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樓夢》看科舉制度的衰落
科舉考試是封建統治者招攬賢才的一種手段,使門第不高的讀書人可以憑才學參加政權。隋煬帝時設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形成。唐貞觀年間,又增加了考試科目。宋代沿用唐朝科舉制度。元蒙政權實行種族歧視,時不時舉行考試,但對漢族儒士的啟用又從各方面加以限制。明朝政府施行了比唐、宋更為完備的學校制度和科舉制度,洪武三年(1370),明政府設科舉,規定以八股取士,以四書五經命題,明代還不斷擴充取士名額(如1385年一次會試,錄取了472人),使更多貴族子弟通過考試參加到政府機構中來。清代又增加錄用人員,但是「捐官」、世襲使挑燈苦讀的讀書人只能徘徊在大清朝廷的門外,資本主義經濟的緩慢發展,部分讀書人已能找謀生之所;受進步思想影響,有識之士不願出仕,加上清王朝官員的腐敗無能,加劇了科舉制度的衰落,清政府不得不於1905年廢除科舉取士。從《紅樓夢》可以看出,科舉制度的衰落有其歷史的必然性。一
寧府要賈珍為讓兒媳秦可卿出殯時體面些,便托太監戴權開後門,用1200兩銀子為賈蓉買了一個五品龍禁尉的官。履歷上寫著:「江寧府江寧縣監生賈蓉年二十歲,曾祖,原任京營節度使世襲一等神威將軍賈代化;祖,乙卯科進士賈敬;父,世襲三品威烈將軍賈珍」。戴權同意撮合辦妥此事。
賈政不是什麼正途出身,是皇上恤先臣,除讓賈赦襲官外,又賜賈政一個主事之銜,令其入部學習,後升為員外郎。
《紅樓夢》中的為秦可卿送葬人物多為世襲官員:鎮國公牛清這孫現襲一等伯牛繼宗,理國公柳彪之孫現襲一等子柳芳,齊國公陳翼之孫世襲三品威鎮將軍陳瑞文……平原侯之孫世襲二等男蔣子寧,定城侯之孫世襲二等男兼京營游擊謝瓊……。
世襲,「捐官」使貴族、富豪子弟不必燈下苦讀,卻把寒窗苦讀者拒之門外。據《通史》記載:康熙十四年,清政府頒布了捐納制度,凡是地主土紳的子弟,只要有錢,就可以捐銀得實官。以後捐納一途,成為科舉的補充。康熙為了籠絡漢族地主階級為他服務,又召見許多知識分子,未經考試即欽賜出身。清初直至嘉慶四年,宗室「俱不由鄉舉,逕赴會試」,優待至極。即使舉行宗室會試,見成績稍有可觀者,即委以重任。清朝皇帝,常優待八旗中的舉人,生員,讓他們專心攻書。
可見《紅樓夢》中所提的「捐官」,世襲是有著充分的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的。歷史的教訓已經說明:世襲制必然導致沒落,堅持封建特權必然衰亡。清朝的世襲制與封建特權,使八旗子弟高踞於人民之上,與生產勞動和管理完全脫離,只能使他們在君權的保護下為所欲為(如賈珍竟與兒媳私通),成為於國於家無望的廢物。一味的尋歡作樂,窮奢極侈,恰如「樂不思蜀的劉阿斗」,昏庸無能。是他們這些封建蛀蟲,慢慢吞噬著清廷大廈。
二隨著農業的高度發展,城鎮手工業開始發展起來。技藝先進的紡織制瓷,造糖和採礦業不斷興起。「機戶出資,機工出力」使一部分沒有生產資料但掌握技術的人可以找到生活的路子,從而也使商人和勞動者之間的僱傭與被僱傭的關係形成,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在明末清初已緩慢發展。商業文化進一步繁榮,部分文人已拋棄刻苦鑽研,從最初的賣字、賣畫、賣文換取潤筆資到編賣選文,直至從事專門的商業活動,讀書人的價值觀已開始改變。明末上海浦東的王光承就是一個「放棄苦讀、轉而為商」的例子。
清兵進入北京以後,八旗子女七歲以上,即食全俸,在經濟上享有特權,不愁生計,又何須苦讀?真是「金絲籠中金絲鳥??一定養不好」。
《紅樓夢》中的薛蟠,賈瑞、賈嗇或是皇商後代,或是賈府正派玄孫,讀書時只不過掩人耳目,終日鬥雞走狗,吃喝嫖賭。
賈芸為了從賈璉、王熙鳳那裡攬個栽花木的工程,先是到卜世仁的香料鋪賒麝香、冰片,未成。自認為倒霉的他恰好遇到喝醉了酒的潑皮倪二,借了十五兩三錢四分二厘銀子在大香鋪買了冰片,麝香各四兩,包好之後想方設法送給賈府巨貪王熙鳳,果然批了二百兩銀子。年輕時都不把讀書當成正經事,挖空心思賺錢,難道他對科舉一點也不關心嗎?他有他的想法,反正是圖利則已。可見,貴族子弟擁有的特權
越大,腐敗墮落風氣越壞,加快了封建王朝的沒落。
