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品味錄》序

《紅樓品味錄》序

《紅樓品味錄》序

紅樓絮語

百年紅學,即將隨著20世紀的過去而告終結。在這世紀之交的難忘時刻,每個人都在以不同的心情、不同的認識、不同的方式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回顧意味著反思,意味著總結。它的目的自然是為了前進,更好地去迎接美好的未來。正是本著此意,汪道倫教授選擇了這個富有繼往開來意義的時刻,將自己歷年發表的紅學論文整理成集,並題曰《紅樓品味錄》,呈獻給讀者大眾,以此迎接光輝燦爛的21世紀的到來。就個人而言,我以為這是一種最好的回顧與總結。道倫教授,執教於天津師範大學中文系,一生樸實無華,勤懇地獻身於教育事業。如今他已是年過花甲,桃李芬芳,滿眼春色,但卻仍然兢兢業業地從事著明清小說的耦耕,取得了斐然成績,給同道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從時間上來說,道倫教授是在承受著巨大痛苦中度過那場舉世罕見的「文化浩劫」之後才回歸明清小說研究這塊熱土上來的。他的第一篇紅學論文《<紅樓夢>注彼而寫此的藝術手法管見》發表於《紅樓夢學刊》創刊不久的1980年第4期上。古人云:「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道倫教授雖起步於此時,但他熱愛《紅樓夢》、從事古代文學的教學卻是積之有年。豐富的積累,為他後來跨進紅學的聖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而,他的第一篇紅學論文發表之後,即引起人們的刮目相看。從此之後,道倫教授的研紅著述屢屢見諸於《紅樓夢學刊》和其它報刊。而90年代,道倫教授的研紅經歷成熟,成果也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這個時期,發表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情學與<紅樓夢>》、《<紅樓夢>中的隱線脈絡》、《哲理與藝術的交融——<紅樓夢>哲理內蘊探微》、《<紅樓夢>風格淺論》、《<紅樓夢>的人物相生與心理描寫》諸文,都顯示了他對《紅樓夢》文本研究方面的獨具視角的體悟。在《<紅樓夢>風格淺論》一文中,他說:「研究《紅樓夢》必須和中國傳統的文化聯繫,因為《紅樓夢》是在中國民族土壤中生長出來的。就以《紅樓夢》的風格來講,離開了中國傳統文化淵源,是得不出正確結論的。」他圍繞著魯迅先生提出的「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這個論題,援引了劉勰的「八體」風格論,指出「文學史上一些著名的風格論,均不足以用來論《紅樓夢》」。他說,「『新奇』可以用來說明《紅樓夢》在思想和藝術上的獨創性,但不能概括為風格。其他各體對於《紅樓夢》來講均有隔一層之感。至於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中的『含蓄』『縝密』『綺麗』『自然』等,如用於《紅樓夢》的局部或某一方面還是可以的,若用於概括《紅樓夢》的整個風格,那就難免有以偏概全之嫌。」在通過「對傳統悲劇的突破」、「對傳統溫柔敦厚的突破」、「對傳統性情的突破」、「風格中的兩極統一」四個方面的解析之後,指出:「從全部《紅樓夢》來看,『盛席華筵』與『情癡抱恨』,『花柳繁華』與『紅袖啼痕』,『富貴風流』與『萬艷同悲』始終是相依相存,相交相生的。《紅樓夢》的這種風格特徵,是基於『末日』與『明天』,『絕望』與『理想』,時代環境與作者的人品思想所決定的。」他的結論是:「《紅樓夢》在毀滅沒有價值的東西的同時,卻創造了人生有價值的東西——人性人情自然發展的美學風格。」毫無疑問,道倫教授對《紅樓夢》美學風格的解讀,是他這部論集中的精華。「精華欲掩料難應」。

    道倫教授是一位踏踏實實作學問的人。他不事張揚,謙遜有加。本書題為《紅樓品味錄》,即是他的人品風格的一種反映。所謂「品」者,既含有「嘗試」之謙,又有「仔細體會」之意。讀《紅樓夢》、研究《紅樓夢》只能「品」,也只有仔細地、認真地反覆地「品」,才能得到「其中味」。因此「品味」是作者勤勉和一絲不苟的治學態度的寫照,而一個「錄」字則記下了他在紅樓天地中走過的每一個腳印!

    或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紅樓是夢元非夢,青史無情卻有情」。

    是為序。

1999年4月12日寫於

京華宣南紅香書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