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樓夢》 和《 石頭記》 的英譯名

《 紅樓夢》 和《 石頭記》 的英譯名

《 紅樓夢》 和《 石頭記》 的英譯名

紅樓評論

一、是《 紅樓夢》 還是《 石頭記》 ?

說起《 紅樓夢》 ,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說起《石頭記》 ,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只看過電視劇而沒有讀過原著的人,恐怕一般不知道《 石頭記》 就是《 紅樓夢》 。《 紅樓夢》 這三個字在人們(包括「紅學家」和出版商)頭腦裡已經根深蒂固,以致各種印本(不算幾種抄本《石頭記》 的影印本),不論其底本是什麼,全都以《 紅樓夢》 為名。至於這本書到底應該叫《 紅樓夢》 還是叫《 石頭記》 ,似乎從未在紅學界引起爭議。《紅樓夢》目前共有兩個英文全譯本,一個是David  Hawkes 和John Minford ( 1973 一82 )譯的五卷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 , Hawkes 譯了前80 回,Minford 譯了後40 回,他們採用的是《 石頭記》 這一書名;另一個是楊憲益、戴乃迭( Yang Hsien 一yi and Gladys  Yang 1978 一80 )合譯的三卷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 ,這個譯本沿用了《 紅樓夢》 這個名字。

從版本學的角度看,嚴格地說,這部書的書名應當是《 石頭記,又名紅樓夢》 。作者曹雪芹的原稿沒有流傳下來,現存的只是一些不同年代的抄本和印本。最早的抄本僅殘存16 回,每回首頁有題名《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由於第一回正文裡有「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字樣,所以紅學界稱之為「甲戌本」,甲戌即乾隆十九年( 1754 )。此後的另一個抄本殘存41 回又兩個半回,每回首頁的題名也是《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每10 回訂為一冊,每冊封面有書名《 石頭記》 三個字,卷首有「脂硯齋凡四閱評過」字樣,第四冊卷首還寫有「己卯冬月定本」,所以紅學界稱之為「己卯本」,己卯即乾隆二十四年( 1759 )。第三個抄本最齊全,共存78 回,訂為八冊,書名和每回首頁題名與己卯本相同,卷首也有「脂硯齋凡四閱評過」字樣,從第五冊起,還兼有「庚辰秋月定本」字樣,紅學界稱之為「庚辰本」,庚辰即乾隆二十五年(1760 )。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抄本顯然並非出自脂硯齋本人之手,裡面的「甲戌」、「己卯」、「庚辰」等字樣也只說明其原始底本或許是甲戌、己卯、庚辰等年抄寫評定的。據歐陽健(1996 )考證,我們現在見到的抄本應當都是道光(1821 一1851 )年間抄成的.

甲戌本第一回(六至十頁)裡專門交代了《 石頭記》 這一書名的來龍去脈:它本來是「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一塊大石頭上記載的一段故事,有位空空道人由此經過,看過之後,「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人色,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 為《 情僧錄》 。至吳玉峰題曰《 紅樓夢》 ;東魯孔梅溪則題曰《 風月寶鑒》 。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 金陵十二釵》。」最後「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 石頭記》 。」可見這本書原先就叫《 石頭記》 ,脂硯齋只不過恢復了書的原名。一般認為曹雪芹卒於1764 年,「甲戌」、「己卯」、「庚辰」這些抄本的原始底本都是曹雪芹在世時抄評的,恢復原書名的做法應該是得到作者認可的。既然這本書最早的寫本就叫《石頭記》 ,作者去世前最後的抄本也叫《 石頭記》 ,書名無疑應該是《 石頭記》 。不過,《 紅樓夢》 這個書名也不是沒有道理。甲戌本的「凡例」(二頁)裡說:「是書題名極多,『紅樓夢』是總其全部之名也,」另外,這部書的早期稿本之一很可能曾以《紅樓夢》 為名在作者的朋友中小範圍流傳(朱眉叔1993 ) ,因此《 紅樓夢》 這個名字也有其權威性。今後如果出版這部小說的定本,其書名應當是《石頭記,又名紅樓夢》 。

