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樓夢》 與天台宗

《 紅樓夢》 與天台宗

《 紅樓夢》 與天台宗

紅樓評論

《 紅樓夢》 的故事是經那一僧一道的轉述才流傳於世的,因這「二位仙師」的行為帶有濃厚的神話色彩,至今尚未見有人探究其來龍去脈。可是佛教和道教在我國已傳播了近兩千年,它的影響波及到各個領域,自然也滲入到文學作品,所以我們亦應重視它的存在。如《紅樓夢》 和《 聊齋》 ,分明是作者要借僧道尼姑及神鬼狐仙來反映社會現狀,只有深入地研究這些內容,才能更好地瞭解作者意圖。本著這一精神,我對《 紅樓夢》 裡的二位仙師作了一番探索,發現他們與浙江省暨天台宗的關係極為密切。但我這些初步的認識是否符合實際,是否真有道理?實感沒有把握。現說說我的粗略見解,望得到讀者的指教。

我國的佛教有「南宗」和「北宗」之分,兩宗的觀點不同:南宗認為人心本有佛性,可頓然破除妄念,悟得佛果,超脫世間煩惱,立地成佛。佛教界稱這種情形是「頓悟」。北宗則恰恰相反,他們認為由於人們受到世俗雜念的影響,需要長期修行才能自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覺悟的境界,即所謂「漸悟」。這是南北二宗長期實踐的結果,後人稱之為「南頓北漸」。

那麼《 紅樓夢》 中的佛事行為屬於哪一宗?事例證明是南宗:

甄士隱原先根本不信佛,他第一次看到那一僧一道時非常反感,競遠遠地離開了。但第二次相見就不同了,解了個《好了歌》 即頓然徹悟,立刻棄家去當和尚了,這顯然是「頓悟」之舉(第一回)。

賈寶玉遇到些煩惱事,也頓然解悟,又是續《 南華經》 ,又是參禪占偈,大有絕別人世之意,但當受到釵黛的批評開導後又很快反悔(二十一、二十二回)。這種種行為也都是「頓悟」的表現,完全符合南宗的教義。

惜春在燈謎詩中說自己「性中自有大光明」(二十二回),即她心中早有佛性,早想進入佛門,這肯定也是南宗的教義。

還有柳湘蓮、芳官和藕官,一氣之下便出家當了和尚、尼姑(六十六回、七十七回)。

南宗和北宗是兩個大宗派,若細分則有十多個小宗派,神瑛侍者和十二金釵屬於哪一宗?哪一派?大量的事實說明他們來自天台宗- 這個「來自」當然是指作者的調度安排,並沒有什麼人真的會從天上掉下來。

浙江有個重要的佛教宗派叫「天台宗」,他們不但認為人心本有佛性,其第九代祖師「湛然大師」還發展了這一學說,提出了「無情有性」和「非情成佛」的新理論,即木石等無情之物也有佛性,草、木、磚、石皆可成佛。這在今人看來簡直不可思議,但在佛教內部卻得到響應,並廣為宣傳。另一教派「密宗」(真言宗)也持此議。

所以《 紅樓夢》 中的那塊頑石會說活,道士笑作答,寶玉不忘「木石前盟」等等情節均不是憑空臆造,而是源於佛教的教義,確實有其社會基礎。以後賈寶玉又詳細論述過這一觀點(七十七回)。

頑石第一回出場時載有一偈:「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系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所謂「偈」就是佛門頌詞,有多種格式,常見的僅有「通偈」和「別偈」。通偈為三十二音節,別偈不超過二十八個字,皆要結為四句。因它是佛門頌詞,佛教各宗都用偈,但相比之下南宗用偈的時候更多些。因偈語是韻文,沒有相當的文化修養是作不出來的,南方的僧侶一向文化較高,用偈的頻率自然就多些。天台宗內高僧輩出,名震東南,連日本、朝鮮的教友都慕名前來學習取經,更是常用偈語交流和探討佛教義理,所以最一早對這個字作出解釋並提出嚴格要求的是《天台仁王經疏》 :「偈者,竭也,攝義盡,故名為偈」。天台宗愛用別偈,佛教界稱其為「蓮偈」。可見天台宗十分重視偈語,「石兄」初次亮相就載有一首別倡,意在表白它來自天台宗。

