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形象探源(一)

林黛玉形象探源(一)

林黛玉形象探源(一)

林黛玉

林黛玉是文學巨著《 紅樓夢》 的第一女主角。二百多年來,讀者在欣賞《紅樓夢》 的同時,都很想知道:曹雪芹是怎樣構思林黛玉形象的?林黛玉形象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有否淵源?她有沒有生活原型?她的生活原型是誰?這些問題不能解決,我們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欣賞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從《紅樓夢》 正文及脂評結合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作全面細緻的分析。

一 絳珠草、絳珠仙子與林黛玉的三位一體

《 紅樓夢》 卷首,曹雪芹即借甄士隱夏日午倦入夢聽到一僧一道的對話記述了一段纏綿悱惻的神話故事:

那僧笑道:「此事說來好笑,竟是千古未聞的罕事。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便得炎延歲月。後來既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養,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終日游於離恨天外,饑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內便鬱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恰近日神瑛侍者凡心偶熾,美此昌明大平朝世,意欲下凡造歷幻緣,比在譽幻仙子案前性了號。警幻亦曾問及灌溉之情補償、趁此倒可了結的。」那絳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

這一段絳珠願以一生眼淚償還神瑛甘露之愛的情緣就是《紅樓夢》 男女主角賈寶玉與林黛玉愛情悲劇的神話淵源。

神瑛侍者投生為賈寶玉。據《 玉篇》 解釋,「瑛」是「似玉美石」, 因此,「神瑛」就是已通靈性,具有知覺、意識、思想和情感的假玉真石,它實際上就是卷首「楔子」中所寫那塊「自經鍛煉之後靈性已通」的青埂峰頑石之人格化身。青埂峰頑石經茫茫大士大施幻術,變成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它因不甘寂寞而投入人世,成為賈寶玉脖子上的「通靈寶玉」。

絳珠仙子投生為林黛玉。正如青埂峰頑石(通靈寶玉)、神瑛侍者和賈寶玉實即三位一體一般,絳珠草、絳珠仙子和林黛玉也是三位一體。當然,絳珠草及其人格化身絳珠仙子還淚的神話是曹雪芹的獨創,但他在構思這神話故事時卻也借鑒了中國古代神話。曹雪芹乃以豐美奇詭的中國古代神話為源、結合古典詩賦之流,再以藝術家絢麗豐富的想像進行了再創造。

(一)絳珠草與靈芝草

絳珠草,在《 紅樓夢》 向問之前,人們從來沒有聽說過她的名字,更不知她是何等形貌性狀,生長何方。

據《 說文》 解釋:「絳,大赤也。」絳色既即大紅之色,絳珠黃就應是生有大紅色珍珠狀果實的仙草。深知曹雪芹「擬書底裡」(指創作動機、素材及構思)的脂硯在甲戌本第一回頁九「絳珠草」旁批云:「點紅字。細思絳珠二字豈非血淚乎。」「血淚」即大紅珠狀物,可知在曹雪芹的構思中,絳珠草必定是生有大紅珠狀果實的。只是在前八十回中,曹雪芹並未正面描寫過她的形狀,程高本第一百十六回寫絳珠草是「一棵青草,葉頭上略有紅色」, 「只見微風動處,那青草已搖擺不休。雖說是一株小草,又無花朵,其嫵媚之態,不禁心動神怡,魂消魄喪」: 「略有紅色」談不上「絳」,更何況「珠』夕字沒有著落;寫絳珠草令人「心動神怡」尚可理解,寫她令人「魂消魄喪」就莫名其妙,不倫不類。這種文筆決不會出於曹雪芹之手。清末民初趙之謙《章安雜說》 云:「珍珠蓮類天竹而細,紅艷嬌娜,葉一莖七片,有刺,干綠色,而有碧絲如畫,插瓶亦耐久:常州人呼珊瑚草,遍考不知其名,疑《 紅樓夢》 中絳珠仙草即是。此野田所有,得亦可奇。」趙之謙已注意到絳珠仙草生有天竹一樣的大紅珠狀小果,但他將天界仙草還原成人間野草,犯了可笑的錯誤。

