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樓夢》 的西語譯本
我國傑出的古典文學巨著《 紅樓夢》 自手抄本問世以來,二百年間所產生的影響,確實決非一二筆墨所能寫盡。作為一部小說長時期得到中外諸多讀者的重視和讚賞,其感染力如此之強大,主要是由於這部優秀作品不但具有進步而深刻的思想內容,並且達到了高度精湛的藝術完美境界。
《 紅樓夢》 的故事已為人們熟知,以賈府為中心,通過「四大家族,的興衰,寶黛悲劇等等情節,巧妙地反映出當時的政治經濟、社會、家庭、婚姻、美術、教育、醫藥、風俗、方言、食品、服裝、建築、景物、陳設和外洋商品等,涉及內容的廣泛,到目前為止,能與此書相比擬的中外作品,還是為數不多的。
《 紅樓夢》 不僅在我國古典文學作品中發放異彩,它也博得了世界文壇的高度讚賞,今年在美國還召開了首屆《紅樓夢》 的國際研討會,這說明對《 紅樓夢》的研究已是國際性的「紅學」了。我國的《 紅樓夢》 先後被譯成了英、日、德、意、俄、蒙、朝以及越南等十幾種文字的版本(關於《 紅樓夢》 的外文譯本曾在周汝昌和吳世昌二位專家的著作中.早就列舉過,但在近一二十年來,各種譯本又有不斷的增加。),這裡僅將《紅樓夢》 的英譯本和有關論文現列舉如下:
(一)英譯本
《 紅樓夢》 被譯成外文最早的是從英譯本開始的,即《紅樓夢》 第三回片段,由英國人戴維斯(John Francis Davjes ) 1 830 翻譯的,譯者在他的一篇論文題為<中國的詩歌>發表在英國皇家亞細亞學會雜誌1830 年第二期(Transaction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 1830 No2 . The Poetry of Chinese ) .其中的一段譯文是上述論文中的一部分,他把《 紅樓夢》第三回寶黛二人初次相見的情景用英文介紹出來,還譯出了兩首西江月的詞,並自述:「對《 紅樓夢》 瞭解的程度有限,但盡量保存作品的原貌」。此譯文距離藝術大師曹雪芹逝世(按1764 年算)僅66 年。
Dreams In The Red Chamber . Karl A 。F 。Gutzlofe .
這是一篇較早的用英文介紹《 紅樓夢》 的摘譯文章,於1842 年(清道光廿二年)發表在《 中國博物館》雜誌(Chinese Repository ) ,我國廣州出版,第七十一卷五月號,這比戴維斯的「中國詩歌」晚12 年,但卻給譯錯了,這位洋先生竟把賈寶玉給譯了「寶玉女士」( The Lady Pau Yu . )、「忙碌的少女」( The Buoy Lady . ) ,還譯為「 難說的婦人」( A Very Petulant Woman . )等等,並貶低此書除了閨房瑣事之外便一無所有。
The Dreams of Red Chamber 譯者一R Thom湯姆。此文發表在「The Chinese Speaker " (中國話)一書中,此書是譯者專為外國人學習漢語編排的一本普通讀本,篇幅簡短,也於1846 年(清道光22 年)在我國浙江寧波出版。
The Dreames of The Red Chamber譯者-E Bowra.鮑拉。
這篇文章已經譯到第八回,刊登在上海出版的「中國雜誌」( The Chinese Magasine ) 1868 一1869 . (清同治七至八年)連載。
1885 , English H . A .Giles .譯者翟理士所介紹的一篇文章,題為:( The Hung Low Mong,Commonly Called —The Dream of Red Chamber " )刊登在Sinulogecaa 漢學」一書中的第四冊第一頁,在他所著的「中國文學史」中《紅樓夢》 卻佔據了比較重要的位置,但只介紹了寶黛二人的悲劇結局。
Hung Low Mong , or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A Chinese Novel by Joly . 於1 892 年在香港出版第一冊(由「中國郵報」出版378 頁),第二冊於次年在澳門出版(出版者澳門商務印刷廠),第二冊538 頁,前後兩冊,從第一回開始譯到第五十六回「敏探春興利除宿弊,賢寶釵小惠全大體」止,卷首有1891 年9 月1 日譯者序言,雖未譯全,但就當時來講,還是章回最多的英譯本了,這位譯者(H . Beecroft Joly . )曾為英國駐澳門的副領事。
The secret of The Red chaober 」譯者w Arthur cornaby . (柯爾納比)這篇「紅樓夢的秘密」刊載於1919 年8 月號,「新中國評論」第329 一339 頁。這是進入二十世紀之後有記載的一篇關子《 紅樓夢》 的英文論述。
Tsao Hsuen 一Chin and A Kao Ngoh 。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Translation and Adapted From The Chinese by Chi 一Chen Wang .
with a Preface by Arthur Woley .
