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與山東的關係

曹雪芹與山東的關係

曹雪芹與山東的關係

曹雪芹

本文標題中特書「真關係」者,因當世傳佈著一種假關係的說法,故援孟子「不得已」之義,而作此文,用辨是非,以求真實。

    按曹雪芹中古始祖是宋開國元勳樞密魯國公濟陽王曹彬,謚武惠。彬之第三子瑋,字寶臣,彰武軍節度使,謚武穆。武穆之後孝慶於南宋鹹淳仕至顯文閣待制,知隆興府(南昌),遂落戶於南昌,子孫遷至城南武陽渡——故此一支之始遷祖為曹孝慶。

    孝慶五傳至善翁,善翁之二子端明、端廣兄弟,時至明初永樂二年,逃災荒而北上,因是災民流離者身份,遂到京東之豐潤縣落戶〔1〕。是為雪芹上世在明代的始遷祖。

    敘到此處,暫時截住——因為本題是不能離開山東的,故先講清山東的根源真相,然後再回到豐潤以後的事情。

    先說曹彬為何所封曰濟陽王。

    原來濟陽本是曹氏得姓的最早地望。

    據《詩·曹風》註疏及《通志》姓氏考,曹乃周之同姓國,後即以國為姓。今存之池州曹氏宗譜,卷端有《曹氏總傳》,開頭即云:

      「周初,叔振鐸封於曹,在山東兗州濟水之陽,曹州,——晉曰濟陽,隋曰濟陰,後周曰曹州。有祠,在髣山。宋學士王禹偁有碑。子孫以國為氏,而曹姓始焉。」

    可知曹姓之始,由於武王克商後,封弟叔振鐸於濟水之陽,其國曰曹,釋者以為即今菏澤、定陶、曹縣一帶。

    自叔振鐸生太伯脾,脾生仲君平,平生宮伯侯,侯生二子,長雲,次飌。雲為孝伯,傳二十一公,至伯陽,國終。飌生良夫,良夫生窿,窿生節,節生進,進仕魯公子遂邑宰。進生劌,世居魯孝廉裡。

    曹劌是誰?就是《左傳》所載魯莊公十年長勺之役「三鼓」克勝之人——那名言已成為典故:「一鼓作氣……」。其後十三年、二十三年,都有他的功績記載。

    劌五傳(名字皆無缺,但皆今鉛字所無,排印不易,只得從略)至騋,字仲馬,為曹成公使蔡,因居蔡。

    騋又五傳至衈,字子循,生於周敬王十八年己亥(前502年),從學於孔聖之門,列於七十二賢,位亞顏、曾,唐封曹伯,宋封上蔡侯,從祀宣聖廟。

    曹衈六傳至蕕、薰。蕕為秦沛令,始居沛。

    蕕生沐,沐生參、軫。參字伯輿,軫字仲輿(皆由車駕得名,參即驂義也)。參生於秦王政之十六年庚午(前231年),初為秦沛獄吏,後為佐漢開國的名相「蕭、曹」,封平陽侯——也即是雪芹的秦漢時代的遠祖。

    以下的世系,因與山東本題無直接關係,略而不敘了。唯參七傳至曾,復居濟陰。曾字伯山,從歐陽歙受《尚書》,積石為倉以藏書,世稱「曹氏書倉」。

    以上是雪芹上世與山東的極為密切的關係,歷歷可按。

    然後回到曹彬。

    彬為河北靈壽人,據譜系,是為參之三十九世孫,而雪芹的武陽一系的祖宗是彬之三子,恰好到了第四十世。

    四十世曹瑋的後代,在宋末因宦地而著籍南昌,後裔到明初有兄弟二人逃荒北上,至於京東,已如上述。此伯仲之弟弟端廣,約於明永樂中末期由豐潤始出關外至遼東謀生,卜居鐵嶺——因開原「馬市」的興旺,市在開原南,與鐵嶺接壤,故此到鐵嶺者,取其地利也〔2〕。

    這支鐵嶺的後人曹世選(又名錫遠,寶)到明末時後金天命四年(明萬曆47年,1619)女真兵陷鐵嶺而被俘,因人材出眾留而不殺,成為旗奴,隸於滿洲正白旗包衣人——這便是雪芹的明末時期的五世祖。

