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的意蘊層
《紅樓夢》自乾隆年間以手抄本(題為《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面世以來, 以其深厚的內涵、動人的情節、逼真的描寫,展示著強烈迷人的藝術魅力。然而,見仁見智,世人並非得到同樣的感受,「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 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魯迅語)。時至今日, 人們依然爭論不休: 《紅樓夢》究竟表達 怎樣的主題?曹雪芹為何構思這部小說?
要弄清這些問題,必須將其放入系統論中考察。
主題,在文學系統論中體現為文學文本的意蘊層。從系統論角度看,優秀的文學作品是一個獨立自足的藝術世界,是一個被賦予了生命活力的有機整體,各構成要素相互交融與制約,共同構成一個有核心,多層次的藝術形象系統。這個藝術系統由三個層次構成:語言層、現象層和意蘊層。這三個層次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又自成系統。
《紅樓夢》這部小說,在語言層上表現為語言最成熟、最優美, 其特點是簡潔而純淨,準確而傳神,樸素而多采,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現象層是由具體人物、環境、情節等構成的形象體系。《紅樓夢》所寫人物之多在中國小說史上是罕見的,而更為重要的是描繪了一大批活生生的典型形象, 如寶玉、黛玉、寶釵、鳳姐、劉姥姥等已流行在生活之中。作者以現實主義筆觸描繪了我國封建季世的特定環境,被譽為「中國十八世紀的百科全書」。小說描寫的情節不是「偷香竊玉」、「暗約私奔」 的風月故事,而是寫封建貴族青年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戀愛和婚姻悲劇,並以這個戀愛婚姻悲劇為中心. 寫出了當時具有代表性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所有這些現象層都直接地負載著小說的審美意蘊,顯示著作家的創作初衷。
意蘊層是小說的形象體系所蘊含的審美意識,即主題, 它是小說的內容、實質、核心和靈魂之所在。不同的文學作品對審美意識的表現有深淺之別,從而使主題又可分為不同的層次。《紅樓夢》的意蘊層就是由三重層次構成的。
一、「木石前盟」 與「金玉良姻」
小說意蘊所表現的第一個層次為文學審美層。小說的主題誠然滲透著理性的因素,閃爍著思想的光芒,但絕不能僅僅歸結為一種思想, 而必須是與藝術形象交融在一起的,飽和著作家審美情趣的某種意蘊,亦即為藝術形象所包含的審美層次。《紅樓夢》通過自身的形象體系,通過那些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藝術生命來體現其文學審美層次,其內涵是青春、愛情和生命的美以及這種美的被毀滅。
作為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曹雪芹對那些風月艷情故事及「洞房花燭,金榜題名」才子佳人故事深惡痛絕。如第一回借「石兄」 之言道: 「更有一種風月筆墨,具淫穢污臭,屠毒筆墨,壞人子弟,又不可勝數。至若佳人才子等書,則又幹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終不能不涉於淫濫, ⋯ ⋯ ,胡牽亂扯,忽離忽遇,滿紙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紅娘小玉。」 