從其性狀特徵考察,絳珠仙草應即古代方士和詩人想像中的靈芝草,亦即古代神話中所記載的靈芝仙草。她與我們今日所見的菌狀靈芝是完全不同的。《紅樓夢》 中常把絳珠草稱為「木」,如「木石前盟」、「木石姻緣」、「草胎木質」,林黛玉亦自稱「我們不過是草木之人」:可知絳珠草既可稱草,又可稱木。在古人的詩賦中,靈芝草被稱為神木、靈草、不死藥,《文選》 卷一班固《 西都賦》 李善註:「神木靈草,謂不死藥也。」據說服後可以長生不老立地成仙。《 文選》 卷二張衡《 西京賦》描繪了她的形態:「神木靈草,朱實離離。」薛琮註:「靈草,芝英,朱赤色。」靈芝草結滿了紅色小果,一串串垂掛於綠葉之間,不就是「絳珠」的生動寫照嗎?晉人葛洪《抱朴子· 仙藥》 專門討論介紹靈芝草,說靈芝草分為石芝、草芝、木芝等三類各一百二十種,共有三百六十種不同的品類,其形狀或如宮室車馬、或如龍虎飛鳥,或如蟠桃蓮花,或生於石山島嶼之涯,或長於深山之中山谷之陰,或附於千歲老松之上、張華《博物誌》 也說:「名山生神芝,不死之草:上芝為車馬,中芝人形,下芝六畜形。」無論如何,古人都相信確有這樣一種服食可以成仙的靈芝草,民間傳說白娘娘崑崙山盜仙草救活許仙,那仙草也就是靈芝草。據葛洪這位仙藥大師說,三百六十種靈芝中有一種名日「紫珠芝」,其形貌「莖黃葉赤,實如李而紫色,二十四枚,輒相連而垂如貫珠」。「紫」本「絳」(紅)色之一種,所謂「紅得發紫」, 「紫珠芝」有一串二十四顆紫色珠狀果實,這正是它得名之原由。「紫珠芝」常略稱為「紫芝」,屢見於詩人吟詠:西漢初商山四皓有《紫芝歌》 :「莫莫高山,深谷透透,嘩嘩紫芝,可以療饑。」陶潛《 贈羊長史詩》 :「紫芝誰復采,深谷久應蕪。」曹雪芹祖父曹寅《 楝亨詩鈔》 卷七有《 栗花歌》 詠及紫芝,不過曹家的紫芝已是人間的菌狀靈芝,不再是神話中的不死藥了。

曹雪芹構思的絳珠草應即從紫珠芝發展而來。「紫」字改「絳」,色彩更為艷麗,音韻更為響亮,更令人覺得她的可憐可愛。這有今存多種版本的脂評為證:

( 1 )甲戌本脂評兩次提及「紫芸軒」。一見於第一回茫茫大士語「溫柔富貴鄉」旁批:「伏紫芸軒」。二為《 好了歌注》 「蛛絲兒結滿雕樑」旁批:「瀟湘館、紫芸軒等處」。

( 2 )蒙府本、戚序二本及夢覺本在「溫柔富貴鄉」下均有雙批。「伏紫芝軒」。

在五個脂本上六次出現「紫芸軒」或「紫芝軒」之名,而它顯然是今本中「絳芸軒」的舊稱,「絳芸軒」之名應從紫芝軒、紫芸軒發展變化而來。曹雪芹在舊稱中將賈寶玉的居室命名為「紫藝(芸)軒」,顯然即從神話中「紫珠芝」而得名、、新稿改「紫」為「絳」,當與「絳珠草」密切相關.意在表現賈寶玉對絳珠仙子的朦朧記憶,這與第三回寶黛初會便相互互觸發了心靈的驚悸出於同一構思。蒙府本第八回在王文「絳芸軒」旁有「照應絳珠」四字脂評,可為確證。因此,林黛玉的前身絳珠草源自紫珠芝即靈芝仙草有文獻依據。

有研究者說,曹寅《 棣亭詩別集》 卷一《 櫻桃》 :「上苑新芳供御廚,承恩賜出絳宮珠」系「絳珠」所源。按,此詩作於康熙十八年初夏,詩中「絳宮」指皇宮,「絳宮珠』,指康熙帝所賜的御苑櫻桃,隻字面與絳珠草偶有所同,實際上並無更深層次的聯繫。

