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子弟書
作者在《紅樓夢》研究過程中,接觸到一批取材於《紅樓夢》的子弟書、大鼓詞、彈詞開篇、岔子曲、單弦、馬頭調、高郵鑼鼓書、揚州調、廣東木魚書、四川清音、四川竹琴等十幾種曲藝唱詞。這些曲種擴大了《紅樓夢》的影響,幾至「家弦戶誦」。為了這些珍貴的資料不致因年深月久而流散,和為紅學研究與現代曲藝藝術的繼承革新提供有益的資料,作者先後選編了《紅樓夢子弟書》和《紅樓夢說唱集》,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過去的百餘年來,人們對《紅樓夢》子弟書,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這方面的研究是很為不夠的。作者在整理選編兩書的同時,又從《紅樓夢》子弟書的價值到它對《紅樓夢》的普及和對後世諸曲藝曲種的影響,進行全面地研究,認為《紅樓夢》子弟書,無論是它的思想內容還是藝術成就,都是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籲請學界對它繼續進行整理與研究。
一、《紅樓夢》子弟書的產生
子弟書又稱清音子弟書,是我國滿族民間曲藝。據曲藝研究專家們的考證,從清乾隆年間起至清末為止,子弟書在北京地區、東北瀋陽等地方盛行長達一個半世紀左右。子弟書演出衰落以後,其曲本為北方各種大鼓、墜子、二人轉等曲種所採用,至今還在曲壇上廣為演唱。子弟書作品題材廣泛,有寫歷史故事的,借古說今;有表現現實生活的,抨擊時政或生活中的各種醜惡現象;有的是改編戲曲、小說、民間傳說,「舊曲翻新」,「借題發揮」。從表演形式上看,子弟書最初是受滿族祭祀活動中演唱的單鼓詞(又名太平鼓)的影響。其初期大約是用滿語演唱,但隨著漢滿兩族人民之間的融合,逐漸出現「滿漢兼」唱詞,稍後又用漢語寫作和演唱。個別地方和特殊場合,也還保留滿語演唱或滿漢兼唱。有些子弟書既使用漢語寫作和演唱,也仍然保留著某些滿語詞彙。
曹雪芹的《紅樓夢》誕生於清乾隆年間,最初是以抄本的形式在少數至親好友中傳抄評閱。自乾隆五十六年(辛亥)和五十七年(壬子),程偉元、高鶚搜集整理的一百二十回《紅樓夢》以木活字擺印後,風行海內外,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乾隆末年,《紅樓夢》開始受到戲曲家們的注意,紛紛改編成單折戲和「傳奇」劇。據記載,早在程乙本《紅樓夢》問世那一年(1792),仲振奎即寫出了《葬花》一折。嘉慶二年(1797)秋天,仲振奎又花了四十天時間寫出長達三十二出的《紅樓夢傳奇》。與仲氏同時或稍後,孔昭虔於嘉慶元年(1796)也編了《葬花》一折。嘉慶五年(1800),萬榮恩編了一套《瀟湘怨傳奇》;嘉慶十一年(1806),吳蘭徵完成了傳奇劇《絳蘅秋》。此外,如許鴻磐的《三釵夢北曲》、朱鳳森的《十二釵傳》、吳鎬的《紅樓夢散套》、石韞玉的《紅樓夢》、譚光祜的《風月寶鑒》、褚龍祥的《紅樓夢傳奇》等,也大都產生於這一時期1。
