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的思想

紅樓夢的思想

紅樓夢的思想

紅樓評論

欲瞭解一小說之真價值,首當考其思想之所在,次則察其寄托此思想之情節,又次則究其所以闡發此情節之技巧焉。

夫小說所以描寫人生者也。作者於動筆之先,其對於人生必具一種觀念,此觀念蘊蓄於其腦海之中,吾人名之為思想。及其下筆也,無往而不欲闡發其思想。特其闡發之法,異乎說理之文耳,不作明白之說明,不作直截之教喻,或寓托於人物之性格,或表現於人物之際遇,俾喚起讀者之感情焉。夫是則思想者乃一小說之基礎,其不可不察也明矣。

《紅樓夢》 之思想唯何?

世之淺見薄識者流,每見《紅樓夢》 一仔備述兒女情濃之盛.誤解《紅樓夢》除言情而外,別無思想。嗚呼,《 紅樓夢》 豈徒言情而已哉!又有主觀太深之輩,惑於成見,用穿鑿附會之眼光,妄稱《紅樓夢》 中蘊藏民族主義之思想甚摯。亦未能道《紅樓夢》真正思想者也。然則《 紅樓夢》 之思想,固不難窺見。第一回中有云:

……可巧這日拄了枴杖,掙到那街心前散散心時。忽見那邊來了一個跛足道人,瘋狂落拓,麻鞋鶉衣.口中念著幾句詞道: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身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士隱聽了,便迎上來道:「你滿口說些什麼?只聽見些『好了』『好了』! 」那道人說道:「你果聽見『好了』兩字,還算你聰明呢。可知世上萬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找這歌,便名《好了歌》!」士隱本是有夙慧的,一聞此言,心中早已徹悟,因笑道.「且住!待我將你這《好了歌》 注言出來何如?」道人笑道:「你就請解!」士隱乃道: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樑,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說甚麼,脂正濃,紛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堆白骨,今宵紅峭帳裡臥鴛鴦!金滿箱.銀滿箱,轉瞬乞丐人皆謗,正歎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紅樓夢》 之思想,盡在此「好」「了」兩字之中。吾人荀細按書中,則此一百二十回之《紅樓夢》無一語非「好」「了」兩字之診釋。自人生之現象觀之,則曰「好」,自其真相言之則曰「了」, 「了」者,無常也,「笏滿床」則「好」矣,乃有「陋室空堂」之口。再自其解脫之道言之.亦曰「了」, 「了」者,清靜寂滅也,如能以世間一切「好」忘得「了」 ,便可領略神仙之好。故《 好了歌》中之「了」字作兩種解釋,吾人不可不察者也。請再詳析言之。

《紅樓夢》 中備述榮、寧二府之榮華,而終則煙消火滅,寶、黛情濃,終則生離死別,大觀園中無數女子,莫不流離顛沛,身委塵上為其終局。一切皆始則「好」終則「了」,故曰《紅樓夢》者描寫自「好」至「了」之人生真相者也。蓋《 紅樓夢》 作者觀察人生之結果,覺世間森羅萬象之種種事物,皆流轉變化,無常住不變者。不論「功名」也,「金銀」也,「嬌妻」也,「兒孫」也… … 俱屬虛幻。滄桑變易,聚散無定,盛衰不常。少者轉瞬便成老人,生者轉瞬即變枯骨,梧桐驚秋而落葉,家燕來寒而已西。「歌舞之場」變為「衰草枯楊」, 「紅消帳裡之鴛鴦」即「黃土隴中白骨」之變相……一切現象,皆非「有的」實現,乃「空的」幻影,人生正如一場春夢,終有夢醒之日,又如一幕戲劇,必有曲終人散之時,故曰:「世上萬般,好便是了」,好為了因,了乃好必然之果也。書以「夢」名,且書中屢用「夢」「幻」「虛」「空」「假」等字,開端即云:「曾歷過一番幻夢,」皆所以明人生之無常與虛幻者也。

