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煙雲》與《紅樓夢》

《京華煙雲》與《紅樓夢》

《京華煙雲》與《紅樓夢》

紅樓評論

林語堂先生的長篇小說《京華煙雲》是一部在海外享有盛譽的文化小說。小說內容博大精深 ,感情真切自然,品格優雅含蓄,集中了林語堂小說藝術的精粹。就該小說而言,無論是人物刻 畫還是情節結構,作者都以一種自然、平淡、真實的藝術加以再現,給人以含蓄雋永的魅力。 《紅樓夢》這部我國封建社會後期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作為我國小說藝術成就的最高峰,對 後來的文學創作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力和衝擊力,影響了一大批的作家和作品,《京華煙雲》 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部。無論是該書的歷史背景、小說塑造的主要人物,還是作品無形 中透露出的作者的哲學觀,以及作品中所呈現出來的文化傳統,我們都可以清晰地看到《紅樓 夢》的巨大藝術投影,這篇創作明顯地受到《紅樓夢》的影響,是對《紅樓夢》的繼承與發展 。

  一、 歷史背景

任何偉大藝術結晶的誕生都離不開特定的時代背景,時代造就了一批批優秀的作品,一部小說 所描述的人、事都必須置於一個大的社會、歷史背景之下。背景是小說中的人物的思想及其 命運更迭變遷的載體。《紅樓夢》和《京華煙雲》這些優秀作品的誕生和當時的中國社會是 分不開的。

曹雪芹創作《紅樓夢》,就是在所謂「乾隆盛世」的時候。這時候的封建社會已經逐步走向 沒落,滿清貴族的統治已經在走下坡路,封建制度走向滅亡已經是必然的趨勢。這樣的一個現 實在他的作品中,有著真實的反映。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描寫賈府由盛轉衰的情形,就是當 時整個封建社會的一個縮影,尤其是滿清貴族地主經濟的一個縮影。它代表了滿清貴族地主 經濟的落沒景象,也代表著中國整個封建地主的落沒景象〔1〕73。這部作品淋漓盡致 地揭露了當時封建官僚地主的腐朽面目。某些反封建的因素,也在這部作品裡流露出來。掩 飾不住對《紅樓夢》的熱愛和癡迷,林語堂決定借鑒《紅樓夢》的藝術形式,寫一本反映中國 現代生活的小說,經過一年多的努力,70萬言的的長篇巨製《京華煙雲》終於誕生了,它是《 紅樓夢》的「近代版」〔2〕。《京華煙雲》的整個故事就是處於近代中國風雲變 換、改朝換代的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整部書以人物的悲歡離合為經,以時代變遷為緯,詳述 了北平姚、曾、牛三大家庭從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爭30多年間的悲歡離合和恩怨情仇,從側 面反映出現代中國的社會歷史。其中安插了袁世凱篡國、張勳復辟、直奉大戰、軍閥割據、 五四運動、「三‧一八」慘案、「語絲派」與「現代評論派」筆戰、青年「左傾」、二戰爆 發等歷史事件,或褒或貶地描寫了新派革新人物和民國特色人物。可以說是對中國現代社會 的全景描寫〔1〕73。如果說文學作品是作者思想載體的話,那麼《京華煙雲》可以 說是林語堂對當時社會生活的體驗與認知。從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出這個亂世與老莊的生活背 景有著相似之處。如何在一個時代中體現人與宇宙萬物共同生存的價值,這就是作者一直想 要尋求的答案。

「七七」事變後,抗日民族解放的烽火點燃了林語堂的愛國主義火種。他在給郁達夫的信中 坦露了《京華煙雲》的創作動機:「為紀念全國在前線為國犧牲的勇男兒,非無所為而做也 。」〔1〕72這句話明確地表明了作者的創作動機,並且在文中有多處反映,「不到山 河重光,誓不回家鄉」。這是《京華煙雲》結尾時軍民所唱的一段歌詞,也是林語堂寫作時的 心聲。作者難能可貴的是把愛國精神融入到文學作品中,從而使作品的藝術性和思想性得以 昇華,增強了作品的可讀性。林語堂覺得作為一個中國知識分子,在國難當頭的時候,應該把 自己的命運和祖國人民的命運聯繫在一起,參加到抗日救亡的時代洪流中去。但作為一個作 家,最有效的武器是作品。他認為要使讀者如歷其境,如見其人,必須借助小說這種手段來表 達。這些就構成了林語堂創作《京華煙雲》的初衷。

