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國紅樓到海邊

故國紅樓到海邊

故國紅樓到海邊

紅樓評論

距今150 年前, 清代評點家張新之東渡台灣, 僅一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其瀝血20 年寫就的120 回《紅樓夢》評點, 這就是在清代具有廣泛影響的《妙復軒評本石頭記》, 從而在紅學史上留下了一段「石頭渡海」的佳話。滄海桑田, 光陰荏苒。150 年後, 一項大型紅樓夢文化藝術展, 載著百年紅學的豐碩成果與紅樓文化的無窮魅力, 再次由大陸東渡台灣, 在當代紅學史上續寫下一段「石頭渡海」的新篇章。

應台灣財人法團沈春池文教基金會邀請, 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籌辦的紅樓夢文化藝術展, 於今年9 月12 日至10 月11 日在台北市國父紀念館展出, 並同步舉辦了學術交流等活動。被台灣主辦者稱為「引君入夢~ 1998 紅樓夢博覽會」的這項大型展覽活動轟動了台北, 在台灣各界引起熱烈反響。一個月內參觀者逾十萬人次,掀起了一股「紅樓熱」。

「紅展」曾先後赴新加坡、香港展出, 而以本次赴台展覽規模最大, 內容最為豐富。總數近千件的各類展品佈滿了國父紀念館中山畫廊南北兩個大廳, 面積近千平米。第一展廳有300 多輻圖片和大量文獻檔案、文物、圖書等, 按照「包衣世家」、「秦淮舊夢」、「燕市悲歌」、「曠世奇書」、「 年紅學」五個部分, 展示了曹雪芹的家世生平與時代背景、《紅樓夢》的產生與版本、紅學研究歷程及其成果等。第二展廳則以大觀園模型、紅樓題材的繪畫書法、戲曲影視劇照、錄像、紅樓人物服飾及泥塑、絹人、瓷人、微雕等300 多件精美別緻的實物展品, 展示了紅樓文化的魅力, 顯得琳琅滿目, 蔚為大觀。第一展廳側重知識性和學術性; 第二展廳則突出趣味性和觀賞性。這一雅俗共賞、相得益彰的設計佈局, 使展覽既形象直觀、通俗易懂,又不失文化品位與學術價值。

展覽於9 月12 日上午10 時開幕。儘管天公不作美而突降大雨, 但仍有數百名各界嘉賓、記者和觀眾等候在展館門外。開幕鑼響後, 觀眾人流立即湧入展廳。我隨展紅學家為首批觀眾作了現場導覽解說, 引起觀眾極大興趣。隨後參觀人流不斷增加, 到午後時分, 展館內出現人頭攢動、觀眾暴滿的盛況。恰在人們觀興正濃時,位於展廳一角旋轉展台上的一瓶紅樓「夢」酒不知緣何跌落地面,霎時間整個展廳酒香四溢, 為展覽開幕憑添了幾分喜慶與夢境色彩。這一花絮立即被在場記者捕捉, 連同展覽開幕盛況一起出現在台灣各大報紙。多家電視台、電台也對開幕盛況作了現場報道和錄音採訪。

在媒體宣傳和觀眾影響下, 其後一個月的展期中, 觀眾人數始終不減, 平日每天均有一、二千人, 公休日則高達四五千人。高峰時, 一些「熱門」展品前觀眾聚集了兩三層, 欲仔細觀看展品的人只得在後面排起隊。不少展櫃和護欄被觀眾人流擠得移了位, 以致展館工作人員不得不經常上前疏導。即使在颱風登陸連日降雨的一段時間, 仍有許多觀眾前來參觀。國父紀念館館長及工作人員說:這次展覽能持續一個月吸引這麼多觀眾, 在該館歷史上、甚至在全台灣都是難得一見的。展覽中間, 高雄市歷史博物館及台南有關人士還提出邀請「紅展」赴台南部續展。展覽臨近閉幕時, 參觀人數再次達到高峰。直至閉幕後仍有慕名趕來的人要求參觀或索要展覽資料。台灣《聯合報》報道: 在紅樓夢藝術大展期間, 逾十萬人次前往參觀。觀眾反響的熱烈程度, 不僅超出了我們的預料, 也使台灣主辦者始料不及。

