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曹寅子侄的幾個問題

關於曹寅子侄的幾個問題

關於曹寅子侄的幾個問題

曹雪芹

1983年11月在南京召開的紀念曹雪芹逝世二百二十週年學術討論會上,公佈了一件新發現的曹家檔案史料,即《總管內務府為曹順等人捐納監生事咨戶部文》。12月29日,著名紅學家趙岡先生發表了題為《有關曹雪芹家世的一件新資料》的文章,及時地熱情地向台灣同胞介紹了這件檔案史料,談了一些很好的意見,只是由於對這件檔案的情況不甚瞭解,有些看法還有值得商榷之處。鑒於趙先生提出的一些問題和看法,也有不少研究者同筆者多次談起過,有著一定的普遍性,故不揣淺陋,撰此拙文,談點個人意見,以便互相切磋,共同討論。不妥之處,謹請方家教正。

一、關於曹頔的名字問題

趙先生認為這件咨文所記曹氏五人捐納監生事,「其中有大小兩個錯誤」。「可能的小錯誤」是,曹頔之「頔」字或為「髯」字之誤。趙先生未見到滿文原件,「頔」字又不經見,提出疑問是正常的,自是慎重的表現。茲將我們選用「頔」字的原因和根據說明如下:

這件咨文中所記曹氏諸人的名字,乃高振田同志參照《欽定清漢對音字式》翻譯,並經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滿文部任世鐸等同志集體校譯,對音借字無誤。其中,曹寅、曹荃、曹頫\三人有別項檔案和漢文資料為證,曹順、曹顏之「順」、「顏」二字,則為《欽定清漢對音字式》所注之漢字,當可言必。惟曹頔之「頔」字,《欽定清漢對音字式》所注之漢字為「迪」字,乃筆者考慮到曹順兄弟的名字均為「頁」旁,則曹荃此子之名亦當為「迪」音「頁」旁之字,從而參照字書及有關資料而酌定。

《康熙字典》戌集下頁三收有「頔」字,並註明:

《正韻》:杜歷切,音狄。《玉篇》:好也。又人名,唐有於頔。|又《康熙字典》酉集下頁十七「迪」字注云:

《正韻》:杜歷切,音狄。|由此可知,「頔」字與「迪」、「狄」同音,且為人名用字。

順此線索,筆者進而查到了三個名「頔」的歷史人物:

唐朝有於頔。《新唐書》載明:「於頔,字允文,後周太師謹七世孫」1。

南朝宋有高頔。《宋書》文苑傳稱:「高頔,字子奇,開封雍丘人,後漢清泰中舉進士」2。

元末有舒頔。《蕉軒隨錄》卷三「頔」條有云:「頔,音狄,好也。唐有於頔。元末績溪人舒頔,字道原,著《華陽文集》七卷。」3

根據以上材料,「頔」字既與「狄」、「迪」同音,且為人名常用字,而除「頔」字之外,「頁」旁字中又罕見與「迪」音相同並宜於人名用字者,故筆者反覆推敲,覺得曹荃此子的學名當為「曹頔」,遂請振田同志選用了「頔」字。是耶?非耶?謹述原委,請方家斟酌考定。

現已查明,曹頔乃曹荃次子,乳名驥兒,即曹寅詩中提到的那個嫻於騎射的「侄驥」。關於這一點,筆者在拙文《新發現的曹雪芹家世檔案史料初探》中已經作了考析,該文將刊於《紅樓夢學刊》今年第二期,此處不贅。

二、關於曹顏的支系問題

趙先生指出的「較大的一個錯誤是,咨文中把誰是誰的兒子弄混了」,即認為這件咨文記錯了曹順、曹顏、曹頫\的支系。

關於曹順,留待後文再談。至於曹頫\的生父究竟是曹寅還是曹荃,不同時期的檔案有不同的記載,情況極為複雜,目前難於也不宜於匆忙論定,故暫置而不論。現僅就曹顏究竟是誰的兒子,談些淺薄之見。

趙先生認為曹顏不是這件咨文所載明的「曹寅之子」,而是曹荃的三子,並以《楝亭詩別集》中的「聞珍兒殤」詩為據,指出康熙五十年三月「去世之珍兒就是曹荃之第三兒個子——曹顏,去世時年二十四歲(按中國方法計算)」。筆者以為趙斀?生的這個論斷,恐怕是錯了。

