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吊明反清思想管窺

紅樓夢吊明反清思想管窺

紅樓夢吊明反清思想管窺

紅學研究

【內容提要】

《紅樓夢》的思想與清初反清思想是一脈相承的。作品的悲劇性衝突是賈寶玉所代表的民族解放要求和清朝民族壓迫的衝突。賈府破敗抒發的是亡國悲痛。作品裡的大部分詩詞是吊明反清詩。

據脂批透露,對《石頭記》進行「披閱增刪」開始於1744年,亦即明亡一百年。這不是巧合。第一回有一脂批曰:「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賢之恨,及今不盡,況今之草介乎?」這一批語反映了當時亡國之痛還沒有被遺忘。筆者認為,《紅樓夢》是一部吊明反清的作品,一部明亡百年祭。下面試對作品的吊明反清思想作一粗淺分析。

一、《紅樓夢》與清初反清思想的淵源關係

清初的民主主義思潮一直延續到戴震(1723年??1777年)的時代,亦即《紅樓夢》誕生的時代。因此,要理解《紅樓夢》,應該把它與清初民主思想家的思想聯繫起來。

一般認為,清初民主主義思想是明清之際我國資本主義萌芽的反映。這固然不無道理,但是,它為什麼出現在民族矛盾激化的清初,而不是出現在社會生產力得到恢復、資本主義萌芽進一步發展的康乾時期?為什麼它的代表人物就是著名的反清人士?為什麼隨著清初反清鬥爭轉入低潮,清初的民主主義也隨之成為過去?可見清初的民主主義僅僅用資本主義萌芽來解釋是不夠的,還應該從民族矛盾的激化來理解。

清初民主主義思想家對程朱理學的猛烈抨擊,是由救亡復國運動推動的。一方面,程朱理學空談心性,是一種「誤人才,敗天下事」、亡國亡天下的學說。它「分毫無益於社稷生民,分毫無功於疆場天地」(顏元語),「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在民族危亡關頭束手無策,對救亡復國毫無用處。另一方面,清貴族把程朱理學奉為正統,用「君為臣綱」等封建思想來禁錮人民的反抗意志,程朱理學成了維護清朝統治的思想工具。因此,清初反清的思想家對程朱理學進行了猛烈批判,為反清提供思想武器。清初民主主義是為反清鬥爭服務的,是反清鬥爭在思想戰線上的反映。

例如黃宗羲的《原君》,揭露了皇帝的強盜本質,得出「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結論,猛烈抨擊「君為臣綱」思想,批判「規規焉以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的「小儒」,稱讚武王伐紂的精神,其目的是號召人民起來反抗清朝的統治。

又如唐甄在《室語》中指出,皇帝實是「殺天下之人而盡有其布粟」之賊,從而得出「凡為帝王者皆賊也」的結論。文章歷數了歷代封建統治者屠城的暴行,矛頭直指製造「嘉定屠城」、「揚州十日」慘劇的滿族貴族,並且表達了「吾不忍為之臣也」的反抗思想。因此唐甄《室語》中的反清思想,與黃宗羲的《原君》是完全一致的。

而《紅樓夢》的反理學和反清思想,與清初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反清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一)、對君權的批判。作品借賈雨村之口,把唐明皇等封建帝王看作與優伶一樣的常人,這是與黃宗羲、顧炎武關於皇帝只是級別最高的官僚而不是至高無上的「天子」的觀點是一致的。作品中關於「成則王侯敗則賊」的議論,也是與唐甄關於「凡為帝王皆賊也」的思想是一致的。再往前追溯,「成則王侯敗則賊」這個命題曾被元代愛國思想家鄧牧用來反對元朝統治者。書中的「群芳髓」一詞,脫胎於黃宗羲關於皇帝「敲剝天下之骨髓」的思想。這些都反映了作品與清初反清思想的內在聯繫。

(二)、對程朱理學空談誤國的批判。清初反清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等從救亡復國的目的出發,提倡經世致用和「明道救世」,號召人們學習對救亡復國有用的知識,拋棄空談心性的程朱理學,重振民族精神。賈寶玉關於「文死諫、武死戰」是文武大臣的「疏謀少略」,誤國誤己;死名死節,「何如不死的好」的言論,就是對空談誤國的程朱理學的批判,與黃宗羲、顧炎武等人的救亡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三)、宣傳華夷之辨。民族主義是反清的思想武器。顧炎武認為,「君臣之分,猶不敵華裔之防」。王夫之認為,「不以一時之君臣,廢古今夷夏之通義」。而賈寶玉把岳飛墳前之松與孔子廟前之檜並列,把秦檜稱為應劫而生的人物,把匈奴等北方少數民族稱為中華之患,譴責他們對中原的侵略,並把芳官扮成小番來作賤他們。這些都是宣傳夷夏之辨思想。