《 石頭記》 這一書名被《 紅樓夢》 取代,發生在印本《 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 (1791 ,紅學界稱之為「程甲本」)出版之後。程甲本《 紅樓夢》 共120 回,前80 回是刪去評點並經過編輯的《 石頭記》 ,據出版商程偉元在自己寫的序中聲稱,後40 回是他和一位朋友(即高鵲)根據作者的舊稿編輯加工而成的。現在紅學界的主流看法是,這後40 回幾乎完全出自高鶚或某一無名續書人之手,與曹雪芹沒有什麼關係。有意思的是,程偉元在序中開門見山地說「《紅樓夢》 小說本名《石頭記》 」,高鶚在自己的序中卻只稱《 紅樓夢》 ,不提《 石頭記》 。及至翌年此書再版(紅學界稱之為「程乙本」) ,程序和高序被程高二人合寫的序取代,關於《石頭記》 的話沒有再出現。這一經過高額大量文字加工的印本《 紅樓夢》 及其各種翻譯版流傳十分廣泛,以致後來一般人只知有《 紅樓夢》 而不知有《 石頭記》 。

二、原本和譯本

抄本《 石頭記》 和程乙本《 紅樓夢》 在文本上差異很大:照理,譯者如果以抄本《 石頭記》 為原本,就應該以《石頭記》 或《 石頭記,又名紅樓夢》 作為書名;如果以程乙本《 紅樓夢》 為原本,則應該以《 紅樓夢》 作為書名,頂多再補充一句「原名石頭記」。可是事情並不那樣簡單:Hawkes 和Minford 譯本的名字倒是The Story of the Stone,隨之也說明also known as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但他們用的原本並不是抄本《 石頭記》 ,而是程乙本《 紅樓夢》 ,之所以採用《 石頭記》作為書名,顯然是因為他們認為以往《 紅樓夢》 的各種譯名以及他們所能想到的譯名都無法準確傳達原文的全部意思。楊、戴譯本的「出版記」( Publisher ' 5 Note )說,他們譯本前80 回的原本是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 年出版的上海有正書局19n 年石印本《 國初抄本原本紅樓夢》 的影印本,後40 回的原本是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 年根據程乙本《 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整理出版的《 紅樓夢》 。這樣看來,他們選擇《 紅樓夢》 作為譯本的書名似乎並無不妥。不過有正書局石印本《 紅樓夢》 的底本是乾隆時一個名叫戚寥生的進士所藏並序的一個抄本,由於這個抄本原名是《石頭記》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影印本時已將《 國初抄本原本紅樓夢》 改為《 戚寥生序本石頭記》 ,既然原本叫《 石頭記》 ,譯本以《 紅樓夢》 作書名,仍有悖於版本學原則。另外,戚寥生序本屬於抄本《石頭記》 系統,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 年版《 紅樓夢》 屬於程高系統,譯者把《 石頭記》 和《 紅樓夢》 的後40 回合在一起,把曹雪芹和高鸚的名字並列放在譯本每一卷的書名頁上作為共同作者,這樣處理,從版本學的觀點來看,是不妥的,因為高鶚並未參與譯本前80 回所據原本的著作。相比之下,Hawkes 和Minford 的做法則比較嚴謹,在他們的譯本中,前80 回的作者只是曹雪芹,後40 回才賦予高鶚編者的身份。這裡順便提一句,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年版《紅樓夢》 ,前80 回雖以庚辰本為底本,原書名《 石頭記》 卻棄之不用,同時高鶚被當作共同作者,其名字與曹雪芹並列,赫然出現於三卷書每一卷的首頁。這種為遷就普通讀者或傳統習慣而違反版本學原則的做法,應該糾正。齊魯書社1994 年版《 脂硯齋評批紅樓夢》 把後40 回作為附錄處理,這樣還了曹雪芹一個公道,可是把高鶚的名字從附錄上抹掉,對高鶚來說卻有失公平。

