得專門研究的價值。《永憲錄》、《嘯亭雜錄》都是富有真實性的「私史」,可補正史之失。從《棟亭十種》中,又可以看出經濟生活達到某種程度的記錄來。《兒女英雄傳》應是京腔口語的代表作……

    乾隆本身就是一位鑒藏家,晉唐書法的推行者。參觀一下乾隆御花園,不難看到一種向著華麗纖細的領域探尋的趨勢。他不僅對江南園林有所探求,對歐洲的園林藝術和繪畫藝術也盡量吸收。

    在這個時代,一個龐大的慣會吃喝玩樂的上層集團形成了。整個北京城,都是他們的園囿和遊樂場。他們用租、稅、捐及鄉保制度和農村聯成不可割斷的紐帶。封疆大吏是皇帝的金剛力士。曹家的使命,則是皇帝世襲的耳報神:幾代人都必須對當時的社會作出全面瞭解,以回答皇帝老子的隨時詢問。

    清兵人關,跑馬圈地,各旗都利用自己的政治權勢,來佔據肥田富地。對於旗地分割的糾紛,反映出皇室內部鬥爭的尖銳來。

    清代在開國時,還保有「元老制」。可能在皇太極時,還實行「軍事會議」制度。康熙作了必要的改革,雍正大刀闊斧阻止滿洲貴族的擅權,有意識地杜絕明代那種分封,防止朋黨傾軋,從而達到了專制制,權力集中於皇帝自家手中,為乾隆鋪平了統治道路。

    乾隆在位期間,中國出現了一個奇跡般的繁榮景象。他向全世界來擺弄龍威的本錢,正是雍正講求息養生殖的結果。乾隆一變「與民生息」的做法成為「由民供養」的做法,當他多方面吸引有才有智的人物為他所用,他的成就,足使當時臣子為之高呼萬歲。但在繁榮的幃幕下,農民的反抗正以多種形式蔓延著。人民發出疑問,好景到底能維持多久,帝國的支柱是什麼?

    清朝的出現,是對明朝的否定;乾隆的末世到嘉慶,又是對清代自我否定的開端。「內囊」已空的局面,在曹雪芹時代已經露出,這就迫使整個「龍之帝國」從龍的金光閃爍中開始清醒。在名揚中外的「萬王之王」的氣派中,那種把金錢往水裡拋的聲音,已經傳入人們的耳中。雖然還在「一局輸贏尚未真」的情況之下,但是曹雪芹巳從虛假中看到什麼是真了!從理中發現非理,從正面看到反面。

    熱河行宮的外八廟有一尊大佛,據說是按乾隆面容塑造的。這透露出他內心的秘密:不但要統治人事,還要統治臣民的靈魂。這位「寶」皇帝十分重視形式,突出一例,即是以貌取人。和砷就以面容姣好,應對得體,為乾隆看中,從小奴才提拔為富甲天下的一等公(當然,這是就一般風氣而言,像於敏中也被重用的,但他也嘲笑過於敏中的長相)。按這個標準,曹雪芹定會上選。然而卻適得其反。這才是矛盾的主要點。

    現在,再回頭看看清代皇上出巡圖,很清楚了,連穿「黃馬褂」的大臣,也都有幾分聳肩曲背的架勢。這才是那個時代的特徵:人像是以奴像來顯示著的。如果說希臘是讓諸神和人十分接近,神被人化了;那麼,清代的畫卷中它使人和奴十分接近,人被奴化了。

    人類的每個時代都有著它的反面。而在清代,人們考慮的會更多些,因為對明代還記憶擾新,加之侮禁復開,神州之外還有另外的州;外邦人也帶來同時代的一些奇巧事物來。這些不光是產生物質的效果,也起到精神的影響。有學者說,康熙要曹寅到東洋,是為學習織錦技術去的。這是可能的。我在蘇州考察時,從碑文上看到記載李煦在職時的織造局,有織工千人主眾,可見當時織錦業的發達。

    都市在發展,人們愈離開自然的賜予,便愈在更多方面來控制自然。但是正如馬克思說的:「人類愈益控制自然,個人卻似乎愈益成為別人的奴隸或自身的卑劣行為的奴隸。」他這話是在人大量使用機械的時代說的,但在人們已經開始湧向都市來找飯吃的時代起,這話就已可以適用了。

    毫無疑問,人是自己命運的創造者。然而一切發現和進步,「似乎結果是使物質力量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則化為愚蠢的物質力赫爾岑說過,「一個藝術家越是休戚相關地,越是強烈地體會他當代的悲哀和問題,那麼,在他的筆下,這些東西就越是能夠得到有力的表現。」在赫爾岑的時代是這樣的,在中國也是這樣的。因此,在我看來把這段話移贈給曹雪芹,也是挺合適呢!