觀眾人群中包括了台灣各界各階層民眾。來自學術、藝文界的人士, 對展覽 集了如此豐富翔實的紅學史料表示欽佩, 評價整個展覽猶如一部「紅學簡史」, 認為對引導台灣學界及社會大眾關注和認同民族傳統文化大有裨益。台灣一位教授說: 兩岸統一固然有許多事情要做, 但維繫兩岸關係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文化的中國、歷史的中國。他還說《紅樓夢》最早是由台灣南部傳入台島, 從這個意義講, 展覽也應當去台南展出。台灣著名作家柏楊在認真看過展覽之後, 對《紅樓夢》及其作者以及本次展覽也給予高度評價, 認為是不能錯過的一項重要展覽。而一些對《紅樓夢》研究頗為瞭解的參觀者, 看到展覽中對胡適、俞平伯等紅學人物客觀公正的評介, 也欣慰地表示讚許。台灣紅學界對這次展覽及相關學術活動的成功舉辦非常滿意, 並由衷感謝這項「紅樓盛事」為在台灣宣傳普及紅學提供了極其難得的機會。

展覽開幕不久, 正逢台灣大中小學開學。許多學校立即組織師生集體前來參觀, 並請我紅學專家和導覽人員現場講解。一時間,身著各式校服的學生成群結隊來往於兩個展廳, 忙煞了現場導覽人員。許多學校向學生發了參觀問答卷, 學生們邊參觀邊饒有興趣地在展覽中尋找答案。還有一群群小學生席地而坐, 用各色彩筆臨摹自己喜愛的紅樓人物或展品。而一些大學生模樣的青年人, 則用相機或筆記十分認真地記錄下展覽的全部說明文字。其間, 有多位帶隊教師向我工作人員熱切表示: 希望大陸今後能多派這樣有益於台灣青少年認知民族傳統文化的展覽。

在諸多觀眾中, 除了學術藝術界、紅樓迷和在校師生等預料中的觀眾群體外, 更多的是來自社會各階層的普通民眾。其中許多是以家庭為單位, 如父母攜子女、或夫妻、祖孫相伴; 上至七八十歲老人, 下至學齡前兒童, 而年輕人更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台灣一批執著的「紅樓迷」也藉這次展覽過足了「紅樓癮」, 成為展覽和學術活動的熱心參與者。有的「紅樓迷」還主動要求獻出自己珍藏的紅樓寶物參加展覽。大多數觀眾也並非只是「走馬看花」, 而是非常認真投入地觀看。即便在學術性較強的第一展廳, 觀眾人數並不亞於觀賞性強的第二展廳。許多觀眾認出大陸來的工作人員, 便主動上前攀談, 或詢問展覽細節, 或談觀感與建議, 對展覽一致給予好評。不少觀眾甚至提出: 希望明、後年能有「三國展」、「水滸展」再來台灣。在展覽專設的留言簿上, 寫滿了許多真摯感人的話語:「看到這麼多精緻的東西展出, 很高興有機會共襄盛舉! 」,「真是太感動了, 太好看了, 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可以欣賞更多的展覽。」,「歎為觀止紅樓展。」,「《紅樓夢》是一本終生談不倦的心頭書。」,「平生不識《紅樓夢》, 便稱英雄也枉然。」,「中國的文學是很美的, 中國一定強! 」,「留得珍品千載在, 任憑子孫百代償。」,「統一原非夢, 紅樓最有情。」「紅樓特展勝況隆, 文化脈源精神同。」還有一位80 多歲曹姓老者幾次觀展後, 書寫詩一首掛在展館內:「引余入夢到紅樓, 佩對曹家研究周。博覽館中陳富麗, 大觀園裡展宏猷。門庭境遇興而落, 兒女情懷喜亦愁。一部巨書談往事, 公文筆耀千秋。」展覽期間, 台灣一些官方政要及相關機構、團體、傳媒的負責人也先後到展覽會參觀。其中許多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 對《紅樓夢》及展覽也一致予以好評。由「官夫人」組成的「紅樓夢學友會」一行20 多人也結隊前來參觀, 並邀請我紅學家前往學友會聚餐座談。

