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樓夢》 在緬甸
緬甸位於中南半島西部,東北邊和中國雲南省接界,東南和老撾、泰國相鄰,西邊和印度、巴基斯坦相接,西南瀕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
緬甸歷史悠久。近代,緬甸淪為英國殖民地。1885 年,英國以武力佔領了緬甸,第二次世界大戰又為日本侵佔,日本投降後又歸英國控制,直到1948 年才宣告正式獨立。新中國建立後,中緬兩國有了真正友好的關係,兩國的文化交流史進入一個新階段。1988 年2 月10 日,《中國文化報》 發表了「《 紅樓夢》 緬文譯本在緬甸出版發行」的消息,在中緬文化交流史冊上留下了動人的一頁。
中緬人民的「胞波」情誼
自古至今在緬甸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中緬兩國之間友好的神話故事,其中一則說:
據說在遠古時代,有一龍公主與太陽神相愛,結果生下三不龍蛋:一個破裂後變成了一塊寶石,所以緬甸盛產寶石,一個孵成了女孩,並由許多神仙把她送到中國,後來成為中國的皇后;另一個孵成了男孩,後來就成為緬甸有名的國王- 騾苴低1 。
緬甸人民自古以來就稱中國皇帝為「烏底巴」,緬語「烏」就是「蛋」, 「巴」就是「生」,意思是「同為蛋生」,也就是「同母所生」。
這是一個奇異而美妙的神話故事,它說明中緬兩國人民歷史上就有一種不同凡響的淵源關係。今天,緬甸人見到中國人時就親切地用「胞波」來稱呼,那意思是說「一母所生的同胞」。緬語中還有「瑞苗」一詞,其意思是「親戚」,表達了中緬兩國人民之間的「親情」。
中外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對中緬兩國的歷史聯繫,有著濃厚的興趣。從考古資料和文獻記載看,定居在中緬邊境的兄弟民族,確實有著密切的聯繫。今天生活在緬甸境內的許多民族本不是緬地的土著,他們大都在史前就從中國青藏和雲貴高原先後遷入緬甸境內的。這其中有孟- 高棉語族,藏緬語族,侗泰語族,他們的祖根在中國。因此,這些使用同二種語言,穿同一種衣服,同飲一江水的緬甸人民用「胞波」來稱呼中國人是充滿兄弟情誼的表示。
1957 年12 月14 日,陳毅元帥在《贈緬甸友人》 2 詩中寫道:
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
又寫道:
彼此是胞波,語言多同匯。
團結而互助,和平力量偉。
陳毅元帥的詩表達了中國人民對緬甸人民的深厚感情。「彼此情無限」、「彼此是胞波」說出兩國人民之間長達二千多年所共同結下的友好關係。
彩石光珠從古重
英國歷史學家哈威在他的《 緬甸史》 中說,中緬友好往來自公元前2 世紀就開始了,這是符合中國史書的記載的。早在漢代,中國史書稱緬甸為撣國,唐稱驃國,宋稱蒲甘,元稱緬國,明始稱緬甸。秦漢時期,東西方的文化交流有陸路和海路兩大渠道,但不論是陸路還是海路,中國的蜀錦、絲綢等都必須經過緬甸運往印度、阿富汗乃至歐洲。公元69 年開設永昌郡以後,今天緬甸境內的一些部落、國家紛紛派使節來中國通好。
公元225 年,蜀國的諸葛亮南征,把中國漢民族先進的農耕技術和先進的文化傳到中緬邊境的各少數民族,也傳到了緬甸。今天在緬甸境內盛傳的諸葛亮的故事,建立的諸葛祠、武侯廟、孔明城,說明諸葛亮南征對兩國邊境少數民族的深遠影響。這個時期,佛教文化也互有影響,到了唐代達到高潮時期。
緬甸是一個佛教國家,同時也是一個音樂國家。繼東漢撣國獻樂之後,唐代驟國獻樂,在中緬文化交流史上是有很大影響的一件事。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寫過一首著名的《驃國樂》 詩,對貞元十七年來獻「騾國樂」作了生動的描述:
驃國樂,驃國樂,出自大海西南角。雍羌之子舒難陀,來獻南音奉正朔。德宗立杖御紫庭,黈纊不塞為爾聽。玉螺一吹椎髻叢,銅鼓一擊文身踴。珠纓炫轉星宿搖,花熨斗擻龍蛇動8 。……
詩人元植也寫有《 膘國樂》 ,注云「貞元辛巳,始來獻」。詩云:
騾之樂器頭象駝,音聲不合十二和。促舞跳趫筋節硬,繁辭變亂名字訛。千彈萬唱皆咽咽,左旋右轉空傞傞。俯地呼天終不會,曲成調變當如何4 … …
這些動人的詩篇,反映了「驃國」獻樂的真實情景,也說明唐王朝對騾樂的重視程度。
宋代,蒲甘與宋中央政府和雲南大理地方政權,都有密切頻繁的友好往來。這在《宋史》 、《 宋會要》、《南詔野史》 及緬甸的《 琉璃宮史》 中,都有詳細記載。
元代,發生過元緬戰爭,但兩國的文化交流仍然發展,在緬甸已有了華僑,元幣在緬甸流通。由於華僑的影響,緬文中開始吸收漢話,對緬甸文化產生了影響。
明代,中緬使者不斷往來,出現了張洪的《南夷書》 和《 使緬錄》,詳細地介紹了緬甸情況,成為中緬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史料。這一時期值得重視的事件:( 1 )明王朝正式建「四夷館」,其.內設「緬甸館」,為中國培養了許多緬語人才,促進了兩國教育事業的發展。(2 )誕生了我國最早一部緬華對照詞典,即《 華夷譯語》 的第二編「緬甸譯語」。(3 )出現了最早的緬文譯成的漢文的兩首詩5 ,這是中緬文化交流的寶貴史料
(一)五言律詩:
青草王孫路,風塵四面沙。
長亭生早月,晴否送映霞。
鍾出僧房夜,泉沉水閣花。
韭菜能下酒,不放問魚蝦。
(二)七言絕句:
江岸秋風好送行,陽關陰雨幾時晴。
馬蹄別入千山外,沙路雲開見日生。
這兩首詩是向達教授從法國抄回的。(4 )鄭和七次遠航繪下了緬甸沿海城市的地名和方位。大約在此時,中國的香木和瓷器在緬甸行銷。
清代,雖然發生過清緬戰爭,但通過和談結束。直到光緒元年(1875 ) ,中緬來往仍然很頻繁。緬甸使者精通漢語的孟干多次訪問中國,並將中國的《 康熙字典》 、《淵鑒類函》 、《 朱子全書》、李時珍的《 本草綱目》 等大批古籍帶回了緬甸。有清一代,中緬文化交流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為促進兩國的友好發展莫定了牢固的基礎。
20 世紀五十年代以後,中緬文化交流揭開了新篇章,兩國政府和人民完全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友好交往。四十多年來,中國的文學作品,如魯迅的《阿Q 正傳》 、老捨的《 駱駝祥子》 、《茶館》 、周立波的《 暴風驟雨》 、曹禺的《雷雨》 和《 日出》 以及吳強的《紅日》 等都先後譯成了緬文,而緬甸的一些文學作界,如《 鄂巴》 、《 緬甸短篇小說選》 也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新的文化交流,進一步促進了兩國人民的胞波情誼。
吳· 妙丹丁與《 紅樓夢》 的翻譯
在中緬文化交流日益發展的20 世紀八十年代,體現我國優秀民族文化的古典名著《 紅樓夢》 緬文版誕生了,他的譯者就是緬甸著名作家、翻譯家吳· 妙丹丁先生。
吳· 妙丹丁,1929 年生於緬甸布扣谷縣一個律師家庭,畢業於仰光大學法律系。他在學生時代就開始寫作,1949 年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說《 苦難的人》 間世。他曾任《 進步雜誌》 、《 新國家雜誌》 、《 新文學雜誌》 的編輯。創作的小說有《 我的丈夫》 、《刀山敢上,火海敢闖》 、《 在陰睹的角落》 、《 瑪瑪》 、《 東風吹來的時候》 等長篇小說及《 妙丹丁短篇小說集》 。他的作品語言通俗洗煉,內容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因此深受緬甸讀者歡迎和好評。作為翻譯家,他先後翻譯過高爾基的《童年》 、《在人間》 、《 我的大學》 ,托爾斯泰的《 戰爭與和平》 ,韓素音的《 毛澤東與中國革命》 ,曹禺的《 雷雨》 、《 日出》 ,此外還有《 高爾基傳》和瑪格麗特· 米切爾的《 飄》 。他因翻譯《 戰爭與和平》 、《 飄》 ,曾於1973 年和1978 年獲得緬甸政府頒發的民族文學翻譯獎。他寫的《 刀山敢上,火海敢闖》 小說被譯成日文,並因此獲得了日本本舊文學基金會的獎勵。