    當展開清代的多幅長長的畫卷時,我很佩服那些宮廷畫家們。他們有雄偉的魄力,卻幹著精雕細刻的活計。現在用廣角鏡,一瞬間就可以攝取下來的畫面,他們卻要用畫筆工整地畫上幾個年頭。更令人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畫面上皇上的侍臣們都以卑躬聳背的姿態出現,甚至可以聽到一種「庶、喳、是」的答應聲來。與此相反,在近來發掘出土的幾千個秦俑身上,卻發現不到這些。這是值得深思的,這也就是清代悲哀烙印的一個方面。

    清代是個複雜的時代。我認為康熙是一位偉大的皇帝,不愧為長白山上神女的兒子。他站得高,所以看得遠。比起他來,亞歷山大就顯得可憐了,喜馬拉雅山擋住了亞歷山大的眼光,使他始終沒有看到東方。康熙則看到了西方,而且看得比較清楚。時代決定他,國內,要意識到多民族的融合問題;國外,要意識到東方和西方相互接觸的問題。而他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認識到這是時代任務。不簡單地把自己派作是天的兒子就作數了。他想解決一些問題。這位八歲登基的皇帝,母親原是漢族;他已生過天花;歐洲教士也希望他登上寶座。這些都不光是史實分辨的問題;而是有影響於未來的問題。

    這位皇帝在想保持住滿族的武功傳統的同時,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甚至有選擇地接受西洋文化。他曾禮拜過朱元璋的墓,為他立碑,稱譽他「功高唐宋」。康熙認為興發水利,北方也可以追步江南,江南則會更上一層樓,可以生產出雙季稻來。他不僅想到了,還著人去做。他揮筆寫下大字「蘭亭序」,他的書法與董其昌、趙孟頫\不相上下。應該給予適當的評價。

    對於「龍之帝國」經歷三百餘年這段歷史,人們習慣於對清代有意貶低。我對清史毫無研究,只是稍稍涉獵一些野史筆記而已,覺得它對多民族國家形成,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這一點,似乎很少被人提到。有人如能把它試與印度莫臥兒王朝作個比較,問題就很明顯了。雍正親自撰述《大義覺迷錄》,當時被認為是可笑的,不久便被乾隆取消。但從歷史角度來看,應該說它是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形成過程,作了初步總結,哪怕是極不準確的總結。

    曹雪芹剛好生在這麼一個複雜的時代,他受到許多彼此互相矛盾的影響。他的血統是漢族,卻又世屬旗籍;既是包衣世家,又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生在一個「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時代,同時用他的話來說,又是「生逢末世運偏消」;有接近「萬王之王」的機緣,又擺脫不掉世襲奴才的身份。

    在乾隆時代,文治和武功自有它的特色。武功且不去提它了,文治很是突出的。雍乾盛世,我們且不去細說。例如:成親王補寫趙子昂臨摹《洛神賦》殘頁,就可稱為絕唱。《飲水詞》也可稱得起不可多得之作。《棟亭集》很有值得專門研究的價值。《永憲錄》、《嘯亭雜錄》都是富有真實性的「私史」,可補正史之失。從《棟亭十種》中,又可以看出經濟生活達到某種程度的記錄來。《兒女英雄傳》應是京腔口語的代表作……

    乾隆本身就是一位鑒藏家,晉唐書法的推行者。參觀一下乾隆御花園,不難看到一種向著華麗纖細的領域探尋的趨勢。他不僅對江南園林有所探求,對歐洲的園林藝術和繪畫藝術也盡量吸收。

    在這個時代,一個龐大的慣會吃喝玩樂的上層集團形成了。整個北京城,都是他們的園囿和遊樂場。他們用租、稅、捐及鄉保制度和農村聯成不可割斷的紐帶。封疆大吏是皇帝的金剛力士。曹家的使命,則是皇帝世襲的耳報神:幾代人都必須對當時的社會作出全面瞭解,以回答皇帝老子的隨時詢問。

    清兵人關,跑馬圈地,各旗都利用自己的政治權勢,來佔據肥田富地。對於旗地分割的糾紛,反映出皇室內部鬥爭的尖銳來。

    清代在開國時,還保有「元老制」。可能在皇太極時,還實行「軍事會議」制度。康熙作了必要的改革,雍正大刀闊斧阻止滿洲貴族的擅權,有意識地杜絕明代那種分封,防止朋黨傾軋,從而達到了專制制,權力集中於皇帝自家手中,為乾隆鋪平了統治道路。