為配合展覽, 增進兩岸學術交流, 由我籌展方策劃建議並得到台灣紅學界及主辦單位的積極響應和鼎力支持, 展覽會期間, 在國父紀念館、台北市圖書館和台灣師範大學分別舉辦了五場專題演講和四場座談討論。參加活動的大陸紅學家有馮其庸、林冠夫、呂啟祥、胡文彬、張慶善等; 台灣學者有皮述民、洪惟助、賴澤涵、龔鵬程、王三慶、劉廣定、康來新、陳萬益、逯耀東、陳益源、羅德湛、羅鳳珠、施鐵民等30 多人及一批紅學新秀。此外還特邀香港的梅節和美國的趙岡兩位學者專程赴台交流。馮其庸、龔鵬程、趙岡等十位學者發表了精彩的專題演講; 另有十餘位學者在學術座談會上作專題發言; 還有多位紅學新秀在「另類座談」中宣講了各自的學術論文。各場活動參與者非常踴躍, 每場均達百人左右, 其中既有專家教授, 也有青年學生、紅樓迷及普通觀眾。會場氣氛非常熱烈, 答疑時觀眾提問異常活躍, 以致每場活動時間都一再延長。在學術活動間隙, 兩岸三地紅學家一行十餘人還專程前往台灣紅學前輩潘重規先生(91 歲) 家中拜訪。賓主互贈禮品, 共敘故舊師生情誼, 氣氛熱烈而溫馨。

為吸引觀眾參與, 普及紅學知識, 主辦單位還圍繞展覽, 通過報紙和互聯網開展「全民總動員~ 大家一起來讀紅樓夢」、「紅樓情事·徵文比賽」、「天生贏家~ 紅學冠軍通」、「購物猜謎抽獎」等多項周邊活動, 並在閉幕式上頒獎。

台灣傳媒對這次兩岸交流活動給予了充分關注和報道。除前期宣傳外, 展覽期間的採訪報道始終未間斷。《聯合報》、《中國日報》、《民生報》、《中央日報》等十餘家報紙先後登載有關文章70 余篇, 照片近40 幅。「中視」、「台視」、「華視」、「民視」等近十家電視台和「中廣公司」等多家廣播電台的報道、採訪以及廣告宣傳更多達30 餘次。幾乎所有報道都對展覽及相關活動給予一致好評。《民生報》在一篇題為《紅樓夢博覽會斐然可觀》的社評中寫道:「這次博覽會顯得生動有趣, 不落於學術八股的巢臼, 確屬難得⋯⋯掀起了關注紅樓藝術的高潮, 促使有興趣的人士踴躍前往參觀。整個活動可說是紅樓夢一書的『導讀』。展覽中對作者曹雪芹的介紹極為詳細可觀; 而所展紅樓夢的早期刻本, 包括珍藏中的己卯本及甲辰殘本均甚珍貴, 增加了展出的份量。在生活化和趣味化方面, 例如十二金釵的絹畫, 紅樓人物泥人造型, 紅樓宴的畫冊, 堪稱多采多姿,琳琅滿目。整個活動顯得活潑熱鬧, 能使現代人從中瞭解紅樓世界的趣味, 進而直接閱讀接觸, 領悟全書文學精髓, 以及中華文化藝術的美感價值。」

為期一個月的「紅展」雖然結束了, 而由此引發的「紅樓熱」卻餘波未盡: 許多學界人士、青年學生和紅樓迷紛紛留下地址或錢,爭購《紅樓夢大辭典》、《紅樓夢學刊》等紅學書刊; 展覽閉幕後, 不斷有人打電話給主辦單位, 或詢問「紅展」台北閉幕後的去向, 或索要展覽資料, 並建議出版展覽全部內容的畫冊; 台灣紅學界與旅行社組織的「紅學之旅」參訪團將赴大陸追尋曹雪芹的足跡; 某報社計劃藉「紅樓熱」的契機繼續深入推展「讀紅」活動; 台灣元智大學羅鳳珠教授開發的「《紅樓夢》多媒體導覽教學系統」計劃將更多的《紅樓夢》古籍與資料輸入多媒體系統⋯⋯一股認知熱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流正在寶島欣然湧動。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