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紅樓夢》問卷調查

第三次《紅樓夢》問卷調查

第三次《紅樓夢》問卷調查

紅樓絮語

(一)

這次問卷調查的題目,是根據著名紅學家蔣和森先生的建議擬定的。那是1995年「五一」節前後,我幾次去府上拜訪蔣先生並請教一些有關「紅學」及明清小說的問題,在談敘中,他對我進行的「紅學專題問卷調查」系列工作非常感興趣。他笑瞇瞇地細聲細語地說:「在萊陽會議期問我未能收到您的宏文,深感遺憾。您能走出紅學圈,面向青年,果用調查研究的方法,對《紅樓夢》進行系列調查,這別開面,頗有價值。我建議您要擴大調查對象,不要僅僅局限於高等學府的大學生中,能不能向社會上各行各業的青年讀者中進行調查,首先瞭解他們喜歡不喜歡閱讀《紅樓夢》。」我連連點頭稱是,並稟告先生我準備了這方方面的題目,但放在序列的後面了。同時,我又請求先生為我這本拙著寫一篇序文,他愉快地答應了。我返回太原後,立刻把已經擬好的七個題目,重新調整了次序,把「你喜歡不喜歡閱讀《紅樓夢》?為什麼?」這個專題放在第三次問卷調查時進行,因為第一、二次專題調查早木已成舟,不好更改了。本來這個題目應列為第一次較為合適,但現在依照實際情況,只能列為第三次了。不久,蔣先生又來函諄諄囑咐:「承贈有關《紅樓夢》閱讀的調查,很有意思。建議以後再作此種調查時,調查對像盡可能廣泛一些,其中人物也不妨增加一些(如襲人、史湘雲、賈母等),另外如《紅樓夢》是否還有閱讀吸引力等等,似可都作調查,不知您以為如何?」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萬萬沒想到當我整理第三次問卷調查報告時,突然收到了中國紅樓夢學會秘書處的急電。電文通知:蔣先生於1996年4月23日病逝於京。驚悉噩耗,中心震悼,我從此又失去了一位良師益友,於是立馬寫了一封唁函和一副輓聯,請秘書處轉交蔣夫人張曉萃女士。輓聯云:夢渺渺也子夜書,「賈寶玉」功名視腐鼠;《風蕭蕭》兮《黃梅雨》,《紅樓夢論稿》傳千秋。儘管如此,也未能完全表達我的沉痛心情啊!自然規律,誰能抵抗?我只好用功把這篇凋查報告寫好作為回報,以慰蔣先生在天之靈。

(二)

此次調查問卷共發出180份,最後收回148份,短缺32份。在收回答卷中發現有兩份答卷完全雷同,顯系抄襲之作,為山西沁水兩位讓會青年所作,故作廢,因而有效答卷為146份。此次調查對像雖然比前兩次擴大了一些,但仍不理想,屬於社會上其他行業的對象,比例仍然不大。這180份問卷中包括:向92級大學本科生發出93份,收回90份(男45人,女45人,年齡20歲一24歲);向在讀研究生發出15份,收回15份(男2人,女13人,年齡22歲一40歲);向大學青年教師發出7份,收回4份(男3人,女1人,年齡30歲一35歲);向中專學生發出15份,收回13份(男無,女13人。年齡l 7歲1 9歲);向社會各行各業,青年發出50份,收回26份(男13人,女13人,年齡從20歲到34歲;從職業看有農民1人,待業者1人,編輯1人,律師1人,黨政幹部11人,中小學教師11人;從文化程度看,有初中肄業1人,高中或中專5人,大專4人,大學本科16人)。

從146份有效答卷中,對《紅樓夢》無論喜歡不喜歡閱讀.答卷人都能列出充分的理由來,從情態和觀點上看,大致可分為五類讀者:

第一類是非常喜歡的,有68人,占總人數(以收回的有效答卷為準,即146人)的46.6%。不少青年讀者說:「不但是喜歡,而且是非常喜歡,簡商喜歡到不能再喜歡的地步。」一位女大學生說:「只有《紅樓夢》才稱得上是一部水遠讀不完的書。不論你從哪一頁翻起來讀,都能很快進入角色;也不論你讀過多少遍.再捧起來讀,都能找到與前不同的新鮮感覺。我從初中便開始讀《紅樓夢》,以後幾乎每年旨假都讀一遍。我從來不曾把一本書,讀得如此投入,因為沒有哪一本書,能使我讀的時候,好像進入了作家筆下的天地。這樣的不朽之作,只有不斷地讀,經常地讀,才能熟悉它,瞭解它,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有更深入的體會。」一位男大學生說:「本人性格豪爽,似應只讀『大江東去』,但偏愛這『風花月』,而我絕非故作嬌柔。因為這部百科全書型的小說真是百讀不厭之奇書。讀之思之,你可以增閱歷、豐知識、長才幹、明事理、伸正義,所以《紅僂夢》值得細讀。」

第二類是一般喜歡的,有67人,占總人數的45.8%。他(她)們總結說:《紅樓夢》確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其偉大首先是社會性,讀《紅樓夢》猶如讀一個大社會,小說家把一個廣闊的時代畫卷濃縮在一個家庭的興衰變遷中,通過它可以瞭解到封建社會的方方面面;其次是哲理性,小說家看社會,觀興衰,看得十分透徹,一曲《好了歌》及《解注》,幾乎把世事揭露無遺;第三是文學性,小說家學識淵博,技巧高超,詩詞歌賦,眾體皆備,就連燈謎、酒令、書啟、楹聯等等,也都高人一籌;第四是知識性,小說家雜學旁收.三教九流,無所不寫,書中荼文化、酒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醫療衛生、佛道宗教等等無所不及;第五是深邃性,淒《紅僂夢》不像其它作品一覽無餘,再讀無味,而是每讀一遍都有一次新的感受;第六是懸案性,《紅樓夢》後四十回原稿遺失,應該說這是本書作者和讀者的一個不可彌補的缺憾,但也正是這個缺憾才給人留下不盡的思索,考徵:第七是現實性,《紅樓夢》不啻是封建社會的一部腐敗中,今天從反腐倡廉角度研讀它,更有現實意義,可謂幾十年代的一部《甲申三百年祭》式的警書。

在這類讀者群中,有三位男性青年提出了獨特見解。一位是碩士生,他說他是受毛澤東主席的影響而喜歡讀《紅樓夢》的。毛澤東把《紅樓夢》當歷史讀,除了正確地借鑒運用外,還把它列為我國的一大發明,與四大發明紙、印刷水、指南針和火藥相並列。這位碩士生沒有把《紅樓夢》看作是階級鬥爭史,而是看作為一部思想史文化史,並從中發現有兩種文化的存在與對立,這兩種文化就是民主性的和腐朽性的文化。由此及彼,聯繫國內外實際考察,可以看出西方人亂了,但亂中有革命,有制度的更新;我們中國亂了,卻不是新事物為戰勝舊事物而亂,而是混亂,是封建流毒的氾濫,例如吸毒、賞淫、貪污受賄、假冒偽劣等等。因而要找出其中原因,就得從記錄民族文化生活的文獻中玉找,《紅樓夢》就是一部最好的文獻。

另一位是本科生。他說,讀書和交友一樣,喜歡則讀,不喜歡就退避三舍。必讀書目之中,《紅樓夢》自然首當其衝。他認為,現在紅學研究存在許多錯誤的導向,大多憑一已之意去揣測作品,揣測作者的衣冠鞋襪、子嗣妻妾、祖上蔭福甚至遺傳因子,主觀臆斷的傾向很嚴重,這樣就不可避免地走入誤區,對青年人導讀失誤。所以讀《紅樓夢》關鍵不在於喜歡不喜歡,而在於該如何讀。

還有一位是社會待業青年。他說,他喜歡閱讀《紅樓夢》。至於為什麼喜歡,他總覺得生活中真正的喜歡是說不出於丑寅卯的,假如說了出來,那一定是摻了沙子的。喜歡只是感覺,正如一首歌所唱的:「讀你千遍也不厭倦,讀你的感覺像三月。」退一步講,假如硬要說出它的好處來,其實也是走了樣的,不過把一些甲乙丙丁等等已經枯朽了的標籤張貼上而已,其目的也僅僅是為了給別人表演。我不想表演,我認為對待《紅樓夢》,還是不要給它張貼標的好,不要把它糟賤化妝成花花綠綠的吉卜賽女郎,失去小說的本來意義。正確對待它的方法是:實實在在地熟讀《紅樓夢》。