(二)絳珠仙子與巫山女神

在《 紅樓夢》 中,絳珠草化身為絳珠仙子;而據中國古代神話,靈芝草是炎帝季女瑤姬的精魂所化,見《文選》 卷十六江淹《 別賦》 李善注引宋玉《高唐賦》 (今存《 高唐賦》 無此段文字),賦中巫山女神向楚襄王自我介紹(又見於邪道元《 水經· 江水注》 ):

炎帝之季女,名日瑤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台。精魂為草,實曰靈芝。

李善又引《 山海經· 中次七經》 :

姑瑤之山,帝女死焉,名曰女屍,化為巷草。其葉骨成,其花黃,其實如兔絲,服者媚於人。

郭璞註:「蓄與瑤同。」可知蕃草即瑤草(李賀《天上謠》 :「王子吹笙,鵝管長,呼龍耕煙種瑤草。」 ) ,亦即靈芝仙草。炎帝未嫁而逝的少女瑤姬其形體被封為巫山女神,其精魂卻化為瑤草——靈芝仙草。

很有趣:在傳統的神話裡,女帝季女一分為二,變成了巫山女神和靈芝仙草。在《紅樓夢》的神話裡,卻是絳珠草變為絳珠仙子,又下凡成了林黛玉。甲戌本第一回頁九眉批介紹曹雪芹設計此神話的緣由。

以頑石草木為偶,實歷盡風月波瀾,嘗遍情緣滋味,至無可如何始結此木石因果以洩胸中悒鬱。

故作者構思時是根據現實生活中的素材虛構出藝術形象賈寶玉和林黛玉,又進一步幻化成神瑛侍者和絳珠仙子。而絳珠仙子又是絳珠草所化,她們源自精魂化為靈芝仙草、形體化為巫山女神的炎帝季女瑤姬。曹雪芹顯然讚賞、繼承並發展了古代神話對瑤姬的一分為二。

(三)木石前盟

絳珠草與絳珠仙子的神話淵源既明,就需進一步探索:曹雪芹

怎樣構思絳珠與神瑛的甘露情緣亦即《 紅樓夢曲· 終身誤》 所謂的

「木石前盟」。

據筆者《 紅樓夢神話論源》 (見《 紅樓夢學刊》 1985 年第一輯)考證,神瑛侍者的前身青埂峰頑石實源自曹雪芹祖父曹寅《巫峽石歌》 (見《 楝亭詩鈔》 卷八)所詠唱的巫峽石。巫峽石乃「蝸皇采煉古所遺,廉角磨礱用不得」:它是女蝸補天所遺的巫山頑石,因為稜角磨損而不合補天之用,又因「頑而礦」即癡頑愚鈍且成不了金玉之器而為世所棄。三生石與青埂峰頑石具有同一性,絳珠草生於「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其實亦即生於背健峰頑石之旁。而屈原《九歌· 山鬼》 正有詠唱巫山頑石與靈芝草的詩知。

采三秀兮於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

「放山」即巫山,「三秀」乃靈芝草的別名,靈芝草一年開花三次,故名「三秀」,見王逸《 楚辭章句》注及《 爾雅翼· 釋草三》 。清初顧成天《 九歌解》 在釋《 山鬼》 時就已提出:「楚襄王游雲夢,夢一婦人,名曰瑤姬,通篇辭意似指此事。」現代楚辭研究專家聞一多、郭沫若、馬茂元、陳子展及金開誠先生等亦都認為山鬼即巫山女神瑤姬。正因為如此,所以瑤姬精魂所化的「三秀」即靈芝草生長於巫山頑石之旁。可巫山頑石又何來甘露呢?試想:巫山十二峰雲霧瀰漫,巫山女神「朝為行雲,暮為行雨」,山間頑石崚嶒贈不平,最易成為清露凝聚之處,石畔靈芝因而多得甘露之惠,滋生繁茂,長青不凋。靈芝草受巫山石雨露滋養,絳珠草亦受神瑛侍者(青埂峰頑石之人格化身)的甘露灌溉,其間聯想構思的痕跡清晰可見。