首先,曹顏不可能是珍兒。在《楝亭詩別集》中,「聞珍兒殤」詩的題目明確標出:

辛卯三月二十六日聞珍兒殤,書此忍慟,兼示四侄,寄西軒諸友,三首4。|曹寅既稱珍兒為「殤」,則康熙五十年三月珍兒死時必未成人。因為,古人稱「殤」,雖然有「無服之殤」、「下殤」、「中殤」、「長殤」之別,然皆指「未成人夭折也」。《儀禮‧喪服‧傳》載明:

年十九至十六為長殤,十五至十二為中殤,十一至八歲為下殤,不滿八歲以下皆為無服之殤5。|可見,設若曹顏即是康熙五十年死去的珍兒,其亡時最大也只能有十九歲6。但新發現的這件咨文已經載明,曹顏在康熙二十九年四月時年三歲,康熙五十年三月業經二十四歲,其死已不可謂「殤」。所以,曹顏與珍兒的年齡全然不合,不可能是同一個人。

其次,曹顏不可能是曹荃之三子。曹寅有《喜三侄頎能畫長干為題四絕句》詩,其第三首並云:妙香一樹畫難描,淚灑荒園百草梢;此日天涯深慶喜,也如歷劫見冰消。|詩末並有自注云:

子猷畫梅家藏無一軸7。|此詩作於康熙四十五年秋冬間,在子猷——曹荃去世一年之後,「淚灑荒園」句顯然寓有對亡弟的深情悼懷;而「此日天涯深慶喜,也如歷劫見冰消」與「子猷畫梅家藏無一軸」的自注合看,則顯然飽含著對三侄曹頎能繼其父業(畫梅)的讚譽和喜慶之情。所以,此詩實已表明,曹頎的為曹荃之三子。同時,檔案又載明「桑額」乃曹荃之子。按:「桑額」為滿語之音譯,亦可譯為「桑格」或「三格」,實「三哥兒」之謂也,乃因行三而名之。是曹荃之三子,既名曹頎,又名桑額,曹頎為學名,桑額為乳名(滿名)。故康熙五十年四月初十日有「曹荃之子桑額,錄取在寧壽宮茶房」為茶上人之旨8,康熙五十五年閏三月十七日復有「曹寅之子茶上人曹頎,……著以曹頎補放茶房總領」之諭9。這說明桑額當差後亦由乳名改稱學名曹頎,與連生補織造後奉旨改用學名曹頫\,事同一理,當可言必。明乎此,則曹顏絕非曹荃之三子,恐無疑義。

再次,曹顏也不可能是曹荃之別子。按曹荃諸子,已經確定無疑者有四:曹順,乳名赫達色;曹頔,乳名驥兒;曹頎,乳名桑額;曹俯。再就是這件咨文所載明的「曹荃之子曹頫\」,尚在是與否參半之中。另外,見於曹寅詩中或其友人詩中而為曹寅之侄者,亦有三人:渭符侄,即曹曰瑛;「阿鹹狀元」,即曹曰瑋;竹澗(澗)侄,據敏成《曹寅家的幾位親屬問題》指出,業經「研究者查出為安徽曹氏,並非曹宣(荃)之子」十。除此之外,迄未見到曹荃尚有他子或曹寅尚有他侄的記載。因此,綜合考察現有史料,認為曹顏乃曹荃之子,既無實據,亦無蛛絲馬跡可尋。

基於上述三點,筆者認為,新發現的這件咨文關於「曹寅之子曹顏」的記載,是真實可信的,不存在把「曹荃之子」誤為「曹寅之子」的問題。而從有關史料分析,曹顏為曹寅之親生長子,只是享壽不永,大約在康熙四十二年前即已去世,未及當差和承繼家業,因而我們尚無從知其生平行誼罷了。

三、關於曹順

趙先生指出曹順為曹荃長子,是完全正確的。不過,這件咨文載明曹順是「曹寅之子」,並非錯記,而是揭示了曹順曾一度入嗣伯父曹寅,後又回歸生父曹荃本支的歷史真實。關於這一點,筆者也在《新發現的曹雪芹家世檔案史料初探》一文中作了初步考索,此文不贅。

這裡要討論的,是趙先生的如下看法:

康熙三十六年閻潛丘曾有詩,賀曹家該年有名「阿鹹」者得中狀元。以往不如此人是誰。查康熙三十六年只有八旗科考試,第一名進士是桑格,此人是前一年丙子科舉人。阿鹹當然是小名,很可能就是這次的八旗科榜首桑格,也就是曹荃之子。在曹荃四子中只有曹順年令合適。我們可以推斷,曹順滿名桑額或桑格,小名阿鹹,在十九歲時以滿名報考八旗科考試,得中舉人,次年連魁,得中八旗科進士。|趙先生的上述分析、推理和判斷,恐怕是步步皆錯了。下面讓我們逐次加以辨析。

(一)阿鹹不是桑格。趙先生說「康熙三十六年只有八旗科考試,第一名進士是桑格」,其實並非如此。據《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進士題名碑錄》可知,此年正是三年一屆的「大比之年」,此科的頭名狀元是李蟠,桑格乃「賜進士出身」的二甲第十二名進士。閻潛丘《贈曹子清侍郎四律》之第三首既稱「又得泥金信,風流第一人」,並註明「謂阿鹹狀元」,則阿鹹並非桑格者,實屬顯然。至於阿鹹為誰,後面再談。

(二)康熙三十六年中進士的桑格,不是曹荃之子桑額。《八旗通志》卷一百四,《選舉志三‧八旗科第題名一‧歷科進士》載明: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 滿洲

桑格達爾查佐領

阿進泰常書佐領 以上鑲黃旗二名|又《八旗通志》卷一百五,《選舉志四‧八旗科第題名二‧歷科舉人》也載明: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科 滿洲

阿進泰常書佐領 洪善唐色佐領

桑格達爾查佐領 以上鑲黃旗三名|另外,《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第二二七三頁也明白標出:

桑格 鑲黃旗滿洲|上述材料準確不移地說明,康熙三十六年中進士的桑格,是鑲黃旗滿洲達爾查佐領下人,而我們早已知道,曹家乃內務府世僕,是正白旗包衣第三旗鼓佐領下人。明乎此,則中進士之桑格隸鑲黃旗滿洲籍,曹荃之子桑額隸正白旗包衣漢軍籍,兩者旗籍不同,身份各異,其非同一人者,更屬顯然。

(三)曹順不是桑額。筆者於前一節已經指出,桑額即曹荃之第三子曹頎,桑額為乳名,曹頎為學名。曹順乃曹荃長子,其非桑額即曹荃第三子者,已屬顯然。今再以曹順的乳名即滿名為加以考察。據內務府檔案記載,康熙四十年五月,曹寅、曹荃兄弟奉旨採辦龍江、淮安、臨清、贛關、南新五關銅筋之後,曾呈文內務府,聲明「我們兄弟二人俱有欽交差使,無暇辦銅,今著我們的孩子赫達色帶領家人王文等」採辦⑾。這個採辦銅筋的赫達色,即是曹荃長子曹順。因為:第一,曹順時年二十四歲,帶領家人替父輩採辦銅筋已可勝任;第二,除曹順以外,曹頔兄弟均在十六歲以下,尚屬少年,不可能委以此等重任;第三,康熙四十八年曹順曾呈文內務府,申述伯父曹寅定能完交該年辦銅節省銀兩⑿,是其親與此事的明證。既如此,則曹順滿名(乳名)赫達色而非桑額者,更屬顯然。

(四)「阿鹹」不是曹順之「小名」。曹順乳名赫達色,已如前述,現再從「阿鹹」之含義略加考察。《辭海》「阿鹹」條載明:「晉阮籍之侄阮鹹,有才名,世因稱侄曰阿鹹。」文人騷客以「阿鹹」故事入詩,皆取此義。如蘇東坡《和子由》詩中之「朝回兩袖天香滿,頭上銀幡笑阿鹹」句,所寫即蘇軾於立春日頭簪銀幡為諸侄所笑事。可見,「阿鹹」者實乃侄子之謂。閻若璩於詩之自注中用此典故,在於說明中狀元者為曹寅之侄,而非指明這個曹狀元小名「阿鹹」。趙先生以為「阿鹹」為曹順之小名,當有不妥。

綜上所述,趙先生所說「曹順滿名桑額或桑格,小名阿鹹」,曾中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會試榜首云云,蓋因未及詳察而誤斷焉。

四、關於「阿鹹狀元」

筆者認為,閻詩自注中之「阿鹹狀元」,應是康熙三十三年甲戌科武狀元曹曰瑋,理由如下:

第一,閻詩題曰《贈曹子清侍郎四律》,見《潛丘札記》卷六。其第三首前二聯有云:

又得泥金信,風流第一人。(謂阿鹹狀元)