三、「石頭記」和「紅樓夢」的譯法

再看「石頭記」和「紅樓夢」的譯法。先說前者。Hawkes 是第一個採用《石頭記》 這一書名的譯者,但他並不是第一個翻譯《 石頭記》 這一書名的人。早在1885 年著名英國漢學家翟理思(Giles 1885 : 51 )就已將之譯為Record of the Stone ;楊憲益和戴乃迭先將之譯為Tale of a Rock (見Lul959 : 297 ) ,後又將之譯為The Tale of the Stone(見Tsao 1978 : 5 ) ;吳世昌( Wu 1961 : l )的譯名是A Record on a Stone 。這裡出現兩個問題,一、《石頭記》 裡的「石頭」究竟是Stone 還是rock ?二、「記」究竟是tale / story 還是record ?作者聲稱,《 石頭記》 原本是記在一塊大石(rock )上的一段故事,一位空空道人看了後,把它「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遂有了這本書。把「石頭」譯為rock ,把「記」譯為record ,從字面上看是不錯的。不過,甲戌本第一回裡一開始就交代,那塊大石是女蝸補天剩下的,上面原本沒有字,後來遇見一僧一道,此石向他們訴說了自己想投胎紅塵的願望,那僧遂「大展幻術」,將之「變成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且又縮成扇墜大小」,並在上面鐫了數字(即「通靈寶玉」、「莫失莫忘,仙壽恆昌」和「一除邪祟,二療冤疾,三知禍福」) ,然後「袖了這石(Stone ) ,同那道人飄然而去」。後來空空道人所見那塊大石上記的,正是這塊寶貝石頭「墜落之鄉,投胎之處,親自經歷的一段陳跡故事」。這樣看來,A Record on a Stone。『石頭上的一段記錄』就不對了,因為那塊寶貝石頭上鐫刻的並不是什麼記錄;Reord of the Stone 『石頭的記錄』也不對,因為書中再三說,大石上記的是「一段故事」(見曹雪芹、高鶚1985 : 4 )。其實,「記」字本身也並不一定就是『記錄』,《 史記》 (Records of the Historian 或Historical Record )的「記」是『記錄』,《琵琶記》 (The Story of the Lute )和《西廂記》 (The Story of the West Chamber或The West Chamber  ,見Hart 1936 : ix )的「記」就不是『記錄』,而是『故事』,《石頭記》 的「記」也應當按『故事』來理解,因此,還是The Story of the Stone『石頭的故事』更貼切原文。當然這並不是唯一正確的譯名。如果強調「記」的離奇,也可以用tale 對譯。

「紅樓夢」的譯法則令人頭痛,可以說,根本無法把原文傳達的意思全部準確地翻譯出來。最早把《 紅樓夢》介紹給西方讀者的是Gutzlaff ( 1842 )和Thom ( 1842 ) ,他們以及之後的英譯名(相同者不計)列表如下:

Hung Lau Mung or Dreams in the Red Chamber (Gutzlaff 1842)

The Dreams  of the Red Chamber ( Thom 1842 )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Bowra 1868 )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 Wang (王際真)1929 , 1958 )

The Red Chamber Dream ( Wu 1961 )

A Drean of Red Mansions ( Hawkesl973 )

A Red -Chamber Dream , (黃龍1986 )

