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學書窗

紅學書窗

紅學書窗

紅樓評論

《考稗小記——曹雪芹紅樓夢瑣記》

吳恩裕著《考科小記——曹雪芹紅樓夢瑣記》,一冊,大32開,139頁。中華書局香港分局一九七九年四月初版。

書封面周思聰繪曹雪芹立身畫像(國畫) ,次扉頁正面題書名、背面版權,次《考稗小記自序》(1978年7月),次正文。

作者《自序》云: 「予自一九五四年即草考稗小記,迄今已廿餘載。所記初不限於曹雪芹及紅樓夢事,如《浮生六記》作者沈復因嘗鬻畫而世鮮知者,輒亦錄之,以饗讀者。積日既久,存稿漸多,涉及曹紅者兒占什之九,遂刪汰其與考曹考紅無關者,以求一律。《小記》先後刊於予之《有關曹雪芹八種》及《有關曹雪芹十種》。一九六三年後以迄今,茲又撰續記數十則,亦一併刊之,仍名《考稗小記》,而以《曹雪芹紅樓夢瑣記》為其副題。《小記》取材有三:曰口碑、曰文字、曰實物,此系就資料本身性質而言,若就予獲得之經過言,則有直接調查與問接所聞之別,此諸情況均於各條中註明。《小記》雖非有聞必錄,然凡有關曹雪芹及紅樓夢之重要見聞大都錄之,意在供博雅之抉擇,不暇計蕪雜之譏。……」

書中收錄作者歷年所積有關曹雪芹及《紅樓夢》的口碑、文字、實物見聞消息凡一百七十條,為研究曹雪芹家世生平、朋舊交遊和《紅樓夢》一書的創作、流傳、評論,均提供了可資參考徵引的重要資料。

載於《紅樓夢學刊》1 9 7 9年第2輯

《曹雪芹佚著淺探》

二百多年來,研究曹雪芹和《紅樓夢》的著作雖然堪稱汗牛充棟,但是除了《紅樓夢》一書外,有關曹雪芹的其它詩文書畫卻幾乎沒有什麼新的發現。這種情況,一直為《紅樓夢》的愛好者和研究者引為莫大的憾事。

一九五四年以來,吳恩裕同志一直致力於有關曹雪芹和《紅樓夢》傳說、文字和實物以及實地考察等方面的搜求工作,終於取得了重大的成績。一九七三年,吳恩裕同志在《文物》雜誌第二期上發表的《曹雪芹的佚著及其傳記材料的發現》一文中首次公佈了曹雪芹佚著《廢藝齋集稿》的詳細內容。這是研究曹雪芹生平和《紅樓夢》的寶貴資料,是二百多年來《紅樓夢》研究史上的一次重大發現。

繼《廢藝齋集稿》發現之後直到最近,吳恩裕同志經過辛勤的搜求,又有以下的發現:一、曹雪芹岫裡湖中瑣藝中所繪烏金翅圖及其論光與畫殘篇;二、曹雪芹講編織印染的殘文和江寧織造局的織機;三、曹雪芹斯園膏脂摘錄片斷;四、曹雪芹蔽帶館鑒印章金石集殘存;五、乾隆時德榮泥塑曹雪芹像的照片;六、刻有「芹溪尊兄犬人正之」的扇股;七、曹雪芹所見之「如意平安圖」;八、一九七七年冬發現的曹雪芹續婚時,友人送的兩個書箱。書箱上刻有友人賀詩和畫蘭石。第二個書箱背面有雪芹手書工楷的五條書目和他續娶夫人芳卿的親筆悼亡詩。吳恩裕同志將上述新發現的材料詳加考訂收編成集,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大32開,1冊,350頁。

是書除收錄上述重要新材料外,還收有《跋裕瑞〈萋香軒文稿>》、《曹雪芹紅樓夢瑣記自序》、《曹雪芹紅樓夢瑣記》三篇文章和資料。書末附錄《曹雪芹的佚著和傳記材料的發現》、《紅樓夢的反儒和廢藝齋集稿殘篇中近墨反儒思想》、《論廢藝齋集稿的真偽——兼答陳毓黑、劉世德兩同志》諸文。

載於《紅樓夢學刊》1980年第2輯

《紅樓夢探源外編》

吳世昌先生研究曹雪芹與《紅樓夢》的專著《紅樓夢探源》(英文版)一書,於一九六一年由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最近,吳先生又將自己一九六二年從英國歸國後迄今所撰寫的有關曹雪芹與《紅樓夢》的評論文章選編一集,題為《紅樓夢探源外編》,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犬32開,1冊,493頁。