為此,作者運用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成功地描述了寶黛愛情由萌生、熱戀到幻滅的經歷,可歌可泣, 曾使多少青年為之掬淚。賈寶玉,這個悲劇的男主人公雖生長在「詩禮簪纓之族,鐘鳴鼎食之家」,卻並不曾染上封建紈褲子弟的一點陋習。他被家長們看作「不肖的孽障」、「混世魔王」,只有和他自幼相處,從來不向他講「那些混帳話」的林黛玉,才是他的知已。他們在相互瞭解和思想一致的基礎上產生了愛情,到寶玉挨打時,他們的愛情發展到了一個「心靈默契」 的新階段。黛玉在賈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風霜刀劍嚴相遇」 的生活中,也只有自幼耳鬢廝磨的寶玉才是她唯一的知已。她和寶玉間的真摯的愛情,成了她能在那個齷齪勢利的環境中生活下去的一個重要的精神支柱。這種刻骨銘心的愛情給了他們如許的歡樂,彷彿黑暗中的一束陽光。寶玉「情不情」,黛玉「情情」,他們都對愛情忠貞不渝。然而,如此美好的愛情卻沒有適宜成長的土壤,最終由於孤立無援而在封建勢力的迫害下成為悲劇。「一個是閬苑仙葩, 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遇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 ⋯⋯ 」一 曲《枉凝眉》演唱著一段悲涼而美麗的愛情故事,給廣大讀者以一唱三歎的審美享受。這正是《紅樓夢》文學審美層次的內涵。
說起寶黛如歌的「木石前盟」,我們又不是不提及釵寶間所謂的「金玉良姻」。人們往往因同情寶黛而遷怒於寶釵,將寶釵視為「女曹操」,彷彿寶黛的愛情悲劇完全由她導致。如「薛寶釵是書中和林黛玉相對立的形象,在她身上體現了封建主義的理想和人生道路。」 「表現多麼冷酷無情!為取得人們的好感,她有時更用小恩小惠來收買人心。」(游國恩等主編《中國文學史》)其實,作者「惡而能知具美」(脂評),那敗落的家境和周圍暗藏殺機的環境使她不得不委屈著自己,而表現得「罕言寡語,安分隨時」,更以「小惠全大體」 維家境。而且她對寶玉亦不無愛情, 只是濃厚的封建意識迫使她成為「冷香丸」。她雖然艷冠群芳,雖然達到和寶玉結婚的目的,卻沒有得到愛情的幸福,做了封建禮教的牲犧品,能不謂「任是無情也動人」?從這個意義上講,作為一個藝術形象,寶釵同樣具有光彩照人的魅力,同樣給讀者以美的感受。這是《紅樓夢》文學審美意蘊的又一體現。
二、「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
《紅樓夢》意蘊層的第二層次為政治歷史層。小說主要通過愛情婚姻悲劇和青春命運悲劇來體現這一審美底蘊,通過以寧榮二府為中心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落敗亡,反映社會矛盾與政治鬥爭。
雖然歷史未給曹雪芹提供接受矛盾論觀點的機會,但他忠實於現實。在《紅樓夢》中作者寫出了各種各樣的矛盾衝突。(一)貴族地主和農民的矛盾。封建地主貴族生活窮奢極侈,他們平日吃一種茄子,也要配上幾十種佐料,辦一桌酒席就要花百十多兩銀子,甚至一席小小的「螃蟹宴」 就夠「莊稼人過一年了』。」 他們主要靠收封建地租和放高利貸殘酷地剝削無數象黑山村農民那樣的佃戶。五十三回寫烏進孝繳租,在烏進孝的帳單上詳細開列著各色物品的名稱數目,除實物地租、貨幣地租之外,還有從山珍海味一直到柴炭燃料的大量貢物,但這遠不能滿足他們的慾望。(二)貴族統治者和廣大奴婢的矛盾。在這個封建貴族家庭的底層,生活著一群被奴役、被壓迫的女奴,她們悲慘遭遇,使我們看到了和她們相聯繫的封建社會中那些被蹂躪的婦女們的血淚史,有力地控訴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深刻地揭示了小說的思想內涵。作者以同樣讚美的態度,描寫了這些被壓迫女孩子們的鬥爭精神和反抗性格。