這些譯名有兩個共同點:一、都包含「紅」的對應詞red ;二、都包含「夢」的對應詞dream(且不管dream 是單數還是複數)。表面上看,似乎「紅」和「夢」的翻譯都不成問題,成問題的只是「樓」,其實成問題的不是「樓」,而是「紅樓」。在楊、戴譯本之前,除了Hawkes ( 1973 ) ,大家都把「樓」譯作chamber 『內室,臥房』, 「紅樓」也就成了red chamber 『紅臥房』。最早對red chamber 這一譯法提出批評的是翟理思,他(Giles 1885 : 51 一52 )指出,儘管書中描寫了好幾場夢,這些夢沒有一次發生在紅臥室裡或與紅臥室有關,因此Dream of the Red Chamber這一譯名完全不準確。他認為,英語裡說1 dreamt that 1 dwelt in marble halls (我夢想自己住在玉堂裡)時,所謂marble halls 並不強調必須是用玉石建造的,任何其他昂貴的建築材料都行。漢語的「紅樓夢」也一樣,這個夢並不是關於某座「紅色的樓」,而是關於顯赫一時的寧榮二府。他提出,最好用wealth and power 『財富和權勢』之類譯名繞開「紅樓」這兩個字,或老老實實地音譯,他自己(1901 )選擇了後者。他之前的Gutzlaff ( 1842 )、漢學家威妥瑪(Thomas Wade ,見Werner 1927 )以及他之後的Joly ( 1892 )、Yuan and Shih ( 1933 )等,都採用音譯,中國國內出版的《紅樓夢學刊》 80 年代也曾一度採用音譯。

既然red chamber不對,那麼red  mansions 是不是好一些呢?就字面意思而言,mansion 與「樓」確實比較接近,而且也有『府』的意思。楊、戴(1978 一1980 )於是捨棄了過去(見Lu Hsun 1959 : 306 )用過的Dreanm of the Red Chamber,採用A Dream of Red Mansions. 但在不帶定冠詞the 的情況下,Red Mansions泛指『紅色的樓』或『紅府』,不能用來指『寧榮二府』。即使我們給Red Mansions加上定冠詞,A Dream of Red Mansions 『關於紅樓的夢』也傳達不出《紅樓夢》 的真正意思,因為書中並沒有什麼地方說過賈府或賈府裡的哪棟房子是紅色的。

到底什麼是「紅樓夢」?作者在第五回裡交待得很明白,它是太虛幻境警幻仙姑新填的十二支仙曲(不算引子和收尾)的總稱。這些曲子暗喻故事中十二位女主人公(即金陵十二釵)的命運,「紅樓」實際主要就是指這十二位女子。由於她們的命運構成了整個這部書故事情節的主線,所以甲戌本「凡例」說,「《紅樓夢》是總其全部之名也」。「紅樓」的不可譯就在於,它的字面意義是『紅色的樓』,隱含意義是『華美的房子』、 『富家女子的住處』(見《 辭海》 紅樓條)、『閨閣』, 比喻意義是『住在這樣房子裡的女子』。由於英語裡沒有與「紅樓」完全對應的詞,不論Red Chamber 還是Red Mansions ,都無法在不喪失「紅樓」字面意義的同時準確傳達出其隱含和比喻意義。Hawkes(1973 : 139 )在翻譯第五回裡的曲名「紅樓夢」時,大膽地將之譯為A Drea m of Golden Days,不僅「紅」不見了,「樓」也不見了,「紅樓夢」成了『黃金歲月的夢』,這種譯法與原文出入太大,能否稱為佳譯,可以討論。

有人提議,既然red Chamber不符合《 紅樓夢》的原義,容易使人誤解為『紅色的房子』,不妨「在red 和chamber 之間加上連詞符號,譯成red-chamber 」 ,這樣「就可以避免這種誤解』, (見黃龍1986 ;蕭鍾和1986 )。實際上,只要red 存在,誤解還是避免不了。

我曾就「紅樓夢」的譯法請教英國曼城大學英文系主任教授、文體學專家Sylvia Adamson, 其丈夫英國文學專家John Woolford 教授,劍橋大學圖書館中文部主任Charles Aylmer博士以及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任教的美籍教師David Moser 博士等人,前兩位不懂中文,後兩位精通中文。他們絞盡腦汁為我想出Red Mansion Dream(直譯),Dream of the Golden Mansions(指金碧輝煌、顯赫一時的寧榮二府),A Dream of Fair Women(指故事中的十二釵),Boudior Dream(指書中反覆提到的閨閣)等譯法,結果全都或顧此失彼,或衍生它義,無法與「紅樓夢」完全對應。由此可以推想,HawkeS 把《 紅樓夢》 譯為The Story of the  Stone,also known as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實在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參考文獻

