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學圖書出版概述

紅學圖書出版概述

紅學圖書出版概述

紅樓評論

「紅學」,是人們對《紅樓夢》研究這一專門學問的習慣稱呼,簡潔而又貼切,中外均已通用。自從《紅樓夢》問世以後,「紅學」實際上隨即形成和發展,有關紅學的出版物大量湧現,汗牛充棟。

一九七九年,紅學圖書出版工作比較活躍,出現了一些富有開創性的成果。綜觀本年出版的紅學圖書,品種雖不算多, 門類卻挺齊全,諸如專著、論文集、刊物、文藝作品等,都有若干種,各具新特點。

本年出版的紅學專著,大致可分下述三類:第一類是評論註釋《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賦的專門著作,第二類是探討《紅樓夢》思想內容的專題著作,第三類是全面評述《紅樓夢》及其作者的學術著作。

曹雪芹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天才作家,詩詞曲賦無不精絕。他所創作的《紅樓夢》,是一部「文備眾體」的文學巨著,書中詩詞曲賦一應俱全,而且是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於深化思想主題,體現藝術構思,突出人物性格,預示情節發展,反映社會生活,都起著畫龍點睛的重要作用。只有讀懂這些詩詞曲賦,才能更深刻地認識這部小說的思想藝術成就。我國第一本評注《紅樓夢》詩詞的專著——《〈紅樓夢〉詩詞評注》,1979年5月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此書初稿由哈爾濱師範大學中文系講師丁廣惠撰寫,該系評紅組四位同志,汲取了全國各地專家學者的意見,兩次進行修訂,增加了一些詩詞,校改了註釋,並重寫簡評四十餘條。這本書收錄《紅樓夢》詩詞一百二十五首,大體上反映了《紅樓夢》詩詞的概貌。全書分為註釋、譯文和簡評三個部分。評注者不僅對每首詩詞作了註釋、今譯和評介,而且把它們放在全書的藝術構思中加以評價。因此,這本書不單純是一本資料性的書,在某種意義上說,它是探討和研究《紅樓夢》的專著。

蔡義江編著、北京出版社1979年10月出版的《〈紅樓夢〉詩詞曲賦評注》,全書近五百頁、三十六萬餘字。主體部分包括了《紅樓夢》中的全部詩、詞、曲、賦、歌、謠、諺、贊、誄、偈、燈謎、酒令、聯額、對句、書札、駢文、擬古文等共二百三十五篇,每篇有說明、註釋、評說,有的還加了備考。附編部分包括《脂本〈石頭記〉回前詩選評》、《〈紅樓夢〉中的詩論選注》、《有關曹雪芹生平事跡的詩歌選注》、《〈紅樓夢〉版本簡介》。書前有《論〈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賦》一文作代序.這是迄今為止同類書中內容最豐富,評注較詳確,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一種。著者原是研究中國古典詩詞的,因而,注詩說詩,時見精彩。此書注重保持曹雪芹原作面目,所錄詩詞曲賦文字,系用幾種脂評本互校,擇善而從,與通行的程高本有異文處,一一作了校記。蔡著最顯著的特點,還是能揭示《紅樓夢》詩詞曲賦中所常用的讖語式的表現方法,指出作者喜歡預先隱寫小說人物的未來命運,並且大量地利用曾讀到過曹雪芹全稿的脂硯齋等人的評語、題詩,以及小說本身文字中所暗示的線索,對原作的完整藝術構思和小說後半部俠稿的情節內容,進行了探討,得出了許多有創見性的結論。比如,書中反覆論證曹雪芹筆下的寶黛悲劇的性質、發生的原因,以及人物的精神境界等,都與續書中所寫的迥然不同。在曹雪芹筆下,林黛玉之死與包辦婚姻無關,她並非因賈府為寶玉擇媳時棄黛取釵,含恨而死的。而是因為後來賈府事敗,寶玉遭厄於獄神廟不歸,黛玉為之急痛憂忿,終至把她衰弱的生命中的全部的愛化為淚水,報答了平生唯一知己。諸如此類的新見不少,引起了紅學研究者和愛好者的很大興趣。