頑石投胎轉化為賈寶玉,他在第三回出場,脖子上 戴著金璃瓔珞。戴瓔珞是天台宗給其門徒授戒時的一項程序,一種標誌,謂之「瓔珞羯磨」。不但《妙法蓮華經》 多次說到過它,我國編輯的《 辭源》 也證實瓔珞見於《 妙法蓮華經》 ,這正是天台宗的本經,簡稱《 法華經》 。因此曹雪芹讓賈寶玉戴瓔珞是特設的一種印記,進一步強調他確實來自天台宗。另有熙鳳和寶釵也都戴著瓔珞(三回、八回),而賈母不但在案上放著瓔珞,連其屏風也喚作「瓔珞」 (五十三回),這證明她們都隸屬天台宗。

更值得注意的是:賈母的那架屏風起先稱作「慧繡」,後被文人改為「慧紋」,恰與天台宗的創始人「慧文」之名同音。曹雪芹為了「將真事隱去」(第一回語),常用諧音字,這「慧紋」當是了『慧文」的化名。用化名也完全符合天台教義,《法華經》 第二十五品中說,觀世音菩薩在民間現身說法用過三十三種化身暨三十三個化名。

天台宗內有「入理四門」之說,即「第一有門,第二空門,第三亦有亦空門,第四非有非空門」,怡紅院的設計中就安插進了似是而非的「空月」,致使賈政進入都糊塗了,竟迷了路了(十七回)。其實寶玉的房裡只有一個前門和一個後門,根本沒有那麼多的「門」,之所以要那樣寫,意在反映出天台教義,說明屋主人是天台之門徒。

《 紅樓夢》 中幾次說到過寶玉的辮子,但在金陵卻找不到那種梳頭法。製作電視劇時化妝師費了很大周折才查明它類似西藏婦女暨文殊菩薩的髮型。文殊是天台宗信奉的四大菩薩之一,《涅槃經》 將其名譯為「妙德」,夭台宗的《 法華文句》 、《 法華嘉祥疏》 等也譯作「妙德」(音譯是文殊,意譯為妙德),而續書作者就將「文殊」和『沙德」合面為一,給寶玉一個「文妙真人」的賜號(一百二十回),說明高鶚也看出了賈寶玉與天台宗有關。他是否看到過曹雪芹那個「迷失」之稿?怎麼會有如此的巧合?

賈母願每天捨施五斤香油給馬道婆,請她上供,祈求大無明普照菩薩保住寶玉的性命(二十五回)。這位菩薩是天台宗「六觀音」中的第四位觀音,且「大光明」普照之說為天台宗所獨有,別的宗派稱她是「十一面觀音」。

根據以上各點可以推斷:多次出現的那個「瘋和尚」應是天台宗的使者。可能有讀者要問:真有這樣的「使者」嗎?本文的宗旨是努力探尋曹雪芹的創作思想,而不是要討論「有沒有靈魂和神仙」 ?在講唯物論的今天,這個問題是不言自明的,只是在古典文學的研究中不可排除它,還必須說到它,否則《 封神榜》 、《 聊齋》 和《 西遊記》 等一大批古典文學著作中的藝術形象就無法探討研究了。

寶玉的來歷既明,十二金釵的故鄉當然也不能離開天台宗。請看如下事實:

寶玉的靈魂遊「太虛幻境」時,在薄命司內看到金陵十二釵的正副冊子,那上面的文字也屬偈語文體,但作者卻稱它是「判詞」。按佛教教義解釋就是「顯示判別」,或者曰「判釋」,即所謂「判斷經論之旨趣,解釋其義理也」(見文物出版社《佛學大辭典》 619 頁)。那麼哪個宗派愛用「判詞」呢?《四教儀》 稱:「天台智者大師(指智覬)以五時八教判釋東流一代聖教,罄無不盡」。這就明確地告訴人們:天台宗的智覬大師最善用「判詞」的方式解說東方佛教的義理,他在佛教界享有很高的信譽。《紅樓夢》 中的判詞寫得那麼準確,那麼透徹,帶有天台宗的特徵。

