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淡俗語在《紅樓夢》中的作用

淺淡俗語在《紅樓夢》中的作用

淺淡俗語在《紅樓夢》中的作用

紅樓評論

民間俗語是大眾語言中的精髓。借助民間俗語來增強文學作品的表現力,是許多語言藝術大師的共同做法。文學大師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就大量地運用了民間俗語,為增強《紅樓夢》的藝術表現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有利於深化主題

民間俗語一般具有形象生動、語言精煉、哲理性強等特點。它本身就是群眾生活經驗的概括和思想智慧的結晶。許多俗語反映了社會生活中本質的問題,正如列寧所說:「常常有這樣的成語,它能以出人意料的恰當表現出複雜現象的本質。」[1]因此,正確使用俗語不僅可以使作品生動、形象,而且可以揭示、深化主題

如在《紅樓夢》第十三回中,秦可卿對鳳姐說:「你如何連兩句俗語也不曉得!常言『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倘或『樂極悲生』,若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話,豈不虛稱了一世的讀書舊族了!」

再如第十六回中,鳳姐向賈璉訴說自己管家的艱難:「錯一點兒,他們就笑話打趣;偏一點兒,他們就指桑說槐的抱怨。坐山觀虎鬥,借劍殺人,引風吹火,站干岸兒,推倒油瓶不扶,都是全掛子的武藝。」

第六十五回中,興兒向尤二姐介紹說+鳳姐「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佔全了。」

上述這些語言幾乎全部都是民問俗語組成,可以想見曹雪芹對民間俗譖的重視和熟悉。

蔡可卿所說的「月滿則虧 ,水滿剛溢」、「登高必跌 」、「 樂極悲生」、「樹倒猢猻散」等形象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的某些客觀規律,並且它本身也是《紅樓夢》故事情發展的重要指導線索;鳳姐所說的「指桑說槐」、「坐山觀虎鬥」、「借劍殺人」、「引風吹火」、「站干岸兒」、「推倒油瓶不扶」等民間俗語,實際上也是作者對整個《紅樓夢》所描寫的封建社會末期,人與人之間複雜的階級關係的深刻寫照;而興兒所說的鳳姐的為人,既是對鳳姐這個人物性格發展的生動概括,也是對這個典型人物兩面派本質的有力揭露。

「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2]。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對民間俗語的運用,正是從加強作品的思想性出發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往往由於作者一兩句俗語的使用,而把作品的思想性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如第六十八回,尤二姐的未婚夫張華要狀告賈璉破壞他們的婚姻,鳳姐談這件事時說:「拼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他窮瘋了的人,什麼事作不出來。」作者用「拼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這句俗語,把這場鬥爭在客觀上從婚姻問題上升到了被統治階級與反動統治階級進行你死我活的階級鬥爭的高度,不僅點明了這種鬥爭的根源在於慘重的經濟剝削把被統治階級逼到了「窮瘋了」的地步,而且它還深刻地揭示出了鳳姐的性格極富有反動階級的鬥爭經驗。所以,當她唆使張華告狀的目的達到後,便悄命旺兒「遣人尋著了他,或訛他作賊,和他打官司,將他治死;或暗中使人算計,務將張華治死,方剪草除根,保住自己的名譽。」可以看出,鳳姐對待張華如此陰險狠毒,並不是由於他們之間有什麼個人恩怨.而是由於鳳姐的反動階級本性,由於鳳姐所處的封建沒落時代,使她深知俗語所說的「拼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窮瘋了」的人什麼事都能做出來。作者對這個俗語的運用,既增強了這個情節的思想政治意義,又突出了鳳姐這個人物的典型性格。

再如,薛寶釵在偷聽到了小丫環小紅跟墜兒說的私語之後,作者寫她心裡想到:「如今我昕到了他的短兒,一時『人急造反,狗急跳牆』,不但生事,而且我還沒趣。」其中,「人急聽反,狗急跳牆」這個俗語,在這裡顯然是有積極意義的。它形象地說明了「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的客觀真理,並深刻地反映了薛寶釵這個封建衛道者對於丫環們的反抗鬥爭極其恐懼的陰暗心裡

再如鳳姐向劉姥姥訴說「大有大的艱難去處」,劉姥姥說:「噯,我也是知道艱難的,但俗語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你老拔根寒毛,比我們的腰還粗呢 」這裡曹雪芹利用民間俗語把駱駝與馬,寒毛與腰作鮮明的對比,不僅形象生動,而且賦予貧富懸殊、階級對等極為深刻的思想政治內容..