《外編》選收的論文共二十篇,約三十五萬字。

《外編》選收論文的主要內容是:綜論曹雪芹卒年問題,《紅樓夢稿》、脂殘本(甲戌本)、脂京本(庚辰本)諸版本的成分及年代的考訂,《風月寶鑒》的棠村序文鉤沉與研究,《紅樓夢》的西文譯本和論文介紹,論王岡繪曹雪芹小像,曹雪芹佚詩的來源與其偽以及《紅樓夢》原稿後半部若干情節的推測和《紅樓夢》百二十回本中的問題等。

《外編》選收的論文有些是第一次公開和國內讀者見面。如《曹雪芹與紅樓夢的創作》一文,收入香港版《散論紅樓夢》一書(1963年);《論〈石頭記〉中的棠村序文——答伊籐漱平助教授》一文,發表在《東京支那學報》1964年6月第10號上;《論王岡繪曹雪芹小像》一文,發表在香港《大公報》 1964年4月19—20日。

收入本集的吳先生的近作是《論〈石頭記〉的舊稿作者問題》一文。這篇文章是吳先生讀到戴不凡同志發表在《北方論叢》1979年第一期上的《揭開〈紅樓夢〉作者之迷》一文後寫的一篇討論文章。此文將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輯的《紅樓夢研究集刊》第一輯上發表。

載於《紅樓夢學刊》 1 9 7 9年第2輯

《紅樓佛影》

為了更好地理解《紅樓夢》中有關宗教的種種描述,尤其是寶玉出家的意義,張畢來同志繼《漫說紅樓》(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出版)一書後,研究了清初士大夫的禪悅之風與《紅樓夢》的關係,撰寫了《紅樓佛影》一書。

這部研究專著共三節,計十一萬餘字。第一節《士大夫的禪悅生活及其思想實質》,第二節《士大夫出家和儒家倫理規範之間的對立和統一》,第三節《清初士大夫禪悅之風對<紅樓夢〉形象描述的影響》。其中第一節的部分內容曾在《社會科學戰線》一九七八年第一期和第二期上連載過。

本書小32開,1冊, 168頁。

載於《紅樓夢學刊》1 9 7 9年第1輯

《曹雪芹家世新考》

關於曹雪芹的家世、籍貫問題,幾十年來《紅樓夢》研究界一直在進行認真的探討,但由於史料的不足,至今還沒有得出令人滿意的結論來。

近年,馮其庸同志經過多方訪尋,獲得《五慶堂重修曹氏宗譜》的另一抄本和其它有關的新材料,經過幾個月的細心閱讀和認真研究,撰寫了《曹雪芹家世新考》一書。這是馮其庸同志繼《論庚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七八年出版)一書後的一部新的研究專著。

在《新考》中,通過大量的史料考證,證實了五慶堂的始祖曹良臣和第二代曹泰、曹儀都不是真正的五慶堂的始祖,而是撰譜人強拉入譜或訛傳竄入的。五慶堂的真正始祖是曹俊,曹雪芹的上祖與五慶堂的上祖是同一始祖,屬曹俊的第四房。《新考》還證實了曹家在天命、天聰、崇德之間,原是明朝的軍官,明、金戰爭期間歸附後金。曹家在天命、天聰時原屬漢軍旗,後歸入滿洲正白旗。《新考》結論是「曹(雪芹)家的籍貫確是遼陽,後遷瀋陽,而不是河北豐潤。」

本書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大32開, 1冊, 396頁。

載於《紅樓夢學刊》 1 9 7 9年第1輯

《紅樓夢詩詞譯釋》

曹雪芹在《紅樓夢》裡寫下了大量的詩詞,內容有詠物抒情,說理賦事,詠史懷古;形式有詩詞曲賦、酒令燈謎;詩又有近體和古體以及長篇排律。這些詩詞緊密結合人物性格特點及小說故事情節的發展和變化,是全書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二百多年來,研究者對《紅樓夢》中的詩詞給予特別的注意,先後出版了幾種這方面的著作。

最近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江西大學中文系編著的《紅樓夢詩詞譯釋》一書,原是作為教材編寫的,現重加修訂正式出版,共417頁。據著者《前言》稱,全書注析的詩詞,只有第三回的《林黛玉肖像賦》、第十一回的《贊會芳園》以及第二十八回薛蟠等人的四首唱曲,因有明顯的缺陷未予收入,後四十回的詩詞數量少,雖然思想性和藝術性不及前八十回,但也予收錄。

著者引錄的原文,系以197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通行於二十回本《紅樓夢》為準,個別文字以早期脂評本加以校正。第二十二回原沒有惜春燈謎,本書據脂評本補入。