林黛玉的父親名林如海,賈雨村的歸友叫張如圭,這「如海」和「如圭」本是天台宗兩位法師的法號,且又均屬杭州的南屏派系(見中華終局《中國佛學人名辭典》 附件一,宗師傳承系統表),離那塊「三生石」很近。

天台宗主張「草木有情」,林黛玉詠柳絮時就寫了「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的詩句(七十回),這既是感歎自己的身世,又體現出天台宗的教義。在其他詩篇中也有類似的情況。

東晉有位高僧名「慧遠」,為擴大佛教聲譽,在江西九江組建過一個詩社曰「蓮社」,吸引了許多文人人社,曾名噪一時。天台宗四明系的本如法師受其影響,慕其雅致,又建立了第二個「蓮社」,參加者達數千人,一時宰輔名士皆以能列名為榮。探春發奮不讓那「蓮社之誰才,獨許鬚眉」,也倡議建個詩社(三十七回),故大觀園裡的詩社實為「蓮社」的繼續,大觀園裡裡的詩人欲作蓮華經的弟子。探春冬天要戴「觀音兜」,就反映出她的信仰和追求(四十九回)。

香菱判詞的第一句曰:「根並荷花一莖香」,荷花就是「蓮華」, 「一莖香」指佛是一莖蓮花化生的,觀世音要坐蓮花座就是此意。這說明香菱的「根」是紮在蓮華經上的,她眉心有從胎裡帶來的一點胭脂痣(第四回),也證明她的「前身」與佛門有關。

秦可卿死後請來一百零八名禪僧拜《 大悲懺》 (十三回),這是天台宗第十七代祖師名「知禮大師」的著作,因他對天台宗的貢獻很大,宋朝的真宗皇帝封他為「法智大師」,世稱「四明尊者」。曹雪芹特選《大悲懺》 有兩方面的意義:( 1 )秦氏與天台宗有緣;( 2 )《大悲懺》 後附有一則《 大悲咒》 ,念此咒語能使「邪念除」,正符合秦氏的品行。這是賈珍在為其心愛的兒媳婦「買前程」- 按佛教規矩,沒有邪念的靈魂才能進入「極樂世界」。

由於天台宗信奉《 妙法蓮華經》 ,它屬下的僧侶對那個「妙」字很有興趣,有的用其作寺名,還有多人用之作法號(見宗師傳承系統表),而妙玉的法號也隨「妙」字,顯然帶有象徵意義,說明她是天台宗的忠實代表,在大觀園的職責是傳播天台教旨,弘揚蓮華經義。

這麼多人都與天台宗有關,其餘的人還會另有信仰嗎?肯定不會的,現我還有十多條例證為據,只是覺得不必再多囉嗦了。大觀園裡也有道徒和丹房,不過他們始終來能取得主導地位。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要問:「太虛幻境」是道教仙境(佛教無仙姑,也不能那樣吃喝玩樂),怎麼與佛門弟子混合在一起了?這個問題我也說不清楚,而且我也有此疑問,尚待有識之士指教。

天台宗與金陵的關係極為密切。天台大師智額未去天台山之前已在金陵修煉了八年,直到南朝陳國的太建七年九月才進浙江天台營建佛隴山,得到宣帝陳頊的大力支持和貪助。陳後主叔寶也很賞識他,數次請他回金陵講經說法。不久陳國即敗;智領又受到鎮守金陵的晉王楊廣的重視(即以後繼位的隋煬帝),親自遣使者奉迎智出山,頻曰:「我與晉王有宿緣」,直赴之,在總管府金城殿設千僧齋,受菩薩戒。楊廣對智的學識十分欽佩,給予「智者大師」的尊號。及至智抓入寂。其得意門生曰「灌頂法師」者攜授給楊廣的遺物去報喪,並從此接替了智的職務,一直與金陵保持著密切聯繫,還親自去隋都弘傳佛法。由此可清楚地看出:天台宗與金陵的關係實在不同凡響,天台宗的高僧必須經常往返於天台與金陵之間。