將《紅樓夢》改編成子弟書,時間略晚於《紅樓夢》戲曲。據目前所看到的資料,我們知道早在嘉慶十三年(1808),遠在湖北的漢口就有一位名叫周在溪的民間藝人在宴會上說唱《紅樓夢》。如果這位周老先生說的「書」就是《紅樓夢》子弟書,那末,這就是迄今所知《紅樓夢》子弟書產生的最早記載了2。除上述記載之外,我們還知道,得碩亭的《草珠一串》3(又名《京都竹枝詞》)內還有如下記載:兒童門外喊冰核,蓮子桃仁酒正沽。西韻《悲秋》書可聽,浮瓜沉李且歡娛。作者在「西韻《悲秋》」句下自注道:「子弟書有東西二韻,西韻若昆曲。《悲秋》即《紅樓夢》中黛玉故事。」得碩亭,名輿,字碩亭。他的《草珠一串》有啀?慶二十二年(1817)刊本,其卷首自序云:甲戌新夏,有友人詩《京都竹枝詞》八十首見示,不知出自誰手,大半譏刺時人時事者多。雖雲諷刺,未寓箴規,匪獨有傷忠厚之心,且恐蹈誹謗之罪。友人嘖嘖稱善,余漫應之而未敢附和也。立秋後五日,芸窗靜坐,忽聞滿院蕉聲;蓽戶雖開,不見同人履跡。瀟瀟細雨,空餘北海之心;勃勃詩情,敢效東施之態。因人及物,共得百有八章,集腋成裘,真乃一言以蔽,名之曰《草珠一串》。|嘉慶二十二年為丁丑,十九年為甲戌,這說明得碩亭的「自序」寫於1814年「立秋後五日」。由此可以考定,《紅樓夢》子弟書產生的時間,應早在嘉慶十三年之前不久,至遲在嘉慶十九年以前。
二、《紅樓夢》子弟書的作者
清曼殊震鈞所著《天咫偶聞》中說,「舊日鼓詞,有所謂子弟書者。始創於八旗子弟,其詞雅馴,其聲和緩有東城調、西城調之分西城調尤緩而低,一韻縈紆良久。此等藝內城士夫多擅場,而瞽人其次也。然瞽人擅此者,如王心遠、趙德璧之屬,聲價極昂,今已頓絕。」4這條記載說明,子弟書為滿洲八旗子弟所始創,作者群中不僅有士夫——即封建文人,而且還有民間瞽人。據研究專家說:子弟書作者絕大多數是屬於無名氏,即使有極少數能夠考知姓名的,其生平事跡也都湮沒無聞。僅此一點也可證明:子弟書作者的階級地位是低下的……。今天能考查署名的作者,約三十人,他們的生平,絕大部分已無法考見5這個論斷是就子弟書總的情況說的。那末,《紅樓夢》子弟書的作者是否也一樣呢?我的初步考察結果也是如此。僅以一粟先生的《紅樓夢書錄》所收《紅樓夢》子弟書篇目為例,即可說明。《書錄》共收錄三十九篇子弟書(異名者不計入),其中有署作者姓名者僅五篇,即韓小窗(二篇)、敘庵(一篇)、符齋(一篇)、雲田(一篇)。另有《探病》(又名《寶玉探病》)一篇,鄭振鐸先生的《中國俗文學史》第十三章認為是韓小窗所作。除了《書錄》所載作者外,我從所搜集到的「車王府抄本」中還知道一位作者叫「蕉窗」。
韓小窗,東調子弟書著名作家。關於他的生平有兩說:一說他為清嘉道間滿洲(瀋陽)人;一說他為道光、光緒間鐵嶺(開原)人,曾寓居瀋陽,與友人喜曉峰等結過詩社,病死於遼陽。據考證,現存子弟書作品中嵌入「小窗」字樣的達二十四種之多。其他各書中提及「小窗」的也有二十四篇,包括存疑者在內,計有四十八篇。蕉窗:生平事略不詳。據子弟書《遣晴雯》詩篇末尾說,「蕉窗下,醫余兀坐無窮恨,閒消遣,楮灑淒涼冷落文。」由此推測這位作家的「本職」工作可能是個「醫生」,其生活較為困頓。
敘庵、符齋、雲田三位子弟書作家,生平無籍可考,只能付諸闕如。《紅樓夢》子弟書的作家們,同其他子弟書作家一樣,社會地位都比較低下,無人給他們立傳流芳百世。造成這種景況的原因很多,除了他們所處社會地位低微以外,還因為在當時社會裡,小說、戲曲、曲藝是被人視作非正統的「小技」,為世人所瞧不起。因而,他們的作品也不能登封建社會的「大雅之堂」,更不要說他們的名字被載入史冊了。