上海文藝出版社1979年6月出版了張畢來著的《紅樓佛影》,這是一部研究《紅樓夢》與佛家思想的關係的專題著作。作者認為,《紅樓夢》這部小說受了佛家思想的影響,人們所熟悉的這座「紅樓」裡有個佛的影子。本書所談的就是這個佛影在紅樓裡的情況,所以就叫它《紅樓佛影》本書第一節曾以 《清初士大夫禪悅之風與〈紅樓夢〉的關係》為題在《社會科學戰線》雜誌創刊號和第二期上發表過,故將此題目作為《紅樓佛影》的副標題。書中泛論《紅樓夢》中的佛家思想影響,重點是講賈寶玉出家。張畢來同志曾總結自己讀《紅樓夢》的方法和心得,概括為一句話,叫做「先從書裡說出來,再從書外說進去」,即根據書中的形象描述而以清初歷史中的現實社會為參考,努力不脫離兩個實際,一個是《紅樓夢》的形象描述,一個是清初的社會生活。他寫《漫說紅樓》那本書(人民文學出版 社1978年9月出版) ,用的基本上是「從書裡說出來」的方法,在第四、五章的兩節中,就《紅樓夢》小說中的形象描述研究寶玉出家的思想意義。後來他想,還得從書外說進去,就是從時代背景方面著眼對《紅樓夢》一書加以分析,才能把清初社會生活與《紅樓夢》的關係說清楚,所以又寫了這本《紅樓佛影》,以之與《漫說紅樓》配合。《紅樓佛影》的內容多半是講佛家思想,而目的在解決賈寶玉出家問題,就清初社會的歷史事實研究寶玉出家的時代背景。這兩本書互相發明,互相補充。作者指出:《紅樓夢》中關於出家以後到大觀園來的妙玉和離開大觀園而去出家的寶玉的描述,實在構成一副很好的對子,也就是本書封面上的兩方篆刻的句子。上句是妙玉「游蓬戶於朱門」,下句是寶玉: 「報親恩以出家」,它所反映的,是清初士大夫在一般情況下的出家,並沒有反映清初早期士大夫反清復明的民族問題,也沒有涉及清初晚期雍正兄弟奪權的情況。本書所談論的佛教事理,本來是相當深奧神秘、枯燥乏味的,但作者出之以淺鮮、生動、輕鬆的筆調,寫得通俗易懂,妙趣橫生,使人讀來不覺枯燥,親切有味。由此可見,提倡準確、鮮明、生動的良好文風,是何等重要呵。

蔣和森著的《紅樓夢概說》(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6月出版) ,對《紅樓夢》及其作者作了簡明概要的全面評述。書中對《紅樓夢》的時代、作者、續書、思想意義、藝術成就、主要人物形象以及《紅樓夢》的影響和局限,都有所論述。作者力圖實事求是,持論平實通達,言簡意賤,文筆流暢。有些學術界尚在爭論的問題,作者也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此書成稿於1964年9月,當時已由出版社付排。「文化大革命」中,蔣和森同志的另一部學術專著《紅樓夢論稿》,被當作修正主義紅學的代表作,遭到錯誤批判,連累這部書稿也被擱置多年。直到粉碎「四人幫」以後兩年多,這部舊作才從塵封中解放出來,得以和讀者見面。出版時,作者作了少許增訂。限於本書體例,作者對《紅樓夢》的見解高度濃縮在這本小書中,未能展開論述,讀者期待著蔣和森同志的紅學新著早日問世。得以和讀者見面。出版時,作者作了少許增訂。限於本書體例,作者對《紅樓夢》的見解高度濃縮在這本小書中,未能展開論述,讀者期待著蔣和森同志的紅學新著早日問世。