天台宗與寧波、杭州、蘇州、常州、鎮江、揚州等地也有頻繁的業務往來,可惜一言難盡。也不再詳述了,但有一件事卻值得說說:最早提出「木石有情」的湛然大師家住常州,長期住持常州妙樂寺的教務,寶玉的靈魂返回「太虛幻境」時能在常州西門外的毗陵異參拜賈政(一百二十回),從情理上分析應與湛然有關。因弟子從祖師爺的門前經過必須下拜,所以寶玉才有路遇賈政的可能性,否則那二位仙師很本不用落地,就挾持著寶玉之靈直飛浙江了。

道教注重「丘行」之說,即所謂「木火土金水」也。五行生五氣,五氣有五色,五色配五德,五德處五方,各有其位:不可錯亂。南方屬火德之氣,其色赤,而赤瑕宮和絳珠草告是赤色,故按道教理論推斷,曹雪芹設計的那個「太虛幻境」也應該在南方。寶玉生性愛「紅」,原因亦在此。那位「警幻仙姑」更是通身的水鄉女兒之態,她顯然屬「南宗」——道教也有南北宗之分。

寶玉之靈在仙姑處吃的是「百花酒」,此系杭州仙人的飲料,《 神仙傳》 和《西湖遊覽志》 等多部書都說到過它。

仙女們演唱的十二支曲子是「南曲」,其發祥地在浙江。那個「踱腳道人」又作何解?他很像道家神仙鐵拐李。根據如下:

《 紅樓夢》 裡說到過呂洞賓和何仙姑(二十五回、六十三回),表明作者已將道教「八仙」納入書中,而鐵拐李是唯一得到「太上老君」秘傳的嫡系弟子。他虛心好學,道行不凡,若按「德才兼備」的標準選代表,非他莫屬。太上老君也姓李,即民間拱稱的「老子」, 寫過一部《 道德經》 ,道教尊奉先祖師。從宗族關係上看,鐵拐李應是老君的後裔,老君對他很器重,曾帶他出訪天竺(即印度)。

鐵拐李姓李名玄,住在天台山著名風景點「瓊台」對面的萬年山上,每當八月十五明月夜他就飛臨瓊台賞月,是天台僧的道友。瓊台上有個石頭椅子即其專座,別的仙人是不能坐的。

但李玄並不久住萬年山,他愛神遊四方,足跡遍及蓬萊諸山及三十六洞天(三十六座神仙府,分在全國各地)。紅樓道人自稱家在「蓬萊弱水西」可能指此(二十五回)。

這裡順便說一下:以前的紅樓註釋本多將「弱水」解釋成我國西部的水名,似乎不妥。道教類書《 雲岌七箴》屢次說到自陸地去蓬萊浪要經過「弱水」,應以此為準。

李玄遠遊時只是靈魂外出,肉體軀殼留在家裡委徒弟楊子看護,某日楊子母病心煩意亂,不慎將師父火化,玄魂回來無所依歸,便附在一具乞丐的屍體上復生。那乞丐原是個蓬頭污面的跋子,李玄也就成了「一腳高來一腳低」的形狀。他見火還未熄,急用水噴,救出一根竹杖,竹杖遂變成鐵拐協助主人行路。這大概就是那句「渾身帶水又拖泥」的原因吧(二十五回)。

李氏原是位身材魁梧的讀書人,因勘破紅塵才離家修道,所以他有興趣也有能力檢閱和抄錄《 石頭記》 。

然而歷史上卻查無此人(許多神仙確有真人作假托,如老子、莊子、東方朔、孫思選等等都被說成是神仙),其人其事全是好事者編造的,實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空空道人」。他名中的「玄」字就是玄虛不實之意,亦即假的。不過今天我們是把他作為一個文學人物看待,又應將其當成真的,倘不如此,我們這個神話大國的諸多優秀作品就無從談起了。佛教認為世上一切有形質的物體都是空的,是暫時的,只有佛才是實在的,是永恆的,曹雪芹借用這位虛擬的神仙充任道家代表,完全符合佛教義理,真可謂「天衣無縫,無懈可擊」。

一日寶玉身上的那塊玉忽然不見了,將賈府鬧得家亂宅翻,無計可施,岫煙提議請妙玉扶亂,妙玉即擺設香案,書符祝告,請問了「拐仙」,鐵拐李果然送來了信息(九十五回)。這證明續書作者也看出了「跋腳道人」就是鐵拐李,找玉必須詢問李仙人。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