三、《紅樓夢》子弟書的版本
《紅樓夢》子弟書,知其篇名者約計四十餘種一百餘回(段)。它的版本同《紅樓夢》版本情況大體相仿。從形式上看,它有抄本、刻本、印本三種。但仔細研究,即使同是抄本也有同名文異或文同則名異之別;刻本、印本比抄本情況要簡單些,同名異文(大同小異)的情況也存在。據我的觀察和研究,《紅樓夢》子弟書版本,大致可以秉?括為以下三大類:
(1)抄本:這是《紅樓夢》子弟書最早的流傳形式。自清乾隆年間起,北京就有專門出售手抄本子弟書的「百本堂」,也叫「百本張」。張氏世代以出售子弟書抄本為業,在隆福寺、護國寺等廟寺前擺攤。熟悉北京風俗掌故的周紹良先生曾面告筆者,早年北京城內許多經營餑餑的店舖每天歇業之後,老闆就讓僱傭的夥計們抄寫各種小說或唱本出售。今天流傳下來的一些《紅樓夢》抄本子弟書,可能就有這類餑餑鋪抄賣的本子。這就是我們所見一些手抄本為什麼有多個抄手抄成、並錯誤百出的一個重要原因。除百本張抄本之外,迄今見到的抄本還有別野堂本、耕心堂本、曲廠本、聚卷堂本,乃至民初抄本。以上幾種抄本不僅種類繁多,而且數量大、流傳範圍也廣。前歷史語言研究所毀掉的大量抄本子弟書和今存於北京大學圖書館的大量車王府抄本,還有流散在私家收藏者手中的抄本,絕大多數來源於以上幾家主要的經營者處。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政治變動,抄本子弟書損失嚴重,愈來愈成為珍本了。
(2)刻本:《紅樓夢》一百二十回本是清乾隆五十六、五十七年兩次木刻擺印後,廣泛傳世的。《紅樓夢》子弟書也是以刻本傳世者為最多。目前我們所見刻本共有下列幾種:崇文閣本、文盛堂本、會文山房本、成順堂本、金玉書坊本、文運堂本、清刊本。刊刻地點,大多集中在北京,其次是瀋陽,此外還有遼寧的開原等地。
(3)印本:分石印本和鉛印本,時間約在清末至民初期間。我所知道的主要印本有:上海槐陰山房石印本和中華印刷局鉛印本。當代出版的子弟書叢鈔、各種選本,亦都是鉛印本。從時間上看,抄本子弟書早於刻本子弟書,而刻本子弟書又早於印本子弟書。在印本中,石印本早於鉛印本。這是就多數本子而言,個別清抄本子弟書,也可能晚於刻本乃至晚於石印本。
四、《紅樓夢》子弟書文字比較
現存《紅樓夢》子弟書,因版本不同,各同名異本之間的文字,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差異。為了說明這種現象的存在,下面略舉幾例:
(1)車王府抄本《遣晴雯》,作者為蕉窗,但別本多作「芸窗」。第一回《追囊》,唱詞中有「一張巧嘴慣會咬群」,別本作「每日裡一張巧嘴慣說人」。此句下還多出二句:「香囊兒時常在她胸前掛,粉撲兒終日何曾離卻身?」在「桃紅柳綠妝成狐媚」句中的「狐媚」二字,別本作「西子」。此下又多出八句:「調逗得公子終朝書不念,將二爺引作輕狂一類人。讀書心腸全無半點,調脂粉高興倒有十分。可惜她羞從黃卷青燈事,愛向紅顏綠鬢人。一任她橫眉豎目平欺主,一任她托懶撒嬌又咬群」。此外,在「見了爺們有說有笑分外地精神」句下,別本多出八句;在「有失了大家的體統貽笑別人」句下,別本也多出四句。為省卻篇幅,不加詳引。