全書體例分原文、註釋、譯文、簡析四個部分。本書的出版對廣大《紅樓夢》愛好者閱讀《紅樓夢》有一定幫助,對紅學研究者也不無參考價值。

載於《紅樓夢學刊》1981年第2輯

《紅樓夢詩詞聯語評注》

於舟、牛武著《紅樓夢詩詞聯語評注》,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5月第一版, 1981年1月第1次印刷,一冊,共286頁。

本書選取《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賦、聯語、燈謎、酒令等韻文,計170首。著者對所選詩詞聯語詳加註釋,並予評介,以幫助廣大《紅樓夢》愛好者和青年同志們理解這些古典詩詞聯語的原意。

著者在《前言》中指出: 「《紅樓夢》一書中的詩詞,既繼承了我國上起《詩經》、《離騷》,下止唐詩、宋詞、元曲的一切優良傳統,又有自己的革新與創造。敘事、抒情兩長, 富有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色彩,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但著者也認為,「由於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曹雪芹對歷史現象的發生、發展和歸宿得不出正確的解釋,他運用詩詞闡發主題時,往往流露出一定程度的唯心主義和宿命論思想;有些詩(主要是後四十回)內容空洞,堆砌典故,雕飾語言,散發著封建文人故意賣弄才華的庸俗氣味。詩詞中所欣賞的封建貴族小姐的病態美,所渲染的見花落淚、對月傷懷的悲觀傷感的情調,對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起著不良的作用,應當批判」。上述評論雖繫著者的看法,但對閱讀本書的廣大讀者來說,還是不無幫助的。

載於《紅樓夢學刊》1981年第4輯

《<新譯紅樓夢〉回批》

十九世紀上半葉,蒙古族文學家哈斯寶( khasbo)把一百二十回的《紅樓夢》用蒙古文縮譯成四十回,並在每回之後寫了批語。這部蒙古文的縮譯本,題名為《新譯紅樓夢》,除正文、回批之外,譯者還加了《序》、《讀法》、《總錄》和十一幅十二金釵正冊圖像。

本書是亦鄰真同志根據內蒙古大學中文系蒙語專業一九七四年印行的蒙文《新譯紅樓夢》合校本翻譯的,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於一九七九年二月出版。全書一冊,共一三五頁,內容包括: (一) 《新譯紅樓夢》序; (二)《新譯紅樓夢》讀法; (三) 《新譯紅樓夢》回目; (四)四十篇回批; (五)《新譯紅樓夢》總錄。書前,亦鄰真同志寫了題為《蒙古族文學家哈斯寶和他的譯著》一文,全面地評介了哈斯寶其人和《新譯紅樓夢》及回批的價值。

本書收入的四十篇回批的主要內容是對小說中的重要人物的評論。從這些回批中可以看出,哈斯寶把自己全部的熱情和同情都傾注在賈寶玉、林黛玉這兩個典型形象身上。特別是對林黛玉,哈斯寶自始至終是歌頌、讚美和同情的。他把自己的親身閱歷和痛切感觸同書中人物的命運聯繫在一起,認定《紅樓夢》的主題就是正邪善惡的鬥爭。他還痛罵史太君是破壞木石前盟的「老妖婆」、「老母猴」; 斥賈政是「弄虛作假」的「假正」;王熙鳳是女中奸雄、「小母猴」;對「同惡相黨」 的薛寶釵、花襲人,則斥之為「豬狗不如」的人。

他在《讀法》和《總錄》中還認為,曹雪芹寫正邪善惡鬥爭,揭露奸逆讒佞當道,忠良之身不能盡忠行義,是「以墨水洗恨,以筆劍報仇」。賈寶玉這塊補天不成的頑石寄托著曹雪芹尋求知音的呼喊,林黛玉象徵著曹雪芹不屈不移的堅志。 「這一部書的真正關鍵就在於此。」

哈斯寶對《紅樓夢》的藝術構思、表現手法也讚歎不止,並不乏細膩中肯的見解。因此本書的出版,是值得《紅樓夢》研究者重視的。

載於《紅樓夢學刊》1980年第3輯

  

《紅樓夢研究論叢》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研究論叢》,是一本《紅樓夢》研究論文集。全書共收入傅繼馥、劉德鴻等二十二位《紅樓夢》研究者的二十一篇紅學論文。

