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兄」是誰?---《紅樓夢》作者瑣談
戴不凡同志《揭開〈紅樓夢〉作者之謎》一文的主要結論,是認為先有一個叫「石兄」的寫了部題名為《風月寶鑒》的小說,後來曹雪芹把它修改而成今天的《紅樓夢》。戴文引述了好幾條把作者和石兄加以區分的脂批,以證明曹雪芹和石兄確係兩人。
這一結論的根據究竟如何呢?這就涉及到「石兄」是誰的問題。
所謂「石兄」也者,乃是對小說所寫青埂峰下那塊頑石的稱謂。小說正文就已寫到此點。第一回寫空空道人見了石頭親自經歷的陳跡故事後,遂向石頭說道:「石兄,你這一段故事…… 」。脂硯齋等人在批語中也大量用了「石兄」這一稱謂,其情形則要複雜得多。然而,不管情形多麼複雜,我們還是可以找出其間的聯繫。
綜觀脂批對小說人物的稱謂,除了如稱寶釵為「寶卿」、黛玉為「阿顰」、襲人為「襲卿」等外,比較集中的還有兩個:「玉兄」和「石兄」。前者通常就指賈寶玉,後者除了有時也借指寶玉外,一般則是分別指頑石——通靈玉——那個親身經歷的小說故事的實錄者亦即所謂的「作者」。
如甲戌本第一回有一硃筆眉批云:
「……余嘗哭芹,淚亦待盡。每意覓青埂峰再問石兄,余不遇獺頭和尚,何悵悵!」
此「石兄」即指青埂峰下頑石。
甲戌本第三回和第八回,當寶玉砸玉和寶釵托於掌上看玉時,又分別有旁批曰:
「試問石兄,此一摔比在青埂峰下蕭然坦臥何如?」
「試問石兄,此一托比在青埂峰下猿啼虎嘯之聲何如?」
此「石兄」即指通靈寶玉。
又庚辰本第十七回,正文忽插入石頭自語:「諸公不知,待蠢物將原委說明,大家方知」。「待蠢物」三字下有雙行夾批云:
「石兄自謙,妙。」
此「石兄」則是指小說故事的實錄者亦即「作者」。
上述三種情形均還可找出其它批語,這裡恕不一一列舉。但這兒要強調的一點是:這三者名目雖三,實即一個,即都是那塊青埂峰下的頑石。
小說第一回把這塊頑石的來龍去脈也說得非常明白:當年女媧氏煉石補天,丟下一塊未用,便棄在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後此石經鍛煉後靈性已通,一天聽了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說到紅塵中的榮華富貴,便打動凡心,苦求再四,要到那紅塵中受享幾年;後茫茫大士便大展幻術,將這塊大石變成一塊扇墜大小的鮮瑩明潔的美玉,並鐫上了數字;這玉便是日後寶玉出生時口銜的那塊「通靈寶玉」;以後這玉又復還本質,仍成為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一塊大石,只是上面多了一段經歷故事,這段故事便是《紅樓夢》。因此,石頭——通靈玉——小說故事的實錄者,這就是曹雪芹筆下的「石頭」的經歷。這個經歷應該說是很清楚的。
在曹雪芹開始所創造的神話故事中,賈寶玉的前身則是神瑛侍者,和石頭是兩回事。如果列個簡明的公式,就是:石頭——通靈寶玉;神瑛侍者——賈寶玉;後來程偉元、高鶚刻本把石頭和神瑛侍者合二為一,顯然搞混了;但戴文卻因此弄出了兩個寶玉:大寶玉的前身是那塊頑石,小寶玉的前身則是神瑛侍者;這卻是把賈寶玉和通靈玉搞混了。
弄清了石頭——通靈玉——小說故事的實錄者這樣一個脈絡,我們便可看到:所謂石頭,乃是作者筆下所創造的一個藝術形象,這個形象是以小說故事的親見親聞者和實錄者的身份出現的,故它不時地插進來直接說話。而所謂「石兄」,則是對石頭的一種稱謂。打個不完全適當的比方,就好像有些小說中「我」的形象一樣。我們不能說「我」就代表了作者,或是作者之外的那一個真人;同樣,我們也不能把「石頭」或「石兄」看作實有其人——而且這人還是《紅樓夢》真正皊?作者。任何把作品的藝術形象同生活中的某一個真人等同起來的做法都是不符合文藝創作的原則的,即使這個形象是確有所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