(2)韓小窗的《雙玉聽琴》車王府抄本的唱詞有「也值得發訕像是見主人」句,其中「發訕」二字,別本作「害臊」;「這惜春知他的脾氣也不強留存」句中的「留存」,別本作「親」;「我來指引何如也」句中的「何如也」,別本一作「何妨也」,一作「也無甚」;「莫不是閣內鍾報分時刻」句,別本作「莫不是欄內鐘聲報時刻」。此抄本原結句為「不管淒涼憔悴人」,東北某石印本在此句後又多出四句:「花樣翻新照原本,何時得會曹雪芹。午悶窗前閒弄筆,串出紅樓一段文。」
(3)韓小窗的《悲秋》版本較多,文字又都不盡相同。如傅惜華先生藏抄本「詩篇」以下不分回,可稱一回本。但「百本張」抄本則在「這佳人四肢無力倦支撐,懨懨睡臥牊?床上,不覺的神思睏倦睡朦朧」句之後分出第二回,題為《探病》前有「詩篇」八句云:一寸眉心恨幾重,釵環慵整鬢蓬鬆。黃花都是形容瘦,秋雨何如淚點盈。薄命凋零知有分,相思解釋歎無從。斷腸最是瀟湘館,露冷霜寒泣暮蛩。下接「偏這日寶玉閒中來問病,興匆匆步入瀟湘竹院中。」趙景深先生藏本有第二回,但開頭「詩篇」與百本張抄本又不同。趙藏本開頭「詩篇」云:小窗無事遣幽情,秋到重陽爽氣增。點點金菊齊開綻,哀雁一聲過樓東。(有一位)多病多災林黛玉,病在瀟湘館院中。懨懨斜臥牙床上,(不覺的)心思睏倦睡朦朧。《悲秋》除一回本、二回本外,還有三回本。第三回按「主意兒一定將身起,他這裡步出了瀟湘回轉了怡紅」之後,題為《望月》開頭的「詩篇」云:萬丈寒光透九重,西風陣陣冷似冰。萬木凋殘飛敗葉,百草經霜顏色更。下接「林黛玉見他不語揚長去,更覺得寂寞無聊怨氣生。」
以上三例,告訴了我們《紅樓夢》子弟書版本間的文字差異。那末,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又是什麼呢?我個人認為至少應該有以下幾點:
(1)從抄本來說,抄手水平高低不同,抄本質量也不一樣。有的抄手粗通文墨,抄寫時多錯字、別字,有時抄脫抄錯;還有的自認為原文不妥擅自改動增刪。如「蕉窗」寫作「芸窗」,恐怕是因「蕉」、「芸」形近而訛。又如趙藏本《悲秋》二回本前的「詩篇」末二句,本是一回本(百本張)中的二句,傅藏本第一回的末二句,趙本抄入「詩篇」,可能是竄頁所致。此外有的抄本雖分回,但回前「詩篇」沒有了,這也可能是抄手偷工而刪去的。
(2)說唱者在演唱過程中為適合口語習慣和自己的理解,加以改動或增刪。如改「狐媚」為「西子」;「發訕」改為「害臊」等等。
(3)作者或演唱者覺得有些唱詞有損於人物形象,而加以改寫的。如《遣晴雯》中一些唱詞就損害了晴雯的剛烈、正直、純潔的形象,所以有的抄本就刪去或改寫原唱詞(例見前,不煩引)。
(4)從抄本到刻本、印本過程中,有些唱詞恐怕是「編輯」作了加工,所以有抄本與刻本、印本間的差異。總之,通過各種不同版本間的文字比較,我們不僅從中可以瞭解到這些說唱資料內容上的一些變化,同時還可以對它的形成、流傳、整理過程有所瞭解。因此,這種版本文字比較的研究,是有重要意義的。
五、《紅樓夢》子弟書的內容