《論叢》是由《社會科學戰線》編輯部編的,內容豐富,有論述《紅樓夢》中的社會環境,人物形象分析,藝術成就探索,版本源流考證,後四十回作者問題討論,脂硯齋評語研究,資料介紹以及紅學研究思想方法等各個方面。許多文章提出了有益的見解,如,劉德鴻在《有關紅樓夢的幾個問題》一文中認為, 「《紅樓夢》不是階級鬥爭的形象歷史,賈寶玉不是新的生產關係的代表,十八世紀上半期的中國還沒有形成與封建專制相對抗的市民運動」。因此,作者指出,「如果用『歷史'這個詞說明《紅樓夢》的價值的話,《紅樓夢》也不是縮影了的康、雍、乾三朝宮廷政治鬥爭的歷史,而是滿族封建農奴制和家奴制度衰落的歷史。」又如,王思宇在《<紅樓夢〉原本是一百零八回嗎?》一文中,對周汝昌的「《紅樓夢》原本是一百零八回」的新看法提出商榷。作者通過對幾個脂評本的內容、脂批及裝訂形式的分析,認為「《紅樓夢》原本是一百一十回,應該是比較科學的」。再如,蕭立巖在《從敦誠等人的卒年試談〈紅樓夢〉後四十回的作者問題》一文中,對高鶚續書說提出異議。他認為,今傳本《紅樓夢》後四十回中「肯定保存有曹雪芹的原稿在內,也並不排除程、高等人確曾做了一些修補和潤飾工作,但基本內容還應該是屬於曹雪芹的」。

除上述內容外,劉操南的《清代陳其泰〈桐花鳳閣評如樓夢〉考略》、陳廉貞的《張彥倫的「紅樓雜詠」》諸文,介紹了一些可供研究的新資料。

載於《紅樓夢學刊》1 9 8 1年第2輯

  

高鶚檔案史料的新發現

高鶚是《紅樓夢》後四十回的續補者和整理者之一。有關他的生平資料雖然見載於一些清代文獻,但就已發表者看,仍然是極其有限的。因此,多年以來《紅樓夢》研究者就盼望能有關於高鶚的檔案史料發現。

近年來,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的同志們經過努力,終於發現了十五件有關高鶚的檔案史料。這批檔案史料經過整五里,發表在由中華書局出版的《明清檔案史料叢編》第二輯上。

新發現的高鶚檔案史料是:

高鶚於乾隆六十年( 1795年)四月被賜三甲同進士出身,著以內閣中書用。

嘉慶元年,補授漢軍中書。

嘉慶六年九月,任順天鄉試同考官,十月又任順天武鄉試武場同考官。

嘉慶十五年,為都察院江南道監察御史。

嘉慶十七年,署給事中,掌江南道。

嘉慶十八年,仍在都察院掌江南道監察御史任上。

這批檔案史料主要錄自:上諭檔、起居註冊、吏科題本和京察二等官員冊。

載於《紅樓夢學刊》1979年第1輯

  

長篇歷史人物小說《曹雪芹》

著名小說家、《科爾沁旗草原》的作者端木蕻良同志,是一位曹雪芹與《紅樓夢》的愛好者和研究者。早在四十年前,端木同志曾寫過話劇《林黛玉》、《晴雯》。文化大革命前還曾以賈寶玉和史湘雲為主要人物寫了一部短篇小說《雙紅記》。可惜,在文化革命中這部書稿散失殆盡。

最近,端木同志經過長期的資料搜集和構思之後,正精神抖擻地振筆撰寫長篇歷史人物小說《曹雪芹》。這部小說採用章回體,擬有回目,以便讀者記憶。全書計劃寫五十萬字,通過對清代康雍乾三朝的歷史(特別是政治鬥爭)、曹雪芹的家世、《紅樓夢》的寫作過程三者的有機結合和藝術概括,將在讀者面前再現曹雪芹這位偉犬的現實主義作家的一生。

本書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載於《紅樓夢學刊》1979年第1輯

《石頭記人物畫》

劉旦宅繪圖,周汝昌題詩的《石頭記人物畫》,一冊,開本 23.2厘米×13厘米,人民美術出版社一九七九年五月第一版。

書封面「黛玉葬花」彩色圖,郭沫若同志題籤。畫冊共收 《女媧補天》、《警幻指迷》、《可卿春困》、《瑞珠觸柱》、《鳳姐弄權》、《元春省親》、《四兒遭讒》、《寶玉悟情》、《小紅遺帕》、《寶釵撲蝶》、《黛玉葬花》、《齡官畫薔》、《金釧投井》、《玉釧嘗羹》、《李紈課子》、《探春結社》、《惜春描園》、《妙玉奉茶》、《平兒理妝》、 《鴛鴦截發》、《香菱學詩》、《寶琴立雪》、《紋綺聯句》、 《岫煙典衣》、《紫鵑提親》、《藕官燒紙》、《翠縷拾麟》、《鶯兒編柳》、《湘雲眠芍》、《芳官度曲》、《麝月掣簽》、 《三姐飲劍》、《二姐吞金》、《傻姐戲囊》、《襲人告密》、 《晴雯倒篋》、《司棋撞牆》、《迎春遇狼》、《雁書傳訛》、《巧姐紡績》四十幅,前圖後詩。