人生既流變無常,剎那生滅。而世人之對於事物恆有欲其圓滿之慾望,且恆具執著之心,蓋莫不願花能好,月能圓.既好既圓矣,尤願其能常好常圓焉。故人類之慾望與事物之真相,在在不相吻合。有時雖能得暫時之滿足,以其不能常住也,暫時之滿足轉成失望之開端,有時並暫時之滿足亦不能得之,於是人生於世,在在感到失望,在在感覺苦痛矣。老、病、死,固屬最顯著之三大失望, 三大苦痛,此外更有愛別離苦,怨僧會苦,求不得苦等… … 人類便成苦聚,世界便是苦海,無往而非苦惱也。故人生固如春夢,乃惡夢也,人生固如戲劇,乃悲劇也。《紅樓夢》,既表現此虛幻之人生,更進一步之苦痛。吾人證以書中人物際遇,便可瞭然,蓋無一人不浮沉於苦海之中者。書中緣起有云:「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又如太虛幻境中所有各司,曰「結怨」,曰「朝啼」,曰「暮哭」, ,曰「秋感」,曰「春悲」。又曰「萬艷同杯」(萬艷同悲也)。又曰「千紅一窟」(千紅一哭也)。皆為此苦字立說者也。

人生固屬虛空而悲苦,而《 紅樓夢》 作者於世間森羅萬象之事事物物中,尤致力於戀愛無常及悲苦之描寫焉。蓋戀愛是人生之方面,而如最普遍最尋常最能博得讀者同情之方面也,故《紅樓夢》遂以寶玉之戀愛故事為主,而其餘人生各方面之無常遂成其賓。作者之目的,因為表現其整個之人生觀,而欲借此使讀者能知其一而反其三焉。

《紅樓夢》 作者,對於戀愛之無常苦痛,亦有以象徵之筆作明白之教喻者。如第五回中有云:

… … 推寶玉入房中,將門掩上去,……至次日,便柔情繾綣,軟語溫存,與可卿難解難分。因二人攜手出去。遊玩之時,忽然至一個所在。但見荊棘遍地,狼虎同行。迎面一道黑溪阻路,並無橋樑可通。正在猶豫之間,忽見警幻從後面追來說道:「休向前,作速回頭要緊!」寶玉忙止步問道:「此系何處?」警幻道:「即迷津也!深有萬丈,遙亙千里。中無舟楫可通,只有一個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撐篙。不受金銀之謝,但遇有緣者渡之!今偶至此,設如墮落其中,則深負我從前臨嘀警戒之語矣……」話猶未了,只聽迷津內響如雷聲,有許多夜叉海鬼,將寶玉拖將下去。… …

迷津者,戀愛之深淵也,夜叉海鬼者,戀愛之對象也。吾人所津津樂道之柔情縫絡也,軟語溫存也,苟一細想,其結果則何異於自陷荊棘之中,行於虎狼之群耶?戀愛正如其餘一切之人生現象,莫不以苦痛為其終局,所謂如花似玉者,總不過夜叉海鬼之流耳。又如第一百十六回寶玉二次游太虛,見鴛鴦、晴雯、黛玉、鳳姐、可卿諸人,呼之「親姐姐,好妹妹」,非特眾皆不之應,且「忽見那一群女子,都變成鬼怪形像,也來追撲!」更申明前義。

第一百二十回中,作者從假士隱口中,作此議論之:… … 大凡古今女子,那「淫」字固不可犯,只這「情」字,也是沾染不得的。所以崔鶯、蘇小,無非仙子塵心,宋玉、相如,大是文人口攀。凡是情絲纏綿的,那結果便不可悶了!不可間者何?曰苦痛而已矣

綜上所言,則《紅樓夢》作者對於人生之觀念,與佛家「苦諦」之說相似,諦者審諦不虛也,苦諦者,苦乃人生審諦不虛之真相也。《紅樓夢》解人生之真相既明,吾人當進一步再究其言此真相之原因焉。