譯者王季真1 929 年於倫敦出版,這仍是個節譯本,全書改編為三十九章。
上述譯本於同年又在紐約多伯裡泰、杜蘭公司再版,首頁也有阿瑟麥利的序和譯者的引言。
紅樓夢孤鴻零雁記選
這是我國早年自己摘譯的《 紅樓蘿》 中、英對照篇由袁家驊等編譯並加注於1933 年由上海北新書局出版的「英譯巾國文學選輯」第二輯之內。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Florence and ISabel McHugh 麥克休姐妹合譯,這是根據(Franz Kubn . )科恩的德文譯本重譯為英文於1957 年在紐約出版。
The Story of The Stone Cao Xueqin
Penguin Classics
Translated David Hawkes
這是英國新譯《 紅樓夢》 ,譯者霍克斯以《 石頭記》 為譯名的新譯本,全書分五冊,但尚未譯完全書,這個譯本據譯者自述基本上是以程高本百二十回為底本,香港明報已於1975 年6 月了日發表過書評,〔 國內的編譯參考78 年轉載過,〕 至今只出版了一二兩卷,由英國企鵝公司出版。譯者霍克斯系英國牛津大學中文系教授,於1959 年著手專稿此書翻譯。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ranslation 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
Illustrated by Tai Tun-Pong
這是《紅樓夢》 問世二百年我國自譯出版的百二十回英文全譯本的第一版,也是《 紅樓夢》 翻譯史上的一件大事。
我國這部全譯英文版《 紅樓夢》 百二十回本共三冊曹雪芹· 高鶚著 楊憲益· 載乃迭合譯 戴敦邦插圖 外文出版社出版1978 年於北京,譯本前八十回依據北京圖書館珍藏的抄本「脂京本」,後四十回依據「程甲本」。全書譯完後,曾請「紅學」專家吳世昌先生審校,第三冊於80 年下半年發行。楊先生是社科院外國文學所研究員,外國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譯者楊、戴二位除翻譯《 紅樓夢》 之外還譯有楚辭、司馬遷史記選、漢魏六朝小說選、唐代傳奇選、宋明平話小說選、關漢卿雜劇選、牡丹亭、長生殿以及儒林外史等。
關於霍氏和楊、戴的兩個譯本,各有千秋,國外對於這兩個譯本的書評已陸續發表,據英國出版界反應楊譯本更接近於原著,用字非常考究,若具備些「漢學」知識的外國讀者,便覺楊譯本透徹、深奧、膾炙人口。
以上為英譯本概況。
(二)論文部分
Harold Acton , " A Chinese Masterpiece "
London Magazine 2 . 15 Dec ,1958 , P 。P . 5356
艾克頓在他的「中國的名著」一文中把我國這部《 紅樓夢》 和Proust 的A la Recherchedu Temps Perdu 和Anthony Powell Mosic of Time 作了 比較。發表在「倫敦雜誌」1958 年12 月。
Some Problems in The Red Chamber Dream 。
上面這篇文章是吳世昌1959 年在英國牛津大學第十二屆青年漢學家會議上的報告。
on The Red Chamber Dream : A Critical study of Tow Annotated Manuscripts of The 18th Contury , 1961 。OXF ord UniveISity Press 。
這是吳世昌用英文寫的一部專著「紅樓夢探源」。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
Anthoy West,「Through a Glass ,Darkly , "
New Yorker Nov 。22 , 1958 。PP 。223 一232 。
這位作者維斯特把賈寶玉比作Dmitri Karamazov .在他的作品裡,他認為《 紅樓夢》 的主題是講「道德的救贖」( moral Redemption )。
Yi 一tse Mel Feuerwerker . " The Chinese Novel . in Approaches to the oriental Classics , ed 。Wm . Theodore De Bary Morningside Heights 。N 。Y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1959 。pp 。183 。
梅逸芝的這篇論文是以「人像畫廊」來描述這部《 紅樓夢》 的,她認為這是一部描寫青年向生命創進的儀式(Initiation into life ) ,從一個無憂無慮的兒童世界轉向一個充滿了黑暗和污穢的成人社會。她說這部書比西廂記和牡丹亭更入微更複雜,對人物的刻劃確實非常生動、活潑,重要人物也相當多,故此稱為「人像畫廊」。
Kenneth Rexoroth , a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 ,
Saturday Review , Jan 。1 。1966 。PP 。19 。
這篇論文的作者雷士羅,他認為《 紅樓夢》 是給人們讀一個「道家的教訓」,他說「無為」是救拯的原則,看來洋人對這部書也是怎麼認識的都有。
Hsin 一Chong , Themes 一of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
A Comparative Interpretation ( Ph 。D 。Dissertation , Indiana University 。1966 )
作者莊信正在美國印第安大學寫的一篇論文,這篇論文主要的是用西方文學來比較《 紅樓夢》 ,文章所起到的作用是幫助外國讀者瞭解和探討《 紅樓夢》 的意義。
Angela Jung Palandrl , awomen in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 ,
Literature East and West 12 , 2 。3 . 4 。1967 , PP . 226 一238 .