    以上世系,不但曹家自己清楚,就是朝野上下,包括皇家宗室人等,也都知悉。是以康熙朝前期南北詩文學士名家題贈於曹寅的,都明白點醒他的祖系是漢相、宋王之後。這些例子在拙著《紅樓夢新證》中早有徵引。如:

    (一)樸學大師閆若璩詩云:

      「漢代數元功,平陽十八中。

      傳來凡幾葉,世職少司空。」

                       ——《潛邱記》

    (二)飲水詞人納蘭性德詞云:

      「藉甚平陽,羨奕葉,流傳芳譽。」

                       ——《楝亭圖卷》與詞集

    此皆點出平陽侯相國曹參的顯祖。

    (三)疊韻納蘭詞的古燕袁瑝則說:

      「惠穆流徽,朝野重,芳名循譽。」

                       ——《楝亭圖卷》

    這一例則轉向宋初的中古顯祖曹彬了。尤其重要的是:這證明當時人人皆知曹寅家是曹彬武惠與其第三子曹瑋武穆的後裔——這也就正是指「江西南昌武陽—→河北豐潤—→遼東鐵嶺」的這個三大歷史時期(階段、背景、意義)的史實歷程,而無待於像後世的「紅學家」「曹學家」的什麼「考證」。

    (四)張雲章贈曹寅詩云:

      「俶裝繼相蕭為侶

      取印提戈彬作倫。」

                      ——《樸村詩集》

    這則是詩的一聯而兼切平陽與濟陽兩大顯祖的佳例。

    至於近年發現北京圖書館所藏善本於成龍《江寧府志》與唐開陶《上元縣志》(皆康熙間撰)中有曹璽傳(璽即寅父),前志云:

      「宋樞密武惠王后也。及王父寶,宦瀋陽,遂家焉。」

                      ——卷十七《宦跡》

    後志云:

      「其先出自宋樞密武惠王后。著籍襄平——大父世選,令瀋陽有聲。」

                      ——卷十六《人物傳》

    兩志之傳文,合參互證,事實分明:曹世選(又名寶)因做後金時期瀋陽地方的行政官,因而落戶瀋陽——亦即「著籍襄平」。著籍,占籍,皆寄籍、附籍之義,正以表明本非當地人〔3〕。襄平,古郡名,此以代指遼東,乃是泛詞。蓋後金之陷鐵嶺,在天命四年;二年後又陷遼、沈;至天命十年,即又將都城由遼遷沈。而曹世選之「令瀋陽」並「家焉」,不過最多是從天命六年到十年這幾年中有可能是遼、沈兩地皆曾宦居,那如何會有「祖籍」是「襄平—遼陽」的史事發生?是講不通的。至於曹世選之子曹振彥在遼陽石碑上留下姓名,那已是天聰四年(1630)的事,已是天命六年(1621)以後十載之事了。

    蓋一人多名,報籍多地,皆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歸旗的被俘漢人的隱諱政治麻煩的方式,而現在的有些人對此是不懂了,而把「著籍襄平」一語錯認為是說「祖籍遼陽」。

    說到此處,方可又回到山東問題上來。

    主張「祖籍遼陽」說的人,主要論據是《五慶堂遼陽曹氏宗譜》的內收錄了曹寅上下世的這一支的幾個人名(實轉錄《八旗滿洲氏族通譜》或《清通志》氏族志)。但此譜有康熙曹士琦自序,明言他這一族遼陽曹「自元以前無所考」,譜中也略無「惠、穆流徽」的任何痕跡。

    這使「遼陽說」者十分為難,無法自圓己說。

    該說者所想出的辦法如何?最初是打算「繞過去」,迴避不談。大約覺得這個破綻會為人揭出,於是稱引了「五慶譜」藏者曹儀簡先生的話。據雲曹言:尚藏有山東定陶譜。於是該說者便下結論云:曹雪芹上世是由江西遷至定陶,又由定陶直遷遼陽的——總之與豐潤、鐵嶺毫無關係,云云。