(四)《 楚辭》 中的巫山女神與林瀟玉形象

《 楚辭》 是我國古代文化的淵蔽。《楚辭》 中以巫山女神為主角的詩篇有屈原的《 九歌· 山鬼》與宋玉的《 神女賦》 、《 高唐賦》 。曹雪芹在構思林黛玉形象的外貌風度與精神世界時,對《 楚辭》 中的巫山女神特別是屈原筆下的巫山女神明顯有所借鑒。如前所述,林黛玉的前身絳珠仙子之構思源自古代神話中的巫山女神瑤姬,屈原《九歌· 山鬼》 所詠唱的就是這個深於情癡於情的巫山女神。古人稱萬物之精靈為鬼,楚人崇拜巫山,「山鬼」正乃巫山之女神。《 九歌· 山鬼》 以其口吻唱道: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羅。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從文狸,辛夷車兮結桂旗。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後來。  

    表獨立兮山之上,雲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 留靈修兮憺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

    采三秀兮於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閒。

    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鳴。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這位巫山女神「既含睇兮又含笑」, 「含睇」即含情斜視,且又半喜半怨,白居易《長恨歌》 「含情凝睇謝君王」的太真仙子和元鎮《鶯鶯傳》 中「凝睇怨絕」的崔鶯鶯就具有這種半帶幽怨半帶喜悅的神情。而曹雪芹在《紅樓夢》 第三回林黛玉出場時對她的外形描寫,正是突出那「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笑非笑含露目,) (據己卯本)。巫山女神棲身於竹林深處:「余處幽草兮終不見天」,林黛玉也正住在「有千百竿翠竹遮映」「鳳尾森森,龍吟細細」的瀟湘館。巫山女神瑤姬的精魂早已化為靈芝仙草,她卻「采三秀兮放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仍然在巫山的亂石葛籐之中固執地尋覓著自己失去的精魂,意欲「折芳馨兮遺所思」:以此作為信物贈送給自己的戀人,表現出一種纏綿生死終古不化的深情。而巫山女神那「君思我兮不得閒」, 「君思我兮然疑作」、「思公子兮徒離憂」的哀吟又細膩地流露了她的內心情感。這一切都令人聯想趕林黛玉在到建禮教的磐石重壓下曲折生長的愛情特徵。但巫山女神在失態的絕望之中,支撐她生蠢的力量仍然是愛情.唯有愛而決無恨,正如林黛玉之愛情堅貞純潔,甘願為所愛者而淚盡。屈原詩中的巫山女神善良美麗,她渴望得到真誠的愛情,也十分真摯地將自己的全部感情乃至精魂奉獻給所愛之人:美的形象,美的靈魂,美的情操,這正是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精神。而托名宋玉的《高唐賦》 把巫山女神寫成趨炎附勢向楚懷王自薦枕席的流蕩女子,明顯有損於她的形象,曹雪芹當然不會把這一點賦予他深愛的絳珠仙子林黛玉的。但是否曹雪芹對宋玉筆下的巫山女神就毫無利用借鑒之處呢?也並不。林黛玉那「閑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飄靈超逸的風度,顯然又與宋玉《神女賦》 有所聯繫。宋玉這樣描繪巫山女神的體態風度:

素質干之醲實兮,志解泰而體閒。既姽嫿於幽靜兮,又婆娑乎人間。宜高殿以廣意兮,翼放縱而綽寬。動霧榖以徐步兮,拂墀聲之珊珊。望余帷而延視兮,若流波之將瀾。奮長袖以正衽兮,立躑躅而不安。澹清靜其愔嫕兮,性沈詳而不煩。時容與以微動兮,志未可乎得原。意似近而既遠兮,若將來而復旋。

所描繪的正是一位幽嫻靈秀的林黛玉般的少女。其中「姽嫿」一詞又為曹雪芹採用寫入第七十八回,正可為上說作一佐證。曹雪芹主張文學創作應「遠師楚人」(第七十八回),他從屈原和宋玉的歌賦中攝取林黛玉形象的素材是極可能的。

二  瀟湘館、竹林、湘妃與林黛玉

林黛玉住在瀟湘館。瀟湘館有千百竿翠竹遮映,青苔小徑,卵石鋪路,小小三間房舍,幽雅絕塵的環境正襯托出林黛玉之性格。但曹雪芹構思林黛玉的居處有著更為豐富的內涵,有關瀟湘館及其翠竹的文化背景都與林黛玉形象密切聯繫而不可分割,顯示出作者構思林黛玉形象的軌跡。