第一類是不喜歡的,有9人,其中女性2人,點總人數的6%。綜合分析這類讀者不喜歡閱讀《紅樓夢》的原因,幾乎一致。從讀者主觀原因看,均為性格使然,他們性格外向,好動不好靜,豪爽,熱烈,不喜歡纏綿悱惻,哭哭啼啼。因而他們喜歡看《三國演義》《水滸傳》那樣的小說,這類小說故事情節扣人心弦,人物性格陽剛激勵。其中有一位曾是專攻元明清小說的碩士生現為講師的答卷人慨歎地寫道:「不喜歡,我看了兩遍,都是硬著頭皮看的。五十秒以後,我想我會重新認識《紅樓夢》的。」另一位也曾足攻讀唐宋文學的碩士生現為講師的答卷人,也有理有據地陳述不喜歡的原因:「作為一名讀者,我很不喜歡《紅樓夢》.原因是可讀性差,缺乏吸引人的故事情節,太細碎,太無聊。文學有兩大功能,一是教育功能,一是娛樂功能。教育功能是潛在的.外加的;娛樂功能是商接的,主動的。從這個角度講,《紅樓夢》正缺乏這種娛樂淌遣功能。本人喜歡讀《三國演義》《水滸傳》這佯故事性強的小說,儘管它裡面的人物性格簡單化、類型化,但能讓人讀下去,能得到審美享受,能輕鬆愉快。同樣,在電視劇中,本人喜歡看武打片、喜劇片,而不喜歡看嚴肅片、純文學片。能把二者結合起來的小說、影視,本人更喜歡看。」

從客觀原因來看,他們對《紅樓夢》的成就及價值雖然並未全盤否定,但他們認為閱讀它,研究它,分析它,完全是為了教學:工作的需要,並不是由於它有多大的藝術魅力吸引著。有一位沁水中學的青年教師,情不自禁地發出了如下疑問:一、既然是一部世界名著,為什麼大多數人讀不懂?二、內容儘是些婆婆媽媽、吃吃喝喝的事,哪裡能比得上《水滸》《三國演義》中的英雄業績呢?三、人物太多,關係複雜,生活瑣碎,情感膩煩而又淒淒慘慘慼慼,大量的活動總是在狹小的家庭大院裡,怎麼能說是反映了廣闊的封建社會呢?

笫四類是先喜歡而後不喜歡的。有1人,占總人數的0.6%。這位答卷人是一位具有大學本科程度的已婚男性青年律師。他說,上大學期間很喜歡讀《紅樓夢》,但進入社會後,卻不喜歡讀了。主要原因與個人的成長及命運相關。作為大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徵,那時有著強烈特殊的愛情追求,希望自己能轉化為書中的賈寶玉,在眾多的少女中,尋求自己的理想情侶。那時的他,著重點在於書中的風花雪月,卿卿我我,隨著小說人物哭而哭,笑而笑。罵而罵,對於其深刻的社會內容卻視而不見。所以不但很喜歡讀,而且還少不了寫心得體會。但當他進入社會奮鬥了十幾年的歲月後,整日價為生活為前途而奔波,過分的勞碌,非分的慾望,都使自己從幻想中的空中樓閣跌落到現實中來。這時他再讀《紅樓夢》,忽然覺得很無聊,寫來寫去不過是一群少男少女打情罵俏,不種Ⅲ,不做工的內容,他(她)們不問生活如何,整日喜怒無常。甚至十二三歲的小孩都能大談人生哲理,大談萬物陰陽,大談詩詞書畫,大談醫藥衛生,而且總是高人一籌.實在是可笑至極,不通至械。

第五類是先不喜歡而後喜歡的,有1人,占總人數的0.6%。這是一位具有大學本科程度的25歲的未婚男性社會青年。他說,起初他從所謂「四大名著」之稱譽對《紅樓夢》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而當他幾次打開閱讀時總是幾次放下。讀不下去,只覺得《紅樓夢》寫得太亂太雜,讀起來十分勞累,簡直暈了他的頭。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同時又翻閱了不少紅學研究著作,再看這本小說時就變了,他覺得《紅樓夢》確是字字血淚,篇篇珠璣。真是百看不厭的好書,每看一遍,就增加一些新的認識,就有新的提高。