二、 人物設置

《京華煙雲》在人物設置和造型方面借鑒《紅樓夢》的地方有很多,林語堂認為《紅樓夢》 、《水滸傳》、《金瓶梅》等名著,「哪一部成功不在於複雜人物之描寫?所以《京華煙雲 》體裁,也是故意如此」〔3〕273。

《京華煙雲》人物眾多,在中國現代小說中是比較少見的。林語堂在給郁達夫的信中對小說 中人物設置作了這樣的說明:「至故事人物大約以紅樓人物擬之,木蘭似湘雲,莫愁似寶釵,紅 玉似黛玉,桂姐似鳳姐而無鳳姐之貪辣,迪人似薛蟠,珊瑚似李紈,寶芬 似寶琴,雪蕊似鴛鴦,紫薇似紫鵑,暗香似香菱,喜兒似傻大姐,李姨媽似趙姨娘,阿非則遠勝寶 玉。孫曼娘為特出人物,不可比擬。」〔3〕273

對創作而言,《紅樓夢》這部小說留給林語堂的記憶和表象,直接影響了他對女性形象的審美 心理,進而影響到了《京華煙雲》中兩位主要女性木蘭與莫愁的形象塑造。對於《京華煙雲 》的主要女性形象姚木蘭與姚莫愁的創作淵源,林語堂巧妙地借鑒了《紅樓夢》中的史湘雲, 塑造出了姚木蘭爽朗樂觀、豁達大度、優雅多情、持家理業之能者的理想女性,將自己心目 中理想的完美的女性形象賦予了木蘭。而作者筆下的姚莫愁這個人物形象則從《紅樓夢》中 的薛寶釵那裡得到了創作靈感,也吸收了其中最有價值的創作營養,在作品中摒棄了薛寶釵性 格中偽善的一面,塑造了莫愁為人實際、大方得體、成熟穩健、聰穎圓滑的性格特點。這些 成為《京華煙雲》中木蘭與莫愁的形象創作最初的來源。

《京華煙雲》中的木蘭繼承了史湘雲性格中爽朗樂觀、豁達大度的一面。面對生活的種種沉 浮,木蘭始終能夠保持這樣一種心境,胸襟開闊又自然灑脫。木蘭生性活潑,寫起文章來才思 敏捷,在日常的談吐之間,她又多詼諧風趣,對人對己都是不拘小節。人們常說人如其字,木蘭 的字就像男人的字,「筆力遒健,不太像出諸女人之手。字有半寸多大,字體莊嚴大方,筆法奔 放,字與字間,時有連筆,足見寫信人瀟灑豪邁」〔4〕。

林語堂曾說:「發現中國人脾性的最簡易的辦法,是問他在黛玉和寶釵之間更喜歡哪個,如果 喜歡黛玉,他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如果喜歡寶釵,他就是一個現實主義者。」〔5〕 從《京華煙雲》的對話中便可知道,木蘭是欣賞黛玉的,而莫愁剛好喜歡寶釵。《紅樓夢》中 的薛寶釵,城府很深,喜怒不形於色,資質聰穎,既會對上逢迎,又會對下安撫,博得上下的一片 讚揚。寶釵的思想觀念和舉手投足均迎合封建時代大家閨秀的審美觀念。莫愁在外形上和性 格上都和《紅樓夢》中的寶釵有相似之處,莫愁為人實際,性格穩健。莫愁在日常生活的為人 處事中總是大方得體,只在偶爾時會發表一下自己的見地,若心裡有什麼喜歡的事情,在無法 抑制之下,也不過嘴角邊流露一絲微笑而已,這些細節方面像極了寶釵。就像林語堂所說,木 蘭是「藏豪華於無形,而以淳樸自然為本相」,莫愁則願意「以豪華為表,以淳樸自然為裡」 。

三、 哲學精神

在哲學精神方面,《京華煙雲》以莊周哲學統領全書,要表達「一切人生浮華皆如煙雲」的道 學思想,林語堂的大女兒林如斯認為,《京華煙雲》的主要貢獻不在於主要創造了哪些藝術形 象,而在於傳遞了這樣一種哲學思想-「浮生若夢」〔6〕。這是林語堂賦予小說 的主旨。林語堂根據莊子的哲學精神強調了人的永生是種族的延綿,新陳代謝是世間萬物永 恆的真諦。