《紅樓夢》子弟書的故事內容,取材於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中的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情節。作者在基本上忠於原著主要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又根據子弟書的特點,有所發展。
大家都知道,《紅樓夢》中的劉姥姥一進、二進、三進大觀園,寶黛初會,椿齡畫薔,黛玉葬花,黛玉悲秋,晴雯撕扇、補裘、被逐(包括換襖、磕指),誄雯,湘雲醉臥芍葯茵,海棠結社,黛玉焚稿等回,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子弟書作者抓住這些動人故事,改編成子弟書。拙編《紅樓夢子弟書》,共收二十七篇,其中寫到的主要人物就有:寶玉、黛玉、寶釵、晴雯、王熙鳳、劉姥姥、湘雲、妙玉、椿齡、李紈、紫鵑等人。寫到的故事有寶黛愛情的段子七篇,劉姥姥進榮府的八篇,晴雯的五篇,妙玉的兩篇,餘者也各有一篇。寶黛是《紅樓夢》裡的主人公,他倆之間的愛情、婚姻悲劇感動過千百萬的讀者。在近四十篇《紅樓夢》子弟書中,《悲秋》誕生於嘉慶十九年前,是諸種子弟書裡最為成功之作。得碩亭評論說,「西韻《悲秋》書可聽。」二凌居士也說,「惟此《悲秋》一段……可與歐陽賦共賞。描寫傳神,百讀不厭一?」(6)這部作品是作者以《紅樓夢》第二十七回「埋香塚飛燕泣殘紅」和第二十九回「多情女情重愈斟情」為基本「素材」,抓住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圍繞著寶玉探病這一情節,在「情」字上盡情發揮。在第一回「黛玉悲秋」裡,作者以其細膩的筆觸描寫了黛玉寄人籬下的悲涼心緒和面對蕭蕭落紅的秋景聯想自己身世的傷感心境。唱詞中寫道:「佳人對景頻嗟歎,(他的那)身倚闌干愁緒增」。「眼前一派淒涼景,(似這等)衰草寒煙好慟情。」又寫道:「最可歎逝水年華光苒苒,如梭歲月勢匆匆。青春虛度難留住,綠鬢消磨去不停。黃泉不去無歸路,(還不如)草木逢春枯又榮。(似我這)浮生好比花間露,病體已如風裡燈。回首紅顏能幾日,已到了葉落歸秋途路窮。……佳人越思柔腸斷,止不住姣聲兒嗚咽淚珠兒傾。」到了第二回「寶玉探病」裡,作者又形象地描寫了黛玉病容和寶玉的真摯的關懷之情。詞中寫道:這公子床頭對面輕輕坐,悄悄兒細驗病形容。見佳人頭邊斜倚著鮫鮹枕,身上橫搭著舊斗蓬。柔氣兒一陣兒姣吁一陣兒咳,細聲兒一會兒哎喲一會兒哼。繡鞋兒一面兒遮藏一面兒露,纖手兒一隻兒舒放一隻兒橫。小枕兒一邊墊起一邊兒靠,書本兒一卷兒拋西一卷兒東,烏雲兒一半兒蓬鬆一半兒繞,孤拐兒一個兒白來一個兒紅。|當黛玉睡醒來,寶玉勸她將養身體,先是問道:這幾日午後的發燒可曾止,夜間咳嗽可曾輕聲?身軀兒可比從先強與弱?飲食兒或比先前減與增?送來的茯苓服過了無有?拿來的燕窩吃過不曾?配的那丸藥可是那一料兒好?尋的那偏方兒到底是那樣靈?|當黛玉說到自己病重可能不久於人世時,寶玉又深情地勸解道:大勢無妨何至如此?你把煩惱憂愁暫止停。我勸你藥也要吃病也要養,為什麼自己熬煎把自己坑?茶飯兒也要勉強著進,身體兒也須扎掙著行。早些兒歇下休熬夜,厚些穿衣莫著風。想吃什麼說知璉二嫂,要什麼東西告訴愚表兄。園中的姐妹跟前常走走,散散悶強如睡臥在房中。若是睡壞了脾胃多添了病,叫我心中豈不疼?