這位學識淵博而辛勤耕耘的學者,對中國人民有深厚的感情,他於1961 年在瑞典參加世界和平大會後曾訪問中國,會見過著名文學家郭沫若、茅盾、巴金和曹禺等人。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從中國英文雜誌上看到介紹《紅樓夢》 的文章,就對《 紅樓夢》 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最初他得到的是一部英國倫敦出版的英譯本《 紅樓夢》 ,花了許多時間閱讀和研究。
1983 年,妙丹丁開始著手翻譯《 紅樓夢》 ,他使用的底本是根據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的楊憲益、戴乃迭夫婦合譯的英文本《 紅樓夢》。這是一部120 回的全譯本,妙丹丁為了譯好這部中國古典名著,事先閱讀和研究了大量有關《 紅樓夢》 的資料和文章,還涉獵到中國哲學以及中國古代建築。他在翻譯中反覆推敲遣詞用語,以求完美地用緬文表達出來。每當遇到疑難問題時,他就向通曉中國歷史和古典文學的老師求教。為了翻譯《紅樓夢》 ,他在一年多時間裡,幾乎把全部精力都投人到翻譯工作上,有時外出也帶著《 紅樓夢》 的英譯本,抽空進行研究和翻譯。緬文《 紅樓夢》 也是全譯本,全書共3169 頁,共分九冊,這是迄今緬甸翻譯文學中最長的一部。正如1 988 年3 月21 日出版的《 燎望》 週刊海外版第12 期上發表的呂濟民先生從仰光發回專電中所說:「這是中緬文化交流中呈現出的一朵奇葩。」
緬文版《 紅樓夢》 是由緬甸新力出版社出版的,全書售價高達63 美元(合378 緬元)。緬甸讀者高度評價這部新譯作,他們認為譯文「具有很高的水平,它不僅忠實原著,保持了作者的風格,而且文筆流暢優美」。對《紅樓夢》 本身的評價,妙丹丁曾在回答中國駐緬記者呂濟民時說道:
《 紅樓夢》 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部傑出的著作。書中描寫的四大家族由盛到衰,反映了封建社會走向瓦解,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它的藝術水平很高,對人物的描寫細傲,刻劃了各種人物的典型性格,具有普遍性,在現實生活中也可以找到他們的影子。
另一方面,《 紅樓夢》 全書貫穿著的愛情故宰,情節十分精彩動人,也曾引起緬甸青年讀者的興趣。我想,把《紅樓夢》 譯成細文,讓細甸讀者能欣賞這部世界古典名著,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這是一位緬甸作家和翻譯家眼中的《 紅樓夢》,他的評價是我們目前所能見到的唯一的一篇評論文字。
緬文版《 紅樓夢》 的出版無疑是中緬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19 「年妙丹丁因協譯《 紅樓夢》 榮獲國家文學獎中的小說翻譯獎,這是他第三次獲得這種榮譽。他在接受緬甸報紙記者採訪時說:「我對翻譯工作有著濃厚的興趣,它把緬甸文學和世界文學連結在一起。」6 目前他已開始翻譯中國另一部古典名著《 水滸傳》 。
「彩石光珠從古重」。《 紅樓夢》 是在女媧煉石補天棄下的一塊五彩石上寫下的「石頭記」,它像「光珠」一樣將受到有著「胞波」情誼的緬甸人民喜愛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