瀟湘館原名為「有鳳來儀」,乃因其有竹林圍繞而聯想。相傳鳳凰以竹實為食,《 莊子· 秋水》 :「南方有鳥,其名鵷雛,子知之乎?夫鵷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注》 :「練實,竹實,取其潔白也。」「鵷」乃鸞鳳之屬,「鵷雛」即小鳳,乃古人所想像的最為高潔之生物,習慣以之象徵高尚清潔之人。《 韓詩外傳》 亦謂:「黃帝時,鳳凰棲帝梧桐,食帝竹實。」《述異記》 所云更詳:「止些山多竹,長千仞,鳳食其實,去九疑萬八千里。」因而鳳凰與梧桐、竹、九疑山有密切關聯。

「有鳳來儀」典出《 尚書· 益稷》: 「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傳》:「備樂九奏而致鳳凰,則余鳥獸不待九而率舞。」《 簫韶》是舜所制樂曲,奏樂一章為一成,《 簫韶》演奏九章,連至貴至潔的鳳凰也翩然飛來配樂應節而舞。瀟湘館青翠的綠竹引來了清雅高貴的鳳凰,賈寶玉《有鳳來儀》 詩所謂的「秀玉初成實,堪宜待鳳凰,」正象徵著林黛玉孤傲高潔的品格吸引賈寶玉傾心愛慕。

但古人又常以鳳凰比喻后妃,因此瀟湘館、竹林、有鳳來儀又隱然與舜之二妃娥皇、女英以及她們淚灑斑竹的傳說相聯繫。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探春給林黛玉「想了個極當的美號」,說道:

當日娥皇女英灑淚在竹上成斑.故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瀟湘館、他又愛哭,將之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交成斑竹的。以萬都叫他作「瀟湘妃子」就完了。

娥皇、女英是堯之二女,嫁舜為妃,稱為湘夫人或湘妃,見於多種先秦著作,《史記》 中《 五帝本紀》 及《 秦始皇本紀》 等亦述及,大家都很熟悉,文繁不引。斑竹典出晉張華《 博物誌》 卷十:

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堯之二女也,曰湘夫人。舜崩,二女啼,以涕揮竹,竹盡斑。

又見於梁任昉《 述異記》 捲上:

湘水去岸三十里許,有相思宮、望帝台。昔舜南巡而葬於蒼梧之野,堯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與慟哭,淚下沾竹,竹上文為之斑斑然。

「蒼梧」乃山名,即九疑山,在今滿南寧遠之南,乃舜與娥皇、女英亡故埋骨之處。瀟水發源於九疑山,流人湘江,北向匯入洞庭湖,因合稱瀟湘。故「瀟湘妃子」實即湘妃,唐代劉禹錫作《瀟湘神》 詞兩首詠娥皇、女英故事,就直接以詞牌名「瀟湘神」借代舜之二妃。詞云: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雲物至今愁。若問二妃何處所,零陵芳草露中秋。

斑竹枝,斑竹技。淚痕點點寄相思。楚客欲聽瑤瑟怨,瀟湘深夜月明時。

兩詞雖短,卻概括了湘紀傳說的全部精華:湘妃淚灑斑竹的悲劇以及姓們對愛精堅貞不渝的高貴品格。因此,曹雪芹借探春之口為林黛玉農別號「瀟湘妃子」,不僅有以舜與娥皇、女英的愛情傳說暗喻寶黛愛情的寓義,還有用以預示黛玉為思念寶玉而淚盡夭亡的內涵,更有以湘妃甘願為愛情而淚盡的高風亮節象徵林黛玉精神品格的作用。曹雪芹對林黛玉的鍾愛與讚賞於此可見一斑。要之,曹雪芹以有關舜妃娥皇女英的神話傳說為構思林黛玉的精神風貌和生活環境的素材,與以靈芝仙草和巫山女神瑤姬為絳珠草和絳珠仙子的神話淵源一樣,都為這位《紅樓夢》 的第一女主角開掘並準備了豐富的美之源泉:她那含露帶愁、似喜非喜「與眾各別.之絕世姿容、超逸靈秀女神般的風度、熱烈深摯的情感、堅貞高標的精神都已確定,林黛玉形象特別是她那孤傲高潔的品格與忠貞不渝的愛情融合滲透所形成的悲劇美亦已定性.作者構思創造林黛玉形象的第一步已經完成,林黛玉的身影已經呼之欲出了。

