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樓夢》 在越南
越南,古稱交趾,後世又稱安南。它位於中印半島東部,東鄰南海,同我國雲南、廣西、廣東三省區相鄰,西接老撾、柬埔寨。發源於我國雲南大理洱海的紅河與發源於我國青藏高原的湄公河皆流經越南後分別注入北部灣和南海。
在紅河和湄公河的哺育下,中越兩國人民有著悠久的共同文化淵源。據歷史學家們的考證,越南最初的歷史和文化是屬於「中國文化圈」,兩國的文化交往自古至今至少已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了。在長期的文化交流中,中國典籍大量傳入越南,並被改寫和翻譯,在越南人民中形成深遠的影響。曹雪芹的《紅樓夢》 被譯成越南文,就是其中之一。
兩千年的中越文化交流
中越的歷史關係,歷史學家認為從古代到近代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 l )傳疑時期,從上古到公元前214 年秦置象郡;( 2 )郡縣時期(或稱秦漢- 唐時期)從公元前214 年到公元975 年宋封丁部領為交趾郡王為止,交趾正式納入中國的版圖;( 3 )獨立後的時期,從公元975 年到近代。」1 但從中越文化交流史的角度考察,分為以下三個時期較為符合實際狀況。這三個時期即:
( 1 )漢字時期。秦漢之際漢字傳入越地,越南京語吸收大量的漢字,成為書面語言,唐代達到熟悉掌握的程度。這一時期儒學開始傳人越南,一直繼續到公元13 世紀之初。在這一時期裡,中越文化交流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越南的官方文件,如皇帝手諭、政府公文皆是用漢字來書寫。同時,越南的士子被派遣到中原學習,有的還在中原做官,如姜公輔官至諫議大夫,是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他的《白雲照春賦》 漢文本問世,在越南文壇上有深遠而廣泛的影響。二是中國歷史小說傳入越南,如《 剪燈新話》 傳入越南後很受人們歡迎,引起當地文人們用漢文模仿寫出以當地社會為背景的小說。如今存最早的小說本子《粵甸幽靈集》 (李濟川,1329 年)、《 嶺南摭怪》 (陳世法,1493 )、《傳奇漫錄》 (阮嶼)等,都是受中國六朝志怪和唐傳奇影響而創作的漢文作品。此外,如段氏點的《 傳奇新譜》 、鄧陳現的《 征婦吟曲》 等漢文著作,直到今天還為越南人民所熟悉2 。
( 2 )字喃時期。大約從公元13 世紀開始,越南採用漢字的結構和形聲、會意、假借的造字方法造出一種新的「俗字」, 即「字喃」。這種「俗字」到14 世紀系統化,在文學創作中得到應用,至17 、18 世紀方開始盛行3 。在這一時期裡,中國的大量典籍傳入越南,被譯成字喃,如《書經·無逸篇》 (黎季犛譯)、《資治通鑒》 、《 詩經越音註解》 等.至於取材中國歷史和小說的字喃作品,可以說不勝枚舉。如取自編年史的《 蘇公奉使傳》 是由蘇武出使匈奴而來,《王靖》 則是取自僅王昭君嫁匈奴王的記載。又如,阮朝的阮攸寫的《 金雲翹傳》 六八體長詩和阮庭炤寫的《 蓼雲仙》 ,是越南文學史上的瑰寶,家弦戶誦,有口皆碑。《金雲翹傳》 是以清代余懷4 所寫的同名小說再創造出的六八體5 長詩,有3254 行,共12 卷。另有《 林泉奇遇傳》 是由150 首七言律詩構成,大約成於16 一17 世紀,是受唐傳奇《 孫恪傳》 直接影響而成的。類似取自傳奇的作品如《花箋傳》 ,作者阮輝似(1743 一1790 )從中國的《 花箋記》 6 取材創作1800 行的六八長詩,基本保持了原作的面貌。又如《 女秀才傳》 、《 玉嬌梨新傳》 兩書,分別取材中國《女秀才移花接木》 (見凌蒙初《 二刻拍案驚奇》 )和《 玉嬌梨》 7 的故事情節。此外,還有《 西遊記》 、《 觀音出身南遊記》 、《 隋唐演義》 等.,也出現了字喃的改寫本。除改寫本,這一時期還出現大批仿作,不在此一一列舉了。
( 3 )拉丁化越南語時期。17 世紀開始,越南逐漸推行拉丁化越南語,於是字喃成為歷史上的死文字。自此以後,越南開始真正翻譯中國文學作品。據顏保先生的報告8 ,從1906 年到1968 年63 年間,越南翻譯出版的中國通俗小說多達516 種,這個數字除日本之外,恐怕是為數最多的了。
中越文化交流當然不局限於文學作品了,從農業技術、建築、宗教、園林、印刷8 、繪畫、戲曲等各個方面,兩國間都互有影響。例如,在戲曲方面,中國的「三國戲」比小說傳入還要早,先有戲後有譯本。據李福清教授的考察十 ,早期的「三國戲」有《三顧茅廬》 、《 江右求婚傳》、《 花燈傳》 、《 荊州赴會》 、《華容道》 、《 截江傳》 、《 當陽長板》 、《 古城會》 、《 鳳儀亭》 等。正式出版的戲本子,從1910年至1944 年有21 種之多,如《三國演義》 (即呂布殺丁原)、《 三國戲曲》 、《 趙子龍奪幼主》 等譯本,都有相當的影響。