其中晴雯是最光輝的形象,她直率、熱情、勇於助人,又倔強不屈,敢怒敢罵,她不想奉承誰, 也決不向封建勢力低頭。「心比天高,身為下賤」,其低賤的地位不給她留下自由生活的空間,而被趕出大觀園含恨離世。鴛鴦很和順,平素不露鋒芒,但早已看透封建家庭的罪惡與腐朽,當賈赦誘使並威嚇她作妾時,遭到了她強烈的反抗,最後以死反抗主子的迫害。主子們的淫亂可以被視為合法,而青年男女之間的戀愛卻被以「事關風化」 而嚴加禁阻。丫鬢司棋和表弟潘又安相愛,而結果卻被主子們逼得雙雙就死, 以此捍衛了自己作為一個「人」 的尊嚴。(三)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小說真實地反映了封建國家機構中君臣間、同僚間、皇室與外府間、太監與群臣間的矛盾, 以及封建家族中姑嫂間、妯娌間、兄弟間、妻妾間的衝突。這些矛盾衝突作為一股股潛流, 伴著諸如元妃歸省、可卿之死、寶玉挨打、黛玉之死、賈府被抄的大波相始終。(四)最重要的矛盾是以封建階級叛逆者為代表的進步勢力和以賈母、賈政、王夫人等封建家長們為代表封建勢力之間的矛盾。賈寶玉作為封建貴族家庭的叛逆者,是作者所大力肯定的人物。首先,他將全部熱情和理想寄托在那些被侮辱、被損害的女孩子身上,他曾說: 「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子男子便覺濁臭逼人。」 在那個時代,這確是對「男尊女卑」 的封建傳統觀點的大膽挑戰。其次,他極端厭棄封建貴族生活,將那些鑽營「仕途經濟」 之輩視為「鬚眉濁物,國賊祿蠹。」 他與黛玉的愛情是建立在共國反對封建主義人生道路的基礎上,帶有更其鮮明的叛逆性質。林黛玉是另一貴族叛逆者。在骯髒的封建惡勢力中,為保持其純潔的個性, 「自矜自重, 小心戒備」,且「孤高自許,目下無塵」, 以「比刀子還厲害」 的語言揭露周圍不合理的現象。她始終不渝地堅守著「質本潔來還潔去, 強於污淖陷渠溝」 的人生觀念, 以致「一杯淨土掩風流」,表現了不屈的反叛性格。
以上諸多矛盾又被作者維繫在小說中以賈府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敗史這一條隱線上,從而與小說的明線寶黛愛情故事互攜並進。作者著重描述賈府由盛而衰的轉變, 以績封建勢力的瓦解過程。小說開頭,史、薛兩家已經徹底敗落,王家也不太景氣,唯賈家尚一時未現敗跡, 但並非沒有。江南甄府的「小榮枯」 就是賈府「大榮枯」 的縮影。隨著情節的推進,賈府中的「敗絮」 逐漸顯現於讀者面前。這種衰敗勢在必然,預示著整個封建機體行將下世,具有鮮明的典型性,從這個意義說,《紅樓夢》是一幅中國封建社會的敗落圖。
正因為《紅樓夢》所反映的社會矛盾與政治鬥爭是典型的,其主題在這個意蘊層上是深刻而含蓄的,再加之小說作者明言「將真事隱去」 「用假語村言」,所以後世便有諸多索隱,如明珠家世說、清世祖與董小宛故事說、康熙朝政事說、自敘傳說等。而究其實,如上各說皆不宜,因為小說是一種藝術創作,決非史錄。但可以說作者家世確實影響了小說的創作。曹雪芹的曾祖曹璽之妻孫氏為康熙帝奶媽,祖父曹寅與康熙為奶兄弟,併入宮伴讀,關係密切,後璽任職江寧織造達二十二年之久。後雪芹祖父寅繼任,後其父輩顒、頫\又分別繼任。且寅在康熙南巡時曾主持過四次接駕大典,顯赫一時。直到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曹家因政治原因被抄家。於是,舉家遷居北京, 從此敗落,一蹶不振。這樣大的變故對曹雪芹的人生和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不可因此認為《紅樓夢》是曹雪芹家世的實錄。只有這樣,才更利於對小說中政治歷史這層思想內涵的深刻理解。
三、「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紅樓夢》意蘊層的第三重層次則為哲學最高層次。它由小說全部故事情節和藝術形象所包含的底蘊來體現,其核心是對人生和社會經過深沉思考而得到的啟示和徹悟,即佛老哲理。