《紅樓夢主題論》、《紅樓夢人物論》和《曹雪芹論》,是三本相互銜接而又相對獨立的研究性論著。共約三十二萬字,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主題論原名《論紅樓夢的政治歷史意義》,初版於1975年6月,1979年3月再版時改名。人物及作家兩論分別初版於1978年10月和12月。主題、人物兩論署名佟雪,由衛建林、丁振海、楊志傑三人合寫;作家論署名建林、佟雪,由衛建林撰寫。三本書均寫於1974年夏至1975年秋。寫作過程中曾得到何其芳、毛星、蔣和森同志和江西人民出版社同志的支持。主題論努力用歷史唯物主義對作品進行比較深入的剖析,勾勒作品主題思想的輪廓,說明其政治歷史意義。人物論通過對小說主要人物的分析,揭示其個性特徵和社會傾向。作家論力圖從理論上說明曹雪芹的時代、生平,思想和創作實踐的密切聯繫,闡述曹雪芹及其《紅樓夢》產生的歷史必然性,與以往流行的曹雪芹傳記不盡相同。鑒於當時的情況,三本書的某些分析還不夠細緻、準確,有時還顯得生硬。作者及其研究工作的支持者,當時的政治境遇都不好,但他們努力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獨立地、而不是隨梆唱影地對作品本身進行研究,這是難能可貴的。

1979年7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論叢》,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陳毓羆、劉世德、鄧紹基三人合著的紅學論文集。從1955年開始,作者們曾多次共同參加了《紅樓夢》的研究和整理工作。這本集子中所輯錄的十三篇文章,就是在這些工作中,或由兩人合作,或是一人寫成的。其中,有五篇過去沒有公開發表,即:《曹雪芹佚著辨偽》、《曹雪芹畫像辨偽》、《紅樓夢懷古詩試釋》、《紅樓夢第四回校勘整理札記》、《關於曹雪芹卒年問題給茅盾同志的信》。另外八篇曾在各種學術刊物上登載過。論文可以分為四組。第一組共兩篇,是對於《紅樓夢》的主題和思想傾向問題的探討和評論。《紅樓夢的主題》一文寫於1963年,在闡述四大家族衰亡史方面,是較早的一篇。第二組是兩篇對於曹雪芹佚著和畫像的真偽問題的考辨,可以說是姊妹篇。1973年初,已故著名紅學家吳恩裕發表《曹雪芹佚著和傳記材料的發現》一文,比較詳盡地介紹了新發現的《廢藝齋集稿》和《自題畫石詩》。作者們讀過這批有關曹雪芹的新材料,經過反覆思考和研究,佔有了較多的材料,進行了比較細緻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判斷其為偽作。撰寫《曹雪芹佚著辨偽》的目的,在於辨明真偽,分清是非,以免人們繼續使用那些虛假的「新材料」門得出錯誤的結論,造成不必要的混亂。王岡、陸厚信所繪的「曹雪芹小像」,是真是偽,紅學界也有爭論。《曹雪芹畫像辨偽》一文,考訂出陸厚信的畫和王岡的畫都是俞雪芹的畫像,而不是曹雪芹的畫像。作者認為,偉大作家曹雪芹在寫了不朽作品《紅樓夢》之後,他晚年對當時的官場持何種態度,事關對他的思想的評價,不可等閒視之,必須一辨。在關於曹雪芹佚著和畫像真偽問題的爭論中,這是國內 「懷疑派」(郭沫若語)的兩篇有影響的代表作。第三組共四篇,是根據讀書心得寫成的札記。《紅樓夢是怎樣開頭的?》 於曹雪芹卒年問題的討論和商榷。當時這場討論,是為確定曹雪芹逝世二百週年的紀念日而引起的,學術界曾有「壬午說」和「癸未說」之爭。作者的這幾篇論文是「主午說」的代表作。

1979年5月和11月,北京和上海先後創辦了兩種以紅學為內容的專門性學術刊物,這是紅學圖書出版史上一件開創性的工作。近幾年來,海內外紅學界人材濟濟,紅學園地果實纍纍,廣大《紅樓夢》研究者、愛好者普遍要求創辦紅學專刊,以便及時交流這些研究成果。《紅樓夢學刊》和《紅樓夢研究集刊》就是這樣應運誕生的。