在這裡,作者沒有拘泥於原著的字句,而是盡量發揮「情」字的感染力。以悲寫情,情中透悲,悲中有情,讀後令人淚下。繼《悲秋》之後,《露淚緣》是一部較為成功的多回本《紅樓夢》子弟書。它取材於《紅樓夢》第九十六回「瞞消息鳳姐設奇謀,洩機關顰兒迷本性」後至一百四回。其結構完整,段落清晰,唱詞優美,情節感人。全書分《鳳謀》、《傻洩》、《癡對》、《神傷》、《焚稿》、《誤喜》、《鵑啼》、《婚詫》、《訣婢》、《哭玉》、《閨諷》、《證緣》、《餘情》十三回。每回一韻,前十二回以月令起句,末以「閏歲」收尾。正如耿瑛同志在評價這部子弟書結構時所說:首回以「鳳姐設奇謀」開筆,迅速展開矛盾。二回「傻大姐洩密」承上啟下,從第三回起,通過寶玉探病、黛玉自歎、忍痛焚稿、訣婢歸天,直到寶玉靈前哭黛玉,一層層把悲劇推向高潮。最後一回落在「癡公子余痛觸前情」上,前後呼應,確實是「文章要有餘不盡方為妙,越顯得煞尾收場趣味別」。雖然最後一回故事跨度很大,但卻突出了寶玉念念不忘黛玉的一片真心(7)。晴雯是個女奴。在《紅樓夢》中,她的判詞是:「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她的一生雖短促,但她的剛烈、直樸、純潔無暇、嫉惡如仇的鮮明性格,給讀者留下了強烈的印象。她的生命是被封建勢力吞沒的,作者讚頌她不甘奴隸地位而進行抗爭,並通過她的死來揭露那個吃人社會的罪惡。子弟書作者對晴雯這個人物寄予了深切的同情,通過《遣晴雯》、《探雯換襖》、《晴雯撕扇》、《晴雯繼恨》等篇,熱情歌頌她,為她申冤。《芙蓉誄》是一部「晴雯小傳」,全篇共六回,分《補呢》、《讒害》、《慟別》、《贈指》、《遇嫂》、《誄祭》。作者在這六回長書中,突出控訴了王夫人等人對晴雯的陷害、誣蔑,在《贈指》、《誄祭》中又寫出了寶玉與晴雯之間純潔的主奴關係和寶玉對這位不屈的女奴的深切、真摯的懷念之情。劉姥姥是個賈府沾親帶故的鄉下老婆子,是《紅樓夢》中的一個小人物。她一入榮國府是為了「借貸」,二入榮國府逛了大觀園,故事感人。劉姥姥的身世言行,在當時的下層社會裡頗有代表性。子弟書作者大多出身低微,對劉姥姥這樣的人物不僅極為熟悉,而且有一種格外的同情心。因此,在《紅樓夢》子弟書中,關於劉姥姥的說唱數量僅次於有關寶黛的愛情段,與晴雯的說唱段子差不多。《二入榮國府》共十二回,也可以說是一部「劉姥姥小傳」了。
其它各篇,如《椿齡畫薔》、《海棠結社》、《品茶櫳翠庵》、《湘雲醉酒》等,都寫得有聲有色,各具千秋,在廣大讀者和聽眾中深獲好評。但由於篇幅所限,這裡就不一一加以介紹了。
六、《紅樓夢》子弟書的價值
在北方諸多曲藝曲種中,子弟書是最早取材於《紅樓夢》,將這部罕世奇書介紹給廣大下層社會的。這些作品的存在,為我們對它進行系統研究提供了最直接的根據。著名戲曲家、民俗學家傅惜華先生曾說過:「子弟書之價值,不在其歌曲音節,而在其文章。詞句雖有時近於俚淺,婦孺易曉,然其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出其口;極其真善美之致。其意境之妙,恐元曲而外殊無能與倫者也」。