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拾零
一、說「末世」與「無可奈何」
人們或認為《紅樓夢》寫的是封建末世,其實不然。我們且看作者自己及其知情人脂硯齋怎麼說的。
《紅樓夢》第一回說賈雨村「也是詩書仕宦之族,因他生於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盡,人口衰喪,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無益,因進京求取功名,再整基業。」
第二回,冷子興對賈雨村道:「如今這榮國兩門也都蕭疏了,不比先時的光景。」脂本此處有接連三批:「請記此句,可知書中之榮府已是末世了。」「作者之原意只寫末世。」「此已是賈府末世了。」
此外,第五回、第十七至十八回等處都有類似上述的說法和脂批,都毫不含糊的說明了所謂末世都指具體的仕宦之族的末世。
那麼,歷史的真實情況又如何呢?
遼寧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了一本《清史簡編》,第三章是「康雍乾統治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說:為適應生產關係變化所採取的措施是有成效的,手工業、商業的發展都是政府所允許並在其控制之下的。
但也有一種與《清史簡編》略有不同的看法,如《學習與探索》1987年第1期所載景戎華的文章,題為《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三個週期》,文中說:「嘉靖以後,廣泛出現在手工業各部門的資本主義萌芽,與世界性的資本主義萌芽同步發生;清兵入關,使它受到毀滅性的打擊。清王朝是第三次民族大融合,但以歷史在一段時期的倒退為代價。」
二說雖有所異,但都說明了:在康雍乾之世封建主義不是日薄西山,而是被強化了。華文指出:資本主義萌芽不是在成長而是受到毀滅性的摧殘。
我們由此看到:由於新的生產力沒有形成,舊的生產關係便不可能被突破。所以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有著許多王朝的更替和不可勝數的世族的興衰,究其實質不過是封建特權與財富的再分配、再再分配而已。如果把封建社會史比成一根極長的一環扣一環的鏈條,則王朝與世族的興衰便是構成這鏈條的許多連環,每年每月每日都有或大或小的封建體的興衰在扮演著、重複著,在新的生產力出現之前看不到它的終結。
實際上曹雪芹所看到的是一個個封建鏈條中的盛衰連環,所以《紅樓夢》第二回起著一詩道:「一局輸贏料不真,香消茶盡尚逡巡,欲知目下興衰兆,須問冷眼旁觀人。」其矛頭是指向由衰而盛者的,那冷眼旁觀人是曹雪芹自己。他從繁華舊夢中醒過來,到了「茅椽蓬牖」的境地,以過來人的心境回思既往,以辛酸淚眼審視大廈傾倒時玉石俱焚的慘劇,同時又冷冷諷刺那亂烘烘登場的新發戶,向他們指出:誰也逃不出那盛衰的惡性循環,不要高興得太早了。因此他讓讀者(包括「謀虛逐妄」之輩)從繁華靡麗中看到了衰敗腐朽,從忠厚孝友中看到了虛偽和傾軋,從君恩祖德中感到了恐懼顫慄,從兒女柔情中讀到了《離騷》、《孤憤》。他借冷子興的口罵他那時代是「成則王侯敗則賊」。那個世界是那麼顛倒錯亂、陰森恐怖,他真是哭也哭不完,罵也罵不盡,只剩下無可奈何的悲哀。
曹雪芹那種「無可奈何」的悲哀和憤懣是被他自己和脂硯齋所反覆強調了的,正視這四個字對我們瞭解《紅樓夢》很有好處。
《紅樓夢》第五回,寫仙女房內有聯道:「幽微靈秀地,無可奈何天。」脂批:「女兒之心(按:指下聯),女兒之境(指上聯),兩句盡矣。撰通部大書不難,最難是此等處。可知皆從無可奈何而有。」是說此聯乃對《紅樓夢》一書的高度概括。「天」作「時」字解,就如同《牡丹亭》的說「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所以幻境此聯是從「女兒」的立場出發,詛咒那無可救藥的時代。我們在前面論證了朊?世是指具體世族的末世,這兒怎麼又罵起時代來呢?那因為前者是從屬於後者的。