(三)

此次問卷調查活動的動向,值得注意的有如下幾個特徵:

首先,答卷普遍寫得真實可信,不浮誇。不做作,不空洞,都能說出自己喜歡不喜歡閱讀《紅樓夢》的理由。或者發展變化過程。只有極個別的答卷說得有些誇張,不真實。有一位22歲的女大學生,說她翻來覆去把《紅樓夢》看了四十多遍,這就不可能了。我們假定她從十歲看起,那麼十二年來當是平均每年要看四遍了,似乎有點天方夜潭!不過這位女大學生對《紅樓夢》確實非常喜歡,從平時接觸及答捲來看,對小說中的情節、人物相當熟悉。

其次,從答卷的回答質量來看,在146份答卷中,還是以大部分在校的大學本科生和中專生的為最好。好的標誌可概括為:一是態度認真,一絲不苟,書寫也工整;二是語言流暢牛動,段落層次合理,觀點明確準確,顯然是精心構思的;三是能緊密聯繫個人實際,闡述起來持之有故,佔之成理。例如有一位男性大學本科生,非常喜歡閱讀《紅樓夢》,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寫成一篇《七讀紅樓》的小結,頗為別緻,顯然是精心構思的。茲將全文引錄如下:

「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是枉然。」世為傳抄,不脛而走。這樣的重量與質量.怎能不一讀?

開篇伊始,奇情奇景奇聞奇人即出;峰迴路轉,天文地理政治經濟撲面;高山仰止,愛情人生社會宇宙說遍。如此的內涵,怎能不二讀?

「紅學」石破天驚,歷久不衰;「曹迷」錯綜複雜,撲朔迷離。入中文系,讀《紅樓》自當強於常人才是,又恰似鑽探求寶,如獲至寶,怎能不三讀?

寶、黛、釵,如三潭印月;探、湘、琴,似蘇堤春曉;平、襲、鵑,像南屏晚鐘;再睹賈母、風、王、薛、政、赦、珍、璉、蟠,還有尤氏姐妹、晴雯、焦大,更是一言難盡。樂爾!悲爾!怒也,惡也!怎能不四讀?時光荏苒,年紀隨長。生活中幾多風雨,對照古今中外,尋知己共鳴,必問於《紅樓》,怎能不五讀?猜拳、行令、作詩、題辭、吃藥、宴請、養優、唱戲、偷情、亂倫、爭寵、打罵、金錢、權勢、剝削、壓迫、反抗、鬥爭、生死、榮辱、親情、愛情等等,錯落有序,引人三思;用語如行雲流水,雅不忘俗,令人三歎。細品《紅樓》,如飲醇酒,怎能不六讀?為求經濟天下,為求人生真諦,為求創作悟性,為求公關藝術,一入紅樓,諸皆可獲,怎能不七讀?

總之.如此之人,怎能不作一世交?如此之事,怎能不作一世探?如此之理,怎能不作一世明?如此之書,怎能不作一世讀?相對來說,倒是一些大學青年教師和在讀研究生寫得差,他們漫不經心,敷衍了事。竟有一位青年教師,由於忙於下海賺錢,認為做這樣的事兒,價值不大,一份答卷就要寫七八百到千把字,若回答三五份問卷時,就相當於寫一篇小型論文了,太費精力了,於是他把問卷給退了回來。

再次,凡是喜歡閱讀《紅僂夢》的答卷人,都是在少年階段受了這樣那樣的影響而產生了興趣:有的是從父母親友長輩那裡聽說《紅樓夢》是一部奇書,一部世界名著,於是背著大人偷偷地讀起來的;有的是從觀看電影或電視連續劇《紅樓夢》引起的,於是迫不及待地借來小說閱讀;有的是因小時接觸了一些關於《紅樓夢》的小人書,總覺得和強盜大王之類的小人書不一樣,儼然是兩個不同的世界,於是產生了一種朦朧的美感;極少數年歲大一點的讀者則是從文革中「評紅運動」給予的影響,儘管今昔評價迥異,但不可否認留在他(她)們頭腦裡的印象,《紅樓夢》是一部了不起的小說,於是非讀不可;大部分則是從中學語文課本上學了第三回、第四回以後引起的興趣,於是從中學階段便開始閱讀少兒版《紅樓夢》了,還有的是因為情感因素在起作用.他們認為紅樓女子的嫵媚多姿,才情殊異,足可以為當代小伙子談戀愛提供寶貴的經驗.於是有暇就翻閱翻閱。