從小說整體佈局來看,開卷五回無疑是小說的總綱,確定了小說的最深層主旨。第一回說: 「空空道人遂因空見色, 由色生情,傳情人色, 白色悟空, 遂改名情僧, 改《石頭記》為《情僧錄》。」 這裡以「空」 緣起,又將情色歸結到「空」, 闡發的正是佛教哲理。「色」 「空」 連稱,是佛教思想範疇,多用來表達佛教「諸法皆空」 的思想,既有對物質世界的否定,也有對人的一切世俗慾望,包括情慾在內的否定意義。《紅樓夢》表達的「色空」觀念,正如《飛鳥各投林》曲所言: 「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同時開卷即已闡明作者創作意圖,第一回:「作者自云: 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撰此《石頭記》一書也。」 又「更於篇中間用『夢』 『幻』等字,卻是此書本旨,兼寓提醒閱者之意。」 《莊子》中有著名的「莊周夢蝶」故事,《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將人生譬作夢幻源於老莊學說和佛教思想,而用夢幻來解釋人生便是曹雪芹的用意所在。
特定的歷史環境和曲折坎坷的家世形成了曹雪芹特定的人生觀:人生如夢。《好了歌》及《好了歌解》對夢幻人生作』,具體闡述和形象概括:追逐仕途經濟,恪守子孝妻賢,迷於醉生夢死, 「反認他鄉為故鄉」,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人生就是一出鬧場, 「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曹雪芹認為人的一切希望和欲求皆不可能實現,甚至適得其反,這從《十二釵圖冊判詞》和《紅樓夢曲》中提示的人物命運及結局可知。如《恨無常》言青春早逝, 《分骨肉》敘遠離家鄉的痛苦, 《聰明累》謂徒費心機,《虛花語》述看破紅塵之寒心。其次,曹雪芹有「盛筵終散」 的意識,小說用了許多讖語式的描寫,烘染了「散」 對人生的困擾和逼迫。不唯如此,作者還試圖解釋人生苦難,二十二回描寫寶玉參禪,寶釵講述六祖語錄,從禪宗理論尋找解脫人生苦難的途徑和撫平心靈創痛的良方。
曹雪芹具有解脫的思想,希望能達到一種超然的境界,來俯視人生苦難,於是在鋪排故事中處處隱伏下人生虛幻的解脫。然而,強烈的感情始終與冰冷的哲理緊緊交織在一起。佛老理性非但掩蓋不住熱愛生活的感情內容,在某些方面反而加強了它的表達和感染力量。可以這樣說,曹雪芹的佛老思想傾向是由於對生活的極端熱愛和對現實的極度失望的感情反差而形成的。小說中處處存在著冰冷與熱烈、醒悟與迷戀、「荒唐言」與「辛酸淚」 的矛盾衝突,造成巨大的精神震撼力量。
站在佛老哲理的高度感受人生是一回事,而用筆將如此感受呈現給讀者則是另一回事 作者並沒有因為禪宗老子的玄妙而將小說的人物描繪成非人的形象。人物性格由其生活的環境決定。作者準確地把握了生活真實與藝術加工之間的「度」,在創作過程中,將主觀思想感情與現實生活拉開了適當的審美距離,從而克服了過於強烈的主觀傾向性, 比較客觀地觀察和表現生活。將對生活的真實感受與哲理性思索結合成有機的整體,進而達到藝術的真實。
上述《紅樓夢》意蘊的三重層次構成了《紅樓夢》的主題,這三重層次完全是一個有機統一體,而佛老哲理層則是前兩者的自然昇華和最高總結。不把文學而把政治或歷史視作《紅樓夢》基本主題,那《紅樓夢》就不成其為小說和文學作品,而成了政治和歷史教科書。但若不看到《紅樓夢》的政治歷史層次,則又無疑會大大縮小《紅樓夢》的豐富歷史內涵。同樣,如果我們不再深入一層,進入到《紅樓夢》深層的哲學意蘊,那我們也很難說把握住了《紅樓夢》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