在《紅樓夢》中,儒道佛三種傳統文化都有所反映,我們感覺到「紅樓角色」與傳統文化的關 系問題,即在「寶—黛—釵」三個主角身上看到了與「佛—道—儒」三種傳統 文化之間的對應關係。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佛家文化在賈寶玉那裡反映的情況,寶玉最後看 透紅塵俗世的紛繁,皈依佛門;道家文化在黛玉身上的反映,如道家講求修養身心,由身及心, 林黛玉身體羸弱,因而心情欠佳,總是心懷悲慼,吟唱苦詞;以及儒家文化在薛寶釵身上的反映 ,如寶釵重視傳統的仕途觀念,一直規勸寶玉注重「仕途經濟」。而真正支配賈寶玉和林黛玉 二人生活的精神因素,則是由莊子所闡明的道家思想,或者說,莊子的道家思想在《紅樓夢》 的精神世界中佔據了一個主導的核心地位。

當中國文學發展到18世紀的清代,《紅樓夢》的出現真正讓我們看到了莊子的藝術精神在文 學領域的發揚光大。《紅樓夢》的藝術創作真正體現了中國人追求藝術的人生的崇高理想。 作者就為我們開列了許多歷史名人名錄,這些古人或為逸士高人,或為情癡情種,他們在實現 了藝術人生的同時,還成就了文學藝術的事業。

《京華煙雲》主要反映的也是道學精神,小說中對木蘭父親姚思安給予了詳盡地描寫,他的 生活形式以及人生感悟也構成了小說的整體基調,這就是那種渾然天成、順應天道,遵從自 然,怡然隨和的生活藝術。姚思安正是在亂世中倡導老莊學說的代表人物。他潛心研讀道家 書籍,收集古玩,修心養性;他樂於接受新的事物,新的思想,如一個悠然自得的哲人,將世間萬 物淡然地化於胸懷。如果說一個人的思想是決定其行為的主要因素,那麼外在的行為活動正 是人物思想的體現。然而「道可道,非常道」。作者將自己的體悟傾注在他所鍾愛的人物姚 思安和姚木蘭身上,讓他們在四十年的人生旅途中,在庸庸擾擾的俗塵俗事間自己去面對。

書中第三部題為「秋之歌」,取莊周「臭腐化為神奇,神奇化為臭腐」之週而復始,由平淡之 至趨向絢麗,再由絢麗之極歸於平淡的循環過程〔1〕74,秋季的歌聲象徵著「樹葉衰 落之時,春天已經開始」。生命由滄海中的一粟到最後的融合,是由閉塞走向開闊,由單薄走 向渾圓,由狹小走向博大,這一過程,就是老莊哲學中所謂的「道」,是一種過渡的力量,是一 種由舊到新的演化的力量,也是一切事物的宏觀趨向。這是把古老的道家哲學與現實的社會 相聯繫,將中國悠久的道家文化與世界的客觀發展規律相聯繫而得出的偉大預言。正如林 語堂先生所說,「道」是中國人的科學,科學即是世界的「道」。道家遵從神秘化了的科學, 科學探索日趨淺顯的「道」,本質上是共通的。

四、 歷史文化

從《京華煙雲》所折射的歷史文化來看,《京華煙雲》以藝術形象來向外國人全面地描述中 國的歷史文化。林語堂採用了中國傳統小說的藝術表現方法,向外國人展示了中國當時社會 的風土人情。林語堂的初衷是把《京華煙雲》當做全面介紹中國社會的一扇大門,不熟悉中 國國情的異域讀者從這扇大門裡瞭解進而熟悉中國社會。小說如同一位無聲的導遊,引導外 國讀者跟隨作者一起觀賞各種景致,同中國人一起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生活,一起感同書中 人物的喜怒哀樂。

林語堂的女兒林如斯在評價《京華煙雲》時說:「此書最大的優點不在性格描寫得生動,不 在風景形容得宛然如在目前,不在心理描繪得巧妙,而是在其哲學意義。」〔7〕這 裡所說的「哲學意義」,不應僅籠統地概述為「道家哲學」,而幾乎可以看做是人物心靈成長 和完善的歷史。這也是《京華煙雲》的精妙所在:它所講的文化,是灌注著生命靈性的文化。