    這個說法是由一部數十萬言的考證得出的,海內外頗有影響,有的奉為圭臬。

    1995年3月11日,《文藝報》發表了一篇題為《曹雪芹祖籍「遼陽說」中的一個疑點》。此文使人們十分震驚。據此文所敘,撰文者與幾位同志採訪了曹儀簡先生,作了錄相錄音,原為證實「祖籍」問題的真相。但出他們意外,曹的敘述與著書稱引者所言正好相反。要點是:

    (一)舊藏的不是定陶族譜,只是一個寫有幾個名字的簡單的名單。

    (二)定陶這一支,與明末之事無關,乃是清入關後隨軍南下,而後來才

       落戶於定陶的——當然也與江西聯不上。

    (三)不但如此,他的大姊曾藏有一個冊子,載記的是鐵嶺祖先的祭辰的

       日期表。這也就是說:他們遼陽這一支,正是由鐵嶺遷去的。

    (四)據採訪者說,曹先生還特別表示,豐潤曹譜裡為何不收遼陽一支?

       他覺得不可解。換言之,在他意識中,世系的脈絡顯然正與我們考

       知的遷徙路線是一致的,即:豐潤→鐵嶺→遼陽→瀋陽→北京。

    對此問題,本文根據所見史料(當然是很有限的一部分),如實敘列如上,以供專家們參考,以期得到澄清,重新作出正確的結論,不再多贅。

    至於本主題的總括幾句話就是——

    曹雪芹上世,自周武克商,其弟叔振鐸封於曹,在濟水之陽,本是山東人;直到曹蕕,始因宦居沛。而其後「曹氏書倉」仍在濟陰。晚至曹瑋的曾孫曹實,還又襲封了魯國公。經過了長期的繁衍流遷,曹氏遍於南北各地,世誕傑才偉器,兼擅文武。至五代時,誕生曹彬,已為河北真定靈壽人。其三子瑋的後裔落籍江西,又遷回河北。後來一支出關,俘為旗奴,是為雪芹五世祖,名世選(又名錫遠,寶)。世選後宦瀋陽,又寄籍瀋陽,故《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亦稱其「世居瀋陽地方」,皆清人諱言祖籍之文例也。

    及清入關,旗兵南下,除當時攻戰平定之外,並設八旗駐防兵,駐防旗人多隨駐地落戶。故此又有一支自遼東回到了「老根」濟陽(定陶一帶)。所以,現今山東曹州地區,無論遠古近古,都有曹氏的苗裔。

    山東是曹氏的最早發祥地。這一史實值得重新大書特書——因為數千年後,又誕生了特異天才偉大文星小說家曹雪芹。

    本文十分潦草,粗陳鄙意。並望能由此引起山東(以及全國各地)重視發掘搶救各種曹氏族譜的工作,對研究氏族文化的事業提供更多的文獻依據,相信會有更新更多更重要的收穫〔4〕。

                     乙亥榴月寫訖於燕京金台北畔

    註:

    1永樂二年,江西、湖廣水災,七月賑之。見《明史》卷六《本紀》成祖紀。又,是年移山西民萬戶實北京。全國性大移民措施之下,災民自然選擇了北上的路線。

    2「馬市」是明初一大創舉,也是明末一大禍端(努爾哈赤「七大恨」中即涉及「馬市」之不平現象),始設於永樂四年春,初設廣寧、開原東、開原南三市,以待朵\顏三衛蒙古與海西女真,雙方貿易,很得民族間良好交往效益。其後待朵\顏二市廢,只有開原南市以待女真者獨存而興旺。其後天順年間又開設撫順馬市。而鐵嶺正處於開原與撫順之間,最得地利(撫順再南,即遼、沈了)。馬市的史跡,詳見《明史》本紀。

    3「著籍」的正解,參看新版《辭源》所引《後漢書·李忠傳》:「三歲間流民佔著者五萬餘口。」與明鄭真《滎陽外史集》:「趙之先居襄陽,在宋建炎時有扈從來南者,遂占籍焉。」文義甚明。

    4本人所見只豐潤、武陽、池州墩頭三譜。池州譜原為曹彬次子琮與池州族人協修者,今全譜已佚,只見墩頭一支所續修者。意中安徽、山東、河北必有曹譜尚待發現。

    〔補記〕

    關於採訪曹儀簡先生的經過,今又見《曹雪芹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中有一文,所敘更詳,可供參看。

                        乙亥七月下浣汝昌

    字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