(四)、不仕清的立場。清初反清思想家都堅持不仕清的立場,而且還把仕清看作喪失立場、人格的行為。顧炎武把卑躬屈膝投降清朝,以求得一官半職的人稱為「閹然媚於世者」和「狐鼠」。賈寶玉的「祿蠹」一詞,顯然與顧炎武的「閹然媚於世者」和「狐鼠」的含義相同。因此賈寶玉拒絕走仕途經濟道路,是一種反清立場的體現。由於熱心功名者連廉恥和民族大義都不顧,所以賈寶玉嘲諷他們:有什麼資格談「代聖賢立言」呢?

可見《紅樓夢》的反理學思想,與清初的民主主義思想,屬於同一思想陣營,是為反清鬥爭服務的。

二、抒發亡國悲痛

脂批說「無材補天」是「書之本旨」。那麼「無材補天」的含義是什麼?

書中的「嘲頑石詩」云:「女媧煉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其意思是說:頑石經歷了女媧煉石補天的故事後,又再次進入荒唐的世界演繹「大荒」的故事。「補天」的故事發生在「大荒」的故事之前。《山海經?大荒北經》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鹹,有肅慎氏之國」。不鹹山即今長白山,肅慎氏即滿族人的祖先。因此 ,「演大荒」是指演繹清朝的故事。而頑石進入塵世之前所經歷的女媧煉石補天的故事就應該發生在清朝之前,亦即明朝。女媧補天的故事暗示了一個天崩地解的事件。黃宗羲就把明朝滅亡比喻為「天崩地解」。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作者是把明朝滅亡比喻為「天崩地解」,「補天」就是指挽救明朝滅亡。「無材補天」的慚恨就是亡國慚恨。

(一)、寶黛愛情悲劇與亡國悲痛。

從賈寶玉自稱為「大舜之正裔」來推斷,賈府是漢族大官僚地主家庭。賈府自「國朝定鼎」以來就「功名奕世」,說明它是因投降清朝有功而獲得爵位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賈府「運終數盡」,「遺之子孫雖多,竟無可以繼業」。為此,把「略可望成」的賈寶玉規引到仕途經濟的「正道」上去,使家族能夠「延世澤」,是賈府面臨的首要任務。

但是,賈寶玉是一位具有反清思想的人物,其反清立場就體現在反理學和拒絕走仕途經濟道路上。這樣賈寶玉就面臨選擇:或者為了家族利益和個人的榮華富貴,放棄民族主義立場,走仕途經濟道路;或者堅持民族主義立場,拋棄家族利益和個人前程。

賈寶玉的愛情也受到家庭的壓力。在讀書考功名問題上與賈寶玉有著相同的立場,把「聖上親賜」的念珠「擲而不取」,罵清朝皇帝是「臭男人」的林黛玉,應該也是一位具有民族主義思想的青年。而進京本來是為了待選「才人讚善」、一心想勸賈寶玉走仕途經濟道路的薛寶釵,其民族立場與賈寶玉相反。賈寶玉對林黛玉的愛和對薛寶釵的厭惡,是建立在民族立場上的。作品對薛寶釵進行了不留情面的揭露和批判。如為了討好賈府當權者,薛寶釵竟然說金釧之死是失足落井,即便是自盡,也不為可惜,這表明她對被壓迫人民生命的漠視;明知賈寶玉愛的是林黛玉,卻處心積慮地謀取「寶二奶奶」的位置,置林黛玉生死於不顧。這些都表明薛寶釵是一個虛偽奸詐、陰險毒辣、厚顏無恥的反面人物。封建家長為了達到使賈寶玉走上仕途經濟道路的目的,選擇薛寶釵而迫害林黛玉。

面對壓力,賈寶玉也曾經想妥協。他希望通過讀書考功名來緩解家長對他與林黛玉的愛情的壓力。在「奉嚴詞兩番入家塾」之後,他明確地對林黛玉說:「還提什麼唸書,我最厭這些道學話」。因此他強迫自己讀書完全是為了挽救他與林黛玉的愛情。但是,封建家長為了家族利益,不肯接受林黛玉這樣的叛逆,從而決定了寶黛愛情的悲劇性結局。

因此,寶黛愛情悲劇,是民族主義的悲劇。在林黛玉被迫害致死以後,賈寶玉與封建家庭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作者暗示,賈寶玉最後走上了反清道路。這個暗示就藏在「離塵歌」裡。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鴻蒙太空」的意思是:我雖然生活在清朝,但無時無刻不在想念故國。「青」隱指清朝,「鴻」(紅)隱指明朝。