在此應該說明兩點:( 1 )從13 世紀開始,越南出現字喃,但並非從此以後就沒有漢文著作了。事實上漢文字的應用直到拉丁化越南語推行後仍然有以漢文字的著述,只是從此逐漸減少而已。(2 )研究中國通俗小說在越南的流傳歷史,要特別注意到中國武俠公案小說對越南讀者有非常強烈的影響。在316 種翻譯中國通俗小說中,武俠小說- 如,《 風塵俠客》 、《洪家大俠》 、《 紅衣女俠》 、《 江湖女俠》 、《 江南劍俠》等類書所佔比重約近三分之一左右[11] 。俠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悠久的淵源,武俠公案小說在越南的盛行,從另一角度反映了中越兩國人民的共同文化心理,這個特殊現象是值得重視和研究的。總之,兩千多年來,中越兩國的文化交流是非常密切的,在這個領域中有許多課題值得深入探討。正是在上述大背景下,《三國演義》 等古典文學名著傳入越南,並被翻譯成越南文,在越南廣大讀者中被認識、被接受。
六部古典文學名著在越南
在越南,中國歷代小說的傳入對當地文學創作曾經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國六部古典文學名著傳入越南,並被翻譯出版,更加證明這一點。
從目前已知的材料看,《 三國演義》 、《西遊記》傳入越南的時間為最早。這兩部古典文學名著傳入越南的具體時間,迄今還沒有確切材料可以證實。但是,早在字喃時期,已有了《 西遊記》 的改寫本,這說明《 西遊記》 早已傳入了越南。拉丁化後的越南翻譯的中國文學作品,首見阮蓮鋒譯的《三國誌演義》,這個譯本初版於1907 年,地點是西貢。其後,阮安居的譯本於1909 年在河內出版,繼之有阮文詠、丁嘉欣、武甲、嚴春林、賢良、武熙蘇、湖海浪人的譯本分別在西貢、河內、海防、巴黎等地出版。在這些譯本中,阮安居、潘繼柄、阮文詠的本子曾多次重印。最新譯本的時間是1962 年由潘繼柄翻譯、裴杞十[12] 校訂的全譯本(120回)。其初版於1923 年,1959 年由河內普通出版社再版,1962 年再次修訂出版。
《 西遊記》 ,除了字喃的改寫本外,早在1914 年前就有了陳豐穡的譯本,其後河內、西貢、邊知三地出版了樂苦、阮公矯、黃明自、蘇縝的譯本。1961 年由瑞定翻譯的本子,由河內普通出版社出版[13] 。這是一個全譯本,是根據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 年的排印本翻譯的,全書分作八卷,其卷一共10 回,251 頁;卷二共12 回,235 頁,卷三共12 回,237 頁;卷四共14 回,247 頁;卷五共10 回,270 頁;卷六共12 回,223 頁;卷七共14 回,279 頁;卷八共16 回,274 頁。譯本中除根據上海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畫冊拍照的「西遊記」插圖外,還附有《吳承恩的思想、生活及其<西遊記>的來源》 、《 〈西遊記〉的思想意義》 、《 <西遊記>的藝術成就》 、《 〈西遊記〉 的評論與研究》 四篇文章,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提供的材料。據出版前言介紹,譯本小有刪節,但不影響小說故事的完整性。
同日本、朝鮮相比較,《 水滸傳》 傳入越南的時間似乎晚了些,但比《三國演義》 和《 西遊記》 的越譯本又早。1906 年至1910 年,西貢出版了《水滸演義》 ,譯者是阮安姜。稍後,又有阮政瑟、阮杜牧、武明智的譯本在西貢和河內兩地出版。1960 年,羅辰翻譯的70 回本,由河內明日出版社出版,並附插圖。全書分三卷,譯文實際共67 回。譯者「序言」中高度評價本書,說:「《水滸》 在中國古典文學寶庫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被列為四部傑出作品(《 三國演義》 、《 西遊記》 、《 紅樓夢》 及《 水滸》 )之二。《 水滸》 一直在中國社會上廣泛流傳,美國作家賽珍珠將《水滸》 譯成英文,使《 水滸》 列人世界文學名著之林。因而,《 水滸》 為千百萬歐亞讀者所熟知。《 水滸》 是中國古典文學中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作品。它歌頌了正直人的自強自力,不甘受朝廷束縛,不願做昏庸君主奴僕的精神。《水滸》就像一顆珍珠,它不僅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也是亞洲人民的驕傲。」[14]