沙平新賜馬,地近蚤攀鱗。

從頷聯二句看,首句當指「阿鹹」於沙場征戰有功新得「賜馬」之賞,次句當指(或祝願)「阿鹹狀元」跟隨皇帝早建功業。由此觀之,「阿鹹」者頗嫻於武功,固是武科狀元,而非文科榜首。

第二,「阿鹹」既是武科狀元,則斷非曹荃、曹宜之子,亦非別個曹姓旗人。因為,八旗漢軍、包衣旗鼓佐領即包衣漢軍佐領下人參加武科考試,康熙四十八年始行遵旨議定⑿,康熙五十一年首次參加會試。在此之前,旗人既然不得參加武鄉會試,當然無從得中狀元。是「阿鹹狀元」者必是民籍漢人,而非旗人。

第三,「阿鹹狀元」既是民籍漢人,則非曹曰瑋莫屬。一則康熙三十六年前後別無曹姓得中武狀元,二則曹寅稱曹曰瑋之兄曹曰瑛為侄。《楝亭詩鈔》卷四有《渭符侄過慰有作,時頒詔入閩,恩許還家上塚,便道至白下》五律一首,此中「渭符侄」即曹曰瑛。志載:「曹曰瑛,字渭符,號恆齋,順天籍,(貴池)縞溪人。以文翰供奉內廷,特授翰林院待詔,升大理寺司務。」⒁曹寅既稱曰瑛為侄,而曰瑛和曰瑋又是同父兄弟,閻詩所指「風流第一人」者即曹曰瑋,與「阿鹹狀元」語意全合。

第四,曹曰瑋於康熙三十三年中狀元後,「授二等侍衛,直禁中。三十六年隨駕征厄魯特,甚著勤勞。」⒂是曹曰瑋中武狀元後即為康熙帝之侍衛,入值宮中,隨侍左右,並於康熙三十六年二月隨駕親征噶爾丹,著有勞績,因有「賜馬」之賞,正合閻詩「沙平新賜馬,地近蚤攀鱗」語意。同時,閻詩既稱「新賜馬」,可知此詩作於康熙三十六年四月⒃,這又與張穆《閻潛丘先生年譜》所考「此詩亦當屬丁丑作」相合。所以,從曹曰瑋之事跡、閻詩之內容及寫作時間來考察,「阿鹹狀元」即曹曰瑋者,亦屬顯然。

周紹良、周汝昌先生曾指出「阿鹹狀元」是曹曰瑋,見《紅樓夢新證》(新版)第三九一頁。然曹曰瑋之家世生平,迄未見到詳論,現綜合有關材料,概括介紹如下:

曹曰瑋,字繼武,號秀山。安徽貴池縣縞溪人,父光國游都門,遂占籍順天。生於康熙十年(1671),卒於康熙四十五年(1706),存年三十六歲。習騎射,通經史,卓犖冠其郡。康熙三十二年癸酉科順天武鄉試中第一名舉人,次年甲戌科武會試連魁,賜武狀元及第,授二等侍衛,入值禁中。康熙三十六年二月隨康熙帝親征噶爾丹,甚著勤勞,嘗賜有差。康熙三十九年出為山西利民路參將,大計卓異,推升浙江金華副將,引見奉旨以新銜留任。康熙四十四年授陝西靖遠衛副將,時丁內艱,在任守制。康熙四十五年春,擢陝西興安漢羌等處總兵官。時值漢江暴漲,州城被水盡圯,隨督軍晝夜巡防,致染寒疾,旋卒。歸葬貴池下西湖祖塋,欽賜祭葬如例。

祖曹世武,未仕。以孫曹曰瑋贈驍騎將軍,署副將管山西利民路參將。

父曹光國,字儀廷。游都門,遂占籍順天。志載其「孝友尚節義。少固貧,自致素封,人以急難告者無勿應。歲饑捐賑,粟罄,繼之以銀。遇歲暮,必周窮乏。以故善聲偏遠近。」⒄以子曰瑋初封中憲大夫,二等侍衛,累封驃騎將軍,陝西興安漢羌等處總兵官。

有關材料表明,曹寅及其子孫與安徽或有較深關係,故在辨明「阿鹹狀元」並非曹順,而是曹曰瑋之後,順便將安徽貴池曹氏略加介紹,意在拋磚引玉,希望紅學專家特別是安徽的同好多加留意,不斷有所發現焉。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