還有,冷子興和探春口中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深刻地指出賈府「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巧媳婦做不出沒米的粥來」這句俗語,本是家常瑣事,但作者卻通過賈芸和賈母之口說出,並與王夫人所說的「這一二年早澇定,田上的米都不能按數交的」聯繫起來,就讓人看到了整個封建地主經濟的危機,使人們對於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統治階級的急劇衰落產生深刻的印象。

此外,「盛筵必散」、「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 「一時比不得一時「、「賣油的娘子水梳頭。自來家裡有的,好壞也不知給了人多少,這會子輪到自己用,反例各處求人去了」等等這些俗語遍佈在《紅樓夢》整個故事情節之中,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的內在本質和尖銳矛盾,為表現和深化封建統治階級必然沒落的偉大主題起了重要的作用。

上述例證說明,曹雪芹引用俗語不是隨意的,而是以其進步思想為指導,以強化作品主題、提升作品思想性為目的的。所以,《紅樓夢》中所引俗語頗有點石成金、巧手生春之妙。

二、有利於人物形象刻劃

《紅樓夢》中,大小人物四百餘人.個個栩栩如生、如聞如見。這也是和民間俗語的運用密切相關的。作品中,常常由於作者恰到好處地運用一兩句民間俗語,而使人物性格更加形神兼備、情趣盎然,給人留下含意雋永,餘味無窮的藝術魅力。

賈宅玉是個封建叛逆者的典型形象,作為他叛逆性格的幾個主要特徵,幾乎無一不是和作者巧妙運用民問俗語相聯繫的。

如,賈寶玉和黛玉、寶釵等人到妙玉的尼姑庵去作客,妙玉用不同的茶杯招待他們。於是,「寶玉笑道,『世法平等』,他兩個就用那古玩奇珍,我就是這個俗器了。」說得妙玉「只好又尋出一隻九曲十環的精緻的茶杯來」。「世法平等」這句俗語,突現寶玉要求民主平等的思想性格,使他的形象更加豐富。試想,如果不用這句俗語來體現寶玉平等思想的話,只是為一個茶杯喋喋不休,還有什麼意義呢?

義如,芳官因為受不了她的乾娘的虐待,兩人爭吵了起來。 寶玉說:「怨不得芳官,自古說:『物不平則鳴』,他少親失眷的在這裡,沒人照看,賺了他的錢,又作賤他,如何怪得!」吵架在舊社會也是司空見慣的事,但作者卻引用「物不平則嗚」這個俗語加以評論.就把寶玉對被壓迫者的同情上升到了為爭取民主平等而鬥爭的思想高度,使寶玉的形象有了理性的光彩.

鳳姐的形象是特別引人注目的,這同樣也是跟作者選用能夠表現她的性格特徵的民間俗語分不開的。

如第六回中,鳳姐對劉姥姥說;「俗語說,朝廷還有三門子窮親戚呢,何況你我。」鳳姐這句話把她那驕妄而又虛偽的性格,表現得何等熨貼自然!她儼然把賈府與封建朝廷相提並論,顯得她多麼驕妄可一世;而她不因為劃姥姥是「窮親戚」而加以賺棄,叉似乎見得她非常寬懷大度,會做人實際上她不過是為了討好王夫人,因為劉姥姥家祖上和王家連過宗。果然王夫人囑咐:「不可怠慢了他。」「朝廷還有三門子窮親戚呢」,這個俗語是多麼恰到好處地反映了鳳姐這個封建末期的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呵!

在鳳姐生病,由探春代理管家的時候,風姐曾囑咐平兒:「如今俗話說:『擒賊必先擒王』,他如今要作法開端,一定是先拿找開端。倘或他先要駁我的事,你可別分辯,你只越恭敬,越說駁的是才好,千萬別想著怕我沒臉,和他一倔就不好了 」「擒賊先擒王」這個俗語,不僅為鳳姐的語言增加了說服力,而且對於表現鳳姐的身份、地位、品質、睿智,也都是非常精當、入木三分的。

在曹雪芹筆下,即使是次要人物,對於民間俗語的運用,電是從有利於表現人物性格出發的。如,一次賈環奉王夫人之命抄「金鋼咒唪誦」,他便小人得志,頤指氣使起來。彩霞小聲勸他安分些,賈環卻說:我也知道了,你別哄我。如今你和寶玉好,把我也不搭理,我也看出來了。」彩霞咬著嘴唇,向賈環頭上戳了一指頭,說道:沒良心的!『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這句俗語,一方面洞隱燭微、曲盡其妙地反映了彩霞對賈環的感情;另一方面又深入骨髓、惟妙惟肖地刻劃了賈環卑賤多疑、不識好歹的性格。因此,脂硯齋在這句俗語上批到:「因人而用,妥極當極。」[3]

綜上所述,民間俗語在《紅樓夢》中的運用取得了絕妙的效果。它不僅增加了作品的語言美,而且使《紅樓夢》的主題得到了深化,人物形象更加鮮明。如果說,《紅樓夢》是我國封建時代藝術寶庫中最昂貴的珍品,那麼,民間俗語的運用,就為這部珍品增加了更為魅人的光彩。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