《出版說明》:我國版畫插圖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以明清兩代最為繁榮,諸如古典文學名著《西廂記》、《水滸傳》等等均有多種插圖刊本。清代乾隆五十六年(1791),曹雪芹的《石頭記》第一次以《紅樓夢》書名出版,就附有二十四幅插圖。以後在嘉慶、道光、同治諸代,也都有新的《紅樓夢》插圖刊本問世。光緒五年(1879),淮浦居士刊行的改琦《紅樓夢圖詠》,最為著稱。

新中國成立以來,有關《紅樓夢》的插圖、人物畫和連環畫多種,其中劉旦宅同志的《石頭記人物畫》四十幅,是比較優秀的作品之一。原作和我國線裝刊本相仿,圖面僅13.5×19 厘米,人物高不過三、四寸,但喜、怒、哀、怨之情卻躍然紙上;環境描繪簡潔典型;寥寥數筆,人物性格即活現於眼前。可以明顯看出作者繼承了明清畫家陳老蓮、任渭長、任伯年等人的優秀傳統並有所創造。

這部作品內容主要是《紅樓夢》群釵的造像。並請《紅樓夢》研究者周汝昌同志配詩。他的書法也很有特色,從而增添了這部人物畫的文采。現在編輯出版,以饗讀者。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室。

載於《紅樓夢學刊》1 9 7 9年第2輯

台灣出版胡適論紅手稿

新紅學派代表人物胡適,生前對曹雪芹和《紅樓夢》一書都曾作過大量的研究和考證工作,寫過不少有獨到見解的著作。胡適的這些著作,有一部分在台灣編輯出版的報紙雜誌上發表過,也有一部分手稿未曾公諸於世。

一九七○年六月,台灣出版的《胡適手稿》第九集中冊,收入了胡適的論紅手稿共九篇。其篇名是:

1. 《胡天獵先生影印〈乾隆壬子年木活字版百廿回紅樓夢〉》;

2. 《跋毛子水藏的有正書局石印的戚蓼生序紅樓夢的小字本》;

3.《題劉銓福家藏的〈竹樓藏書圖> 》;

4.《跋紅樓夢書錄》;

5. 《記永憲錄排印本》;

6. 《永憲錄裡與紅樓夢故事有關的事》;

7. 《清聖祖的保母不止曹寅母一人》;

8. 《康熙的杭州織造》;

9. 《俞平伯的紅樓夢辨》。

此外,一九七○年十二月出版的《胡適講演集》中呀,還收入了《談紅樓夢作者的背景》一文。這篇文章是根據--九五九年胡適在台灣中廣公司的錄音稿整理的。

載於《紅樓夢學刊》1980年第2輯

戚序有正本《紅樓夢》流傳始末新證

台灣出版的《出版與研究》第五十四期(一九七九年九月十六日〉上刊登了王三慶寫的《再談國初抄本原本紅樓夢》一文,總結有關戚序有正本《紅樓夢》的流傳始末,曾有三種說去:

(一)夏曾佑售給狄平子。香港出版的《藝林叢錄》第七編,《記夏別士》一文說:「有正書局景印戚本紅樓夢,狄平子以百金得之別士。題目:『國初原本』,有意欺人耳。」

(二)張開模的妻子售與狄平子。據羅振常的女兒回憶,張開模在光緒三十四年戊申(一九○八)十月死於淮安後,其妻售給狄平子。

(三)俞恪士贈給狄平子。王伯沆手批王希廉木《紅樓夢》上有批語說: 「俞恪士所藏原書抄寫甚精,大本黃綾裝,余曾見之,後恪士以贈狄楚青(葆賢) ,遂印行……。」

除上述三種說法所依據的材料外,王文還補充了三條材料,是為俞恪士贈給狄平子戚序本《紅樓夢》之新證。

(一)俞大綱在《紅樓夢中的戲劇史料》中說: 「我的家庭,和紅樓夢一書還有一段淵源。有正書局印行戚蓼生本,是我伯父俞恪士先生的藏本,民國初年送給狄楚青先生,狄先生主持有正書局業務時付印,大約有正書局為了爭取銷路,才題上『國初抄本'四字。」

(二)陳寅恪在《柳如是別傳緣起》一文中說:「寅恪少時家居江寧頭條巷……伯舅山陰俞觚庵先生明震同寓頭條巷,兩家衡宇相望,往來便近。俞先生藏書不富而頗有精本。如四十年前有正書局石印戚蓼生抄本八十回石頭記,其原本即先生官翰林日,以三十金得之於京師海王村書肆者也。」

