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隱派紅學的研究方法及其歷史經驗教訓(4)
索隱派紅學的研究方法及其歷史經驗教訓(4)
四、 霍國玲等《紅樓解夢》: 林黛玉「竟是謀害雍正皇帝的元兇」
30多年來,海外固然不斷地有索隱派紅學著作出現,繼上述潘重規、杜世傑、李知其之後,內地也出現了霍國玲、霍紀平、霍力君的《紅樓解夢》這樣的紅學索隱派的書。
霍國玲等著的《紅樓解夢》,也像許多索隱派著作一樣,認為「小說的表面故事是假話,另有真事隱在其中」,「《紅樓夢》中隱入了何人何事,是《紅樓解夢》一書所要揭示的問題」。那麼,此書索出了什麼隱事呢?他們說:
康熙帝駕崩後,雍正帝繼位,不僅結束了曹家「烈火烹油」的生活和富貴榮寵的地位,而且在雍正六年,作者十四歲時,抄了他的家。從而使這個「百年旺族」走上江河日下、日暮途窮的下坡路。曹雪芹乖蹇的命運並沒有到此為止,雍正八年,他十六歲時,宮中選秀女,又把他傾心愛戀的姑娘竺香玉奪入宮中先作御用少尼,後來納作妃子,進而封為皇后。這一切,給這對年輕的戀人帶來了不可言喻的痛苦。為了抗議這種強暴和不公正的命運,他二人合力將雍正帝用丹砂毒死,最後香玉又以身殉情。(《紅樓解夢》增訂本第一集,《〈紅樓解夢〉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中國文學出版社1995年版。著重點引者所加,下同)
換句話說,《紅樓解夢》索出的隱事、真事,是曹雪芹和他的戀人竺香玉合謀毒殺了雍正皇帝。
《紅樓解夢》所說的「竺香玉」是誰?該書說就是小說裡林黛玉的生活原型,就是「《紅樓夢》中隱寫了殺死雍正帝的女俠」。霍書在談《紅樓解夢》書名由來時,有這樣一段話:
我們姐弟合著的《紅樓解夢》一書,原打算取名為《紅樓隱俠》。這是由於雍正帝暴亡後,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是: 雍正帝死於女俠的刀下,這個女俠便是呂四娘。通過我們的鉤隱稽實,發現置雍正帝於死地的女俠不是別人,而是《紅樓夢》中林黛玉的生活原型竺香玉。這個竺香玉並未直接出現在小說裡,而是被隱寫在小說中她的無數分身者身上。據此才將我們的書名定為《紅樓隱俠》。意思是說《紅樓夢》中隱寫了殺死雍正帝的女俠。(同上)
這就是說,書名雖然聽取某位紅學家的意見由《紅樓隱俠》改定為《紅樓解夢》,可是這部書的一個重要用意是歌頌一個殺死雍正皇帝的女俠,這卻是一樣的。
問題是在於這個「竺香玉」是何許人?歷史書上並沒有這樣一個人,那麼到哪裡去找這樣一個人呢?霍氏姐弟是從《紅樓夢》裡「索隱」出來的。原來「竺香玉」這個人是從小說第七十六回妙玉所作的那首詩裡找出來的。他們說:
香篆銷金鼎,脂冰膩玉盆。簫增嫠婦泣,衾倩侍兒溫。空帳懸文鳳,閒屏掩彩鴛。
首先,我們發現在「香篆銷金鼎,脂冰膩玉盆」兩句詩中,隱進了竺香玉的名字。何以見得呢?請看:
1.香、玉兩字隱在這兩句詩中(直通)
2.篆字中可拆出一個竹字(拆字法)
3.竹隱竺(諧音法)
據此我們說妙玉的詩中隱進了竺香玉的名字。並由此推及,妙玉之詩,正披露了香玉守寡後的生活實況。妙玉詩句中的「嫠婦」即寡婦之意。因此我們說妙玉是竺香玉守寡後的一個分身;「空帳懸文鳳,閒屏掩彩鴛」兩句詩,透露出香玉守寡後又與天祐私通的史實。(第一集《〈紅樓夢〉中隱入了何人何事》,妙玉詩句下著重點原有,余為引者所加)
為什麼說「香玉守寡後又與天祐私通」呢?霍書作了如下的解釋,同時對「天祐與香玉之事敗露後,一個自盡,一個逃亡」的結局作了交代。他們說:
眾所周知,鳳是傳說中的一種雄鳥,與其相對應的同種雌鳥稱作凰。鴛是一種水鳥中的雄鳥,與其相對應的同種雌鳥則是鴦。而妙玉守寡後,她的空帳不空,裡面又懸進了頗具文彩的鳳(才子天祐)。同樣,妙玉的閒屏不閒,內中又掩進了美麗斑駁的鴛(美男子天祐)。詩中這種寓意,讀者不能忽視。