三  從崔鶯鶯形象的聯想構思

《紅樓夢》 在描繪林黛玉形象時曾多次提及文學形象崔鴛鶯。例如:

( 1 )第二十三回《 西廂記妙詞通戲語》 中,寶黛共談《 西廂》 ,寶玉藉以表達愛情,對黛玉說:「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將黛玉比鶯鶯。第二十六回寶玉到瀟湘館去看黛玉,一時忘情,又對紫鵑說「好丫 頭,若共你多情小姐共鴛帳,怎捨得疊被鋪床?」又借《 西廂記》 唱詞以鶯鶯比黛玉(按:曹雪芹所引《 西廂記》 唱詞皆來自金聖歎批本、西廂記》)。

( 2 )第三十五回,黛玉「一進院門、只見滿地下竹影參差,苔痕濃淡,不覺又想起《西廂記》 中所云『幽僻處可有人行,點蒼苔白露泠泠,」二句來,因暗暗的歎道:「雙文,雙文,誠為薄命人矣『然你雖命薄,尚有孀母弱弟;今日林黛玉之命薄,一併連孀母弱弟均無。古人云佳人命薄,然我又非佳人,何命薄勝於雙文哉!」 「雙文」即崔鶯鶯,因其名為兩個「鶯」字疊成,元稹有《 贈雙文》 詩,論者以為即指鶯鶯而言,金聖歎批《 西廂》 即稱鶯鶯為雙文。此外,第二十六回黛玉曾自歎「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乃鶯鶯唱詞;第四十回行牙牌令又引用張生唱詞「紗窗也沒有紅娘報」:皆可見黛玉以鶯鶯自比的潛意識。

《 紅樓夢》 中這些具體描寫顯示: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形象特別是在表現她內心深處對愛情的渴望方面,有從《西廂記》 崔鶯鶯形象汲取素材及靈感的可能。俞平伯先生在《 讀<紅樓夢>隨筆》 第三十六則《 記嘉慶甲子本評語》 談到一個實例:第十六回黛玉奔喪後回到賈府,寶玉看見她,「心中忖度黛玉越發出落的超逸了」。這本子上有一條嘉道間人的旁批:「《會真記》 :『穿一套縞素衣裳』合評『精細』。固也,然尚說出縞素來。此但從寶玉心中忖度,用『超逸』字『越發』字,不覺黛玉全身縞素活現紙上。《 紅樓》 用筆之靈往往如此。」俞先生云:「作者寫到這裡,恐怕的確會聯想到雙文的一身縞素衣裳、下『超逸』二字得淡妝之神而遺其貌,正是作者的置身高處。」這是曹雪芹靈活運用《西廂記》 崔鶯鶯形象寫林黛玉風度的一例。

由於《 西廂記》 實乃據元稹《 鶯鶯傳》 改編,故曹雪芹對元鎮的《 鶯鶯傳》 、《 鶯鶯詩》 、《會真詩》 等必然十分熟悉,利用元稹筆下之崔鴛鶯形象寫林黛玉當然更有可能。舉顯著的例子,元稹《 鶯鶯詩》有「依稀似笑還非笑,彷彿聞香不是香」之句,而己卯本第三回寫黛玉之眉目為「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笑非笑含露目」,其下句顯然來自《鶯鶯傳》 。正因為其間的聯繫過於顯明,故後來曹雪芹又有「似喜非喜」的擬稿(見夢覺本)。第十九回回目「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不僅其中「花解語」、「玉生香」出於《西廂記· 借廂》 《 耍孩兒· 尾聲》 「嬌羞花解語,溫柔玉生香」之唱詞,「玉生香」一段情節內寶玉聞黛玉袖中異香之描寫也可能是從《 鶯鶯詩》 「彷彿聞香不是香」聯想構思。

至於「罥煙眉」的文學淵源,在《 「罥煙眉」詮釋》 (《 紅樓夢學刊》 1992 年第二輯》 )一文已有詳論,此處從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