(8)這個評價,是僅就子弟書的藝術成就而言的,並沒有評及其思想成就,有一定的片面性,或者說很不全面。1959年北京大學中文系55級編的《中國文學史》中談到子弟書時寫道:「子弟書在內容上極為豐富多采。它與彈詞、鼓詞相比較,在題材範圍上要廣泛得多」。又說,「子弟書就總的傾向說是值得肯定的。無論就其思想和藝術來說,都有很多可取之處。我們還應該更細緻地做一些工作,使它很好地為今天服務。」(9)毫無疑問,這個評價是較為全面的。我個人認為,不管是傅氏的評論還是北大55級編《中國文學史》的評論,同樣適合於《紅樓夢》子弟書,是符合這些作品的客觀實際的。《紅樓夢》是一部猛烈抨擊封建制度的偉大的現實主義的古典小說。曹雪芹通過賈史王薛四大家族興衰的歷史過程,不僅無情地鞭撻了這個舊制度的種種罪惡和腐朽不堪,預言它必將滅亡的歷史命運,而且更重要是寫出了不甘於奴役的人們的抗爭,歌頌他們堅貞不屈的鬥爭精神。原作的思想性決定了改編的《紅樓夢》子弟書的思想性也高於取材其它方面的子弟書的思想性。例如,寶黛愛情是建立在政治思想完全一致的基礎上逐步發展成熟的,閃爍著早期民主主義思想的萌芽,代表了即將到來的時代的新人形象。但在封建舊勢力的圍剿下,寶黛愛情被扼殺了,造成了一出摧肝碎膽、令人憤懣和同情的悲劇。那末,釀造這出悲劇的罪魁禍首是誰呢?又是誰直接導演了這場悲劇呢?當然,從根本上說是封建制度,這是真正的罪魁禍首。但直接導演者卻有兩種說法,據程高本所寫,是王熙鳳搞的「掉包計」,賈母同意了這個「掉包計」。顯然,賈母、王熙鳳是這出悲劇的直接導演者。另一種說法是那位深居皇宮內苑的元妃一手導演了這場悲劇。子弟書《石頭記》的作者採用了後一種說法一篇唱詞中寫道:說話間,僕婦回說宮中有旨,夏太監要在老太太的跟前稟事情。……說,「娘娘命我來傳密旨,很惦著寶二爺的青春已長成。急欲給他聯配偶,說林姑娘到好呢,又礙著中表的俗傳不便行。惟有寶姑娘端謹大方真淑女,必能夠舉案齊眉賽孟鴻。」說,「請太太即刻去求親莫暫停。」
無須多說,作者如此改編的唱詞,思想性是高於百二十回本的寫法。我甚至由此懷疑作者是據(八十回本)《石頭記》改編的,而不是據百二十回本《紅樓夢》改編的。作者是有眼光、有膽氣的。又如,《晴雯繼恨》,寫晴雯被讒後在病中被逐,含冤而死。誰是直接兇手?是王夫人。晴雯憤怒地控訴道:說我雖是稍有聰明也過犯,為什麼登時攆逐信浮言?竟說我狐媚偏能來惑主,到底有甚麼實據就掩袖宮讒?如今我倒深悔從前錯,空作了盡心竭力無玷丫環。只有我心直口快難容物,所以才將風月擔。故使我衾枕夜抱終無分,反落個妖嬈淫賤眾相傳。
改編者懷著強烈的愛憎,通過唱詞道出了當時社會的炎涼世態,人心險惡;同時無情地揭露了王夫人(統治階級的代表)的假慈假悲的嘴臉,使人看到溫情脈脈的面紗後面吃人的本質。