《紅樓夢學刊》(季刊) ,文化部文學藝術研究院紅樓夢學刊編輯委員會編,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這是我國第一個紅學專刊。學刊編委會聘請茅盾、王崑崙為顧問,由王朝聞、馮其庸任主編,邀請三十名老中青紅學專家和研究者擔任編委。這個陣容,象徵著國內紅學界空前的團結合作?展示了《紅樓夢》研究事業蓬勃發展的美好前景。《紅樓夢學刊》內容豐富多彩,主體部分是論文,廣泛涉及《紅樓夢》的主題思想、人物形象、藝術成就、作者問題、續書評價、版本源流、時代背景等方面。補白欄目有《紅注集錦》、《紅樓一角》、《紅學書窗》、《海外紅訊》、《紅樓畫廊》、《紅樓印選》等,琳琅滿目。每輯收文25萬字。第一輯5月出版,除刊登茅盾、王崑崙、俞平伯、吳世昌、姚雪垠、啟功、郭漢城、夏承燾所寫的有關紅學的詩詞曲外,發表紅學論文十九篇。第二輯11月出版,收文十八篇,還刊登了《江寧織造曹家檔案史料補遺》。其中有吳恩裕(已故)、周汝昌、王朝聞、馮其庸、端木珠良、周紹良、王利器、藍翎、戴不凡(已故)、朱眉叔、劉夢溪、魏同賢、滕雲、林文山、蔡義江等老中青紅學家和研究者的論文。一、二兩輯還連續譯載了日本著名紅學家伊籐漱平關於程偉元刊本《紅樓夢》的文章。學刊每輯選刊兩幅紅樓題材的美術作品,彩色精印,深受讀者歡迎。

《紅樓夢研究集刊》(季刊)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紅樓夢研究集刊》編委會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本年11月出版的第一輯《編後記》說,該刊是由幾個愛好《紅樓夢》和有志於從事《紅樓夢》研究的文史工作者,經過一番商量,決定編輯出版的帶有專門性的學術集刊。該刊的編輯方針是,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則,提倡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促進《紅樓夢》研究的繁榮和發展。集刊第一輯共收了二十三篇論文,約三十五萬字。其中有老一輩紅學家玉崑崙、俞平伯、吳世昌、周汝昌、聶紺弩、朱南銑(已故)的論文;也有中年紅學家如蔣和森、蔡義江等和青年研究者的文章;此外還發表了陳毓黑、劉世德輯的《蒙古王府本〈石頭記〉批語選輯》,收入該抄本獨有的「脂批」六百二十三條。此外附有《報刊文章篇目索引》和《日本〈紅樓夢〉論文篇目索引》( 1945-1978 )。該刊的特色是學術性較強,文章所涉及的方面也廣,如思想傾向、藝術特色、版本、脂批以及有關《紅樓夢》和曹雪芹的考證,都佔有一定的篇幅。

本年出版的以《紅樓夢》為題材的文藝作品,有兩類,一類是根據《紅樓夢》改編的戲曲劇本,如徐進編寫的越劇《紅樓夢》又重印了。另一類是以《紅樓夢》為題材創作的美術作品,本年出版過多種,除王叔暉畫的《<紅樓夢〉人物——林黛玉》外,還有劉旦宅、程十發、華山川繪的三本紅樓題材的中國畫掛歷。其中最為新穎別緻的,要數《社會科學戰線》雜誌社編輯、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九七九年紅樓夢圖詠月曆》。這本月曆的特點是圖詠並茂,構思新奇,設計精巧,雅俗共賞。封面的《竹石圖》和十二幅紅樓夢故事圖,都是劉旦宅的新作。劉旦宅有自己獨特的畫風,清新優美之中透出古拙厚重,以寫實為主而富有浪漫氣息。這種風格對於《紅樓夢》題材的繪畫最為適宜,因此劉旦宅畫《紅樓夢》早巳聞名海內外。每月一圖,大體上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和十二個月的順序選擬編排的。編者請詩詞名家對圖題詠,茅盾題詩四首,吳世昌、姚雪垠、周汝昌和張伯駒各題兩首。題詩和歷表的銀灰色襯地,是從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清代康雍乾三朝織錦中特意挑選出來的,花紋圖案與圖詠內容均有關聯。歷表中星期的標誌也很別緻,星期一至星期六由一顆到六顆小星構成,星期日直接借用了中國古代象形文字中的⊙。這本月曆出版後,深受國內群眾的歡迎,也博得海外讀者的讚賞。

    寫於1980年8月28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