《京華煙雲》敘述特點上明顯借鑒了《紅樓夢》。因為作者設定的閱讀對象是「洋人」,所 以小說中許多對於中國人來講,不必詳細說明的內容,作者也予以詳細地說明和講解。比如, 姚木蘭的婚禮,寫出了木蘭豐富的陪嫁,各種珠寶玉器的名稱、數量均有詳細的記載。與此 相對應的是,《紅樓夢》中對秦可卿葬禮的描寫,向讀者展示了中國古代王公貴族極為 奢侈的排場,從而滿足了讀者的期待視野。木蘭的婚禮也讓西方讀者瞭解了中國富有家 庭婚嫁的場面,從而滿足了他們對那個時期中國一個富貴人家婚禮排場的好奇心。

《紅樓夢》中有非常詳盡的關於飲食方面的描寫,例如許多節日中的宴會,林語堂對此也非 常感興趣。因此在《京華煙雲》中,他所描寫的大家族的飲食文化已不僅是滿足人們的味覺 方面的要求,而且他還把飲食和藥物聯繫起來,飲食可以用於健身治病,卻又不像西藥那樣 有副作用。不僅如此,飲食文化同時還從側面反映出中國人的生活哲學和生活情趣。《京華 煙雲》一書中除所描寫的中國飲食習慣與西方形成鮮明的對比之外,還有對居住、休憩等最 貼近人們日常生活的問題的描寫。這對生活在充滿現代氣息的「人為」環境中的西方讀者來 說,無疑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西方讀者可以在此深深體會到中國文化藝術的魅力。

從兩者所反映出的文化價值觀來看,《紅樓夢》是傳統文化的結晶,傳統文化的因子在其中 表現得非常豐富。從反映生活的豐富性來說,它是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就其包含的文化 因子來說,可以稱之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總匯。作為一個民族傳統文化的象徵,《紅樓夢》 不僅代表中國的傳統文化,而且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巨大寶庫。

《京華煙雲》所體現的文化價值觀可以從文中的人物反映出來,如林語堂賦予了主人公姚木 蘭「中西方合璧」的性格特徵。小說中的姚木蘭,不僅是中國文化思想的理想組合,而且也是 中西文化思想的辯證統一,在她身上體現了作家中西融合的女性觀。作家讓木蘭在婚戀生活 中扮演了一個難演的「雙重角色」〔1〕76,一方面她順從地接受了父母之命,併力圖 進入賢妻良母的角色;另一方面她又在心目中深藏著自己所愛的人孔立夫,甘願任何時候為愛 情赴湯蹈火。書中既顯出她的理性及與世俗的融洽一面,又流露了她的任性與坦蕩,小說將姚 木蘭性情中的矛盾調和成一個統一體,對小說人物的塑造無形中流露出作者特有的文化價值 觀。

總的說來,《紅樓夢》作為我國歷史上的經典小說,無論從哪個方面所傳達的思想對後世文學 作品的產生都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在文學史上有著不朽的地位。《京華煙雲》作為我國20 世紀初的一部優秀小說,真實地再現了20世紀初中國的歷史。作為一部近代版的《紅樓夢》, 其成就雖不及《紅樓夢》,但其成功地塑造出了一系列形象鮮明的人物以及傳達出的莊周哲 學思想,具有很高的參考研究價值。其藝術的獨特性及豐富的內涵為中國現代化 的小說開闢了道路,為中國藝術創作的現代化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

  參考文獻:

〔1〕施建偉. 林語堂研究論集〔M〕. 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1997.

〔2〕張立國. 速讀中國現當代文學大師與名家叢書〔M〕. 北京:藍天出版 社, 2004:45.

〔3〕萬平近. 林語堂評傳〔M〕. 重慶:重慶出版社, 1996.

〔4〕林語堂. 京華煙雲(上)〔M〕∥林語堂名著全集:第1卷. 長春:東北師 范大學出版社, 1994:114.

〔5〕林語堂. 無所不談合集〔M〕∥林語堂名著全集:第16卷. 長春:東北師 范大學出版社, 1994:56.

〔6〕施建偉. 林語堂在海外〔M〕.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1992:60.

〔7〕林語堂. 瞬息京華〔M〕. 郁飛,譯. 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 1991:797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