榮之穎的一篇論《 紅樓夢中的女性》 ,她指出曹雪芹的《 紅樓夢》 和李汝珍的《 鏡花緣》同是描寫女性的小說,而《紅樓夢》 是最成功的,並且《 紅樓夢》中的女主角又多是有才華和有學識的。
Walter G 。Langlois , 「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 The Good Farth , and Ma』 s Fate : Chronicles of Social Change in China , "
Literature East and West 11 , 1967 , PP . 1 一10 。
這篇文章的作者蘭羅瓦把《 紅樓夢》 和美國賽珍珠的<大地>( Pearl Buch 『s The Good Earth 1 931 . )和法國馬爾羅的<人類的命運>( Andre Malraux ' s Man』s Fate . )。這三部書合起來用社會學的眼光進行分析,他認為書中的每個人物的活動代表著社會的活動力。
C 。T 。Hsia , aLove and Compassion in Dream of The Red Cbamber , , , Criticism 5 : 3 ( Summer , 1 963 ) , P . 269 .
The Classic Chinese Novel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
(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1968 . ) PP 。289 一290 .
夏志清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1 9 68 年發表的兩篇論文,「紅樓夢中的愛與憐憫」,在他的文章中是以道學的觀點來看待的,他認為寶釵本人並不是壞人,同樣是賈母一班人的詭計的受害者。
Mei 一shu Hwang , 「 Chia Pao 一Yu The Reluctant Quester , 「
Tamkang Review L : 1 1970 , PP 。211 一222 。
黃美序他認為《 紅樓夢》 不單是一部愛情悲劇之書,他以為賈寶玉的故事是一 個「人世儀式」( Initiation )的故事,他比「羅密歐」( Romeo )更勇敢更有深度,他也和「哈姆雷特,( Hamlet )一樣受到痛苦。《 紅樓夢》 的主人公賈寶玉為了得到精神上的解脫,爭取自立,擺脫一切世俗的引誘、名譽、地位、財富和愛情。
Lucien M . Miller , The Masks of Fiction in Hung 一lou 一mong . , Myth . Mimesis , and Presrona ( Ph . P 。Dissertation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Berkeley , 1970 . )
米勒山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拍克萊校區)寫的一篇文章,在他認為《 紅樓夢》 是神話小說,因為第一回作者首先就給讀者交待了一個神話的背景,該論文共分三個部分,是較長的一篇論文。
Jeanne Knoerle , SP ,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 A Critical Study : ( Bloo - mington and London :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 1 972 . )
這是一位修女為《 紅樓夢》 的評價,這篇文章原是她在印第安那大學寫的博士論文。論文主要是用小說的結構分析來評論《 紅樓夢》 。由於她對注重該書的結構,所以她認為有很多的情節可刪掉。
此外尚有一篇考證《 紅樓夢》 前後章回是否均出自一人之手的論文。這位作者是世界名漢學家高本漢,他用語言學和統計學的方法對《 紅樓夢》 進行了科學的研究和考證。他採用了有正本的前八十回和程甲本的後四十回為據,選擇了三十八個字作比較,其結果前八十回多用之字後四十回中也未少用,於是這位漢學專家發現前八十回和四十回用字完全一致,因此他斷定前後百二十回《紅樓夢》 均出曹氏一人之手,沒有續補之說。
此文作者原名Bernhard Karlgren (高本漢)所撰題為「New Excurslons In chines 。Grammar " , In 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Fastern Antiquitie , ( stockholm ) 1952 No 24 PP 。51 一80 。
《 紅樓夢》 這部巨著之所以盛行不衰,是由於它豐富的內容吸引著中外讀者和學者的心靈,因而有「紅學」之稱,近年來海外也增加了很多研究專著和論文,由美國成斯康星大學東亞語文系周策縱等三位教授發起,於80 年6 月在美國陌地生召開的國際紅樓夢研討會,有80 多位海外的「紅學」專家出席,共發表了45 篇論文。如美國加州大學教授米樂山(Lucin Miller)在會上發表的論文是《 替旋風命名:海德格和曹雪芹》 ,內容是用比較文學的方法研究《 紅樓夢》 。美國哈佛大學一位俞珍珠女士的論文是《紅樓夢的多元觀點與感情》 。有的學者還利用電子計算機研究《 紅樓夢》 。周策縱教授說:「《 紅樓夢》 是中華民族文學成就的結晶,它在世界ˍL 所引起的巨大反響,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通過這次學術交流大會,代表們認為曹雪芹的文學成就在很多方面遠遠超過了世界水乎,他的《紅樓夢》 在文學史上的價值術僅是中國的,而是屬於世界的。
關於《 紅樓夢》 的英文譯本和英文論文部分謹輯於此,本文曾經楊憲益先生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