曹雪芹,1985 ,《 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石頭記》〔 甲戌本〕 [ M 〕 。上海:古籍出版社。

曹雪芹,1975 ,《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 庚辰本」[ 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曹雪芹,1981 ,《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 己卯本〕〔 M 〕 。上海:古籍出版社。

曹雪芹、高鶚,1964,《紅樓夢》[M]。北京:人民出版社。

曹雪芹、高鶚,185,《紅樓夢》(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校注)[M]。北京:人民出版社。

曹雪芹,1994,《脂硯齋評批紅樓夢》(黃霖校點)[M]。濟南:齊魯書社。

黃龍,1986,《紅樓夢》書名的翻譯[J],《中國翻譯》第4期。

歐陽健,1996,利用諱字鑒定《紅樓夢》抄本的新思路[J],《保定師專學報》1996年第2期。

蕭鍾和,1986,《紅樓夢》英譯壇元及書名譯法商榷[J],《外語教學》第2期。

朱眉叔,1993,誰是百二十本《紅樓夢》的最早讀者和原告收藏者[J],《滿族研究》第4期。

Bowra,E.C.1868. The Dream of the  Chamber [J]. The China Magazine, Christmas Number ,pp.1,3,33,65,97.128; for 1869,pp.1,3,65, shanghai.

Cao, Xueqin,1973-1982,The Story the Stone, also  hnown as The Drean of Red Chambe r(vols-1-3tr. By David Hawkes, vols 4-5. by John Minford)[M]. London : Penguin Books.

Giles,H.A. 1885.Th e Hung Lou Meng,commonly called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J].Journal of the North China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N.S. vo1.xx,no. 1, PP. 1-23,52—52.Shanghai.

Giles,H.A.1901.Hung Lou Meng [A].In 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Book VIII.London:William Heineznann(PP.355—84).

Gumlaff,K.1842.Hung Lou 「Mung or Dreams in the Red Chamber,a novel[J].Chinese Repository,vo1.xi,PP.266—73,May 1842,Canton.

Hart,H.H.1936.The W t Chamber『M].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Joly,H.B.1892.Hung L0「Meng:or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A Chinese Novel,Book I『M]. Hong Kong:Kelly& WalSh.Book II.Ma cao:Typographia Corrtmereial,1893.

Lu Hsun.1959.A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Fiction(tr.by Yang Hsien一 and Gladys Ya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

McHugh.F.and I.1957. The Dreamm of the Red Chamber,with an Introduction by Franz Kuhn[M].New York:Pantheon.

Thom,R.1842.The Dreams ofth eRed Chamber[J].Chinese Speaker,pp.62—89,Ningpo.

Tsao,Hsueh—chin and Kao Ngo.1978.A Dream of Red Mansions(tr.by Yang Hsien—yi and Gtadys Ya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

Wang,Chi—Chen.1929.Dream of the Red Chamber,with a Preface by Arthur Waley[M].London:George Routledge& Son.

Wang,Chi—Chen.1958.Dream of the Red Chamber,with a Preface by Mark Van Doren [M].New York:Twayne Publishers.

Wemer,E.C.1927.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J].The China Journal,vo1.vi,no.4,175—77.

Wu,Shih-Ch』ang.1961.On了k Red Chamber Dream [M].Oxford:Oxford Umversity Press.

Yuan,Chia-Hua and Shih Ming.1933.Hung-lou Meng and了 —hung Ling-yen Ch i.English Translation of Selections from Chinese Literature,2nd series[M].Shanghai:PeihSin Shu-chfi.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