「誰與我游兮,吾誰與從」 的意思是:我四處遊歷的目的是結交同志,看誰願意與我同游,誰是我可以追隨的人。

「渺渺茫茫兮,歸彼大荒」的意思是:我的奮鬥目標是把滿清貴族趕回老家去(「歸彼大荒」)。儘管這個目標的實現還很渺茫,但我義無反顧,矢志不渝。這是暗示賈寶玉最後走上了反清道路。而「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的真正面目是反清志士,是賈寶玉走上反清道路的引路人。

清初反清鬥爭被鎮壓後,反清志士並沒有放棄。如顧炎武,「春謁長陵秋孝陵」,遍歷南北各省,結交豪傑,時時刻刻意圖恢復。《精衛》一詩表達了他的救亡復國抱負和矢志不移的決心。「離塵歌」反映的正是反清志士的這種活動和抱負。

(二)、賈府破敗與亡國悲痛。

一般認為,賈府的腐敗和破敗反映了封建社會必然滅亡的歷史趨勢。如果情況是這樣,那麼賈府是什麼民族沒有關係。但是,作品不僅暗示它是漢族貴族家庭,還暗示它以前是明朝顯赫的貴族家庭。因為「笏」在清朝已經不再使用,「笏」只能作為明朝官僚的象徵,而不能作為清朝官僚的象徵。因此作品描寫從「笏滿床」到「陋室空堂」的變化,是要反映漢族貴族家庭在明清之際的命運,抒發亡國悲痛。

根據作品的暗示,賈府可能還是明亡後投降清朝的原明朝皇族。

眾所周知,《紅樓夢》裡的人名、地名多有隱寓,如「甄英蓮」寓「真應憐」等等。甚至一些次要人物的名字也有隱寓,如「牛清」、「柳彪」等名字分別寓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那麼主要人物的名字有沒有隱寓?回答應該是肯定的。因為如果主要人物的名字沒有隱寓,那麼就沒有必要在次要人物名字上作文章。批書人沒有點明主要人物名字中的隱寓,是因為其中隱含的正是不能明說的東西。因此,理解作品裡的隱寓,是理解作品思想的一個重要途徑。

按照脂批暗示的方法,如果我們把四大家族的姓氏排列成「賈、王、薛、史」,就可發現其隱寓是「假王血史」。「假王」是指什麼人?在「護官符」裡,隱藏著對「假王血史」的解釋。

「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是暗示賈府是真正的王府。「賈不假」是說「賈」不是假的,而是真的。漢樂府《相逢行》裡說:「黃金為君門,白玉為君堂」。金作馬即金馬,漢宮門名。這裡說賈府以金馬為門,以白玉為堂,暗指賈府是真正的王府。

那麼賈府又是什麼王府呢?這在主人公的名字裡有隱寓。

賈寶玉、林黛玉前世今生的名字、住所,都與石頭(玉)和紅色有關,如「赤瑕宮」、「絳洞公子」、「怡紅院」、「絳珠仙子」、「神瑛侍者」等等。作品名稱《石頭記》、《紅樓夢》及書中的許多人名、地名如「脂硯齋」、「悼紅軒」等等也與石頭和紅色有關。而石頭與紅色都可以映射明朝和明朝皇族。石頭即石頭城,即南京。南京是明朝最早建都的地方,是明朝的陪都,還是南明王朝興亡之地,因此是一個最容易使人聯想到明朝的地方。明朝皇帝姓「朱」,所以書中的石頭和紅色應該是影射「朱明」王朝。

與之相對應,作品用金、水、雪和青色映射清朝。因為滿族人的祖先女真貴族曾建立「金」國,清朝的前身是「大金」,姓氏「愛新覺羅」的意義是「金」。清皇太極改「大金」為「清」,是因為「清」用水作偏旁,而「明」字含火義,以清代明,猶如水滅火。因此皇太極是利用迷信為自己奪取全國政權造輿論。脂批在解釋「牛清」這個名字時就明確指出:「清屬水,子也」,暗示作品用「水」映射清朝。「雪」是水變化而來,滿族人原居住在寒冷的東北地區,因此「金」、「水」、「雪」和青色應該是用來映射清朝的詞。如北靜王的名字就叫「水溶」。「金玉良緣」的隱寓應該是滿漢結合。「薛」與「雪」同音,因此薛家可能是滿族貴族。「薛寶釵」的隱寓可能是「滿族貴族女子」(「寶」者貴也)。而其兄的名字「薛蟠」的含義可能來自元代愛國思想家鄧牧的一句話。鄧牧說:「茫茫九原,龍蛇居之」,把元代統治者比喻為蟠居在中原的「龍蛇」。作者借「薛蟠」這個名字,一方面暗示薛家是滿族貴族,另一方面也表達了與鄧牧相同的民族主義思想。