《紅樓夢引》「開闢鴻濛,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幾句話罵盡世俗,說世俗都是色鬼淫魔,沒一個是真正的多情種子,他作此書實乏知音(他說過「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只為塊壘在心,骨鯁在喉,淚已盈眶,才試著傾其憤懣、抒其哀思,以排遣自己的蕭條寂寞。這是作書時無可奈何的心情。
第一回,石碣上頭有兩句道:「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於第一句末,脂批:「書之本旨」;於第二句末,脂批:「慚愧之言嗚咽如聞」。是對美的毀滅無可奈何。
十九回,襲人謊說欲去,寶玉歎道:「早知道都是要去的,我就不該弄了來,臨了剩我一個孤兒。說著便賭氣上床睡了。」脂批:「又到無何奈何之時了。」這是面對滔滔濁世、與夫萬目睚眥而孤獨寂寞的無可奈何。事雖寫小兒一段癡情,卻是斑斑血淚,真是天地茫茫,何人慰我幽獨?這般的無可奈何,只好付之一慟了。嘉慶間有自號「二知道人」者在其《紅樓夢說夢》中說了幾句有見地的話:「蒲聊齋之孤憤假鬼狐以發之,施耐庵之孤憤假盜賊以發之,曹雪芹之孤憤假兒女情以發之。同是一把辛酸淚也。」
綜上所述,是知「無可奈何」四字中有愛有憎,有抗議有灰心,有歎惋有詛咒,有無盡的空虛和寂寞,有世人昏昏我獨醒的嫉憤,唯獨沒有希望或憧憬,可見其意思並不那麼消極,實為《紅樓夢》一書的基調,怨不得脂硯齋那麼反覆強調和讚歎。
二、試談「情不情、情情」、「癡情」(意淫)與《西江月》
題目所列諸項,除「情情」評黛玉外,其餘乃從不同角度對寶玉一生總評。
據庚辰本《石頭記》十九回的脂批,佚稿末回有警幻「情榜」。批語說:「後觀情榜曰:寶玉情不情,黛玉情情。此二語自在評癡之上,亦屬囫圇不解。」
什麼叫「評癡」呢?原來在第五回上,警幻對寶玉說:「如爾天分中生成一段癡情,吾輩推之為意淫。唯意淫二字可心會而不可言傳,可神通而不能語達。」以意淫釋癡情,的確使人「囫圇」不解;而對「情不情、情情」,竟有評而無注,無跡可尋,其為「囫圇不解」當然在「評癡」之上了。
不過「評癡」還是不難理解的,因為警幻提了條線索,即:得「意淫」二字,「在閨閣中固可為良友,然於世道中未免迂闊怪詭、百口嘲謗、萬目睚眥。」有了這線索,我們便找到了許多癡情(意淫)的例證,如:三十回「齡官劃薔癡及局外」,四十四回「喜出望外平兒理妝」,六十二回「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五十八回「茜紗窗真情揆癡理」。不但對活生生的女兒是那麼癡,對掛圖上的美人(十九回)、劉姥姥胡謅出的女兒故事(三十九回、四十三回)、斷線逝去的美人風箏(七十回)也都那麼癡。這些故事有下列特點:一、寶玉的癡情是無私的;二、「敬」與「慕」兼而有之;三、有對女兒不幸的深刻同情;四、他生活在美的幻想之中,情真意摯,堅信而不疑。這四點合起來便是癡情(意淫)。
但什麼是「情不情」呢?
在百思不得其解中,我乞援於《辭海》,在「情」字條中有這樣的話:「《荀子正名》:『性之好、惡、喜、怒、哀、樂謂之情。』引申為事物的本性。」我忽然想起在第二十五回中癩僧擎玉長歎道:「可羨你當日那段好處:『天不拘兮地不羈,心頭無喜亦無悲;卻因鍛煉通靈後,便向人間惹是非。』」這明明指出:頑石本性乃不情之物,因通靈而有了情;另一方面,情是無知無識、麻拔?不仁的對立面,也就是世俗的對立面。則寶玉之情,情其所當情;寶玉之所憎(不情),憎其所必憎,好惡不與世俗同。這便是「情不情」應有的解釋。《西江月》,又是「情不情」的形象化。妙在《西江月》是以世俗觀點描繪寶玉,便使得寶玉這一愛憎異乎世俗的「奇人」形象躍然紙上。請以「愚頑怕讀文章」一句為例:不說「懶」,不說「厭」,偏用一「怕」字,足見其視文章如同妖魔鬼怪,一提讀書便不寒而慄了。不顧八股之為敲門磚,不慕聖經賢傳之為青雲梯,此世之所謂愚;勸之而不聽,斥之而不改,此世之所謂頑。然寶玉方寄跡於群芳中,大讀其《牡丹亭》、《西廂記》並作詩填詞,又何肯與祿蠹同聲氣!他真是矯矯不群。