乾隆九年,天祐三十歲時中了舉,並得官職為州同。就在這年,香玉為天祐生下一子,但由於天祐之妻的醋妒及廟中老尼的威逼,致使天祐「懼禍走他鄉」,香玉「恥情歸地府」,一段姻緣,到此結束。(同上)
霍書認為曹天祐就是曹雪芹,同時又是小說中的賈寶玉,而黛玉、妙玉又同是小說中根本未曾直接出現過的所謂「竺香玉」的化身或分身。霍書說守寡後的香玉跟曹天祐「私通」,還把兩人的「私通」說成是「史實」。其實這何嘗是「史實」,這只能說是主觀編造。
《紅樓解夢》中,常將歷史上的人物、小說作者、小說中人物乃至研究者「發現」出來的人物捏合在一起,根據自己的需要去營造人物關係、編造故事情節。如小說第三回有兩首《西江月》詞,霍書根據脂批稱此兩首詞「別有深意」,又作了如下一番考釋和發揮:
脂批中指出,寫上述兩首《西江月》是作者「別有深意」,其深意為何?筆者認為,此詞是用來為寶玉畫像、作評的,同時還存有作者的自謙自貶之意。其用心則在於: 為自己與香玉合謀害死雍正打掩護。世人誰能料到,像寶玉這樣一個「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的人物,竟會謀害當今皇上?更不會有人料到,像黛玉那樣一個嬌滴滴,哭啼啼,終日裡藥比飯吃得還要多的病弱少女,竟是謀害雍正皇帝的元兇。甭說世人不會想到,即使今天我們姐弟將此案揭示出來,仍有部分讀者不願相信,不肯相信,不敢相信。(《〈紅樓夢〉的分身法》)
這裡,小說作者、香玉、寶玉、黛玉、雍正皇帝在《紅樓解夢》著者的導演下演了一出「合謀害死」雍正皇帝的戲,但是導演卻不說這是戲,而是已經「揭示出來」的駭人聽聞的謀害皇帝案,而黛玉「竟是謀害雍正皇帝的元兇」。這真是從何說起啊!這是在歌頌林黛玉還是在以莫須有的罪名誣陷林黛玉呢?
對於《紅樓解夢》這樣一部書,有人卻恣意加以吹捧。有位署名「紫軍」者為此書寫《序》,竟說《紅樓解夢》在紅學研究中「實際已形成完整的學說」,說此書是對《紅樓夢》研究的「全面突破」,是「新的里程碑」,說此書的「核心」,就在於「推斷、論證出《紅樓夢》背後所隱的一段歷史」,其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一個叫竺香玉的二十歲的皇后,「在曹雪芹的配合下,用丹砂毒死雍正」(第一集增訂本《序》)。但也有學者對此書提出認真嚴肅的批評,如楊啟樵,在發表於《紅樓夢學刊》1997年第四輯的《曠世奇聞: 曹雪芹毒殺雍正帝——評霍國玲等著〈紅樓解夢〉》一文中,以歷史資料為據,指出「雍正未嘗封香玉為後」,「雪芹弒帝有悖常情」,「香玉為尼純屬想像」,「雪芹豈是齷齪小人」,「黛玉形象下流不堪」,批評此書的「索隱」「越解越糊塗」。文末說: 「霍氏鑽研《紅樓夢》十餘載,應有相當成就;惜主觀性太強,先立一說: 雪芹戀人香玉被逼為皇后,曹、竺合謀毒死雍正。其集證據牽強附會,多不可信,鑽入牛角尖而不能自拔。倘能虛心接受忠告,擯棄成見,以今日之我攻昨日之我,定有得益。」
如果說《紅樓解夢》是在編寫一個關於曹雪芹及其戀人謀害雍正皇帝的聳人聽聞的故事的話,那麼另一部索隱派的書王國華的《太極紅樓夢》,則是將《紅樓夢》原著各回的順序完全打亂,按照王國華的《紅樓夢》「結構學」,重新裁剪組合,使之成為一種不講情節、不講人物思想邏輯,只符合王國華設計的「太極紅樓夢」「結構紅樓夢」的主觀主義的玄想,只是在那裡將全部《紅樓夢》作「太極」的圖解,其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更缺乏學術性科學性。尤有甚者,此書1995年7月由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正式出版時,竟署名作者是「王國華曹雪芹」。清朝時候的曹雪芹,就這樣被拉來充當現在王國華合作著述的夥伴。如此荒唐,我們這裡就不加評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