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以後的小說批評派紅學(3)

五十年代以後的小說批評派紅學(3)

五十年代以後的小說批評派紅學(3)

紅樓夢與百年中國

五十年代以後的小說批評派紅學(3)

   

突出林黛玉的文學天才,並把她放在中國古典文學一個個具有優美的靈魂和過人智慧的女性群體中,做縱向的比較,在比較中闡述新的文學典型的悲劇意義,劉大傑之前,這樣做的研究者並不多見,應該說,這於小說批評派紅學的建設是有貢獻的。

劉大傑先生對寶釵、探春、晴雯的論述,也頗有獨到之處,他是明確指出探春的思想本質在於維護封建利益的研究者,後來常談的探春走的是改良主義的道路,也是他提出的。《晴雯的性格》一篇,寫得文情並茂,快意盎然,完全可以和王崑崙的《晴雯之死》媲美。還有尤三姐,寫得一往情深,酣暢淋漓,似乎格外喜愛這個人物。讓我們引錄兩段論述,與讀者共同賞鑒。一段是開頭,劉大傑寫道:

《紅樓夢》的讀者,有誰不同情尤三姐的悲劇命運?有誰不為她的光輝形象反抗精神而感泣的呢?黛玉的死令人恨,晴雯的死令人悲,鴛鴦的死令人歎息;尤三姐的死,是一股壯烈的情流,電一般地通過你全部的神經,一面是令人感到深切的苦痛,同時又使你體會到一種愉快的顫慄。正如一線生命的火花,爆炸開來,衝破黑暗的夜空,閃耀著動人的光彩。劉大傑:《紅樓夢的思想與人物》第78頁。

另一段在結尾外,寫道:

尤三姐這樣年輕,這樣嬌嫩;但是她勇敢、她果斷,真如身經百戰的武士,在金鳴鼓震的沙場上,衝鋒陷陣,進退自如,手執寒光四射的鴛鴦劍,時時在注視周圍的環境和自己的命運,一旦被黑暗的勢力緊緊包圍,真的無路可退的時候,她毫不遲疑地拔出劍來,刺破自己的喉頭,讓喉管中流出來的鮮血,向世人證明她的肉體、靈魂有如冰清玉潔一般的乾淨和純真。她要在破滅中求完整,黑暗中求光明,在無情的社會中求有情。在封建社會中,為求得愛情的真實,為求得婦女品質的完美,她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劉大傑:《紅樓夢的思想與人物》第83至85頁。

這樣論述,自然根據的是百二十回本的改筆,尤三姐沒有淫奔行為,劉大傑認為改得好,人們更喜愛這一形象了,高鶚是有功的。但《紅樓夢》創作過程及版本流傳中的這一疑案,究竟真相如何?所謂改筆,是否出自高鶚之手?還是雪芹自行修改的,程、高在多方搜羅中得到了這部分修改稿?因材料缺乏,己不可完全考知。紅學界對這一疑案歷來有不同看法,有的說脂評系統的本子未經修改,文字表達更好,有的認為回目和文字都做了改動的程、高本好戚本第六十五回的回目是:「膏粱子懼內偷娶妾,淫奔女改行自擇夫。」程、高本此回的回目是:「賈二捨偷娶尤二姐,尤三姐思嫁柳二郎。」。要之,作為一說,劉大傑先生完全可以像上面那樣論述。

我覺得《紅樓夢的思想與人物》是很見水平的一本紅學論著,雖然全書僅五萬字,但不影響其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可能由於出版不久,政治思想方面的反右就開始了,此後又沒有再版的機會,所以成了一個時期被冷落的著作。該書的不足之處是,認為《紅樓夢》的思想基礎,「是建築在農民力量的基礎上,是建築在農民的生活思想的基礎上」劉大傑:《紅樓夢的思想與人物》第18頁。,生硬地去套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顯然是不能成立的。可惜作者已經作古,否則當再版的時候,他也許不再堅執此說,而加入新的改筆也未可知。

何其芳的《論紅樓夢》,也是1956年竣稿,發表在1957年出版的《文學研究集刊》第五冊上,1958年收入《論紅樓夢》一書。這是一篇長達七萬字的專門論著,標誌著小說批評派紅學在五十年代中期的發展,在紅學史上佔有一定位置。

為了引導讀者順利無礙地進入《紅樓夢》的藝術世界,文章一開始便從自己的感受出發,用濃重的筆調,描述出作者認識和理解《紅樓夢》的過程。他說:「我們少年時候,我們還沒有讀這部巨著的時候,就很可能聽到某些年紀較大的人談論它。他們常常談論得那樣熱烈。我們不能不吃驚了,他們對它裡面的人物和情節是那樣熟悉,而且有時爆發了激烈的爭辯,就如同在談論他們的鄰居或親戚,如同為了什麼和他們自己有密切關係的事情而爭辯一樣。後來我們自己讀到了它。也許我們才十四歲或十五歲。儘管我們還不能理解它所蘊含的豐富的深刻的意義,這個悲劇仍然十分吸引我們,裡面那些不幸的人物仍然激起了我們的深深的同情。而且,我們的幼小的心靈好像從它受過了一次洗禮。我們開始知道在異性之間可以有一種純潔的癡心的感情,而這種感情比我們周圍所常見的那些男女之間的粗鄙的關係顯得格外可貴、格外動人。時間過去了二十年或三十年,我們經歷了複雜的多變化的人生。我們不但經歷了愛情的痛苦和歡樂,而且受到了革命的烈火的鍛煉,我們重又來讀這部巨著,它仍然是這樣吸引我們——或許應該說更加吸引我們。我們好像回復到少年時候。我們好像從裡面呼吸到青春的氣息。那些我們過去還不能理解的人物和生活,已不再是一片茫然無途徑可尋的樹林了。這部巨著在我們面前展開了許多大幅的封建社會的生活的圖畫,那樣色彩眩目,又那樣明晰。那樣眾多的人物的面貌和靈魂,那樣多方面的封建社會的制度和風習,都栩栩如生地再現在我們眼前。我們讀了一遍又一遍。我們每次都感到它像生活本身一樣新鮮和豐富,每次都可以發現一些以前沒有覺察到的有意義的內容。」2何其芳:《論紅樓夢》第61至第62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而所以能夠如此,是因為偉大的作品「能獲得不同年齡和經歷了不同生活的廣大的讀者群的衷心愛好;它能夠豐富和提高我們的精神生活;它能吸引我們反覆去閱讀,不僅因為它的藝術的魅力像永不凋謝的花一樣,而且因為它蘊藏的意義是那樣豐富、那樣深刻,需要我們去做多次的探討,然後可以比較明瞭。」2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