至於「情情」,那似乎易於理解:還淚的神話便是以情報灌溉之情,這是「情情」的解。此外,也可釋為有情人中的最深於情者,如寶玉被賈政打傷一回,寶釵還有閒心想著許許多多;而黛玉只是傷痛,書上說:「此時林黛玉雖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這等無聲之泣,氣噎喉堵,更覺得利害。」
那麼,在情榜上黛玉在寶玉之次而居第二又是什麼原因呢?我們還得從寶玉談起。
當初他澆灌絳珠便沒有私心,只是奉獻,他一生心性都是如此;降世後又有憤世嫉俗的種種言行,遠非兒女之情所可囊括。黛玉雖有《葬花吟》、《風雨詞》等涉及面較廣,但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的主旋律仍以她自己為中心。所以寶玉高於黛玉而理合為群芳之冠。並且他情而至於癡,憎惡而至於避之如恐不及,原也必當冠上「情不情」的評語。
我們還記得:當寶玉撰《芙蓉誄》時,說要遠師《離騷》、《天問》、《招魂》等等,那實在是暗示他寫的就是《離騷》、《天問》、《招魂》,甚至整部書都是如此。人們原也可稱《紅樓夢》是「無韻之《離騷》」的。
三、說通靈、金鎖與《柳絮詞》等等
甲戌本《石頭記》第八回回目作:「薛寶釵小恙梨香院,賈寶玉大醉絳芸軒」。其他本子改作「比通靈金鶯微露意,探寶釵黛玉半含酸。」為什麼有這一改變?筆者目前還沒有弄清楚,但有一點是一清二白的,即前後兩個回目優劣之分不啻天壤。
第八回,寶玉探寶釵病是參加寧府大宴送賈母回去睡中覺,「意欲還去看戲取樂,又恐擾的秦氏等人不便」,才想起近日寶釵在生病的,可謂事出偶然,寶釵不能前知而布金玉的迷魂陣。寶釵作《白海棠》詩,脂批「全是自寫身份」。看她何等珍重,豈肯憑偽托自牽朱繩以自輕自賤!並且通靈玉上的字除作者、批者、讀者外,連賈府諸人誰也不知為癩僧所鐫,則薛家又何能偽托癩僧贈字以與通靈比附呢?說到頭來,癩僧不作月老,鎖與玉上字也各不相干。
通靈上的字是:「莫失莫忘,仙壽恆昌。」古今人有失乎疏漏,未究字之所指,遂生許多誤解。試想,小小一玉只刻八個字,卻既說「莫失」又說「莫忘」,難道不嫌嚕囌累贅?曹雪芹豈肯作此小兒筆墨?所以「莫失」為一事,「莫忘」為另一事。
「莫失」指莫失青埂峰來路,「莫忘」指本為頑石一塊無知無識、無喜無悲。寶釵看玉時,作者托後人嘲諷詩道:「失去幽靈真境界,幻來親就臭皮囊。」即指此。此外,還請讀者重溫第二十五回癩僧擎玉長歎的那一段話。總的來說是生存太苦惱、人生多煩憂,正如寶玉在聽《葬花吟》後那種心情:「真不知此時此際欲為何等蠢物,杳無所知,逃大造,出塵網,使可解釋這段悲傷。」通靈上前四字便勉其回到青埂峰去仍當無知無識的頑石。後四字說願其自珍重而登仙界。
金鎖上字是:「不離不棄,芳齡永繼。」「不離」是不離其冷,「不棄」是不棄其「香」,這香指美德。我們記得寶釵是靠吃冷香丸以醫治那種先天的熱疾的。這不過是一個寓言:那個世界那麼殘酷和醜惡,如果還保持著童真的熱情那就成了害己的「熱疾」了。後四字勉其自珍而永遠健康。
總之,玉當回天界而成仙,釵當留人間而長壽。作者藉以暗示兩個的命運,寶玉說得好:「姐姐這八個字倒真與我的是一對。」什麼「八字」?當世俗那麼險惡時還有什麼好「八字」!不都是從薄命司出來的嗎?
可知金玉良緣是生拉硬扯,世俗觀念,把兩者上的字一比較就一清二白了。還須記住,除鎖之外還出了一個金麒麟呢!倒底哪個金與玉相配而成良緣?
再進一層說:金與玉上的字是曲曲折折極含蓄微妙的指出了現實的險惡。
但是首先起於對本回的誤解,釵、黛爭婚便成了鐵案,左釵右黛的說法延續了兩百年至今而不衰。
為坐實寶釵的有野心,便說她圓滑、藏奸。其實不然,如她的《螃蟹詠》,姊妹們就說「只是諷刺世人太毒了些。」第七十五回,她搬出大觀園,便是對抄檢的抗議。她對李紈所說「好歹住一兩天還進來,別叫我落不是」回答:「落什麼不是呢?這也是通共常情,你又不曾賣放了賊!」言辭的辣味並不遜於探春。後來她終於沒有「還進來」,毫不考慮疏遠了批准抄檢的王夫人!
我想,莫忘了寶釵是「薄命司」的公民;莫忘了她在寶玉心中始終是「山中高士晶瑩雪」,並且還認為娶了她只是美中不足,夢中那「兼美」的幻相是有深意在的;也莫忘了寶釵是全家寄人籬下,又是自尊心強的人,不能要求她事事表態、強出頭、鋒芒外露。
最重要的,糾纏於愛情婚姻的糾葛,是節外生枝,不是《紅樓夢》的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