(三)俞大維的回憶。王文記: 「去年四月間,曾隨潘師石禪參加俞先生主持的紅樓夢研討會,在台灣犬學文學研究院研究圖書館的休息室中,聆聽俞先生對潘師的疑難作了如下的解釋,當年其伯父任甘肅提學使後,回京師,購得戚序本。後贈予狄楚青先生而付印,雖然底本的板式行款特徵已經不記得了,但是書印成後,狄先生曾經送給他家的紅樓夢印本,足足堆滿房間的一大角落。』」

載於《紅樓夢學刊》1980年第2輯

香港中文大學編輯出版《紅樓夢研究專刊》

近年來,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文系為了適應研究工作的需要,在著名紅樓夢研究專家潘重規先生指導下,成立了「紅樓夢研究小組」,編輯出版了《紅樓夢研究專刊》,至今已出版十輯。

編者在《發刊詞》中說: 「紅樓夢研究應該進入新階段了。我們不贊成穿鑿附會的舊紅學,我們亦不滿意於停留在不完備的考據和評論中的新紅學,我們要將紅樓夢研究建立在堅實深穩的基礎上。」但是,過去「由於環境的限制,這幾十年問對於紅樓夢的各方面工作,始終沒有一個條貫分明的綜合, 而陷於資料散亂和研究者各自為戰的境地,這都由於缺乏了一個聯繫的中心」。《發刊詞》在談到創刊目的時說:「為了提供這樣一個園地,為了建立一條彼此交通的橋樑,我們不揣固陋,創辦這本刊物,希望使紅學的研究能在經驗的總合和相互討論之中建立起堅實深穩的基礎。也使一般紅樓夢愛好者對這門學問有所認識,而加深對原書的瞭解,甚而參加我們的研究工作。」

《發刊詞》申明「紅樓夢研究小組」的研究方面是:一、全面影印已發現的資料;二、綜合整理己流通的資料。這第二項工作,包括各脂評本和程甲、程乙本的校勘及各脂評本評語的收集和全面校訂。此外,編寫書中的人名物名等等的索引和各種參考資料的索引與提要,以及有關紅樓夢研究問題叢書的結集。

據《專刊》第一輯《編後話》,我們知道《專刊》的內容將包括下列幾部分內容: 「(一)對紅樓夢整理或研究的新成果; (二)有關紅樓夢的論文或書籍的目錄索引和評介; (三)重要紅樓夢資料的轉載; (四)讀紅樓夢心得、雜感及問題之提出等等。」

為了使國內廣大《紅樓夢》研究者和愛好者瞭解《專刊》的內容,我們將從本期起陸續地分輯介紹《專刊》所刊載的重 要文幸和資料。

載於《紅樓夢學刊》 1 9 8 0年第1輯

《紅樓夢俗話初探》述略

《紅樓夢俗話初探》一文,載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文系《紅樓夢研究專刊》第一輯,是著名紅學家潘重規教授指導下的「紅樓夢研究小組」對《紅樓夢》進行整理和研究的第一項成果。

《初探》第一部分是《俗話的定義和特質》,作者們給 「俗話」下了個界說: 「一、從產生的過程來看,俗話是民眾的生活經驗,經過積累,昇華及思考的整理,在十口相傳,增益與淘汰並行的過程中,成為眾所公認的約定俗成的。二、俗話具有幾個特質: a.是民眾的集體創作,作者多無主名; b. 產生以至流行都靠賴口傳; c.具有樸素、簡煉、俚俗的通性,二、從使用範圍來說,俗話是流行於民問,為民眾所創作,為民眾所喜悅,而投合最大多數人的興趣。四、從效用方面觀察,俗話有助於文飾語言,增加語言的說服力,並作為日常生活的指導和社會行為的規範,產生文學上的效果,道德上的意義和經驗應用上的價值。」除具有上述特質外,作者們還認為,決定是否是俗話還應有下面兩個原則: 「第一,俗話,必須具有完整的命題。所謂完整的命題,即指對所講的事理,作出肯定的、完整的敘述和判斷,清楚簡要地表示出意見,即使是形象的譬喻?對所指陳的事物?只作經驗性的陳述,雖無表面的判斷,而判斷也在其中。第二,俗話必須有相當的穩定性,因為俗話的產生和流傳,是一個變動不居的社會現象,必須等到成為一個定俗成約,在大多數人心目中加以認可,才建立起這句話的共通性和權威性。」

《初探》第二部分是《紅樓夢俗話索引》 ,以程乙本為底,參校人民文學出版社1964年第2版第八次印刷的《紅樓夢》。其《凡例》中說明《索引》以首字筆劃為序,註明出現回數、頁數、行數及講者姓名。