因此,賈府可能是明亡後投降清朝的原明皇族,作者(頑石)就是明皇族後裔。在作者看來,明朝皇帝才是「真王」,清朝皇帝是「假王」。當滿族貴族這些「假王」變成「真王」,明朝的「真王」就成了「假王」。這就是「假作真時真亦假」這句話的意思。林黛玉外號「瀟湘妃子」,暗示她是一位「王妃」,因為賈寶玉也算是明朝的亡國「王子」。自稱為「畸笏」的批書人,可能是明朝貴族的後裔。「畸」作零星、剩餘解,「畸笏」即珍藏著祖上遺留下來的笏板的人,一個不忘明朝的人。

由此可見,描寫賈府破敗不是要反映封建社會腐敗和滅亡的趨勢,而是要抒發亡國痛楚。作者把到賈府抄家的人稱為「穿靴帶帽的強盜」,也反映了作者對民族壓迫的否定態度。

既然通過賈府破敗抒發的是亡國痛楚,那麼賈府復興的安排是否改變了作品的思想?回答是否定的。

悲劇是歷史的必然要求與這個要求的實際上不可能實現之間的悲劇性的衝突。賈府作為漢族貴族,固然受到滿族貴族的壓迫,但它與滿族貴族的矛盾是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不是悲劇性衝突。而賈寶玉與封建家庭在民族立場上的衝突是必然的,是故事的悲劇性衝突。最後被毀滅的只能是賈寶玉而非其家庭。

另一方面,悲劇人物性格必須具有忠於理想的堅定性,具有實現理想的勇氣和力量。在賈府破敗的結局裡,賈寶玉在窮困潦倒的情況下出了家。他的悲劇,是家族破落造成的,而不是他自己的行為造成的。他的命運,按黑格爾的說法,只是悲慘的,而非悲劇性的。作者把賈府破敗改為賈府復興,這樣他的悲劇命運就是他堅持反清立場的結果,從而成為悲劇人物,符合悲劇對英雄人物的要求,體現了悲劇的崇高。

抒發亡國悲痛,不僅表現在對主人公悲劇命運的描寫上,還表現在對勞動人民悲劇的描寫上。作品對當時社會黑暗腐敗的描寫,應該理解為對清朝民族壓迫的揭露和控訴,理解為對所謂的康乾盛世的否定。

三、詩詞中的吊明反清思想

《紅樓夢》的詩詞大部分是吊明反清詩。它們與書中人物的思想性格無關。它們可能是作者和其他反清人士在不同時間創作的,作者把它們收錄在作品裡。下面試對其中幾首(組)作一粗淺分析。

(一)、記錄清朝暴行,抒發對清朝仇恨的詩。

1、「蘆雪廣即景聯句」。第四十九回的回目「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中的「琉璃」暗寓「流離」;「白雪」暗寓清朝統治;「紅梅」暗寓反清人士。「腥膻」則暗寓滿族貴族。因為北方少數民族是遊牧民族,食物以牛、羊等腥膻動物為主,故以「腥膻」喻之。「割腥啖膻」與岳飛「壯志饑餐胡虜肉」的意思相同。因此聯句可能是反清人士在顛簸流離中的一次聚會上的作品。

聯句用滿天大雪形容清兵入侵,用大雪中的酷寒形容人民遭受的苦難。

「一夜北風緊,開門雪尚飄」形容清兵入侵,一夜之間打到家門口。

「鰲愁坤軸陷,龍斗陣雲銷」是暗指抗清鬥爭失敗,國家淪陷。「龍斗」形容大規模戰爭。「坤軸陷」與「女媧補天」出自同一典故,形容國家淪陷。

「葦蓑猶泊釣,林斧不聞樵」等句描寫清兵大屠殺後的慘景。查繼佐在《國壽錄》中寫道:清兵陷嘉興時,「城中被屠,郭外數十里無人跡至者」。朱彝尊的「夏墓蕩」一詩,描寫了夏墓蕩在清兵燒殺虜掠數月後,仍然是「飛遍蘆花不見人」的慘景。上述「葦蓑」兩句詩就是借柳宗元的《江雪》所描寫的酷寒死寂景象來形容清兵大屠殺後的慘象。「霞城隱赤標」句中的霞城即赤城山,在浙江天台縣。詩中描寫的蘆葦又是江浙一帶的常見植物。因此詩中描寫的可能就是「嘉定屠城」、「揚州十日」慘劇後的景象。