《 聊齋誌異》 在越南育四種譯本,1916 一1918 年,阮政瑟的譯本在西貢問世,1933 年有署名玄墨道人譯本,1959 年又有阮活的譯本在西貢出版。除上述三種譯本外,越南漢學家阮克孝(1888 一1939 )譯有《 任秀》、《 張誠》、《 趙城虎》 、《 紅玉》、《魯公女》 等18 篇作品,集為《 聊齋誌異》 第一卷,於1939 年11月在河內出版,1967 年又由河內明德出版社重印。阮克孝在1939 年譯本序言中曾寫道:《聊齋》 一書,可與阮攸先生的名若《 金雲翹傳》 相媲美。《 金雲翹傳》 中的許多情節,內容毫無重複,《 聊齋》 中的許多故事也都不相雷同。蒲松齡的知識淵博,文筆精煉流暢,運用典故自然恰切,因而他的作品非常引人入勝,令人愛不釋手。[15]
儒林外史,是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中第一部偉大的諷刺小說,它不同於其它歷史小說表現的儒家英雄主義,而是糅合著對無能致府的激烈抨擊和對社會改革無望的悲哀。專家們認為:《儒林外史》在形式和技術上的改革,對中國小說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力。因此,這部小說不僅有英、法、德、俄、日等國譯本,到20 世紀六十年代也有了越南文譯本。這個譯本是由潘武和汝成合譯,河內文學院文化出版社1961 年出版。其底本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 年版《 儒林外史》 ,共55 回,全譯本。全書分三卷,書前有譯者合寫的《 序言》 ,分「作者」、「作品的現實性」、「民主思想」及「藝術性」四個部分,對這部中國古典名著進行了分析和介紹。序言寫道:
1954 年12 月11 日中國文藝界在吳敬梓逝世二百週年紀念會上,肯定施耐庵的《水滸傳》 、曹雪芹的《 紅樓夢》 和吳敬梓的《 儒林外史》 為中國古典小說中最有價值的作品。清代同治年間一位小說評論家曾說:慎勿讀《 儒林外史》 ,讀之乃覺身世應酬之間,無住而非《儒林外史》 !由此可見這部小說藝術效果之強烈。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 中肯定《 儒林外史》 是一部諷刺社會的小說,認為它的諷刺藝術是空前絕後的。
當談到全書的翻譯工作時,譯者又寫道:
《 儒林》 的文字別具一格,有史家文字的特色,遣詞造句,住住包含著批判和諷刺意味。這樣的文字表面看來樸實無華,仔細推敲,卻能感到作家駕馭語言的高度藝術技巧。這種情況也使人聯想到吳敬梓之前的司馬遷和吳敬梓之後的魯迅的筆鋒。所以《儒林外史》 的文字可以銳是一種最難譯的文字。因為語言嚴謹,微妙,我們時在越南不常見的名詞作了些註釋,同時,在遇到一些耐人導味的章節時,怕表達不出作者的深遠含義,我們又增添了一些解說《儒林》這個譯本是第一次在越南介紹和譯述,在翻譯過程中我們得到裴把老人的指教,譯文盡力作到忠實於原文[16] 。
《 金瓶梅》 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通俗小說,是小說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這部小說迄今已有英、法、德、日、意、俄、拉丁、瑞典、芬蘭、匈牙利、捷克、南斯拉夫、朝鮮、蒙、滿等文種的譯本。據考察[17] ,這部名著也有越南文的譯本,但有關它的介紹卻不甚了了。
從《 三國演義》 到《 金瓶梅》 共六部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在越南被翻譯出版,時間有遠有近,版本多至七八種,反映了中越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方面。從上所引部分序文中的評論,也可以看出越南人民對這些中國文化優秀代表作品的喜愛之情。《紅樓夢》一書傳人越南的時間雖然不算太早,但它一經翻譯成越南文之後,就贏得了越南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
《 紅樓夢》 在越南的翻譯與評價
甲戌本《 紅樓夢》 第15 回回前總批有云:
秦智幽情,忽寫寶秦事雲,不知算何帳目,未見真切,不曾記得,此系疑案,〔 不敢〕 幕〔 篆〕 創,是不落套中,且省卻多少累贅筆墨,昔安南國使有題《一丈紅》 句雲.「五尺牆頭遮不得,留將一半與人看。」
清代稱越南為「安南」,自漢以後常有「國使」來中原大地。「一丈紅」即「蜀葵」。全詩當為:
花於木世渾相似,葉比芙蓉只一般。
五尺闌干遮不盡,獨留一半與人看。
此詩見載於清代康熙年間「奉救」編纂的《佩文齋詠物詩選》 ,題為「明· 占城使匠《 題葵花》 」。雍正年間俞瑛選編的《 詠物詩選》 亦收此詩,題為「明· 占城使《 蜀葵》 」,文字略有出入。詩雲,
花與未攫花相似,葉共笑蓉葉一般。
五尺欄干遮不盡,遠留一半與人看。
脂硯齋信手拈來,寫於批中,故有文字上的差異,想來是記憶不確。詩題中的「占城」,亦稱「占婆」,古國名,在今越南的中南部,公元192 年(一說137 年)建國。我國古稱林邑,唐代至德元和以後改稱環王,公元9 世紀後期又稱占城。1471 年,其大部分領土被越南後黎王朝所兼併,17 世紀末亡於阮氏朝。故脂批有「安南國使」說。
《 紅樓夢》 早期抄本上的這段脂批,是中越兩國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說明早在二百年前,《紅樓夢》 就與越南人民結下了文字因緣了。世遷時移,滄桑幾度後,《 紅樓夢》 終於由越南漢學家翻譯成越南文,為中越文化交流史增添新的一頁。
越譯本《 紅樓夢》 前八十回是由武培煌、陳允澤譯,後四十回是由阮育文、阮文煊譯,於1959 年開譯,1962 年至1963 年由河內文化出版社出版。全譯本,120 回,共6 冊。譯本以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 年版做底本,卷首有越中友好協會會長裴杞於1959 年4 月寫的「前言」[18] 。
裴杞的《 紅樓夢》 「前言」是迄今所見到越南文的介紹和評價《紅樓夢》 這部小說的文字,因此感到很珍貴。「前言」中談到翻譯目的時說道:
為了促進越中兩國的文化交流,文化出版社翻譯了一百二十回本的《紅樓夢》 敬獻給讀者。對這部內容豐富、藝術瑰麗、情節曲折、幽默的小說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在此我感謝譯者為翻譯此書所付的代價。
「前言」的主要篇幅是從「《紅樓夢》 的內容」、「《紅樓夢》 的藝術」、「《 紅樓夢》 的價值」三個方面向越南讀者做介紹性的解說:
《 紅樓夢》 是中國文學寶庫中最有價值的古典作品之一。《紅樓夢》 大約在18 世紀出版問世,全書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所作,後四十回是高鶚在曹雪芹去世二十年後續作。
二百多年來,《 紅樓夢》 在中國群眾中廣為流傳,影響很深。與《紅樓夢》 有關的著作,如研究、續書、註解、評論、題詠、圖畫、歌劇等算起來也有兒十類。在國外,《 紅樓夢》 還被譯成多種文字。
「前言」從「人物」、「事件」、「文章」三個方面簡述了《紅樓夢》 特色。例如談到文章體裁時寫道:
書中包括多種體裁的詩、歌、詞、雜曲、謎語、對聯。.除了《紅樓夢歌》 和題詠十二金權正冊、十二金釵副冊外,其他的都是描寫人物、風景和情感的。例如:手帕題詩,柳絮詠、菊花詠、美人詠等,其中有清高的、有淋漓的、有幽默諷刺的、有雄壯的。每首詩都是一幅幅色彩鮮艷的寫真圖畫。尤其是黛玉的「葬花詞」,寶玉的「芙蓉誄」更是文壇中的奪魁者,香菱的「第三月亮」又徹底洩露了詩人的秘訣。因此,如果說《紅樓夢》 特立了一文壇,其中李(白)、杜(甫)、班(昭)、謝(道祖)都齊全了,這樣說一點也不過分。
關於《 紅樓夢》 的價值,「前言」說,「《紅樓夢》 內容豐富,藝術精湛,可以說這就是對它的評價」。但是,作者認為這樣評價還不餘面,他認為,「要想正確地評價《 紅樓夢》 ,我們首先要看書中的意味」。那麼,這不「意味」又是什麼呢了綜觀「前言」所述,即「《紅樓夢》 不只是講愛情故事,而它的宗旨是譴責封建社會」, 「在書中作者特意描寫了被統治階級毀滅的美好心靈」。這些評論集中反映了越南讀者對《紅樓夢》 的初步瞭解和認識,在五十年代末期應該說是比較深刻的。
曹雪芹的《 紅樓夢》 堪稱經天緯地之文,震古爍今之書。兩個多世紀以來,這部罕世奇作,以它獨有的魅力傾倒了無數的中國讀者,征服了世界各國人民中的千百萬讀者,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瑰寶。越譯本《紅樓夢》 的問世,不僅為中越文化交流架起一座橋樑,而且也為二百多年的紅學發展史增寫新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