《初探》第三部分是《紅樓夢俗話講者索引》,以講者姓氏首字筆劃為序。註明俗話內容,回次,頁數、行數。

《初探》第四部分是《資料的初步統計》。本篇共搜集《紅樓夢》中的俗話167條,出現一次的俗話144條,二次的7 條,二次的3條;運用俗話者有57人,其中53人確知姓名。此外,本篇將程乙本中的俗話同有正本中的俗話作了比較,指出有正本所無的俗話計5條,多出者20條。

載於《紅樓夢研究集刊》第3輯, 1 9 8 0年 6月

《紅樓夢詩輯校》和《紅樓夢詩話》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文系編輯出版的《紅樓夢研究專刊》第二輯刊登《紅樓夢詩輯校》和《紅樓夢詩話》兩篇研究資料,頗有參考價值,簡介如次。

《詩輯校》是以程乙本為底本,參校甲戌、庚辰、有正及乾隆抄本百廿回紅樓夢稿諸本。所錄各詩,依書中原題,若無題者,均由編者據詩內容的酌加題目。詩作者則稱呼其姓名,註明別名。

《詩輯校》共收錄《紅樓夢》中詩120首,其中第1回7首,第5回15首,第8回1首,第18回11首,第21回1首,第22回10首,第23回4首,第25回4首,第26回l首,第27回1首,第34回3首,第37回6首,第38回15首,第45回1首,第48回2首,第49回1首,第50回8首,第51回10首,第52首回1首,第64回5首,第70回1首,第76回l首,第78回3首,第79回l首, 第90回1首,第94回3首,第101回1首,第118回1首,第 120回1首。是篇列有《紅樓夢詩出現次序索引》和《紅樓夢詩人名索引》,可供讀者檢查。

《詩話》輯錄了《紅樓夢》中論詩的文字共十五則,除《##詞》一段程乙本所無,依有正戚序本補錄外,余皆以程乙本為底本。所錄詩話,每段末均註明出現的回次和頁數,即第18回一則,第37回二則,第38回一則,第40回一則,第48回 一則,第49回一則,第50回一則,第51回一則,第52回一則,第60回一則,第70回一則,第76回一則,第78回二則。如程乙本中有錯字、缺字,輯者以別本加以校改。

《紅樓夢》中共有詩一百二十首,分隸在二十七回裡。《詩輯校》將一百二十首詩全部收錄,並寫出校記五百二十條。輯者在《校後記》中說:「這次從事紅樓夢詩的校勘工作,有兩個目的:第一是希望通過各版本的排比整理,提供對紅樓夢欣賞研究的完備資料;其次是就紅樓夢詩的校勘中,加深對現有各抄本和印本的認識,發現問題,以作為對紅樓夢全書校勘的一次準備工作。」

《紅樓夢》詩詞評注輯校是一項艱巨而細緻的工作,它不僅方便於廣大的讀者,而且對專門從事紅學研究工作的人也是有參考價值的。因此,作為一個《紅樓夢》的愛好者,希望能有更多的研究者也重視這類「輯校」的資料工作。

載於《紅樓夢研究集刊》第2輯, 1 9 8 0年3月

《抖擻》雜誌載文評介《漫說紅樓》

一九七九年七月,香港《抖擻》雙月刊「思潮評介」專欄內,發表了「旅美文化工作者」程步奎先生撰寫的《〈紅樓夢〉與社會史——兼評張畢來〈漫說紅樓>》一文。在這篇評介文章中,程先生認為,一九七八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張畢來同志的《漫說紅樓》一書,是「直截了當地批判了儒法鬥爭說,並且以相當的篇幅論述《紅樓夢》一書中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糾正了階級說中簡單粗糙的二分法。」程文還指出「由於作者深入細緻地討論《紅樓夢》的情節發展與思想內容,並提出了一些新看法,至少表現了國內對《紅樓夢》研究的一種新傾向」。

程先生在文章中肯定了張畢來同志的研究方法。他說:「張的研究方法比較細緻,如抽絲剝繭,層層深入,不妄加推斷,也不亂下結論。全書的分析討論,多以經驗的歸納法與推衍法進行,立論比較謹嚴,這比那些自詡『唯物辯證法'的分析要紮實得多。」 「譬如在討論司棋與潘又安戀愛致禍一段,指出主要原因不是愛情與婚姻不自由,而是人身不自由,是個階級壓迫的問題。在賈府中,奴婢小廝人身都不自由,根本談不上挑選對象的問題。等到司棋被逐出賈府,她母親仍不准她與潘又安在一起時,這才面臨到婚姻不自由的問題口再如論賈府想『詩書化'競比屠城立軍功還難,也分析得很細緻,尤其是講到擬寫大觀園題詞及對聯一段,指出:『可見仕宦之家如果始終無一二此類名手,乃是單純的暴發戶,不足以言世代書香。』此外,如討論《西廂記》、《牡丹亭》之類的書雖然是家長所禁,卻進了大觀園,被人喜愛,反映了不同於孔孟之道的思潮難以遏止之情形,分析得也平實而且深入。至於賈寶玉的風月詩酒生涯,及他和儒家正統思想的衝突,在書中也討論的比較好,賈寶玉思想中的『進步性'也顯然不是『革命性'」。