三清代科舉考試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試貼詩等。八股文題目出自四書五經,略仿宋代經義,但是措辭要用古人口氣,所謂代聖賢立言。文章結構有一定的程式,字數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又稱八比文(時文、時藝、制藝等)。把寫文章當成是人生,官場的全部學問,甚至超過對人品、才能的考察要求,有人曾這樣嘲諷中舉之人:「擺尾搖頭,便道是聖門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漢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負光陰、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騙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
清代大興文字獄,設博學宏詞科以作誘餌。限制了讀書人言論、作文的自由,稍不注意就可能會被扣上「反臣賊子」的帽子,甚至掉腦袋。科舉制度又使許多知識分子墮入追求功名利祿的圈套,成為愚昧無知卑鄙無恥的市儈,讀書人往往為了追名逐利,將青春乃至大半生浪費在應試和科場上,不斷的追逐與拚搏,導致落第後的慘痛,埋頭苦讀經書,研習八股,根本沒有真才實學,喪失了謀生的本領。這種制度往往造成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中舉後爬在人民頭上的老爺,落第後才為社會毫無價值的廢物,致使社會對兩種讀書人的態度完全不同。
賈敬是丙辰科進士,除了修道煉汞之外,對其餘不感興趣。賈雨村是進士出身,中舉前的窘迫與中舉後的為非作歹、忘恩負義、草菅人民、貪贓枉法形成鮮明的對照;被革職後遭受的冷落與委復起用,他的宦海浮沉在科場、官場是頗具代表性的。正途出身的官員不爭氣,腐化墮落使科舉聲名狼藉。
另一方面,以明末清初顧炎武為代表的思想家,反對君主專治,在治學方面主張「博學於文」和「行已有恥」,提倡實事求是,踏實鑽研的學風,強調知識分子要「有益於天下」「有益於將來」「有益於國計民生」。他的愛國主義思想和高尚的民族氣節,對清代讀書人產生了重要影響。
具有初期民主主義思想的賈寶玉,與科舉「離經叛道」。他提出「文死諫」。是因有昏君他方諫,只顧邀名,猛拼一死,將來棄君於何地。「武死戰」必定有刀兵他方戰,猛拼一死,只圖汗馬功勞,將來棄國於何地。所以皆非正死,真正的忠誠還應考慮死後會不會影響皇上的形象。他「愚頑怕讀文章」,被視為賈府的唯一希望,雖然讀「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賢聖書,只不過掩人耳。他追求的是人性解放、人的平等,對於參加科舉,只是為了盡孝道,用他的話說,就是:「母親生我一世,我也無可報答,只有這一入場用心作了文章,好好的中個舉人出來。那時太太喜歡,便是兒一輩子的不好都遮過去了」。像這樣大徹大悟的人,他對追求功名利祿之人大罵為「國賊祿鬼」,無比輕蔑和痛恨。
四曹雪芹對科舉考試深惡而痛疾之,以不參加科舉考試來抗議,但對封建統治又無可奈何,胸中的抑鬱只能寫進《紅樓夢》。徹底改變知識分子命運的,還是靠後來的革命。只有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長期閉關自守和大清王朝的腐敗無能,導致了國家的貧窮和落後,也導致了鴉片戰爭和帝國主義瓜分中國。面對國難當頭,民族危機日益加劇,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資產階級改良派與頑固保守的封建政權展開了一場大論戰,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不要廢八股,提倡新學?嚴復主張開辦學校,學習西洋社會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希望廢除科舉考試。
1901年,清政府推行所謂「新政」,內容包括廢科舉,設學校、派留學生,裁冗員等,只是為了緩和統治者和人民之間的矛盾而已。隨著二十世紀初年各地新式學校適用紛紛成立,赴日留學成為時尚,這樣就產生了一批新型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他們雖然接受的是資產階級文化教育,但一部分人已經吸取了西方革命和民主的有用部分,而使自己在當時的革命浪潮中,成為先覺的進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