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點派與小說批評(2)
評點派與小說批評(2)
王、張、姚之外,道光至清末民初,評點家尚多,值得注意的是哈斯寶的《新譯紅樓夢》和王伯沆的《紅樓夢》批語。王批出現最晚,但評點持續的時間最長,從1914年秋天到1938年冬天,先後精讀二十遍,用朱、黃、綠、墨、紫五色筆加批五次,經過二十四年,可謂慘淡經營王伯沆名王瀣,江蘇溧水人,1884年生,卒於1944年,他評點的《紅樓夢》現有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王伯沆紅樓夢批語彙錄》(上、下二冊, 1985年1月版),可參閱。。哈斯寶是蒙族作家,他把百二十回本《紅樓夢》縮譯為四十回,每回後面都有一篇批語,另在卷首和書後有序、讀法和總錄,摹仿金聖歎批《水滸》的格式甚為明顯。他認為《紅樓夢》的寫作,「是因忠臣義士身受仁主恩澤,唯遇奸逆當道—,讒佞奪位,上不能事主盡忠,下不能濟民行義,無奈之餘寫下這部書」哈斯寶:《新譯紅樓夢迴批》第22頁,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誠然不得要領,但批語中探微入妙,會心獨得處比比皆是,對《紅樓夢》的思想和藝術的領悟,常常高出其他評點家之上。下面讓我們看幾段批語的原文:
這部書寫寶釵、襲人,全用暗中抨擊之法。粗略看去,她們都像極好忠實的人,仔細想來卻是惡極殘極。這同當今一些深奸細詐之徒,嘴上說好話,見人和顏悅色,但行為特別險惡而又不被覺察,是一樣的。作者對此深惡痛絕,特地以寶釵、襲人為例寫出,指斥為婦人之舉。
文章中的褒貶不在話多,有時僅有一兩字就可以交代清楚。薛寶釵是在林黛玉之後來的,見寶、黛二人情意深厚,便千方百計僭奪寶、黛之盟。上對賈母、王夫人諂諛備至,下對僕婦丫鬟籠絡討好。因為妒嫉寶玉對黛玉的愛情,她費盡心機,故意要賞鑒那塊玉,笑臉看著婢女,讓婢女說出同自己金鎖上的話是一對兒。寫這等情節,令人不覺出她的奸詐狡猾,回目上也只寫「巧合」二字,就這樣卻淋漓盡致地揭出了她是何等奸狡。如不仔細讀,人又怎能得知。有人說,說寶釵的心地行為如此,總該是冤枉的。我說,如果那樣,寶釵之來是等待宮選的,這時為何一字不提此事了?憑寶釵這等才德容貌,難道還不能入選麼?這是何人搗鬼?讀者為何不察?哈斯寶:《新譯紅樓夢迴批》第37頁。
這是第五回的一段批悟,集中評論的是寶釵和襲人。從今天的觀點看,也許會認為哈斯寶對寶釵評得太苛刻,不夠雍容大度,但不能不承認,他的評是從作品實際出發的,還是捕捉到了寶釵性格的某一方面的特徵。他在探究人物的寫法時,進一步闡述道:
全書那許多人寫起來都容易,唯獨寶釵寫起來最難。因而讀此書,看那許多人的故事都容易,唯獨看寶釵的故事最難。大體上,寫那許多人都用直筆,好的真好,壞的真壞。只有寶釵,不是那樣寫的。乍看全好,再看就好壞參半,又再看好處不及壞處多,反覆看去,全是壞,壓根兒沒有什麼好。一再反覆,看出她全壞,一無好處,這不容易。但我又說,看出全好的寶釵全壞還算容易,把全壞的寶釵寫得全好便最難。讀她的話語,看她行徑,真是句句步步都像個極明智極賢淑的人,卻終究逃不脫被人指為最奸最詐的人,這又因什麼?史臣執法,《綱目》臧否全在筆墨之外,便是如此。哈斯寶:《新譯紅樓夢迴批》第129頁。
還有《紅樓夢》第四十二回「蘅蕪君蘭言解疑癖」之後,寶釵和黛玉突然和好,紅學家們對此有各種解釋。哈斯寶的看法與眾不同,他認為寶釵和黛玉並沒有和好,理由是:
不明內情的人以為本回裡釵黛已經和好,豈知在這一回裡釵黛已經走到裂痕難縫的地步。何以見得?若沒有本回釵黛和好,黛猶往日之黛,釵猶往日之釵。黛若是往日之黛,寶釵的狡計就無從施起;釵若是往日之釵,在黛玉面前便施展不開狠毒騙術。讀了這回就應知道,黛玉之衰已經很快,而寶釵之興更為加速了。此又何以見得?若不是釵黛和好,寶釵怎能在黛玉面前說:「又不老,又不少,成什麼,也不是個常法?」黛玉之病加重是因何故?她的心漸漸死去又因何故?寶釵這幾句話便是投向黛玉的一把穿心斷腸的匕首。後文第二十七回中又用了一把利劍,可憐黛玉便經不住了。所以我說到本回已是裂痕難縫,請高明之士鑒察。哈斯寶:《新譯紅樓夢迴批》第71頁第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