程文在充分肯定《漫說紅樓》一書的同時,也指出了「這部書的結構不太好,章法散漫拖沓」的缺點。在文學批評的理論方面,程先生認為是相當粗糙的,充其量不過是重複「巴爾扎克與果戈裡本人思想雖反動,其作品卻有進步意義」之類見解,卻未曾分析指出其間的辯證關係。此外,程文還指出《漫說紅樓》在分析上時常有「混淆了歷史現實與『紅樓夢社會'的情形。」特別是書中論及封建社會末期的階級關係和賈府的剝削方式等方面均有與史實不符之處。

程文最後寫道「本書也不是稱職的『社會史』,因為它在討論歷史現實中最基本的階級關係之處,就出了不可彌補的關鍵性的錯誤,扭曲了分析討論的方向。然而,本書畢竟還是提供了一些鞭辟入裡的細節分析,對我們瞭解『紅樓夢社會』還是有些啟發作用的。」

載於《紅樓夢學刊》1980年第1輯

首屆國際紅樓夢研討會報告集

一九八○年六月十六日——二十日,在美國麥地生市威斯康辛大學舉行了一次國際紅樓夢研討會。大會主持人周策縱教授將大會有關文件收編成集。

本集為英文(部分內容附有中文) ,三十二開,一冊,六十六頁。卷首有周策縱教授撰寫的《緒論》。收錄的內容是:研討會的發起、支持單位,組織行政機構,大會發言、座談討論,展覽,報刊反映及其它活動情況。附錄部分有周策縱、馮其庸、潘重規等人的致詞,會議參加者的單位、家庭通訊處和大會發言者姓名及論文題目。

在六月十六日一二十日大會上宣讀、討論的重要論文,共五十餘篇。其中有:王靖宇的《王希廉論紅樓夢》、周策縱的《紅樓夢「凡例」補佚與釋疑》、潘重規的《列寧格勒藏抄本紅樓夢考索》、趙岡的《己卯本與庚辰本的關係》,余英時的《曹雪芹的反傳統思想》、伊籐漱平的《日本紅樓夢研究小史》等。馮其庸、周汝昌、陳毓果三人的論文已刊於《紅樓夢學刊》一九八○年第四輯。

載於《紅樓夢學刊》 1 9 8 2年第1輯

《紅樓夢研究書目初稿》

《紅樓夢研究書目·續編初稿》

《紅樓夢研究書目初稿》 ,大32開,精裝一冊,195頁。香港龍門書店有限公司1979年7月初版。

《紅樓夢研究書目續編初稿》 ,大32開,精裝一冊, 201-355頁。出版者同上, 1981年1月初版。

這是一本專為研究紅樓夢用的書目。內容包括了近年在國內外,連美國在內,所出版的有關紅樓夢研究的書籍和所發表在學術性雜誌上的論文,中英文皆有。《續編》中,編者增加了不少新的中英文學術論文和書籍目錄,特別是1978年到1980年初期的材料。這兩本書目合在一起,成為一套最新的紅樓夢書目。

本書是編者在研究紅樓夢過程中搜集的材料,加以編排、整理、分類,去蕪存精。它的特點是:收錄條目少而精,分類細緻,中英文對照,方便讀者查閱。全書共分十一類:書目、一般研究、版本、作者、脂評、內容(包括背景)、藝術分析、評論、譯本、出版或發表單位、索引。續編因缺少新材料只有十類。書後均有附錄和索引,續編還包括前編,使用時只要查一次即可,省時簡便。本書的缺點是:一、收錄量太少,故有許多重要紅學研究專著和論文沒有收入;二、分類索引過細,占篇幅太多,影響了所應收錄條目;三、缺少必要的論著提要和作者簡介。

編者那宗訓博士,滿族,生於北京市。曾著有中英文書籍十四種。近年專攻紅樓夢,著有《談甲戌本紅樓夢》、《談紅樓夢稿》、《談所謂靖藏本石頭記殘批》、《吳玉峰和孔梅溪》、《談廣文新刊三種程偉元本紅樓夢》、《寶玉的年齡》、《脂硯齋與高鶚——讀周汝昌新版紅樓夢新證》,《紅樓夢經歷——讀周汝昌新版紅樓夢新證》等多篇紅學研究論文。

載於《紅樓夢學刊》1982年第1輯

【原載】 《紅學叢譚》(胡文彬、周雷編)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