《紅樓夢》子弟書的重要價值,還表現在它成功的塑造了賈寶玉、林黛玉、晴雯、紫鵑、劉姥一系列人物方面。如,《會玉摔玉》寫出寶玉的「似傻如狂」;《雙玉埋紅》、《悲秋》、《葬花》寫出黛玉的多愁善感和寶黛之間心心相印的真摯的愛情;《晴雯撕扇》寫出俏丫環的任性;《湘雲醉酒》寫出史大姑娘的「憨厚」和天真無邪;《一入榮國府》寫出劉姥姥「告貸」前後的不同心情;《二入榮國府》則寫劉姥姥純樸善良又老於事故,逢場作戲、含淚作態以討賈府太太小姐們的喜歡,刻畫的活靈活現,使人聽了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一入榮國府》第一回《探親》,寫劉姥姥來到賈府門前時,唱詞道:老霜婦搭訕蹭到了角門首,未語開言面帶春。說:「有禮了,借仗大爺們給俺通個信,特來府上望候一個人。」第四回《贈銀》中寫出劉姥姥看到王熙鳳賞給的白銀的喜悅心情。唱詞道:說話間姥姥早已吃畢了飯,玉人兒情過霜居復又說:「你今來看多承愛,怎麼好叫你空回理不合。幸而有太太拿來銀數兩,原是給我的丫頭們去作活。暫將此項聊為贈,突然的刻下拮据的了不得。莫嫌微少旋留下,望念親戚勿怪薄。」令平兒將銀付與姥姥手,老霜居看見白銀笑呵呵。連說道:「多謝姑奶奶!」將銀揣懷內,笑嘻嘻又是說來又是念佛。
《二入榮國府》,劉姥姥又是一番形容,第八回賈母設宴招待,書中寫道:婆子說:「老祖宗賞飯我全領,才吃的儘是美味與饈珍。咱府中日用三牲是吹力,像我這適才領飯算是開葷。在鄉下蒜泥兒拌生茄子,小米兒熬粥醃菜根,幾工夫有這鮮酒活魚入嘴唇!」接著,作者評論道:這婆子形容雖笨他心中巧,常言道長老了的生薑更辣人。一句句捎言帶語把艱難訴,奉承時隨風兒上下順可人的心。來意原為是求周濟,看光景搭訕著便把腳兒伸。
《紅樓夢》子弟書在著意刻畫人物的同時,也很注意環境的描寫,這是它的又一值得重視的特點。《會玉摔玉》中寫黛玉進賈府,通過黛玉的眼睛把賈府富貴華麗、鼎食鐘鳴之家的氣象描寫得淋漓盡致。《一入榮國府》又通過來自鄉下的積年婆子的眼睛再次寫出「一番勢力多嚴肅,大家子風氣不同尋常」的氣勢。子弟書作者懂得寫環境、景物與寫人寫情的關係。在《葬花》中,先是寫景:蘅蕪院蘭芷生香凝座右,秋爽齋芭蕉分綠窗前。稻香村麥浪翻風平疇縹緲,怡紅院海棠映日玉砌暄妍。花漵兩旁青紗嫩嫩,菱洲一帶綠水灣灣。恰正是春光到處韻華滿,說不盡樓榭亭台景物繁。然後寫黛玉的心情卻是:癡迷了戲耍的心腸無半點,淚潸潸牢騷愁緒有千般。意遲遲輕移玉體將行又止,癡呆呆步出瀟湘館外邊。悶懨懨懶玩園中景,嬌怯怯不住蹙眉尖。這是採用的「反襯法」,和用秋風秋色、落葉蕭蕭寒煙漠漠來襯托黛玉悲涼心情,效果是各具千秋。《紅樓夢》子弟書的價值是多方面的。除了前面所談到的三個重要方面外,它在語言上具有通俗生動、大眾化的特點。為了適合口頭演唱的需要,作者非常講求文體。他們運用敘事詩式的韻文體(10)、排比句(11),增強演唱的節奏感。作者們還十分注意抓取動人的故事和情節集中描寫,以突出人物的鮮明性格,給聽眾和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紅樓夢》子弟書具有強烈的地域色彩,許多篇中保存了珍貴的民俗學方面的資料。因此,就整體和主流來看,《紅樓夢》子弟書在中國紅學史上不僅是不應被忽略的一章,就是在我國曲藝史、詩歌史、小說史、戲曲史以及民俗學、民族文化史上,也應該有它一席地位,要予以一定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