有一位男性大學生寫到自己為什麼喜歡讀《紅樓夢》的發展變化過程,說得非常真實細緻,這份答卷頗有代表性,現將答卷內容摘要如下:

很小的時候,我願意收藏連環畫冊,其中有關《紅樓夢》的不少,比如《寶黛初會》《寶玉受笞》《抄檢大觀園》《金桂之死》等等。翻閱以後,得到的概念,只是鳳姐真狠、夏金掛該死、探春挺好,而惜春為什麼那麼無情?難以理解。這時還談不上喜歡,只是糊里糊塗地想著:隨著年齡增長。上了初中,借來小說看,有些地方還是看不太懂,只知道作者開頭神奇.講賈家世系倒也獨特。忽然出現了許多不認識的人物。到了高中,特別是第一年高考失敗後的暑假裡,我專心地看了幾遍《紅樓夢》,可惜都是讀到抄檢大觀園心就很灰了,努力看到黛玉之死。就再也不願看下去了。想著高考的失敗,女友的背叛,我的屈辱結合著主人公的悲慘遭遇,一些虛無主義的東西,完全統治了多愁善感年齡幼小的我。當時想.不管怎樣.這是作家的成功。如果讓我選擇一種最喜愛的小說,我選擇《紅樓夢》,如果讓我選擇一位最崇拜的作者,我選擇曹雪芹。上大學以來.我確實沒有什麼更大的長進,我總是很惱火多事的紅學家,非得七嘴八舌地來指導別人.把好端端的作品弄得支離破碎,胡猜亂想,反而自以為是。大家噪聒一番,誰也不能彼此說服,也不可能得出眾口一辭的答案。假如這些問題都能用A、B、C、D來選擇回答,那真是時代和民族的悲哀。這種怪現象影響我很長的一段時問,不過我既未愚蠢地因此對《紅樓夢》有所冷漠,也沒有讓紅學家瞎指揮我一通.我有我的主見。如今,我更喜歡閱讀《紅樓夢》了。

1996年「五一」節定稿

編後記

同某些「紅學家」、「曹學家」了味在故紙堆中堆故紙的治學方法完全不同,山西大學中文系趙景瑜教授以《紅樓夢》問卷調查的方式。從接受美學的範疇,向當代以青年為主體的讀者中獲取了大量的令人耳目一新的鮮活信息。本刊將其兩個主題的調查報告發表以來,編輯部及作者。先後收到了近百封來函來稿,其中有著名紅學家周汝昌、蔣和森、李希凡、沈天祐、傅憎享、姚北樺等人,也有全國各地的中青年紅學愛好者,更有年逾古稀的武漢朱逢春、黑龍江郭樹文二位老先生,他們一致高度讚揚趙教授紅學研究的新方向與新方法。有的說:「作者突破舊框框,拓寬新領域.體現研究方向與方法的創新,使《紅樓夢》研究獲得新的生機。」有的說:「一口氣讀完之後,我彷彿聽到了《紅樓夢》當代青年讀者的心聲與脈搏,這是不少『閉門著書』,不問世事的紅學家不關心、不瞭解(甚至不願瞭解)的大問題。從表面看,紅學界舌槍唇劍,你來我往,彷彿很熱鬧,而實際上,在青年讀者中反響並不強烈。」有些青年人則強烈要求參與問卷調查,一位中學教師說:「倘蒙不棄,乞得『問卷』,使我聊附驥尾,『則從古至今天上人間第一件暢心滿意的事」。回民女作家馬瑞芳教授,還把趙教授的專題問卷調查活動直接寫進了她的「新儒林長篇小說系列」《天眼》中。

本期發表的專題調查報告,是按蔣和森先生的生前建議將調查題由某一類人物形象的取捨擴為對全書的整體品評;將調查對象也由山西大學中文系的學生、研究生延伸到學校園牆以外的各色人等。如果本刊的讀者願意接受調查的活,不妨將你們的答卷惠寄本刊.我們將在「讀書俱樂部之頁」欄內揮發或綜合編發。如此這般,豈不將趙教授的調查範圍大為擴展了嗎?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