《紅樓夢》之作者,篤信命運之說。以為天地間一切事物,其盈虛消長,興衰際遇,皆有一定之趨勢。蓋盈者必虛,興者必衰,月圓而缺,花好而謝,乃最顯著之現象也。書中第十三回有之:秦氏道:「常言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又道登高必跌重。如今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樂極生悲,若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詩書舊族?……若目今以為榮華不絕.不思後日,終非長策。眼前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要知道也不過是瞬息的繁華,一時的歡樂!萬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語!"

盛筵必散,乃天下之公理,無可例其外者。此公理既如斯之整齊劃一也,儼然若有人為之主宰者,此主宰者,吾人無以名之,名之曰命運。《紅樓夢》曲中有之:「這是塵寰中消長,數應當。」數,即命運,命運乃應有之自然現象也。

吾人之生,一舉一動,無往不受此命運之支配,若傀儡然,不由自主.悉以命運之意志而定,而命運之意志,乃胸有成竹,而非偶然。吾人謂事物之無常,而自命運觀之,正其有常也。故第五回中又云:「分離聚合皆前定。」且《紅樓夢》之設警幻仙姑豈徒然哉?蓋即命運之象徵也。警幻「司人間之風情月債.掌塵世之女怨男癡」, 正副金釵一生之際遏,莫不全在掌握之中,且注定於其「冊子」之中矣。

人生既苦痛而無常也.然亦有解脫之道乎?

《紅樓夢》 之作者以為命運之支配固無可逃避,而苦痛則有免避之可能。免避苦痛之法,曰「了」,即佛家之涅磐是已。涅磐者,清靜寂滅也,即廢滅一切妄想,慾望,執著。如是則一切苦惱皆斷根株.心如枯木寒灰,並木而化為煙,灰化為塵,煙散塵飛,一切皆無形蹤,則苦惱無所附著。蓋人事既屬無常,而一切有命運為之前定,則吾人之妄念欲生執著,皆是徒然,特自苦而已,故不若以此寂滅之手段,斯得解脫之道而免沉淪之苦也。

書中昭示此義之處甚多.如前引寶玉游太虛幻境一段,即云:「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撐篙」者,即言凡心如枯木死灰,不生妄想,方可渡此迷津也。又如《紅樓夢曲》中之: 「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苟不看破而遁入空門,則必枉送性命矣。觀妙玉之「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斯所以「終掉陷波中」也。

且書中人物如寶玉、惜春、柳湘蓮,甄士隱等皆以出世為人生之指歸。此皆作者所昭示吾人解脫之道也。

《紅樓夢》之思想,留如上述。善哉王國維先生之言曰:寶玉之苦痛,人人所有之苦痛也。其存於人之根抵者為獨深,而其希救濟也為尤切。作者一一掇拾而發揮之,我輩之讀此書,宜如何表滿足感謝之意我。(《靜庵文集· 紅樓夢評論》〕

又曰:

夫以人生憂患之如彼,而苦哉之如此,苟有血氣者,未有不渴慕救濟者也。不求之於實行,將求之於美術。獨《紅樓夢》者。同時與我人二者之救濟。人而自絕於救濟則已耳,不然,則對此宇宙之大著述,宜如何企踵而歡迎之也。(同上)然後世之讀《紅樓夢》者,往往不能明《紅樓夢》 真真思想之所在,而惑於表面之愛戀描寫,其自墮於魔障也宜矣。《紅樓夢》 之作固已於書中昭示我人瞭解《 紅樓夢》 之方法矣。如第十二回,特書賈天祥以正照「風月寶鑒」而死,蓋「風月寶鑒」即《紅樓夢》之象徵也,吾人讀《紅樓夢》 .苟不注意其背面所蘊蓄之思想,則其愚一如賈天祥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