    乾隆在位期間,中國出現了一個奇跡般的繁榮景象。他向全世界來擺弄龍威的本錢,正是雍正講求息養生殖的結果。乾隆一變「與民生息」的做法成為「由民供養」的做法,當他多方面吸引有才有智的人物為他所用,他的成就,足使當時臣子為之高呼萬歲。但在繁榮的幃幕下,農民的反抗正以多種形式蔓延著。人民發出疑問,好景到底能維持多久,帝國的支柱是什麼?

    清朝的出現,是對明朝的否定;乾隆的末世到嘉慶,又是對清代自我否定的開端。「內囊」已空的局面,在曹雪芹時代已經露出,這就迫使整個「龍之帝國」從龍的金光閃爍中開始清醒。在名揚中外的「萬王之王」的氣派中,那種把金錢往水裡拋的聲音,已經傳入人們的耳中。雖然還在「一局輸贏尚未真」的情況之下,但是曹雪芹巳從虛假中看到什麼是真了!從理中發現非理,從正面看到反面。

    熱河行宮的外八廟有一尊大佛,據說是按乾隆面容塑造的。這透露出他內心的秘密:不但要統治人事,還要統治臣民的靈魂。這位「寶」皇帝十分重視形式,突出一例,即是以貌取人。和砷就以面容姣好,應對得體,為乾隆看中,從小奴才提拔為富甲天下的一等公(當然,這是就一般風氣而言,像於敏中也被重用的,但他也嘲笑過於敏中的長相)。按這個標準,曹雪芹定會上選。然而卻適得其反。這才是矛盾的主要點。

    現在,再回頭看看清代皇上出巡圖,很清楚了,連穿「黃馬褂」的大臣,也都有幾分聳肩曲背的架勢。這才是那個時代的特徵:人像是以奴像來顯示著的。如果說希臘是讓諸神和人十分接近,神被人化了;那麼,清代的畫卷中它使人和奴十分接近,人被奴化了。

    人類的每個時代都有著它的反面。而在清代,人們考慮的會更多些,因為對明代還記憶擾新,加之侮禁復開,神州之外還有另外的州;外邦人也帶來同時代的一些奇巧事物來。這些不光是產生物質的效果,也起到精神的影響。有學者說,康熙要曹寅到東洋,是為學習織錦技術去的。這是可能的。我在蘇州考察時,從碑文上看到記載李煦在職時的織造局,有織工千人主眾,可見當時織錦業的發達。

    都市在發展,人們愈離開自然的賜予,便愈在更多方面來控制自然。但是正如馬克思說的:「人類愈益控制自然,個人卻似乎愈益成為別人的奴隸或自身的卑劣行為的奴隸。」他這話是在人大量使用機械的時代說的,但在人們已經開始湧向都市來找飯吃的時代起,這話就已可以適用了。

    毫無疑問,人是自己命運的創造者。然而一切發現和進步,「似乎結果是使物質力量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則化為愚蠢的物質力量」,中國古語中習慣用「子女玉帛」這個詞來顯示財富,便是很形象的時代語言。

這樣,曹雪芹在他所處的時代「體會」到什麼呢?他體會到那與他休戚相關的「悲哀和問題」,也就是時代的反面。即便不提曹雪芹公開宣揚「皮裡陽秋」的寫法的話,那半部《紅樓夢》也早已說明了這個問題。

《紅樓夢》本身會說明,它記錄的不是別的,正是「當代的悲哀和問題」。曹雪芹的「當代」,自然是封建主義的時代了。曹雪芹不是為它唱輓歌的,而是為那時代的「悲哀和問題」作原告的。

1983年元月於北京

量」,中國古語中習慣用「子女玉帛」這個詞來顯示財富,便是很形象的時代語言。

這樣,曹雪芹在他所處的時代「體會」到什麼呢?他體會到那與他休戚相關的「悲哀和問題」,也就是時代的反面。即便不提曹雪芹公開宣揚「皮裡陽秋」的寫法的話,那半部《紅樓夢》也早已說明了這個問題。

《紅樓夢》本身會說明,它記錄的不是別的,正是「當代的悲哀和問題」。曹雪芹的「當代」,自然是封建主義的時代了。曹雪芹不是為它唱輓歌的,而是為那時代的「悲哀和問題」作原告的。

1983年元月於北京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