「深院驚寒雀,空山泣老?」形容清朝統治下的白色恐怖。

「寂寞對台榭,清貧懷簞瓢」是激勵人們窮且益堅,不墜救國之志。

2、「中秋夜大觀園即景聯句」。該聯句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從開始到「更殘樂已諼」,描寫中秋夜的歡樂景象,暗喻清兵入侵前人民的安樂生活。第二部分從「漸聞語笑寂,空剩雪霜痕」開始,描寫深夜雪霜降臨後的情景,形容清兵入侵後的淒涼恐怖景象。其中「簫增嫠婦泣」、「啼谷一聲猿」等句描寫的是清兵燒殺擄掠後的慘景。第三部分從「鐘鳴櫳翠寺,雞唱稻香村」開始,告慰人們黑夜即將過去,不要過分悲傷(「有興悲何極」),要以樂觀的姿態度過最後的黑暗時刻,迎接燦爛明天的到來(「徹旦休雲倦,烹茶更細論」)。

3、「詠蟹詩」。蟹系青色,隱「清」字。「螯封嫩玉雙雙滿」隱「滿」字。「卿八足」映射「清八旗」。因此螃蟹隱喻滿洲貴族。「橫行公子竟無腸」等句是抨擊滿洲貴族的殘暴野蠻。

(二)、歌頌民族精神和民族英雄的詩。

1、「菊花詩」和「紅梅詩」。這兩組詩通過讚揚菊花孤標傲世和紅梅傲霜斗雪的品格,歌頌民族氣節和不畏強暴、敢於鬥爭的民族反抗精神。

2、「交趾懷古」通過緬懷馬援的功績,歌頌民族英雄。

3、芙蓉女兒誄。晴雯是賈寶玉、林黛玉的知己,因此也是一位有民

族反抗精神的女子,受到與林黛玉相同的迫害。所以作者把她的死與鯀和賈宜相比較。屈原、賈宜因堅持進步的政治理想而受到反動勢力的排擠打擊,而鯀的正直剛烈,正是屈原所肯定和效仿的精神。因此「芙蓉女兒誄」是對鯀、屈原、賈宜所代表的剛強不屈、為理想獻身的民族精神頌揚。而對奴性十足的襲人,作者則用「破席」來形容。這說明作者心中的襲人,不僅是一個告密的「?奴」形象,而且是一個喪失民族立場的、奴顏婢膝的女子形象。這樣才能理解作者對這兩個人物鮮明的、深沉的愛憎感情。

(三)、諷刺和抨擊統治者腐敗無能、貪生怕死和變節投敵的詩。

1、「赤壁懷古」通過孫權據長江之險英勇抗曹、以弱勝強的故事,抨擊南明統治者的腐敗無能、荒淫亡國。

2、「淮陰懷古」通過讚揚韓信「一飯之恩死也知」的忠義,抨擊背信棄義、變節投降的行為。朱彝尊曾作《韓信論》為韓信辯冤。他認為,韓信「以漂母一飯之不忘,忍負解衣推食之高帝哉?」因此他認為「信不反也。」「淮陰懷古」表達了與朱彝尊相同的觀點,並以韓信的忠義諷刺、抨擊統治階級的變節行為。

3、「廣陵懷古」和「馬嵬懷古」是借隋煬帝、唐玄宗的故事抨擊封建統治者耽於安樂、荒淫誤國。「青塚懷古」和「明妃」把漢元帝比如為不能成材的「樗櫟」,批評他把「予奪權」交給畫工,是對封建統治者昏庸無能的批判。

4、「桃葉渡懷古」是借諷刺所謂的「六朝棟樑」,批判明朝官僚階級只顧自己的享樂,不顧國家的安危,最後也落得個「桃枝桃葉總分離」的可恥下場。「鍾山懷古」是借「周子」欺世盜名的故事諷刺和批判變節分子。

5、「虞姬」、「綠珠」是通過虞姬和綠珠的殉情行為,抨擊貪生怕死、變節投敵行為。

此外,「真真國女兒詩」抒發了對故國的思念之情。詩中的「朱樓」喻明朝,「水國」喻清朝,漢南指故鄉、故國。

綜上所述,《紅樓夢》是一部吊明反清作品,後四十回與前八十回的反清思想是一致的。它的原創者「石頭」可能是明皇族後裔。作品的演變過程、作者和增刪者等問題,我們以後再作進一步探討。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