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用實典與設譬寓探源
《石頭記》或曰八十回《紅樓夢》,是清王朝定鼎百年(順、康、雍、乾四朝)政治生活的產物。作者曹雪芹博古通今,其思想及藝術浸透著整個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成就。故《紅樓夢》是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表現手法創作出來的文苑奇芭。它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非常密切,說起來一文難盡,於我又是力所不及的事。本文主要從"用實典"與"設譬寓"上入手,探源索流,談談《紅摟夢》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表現手法的關 系。
"......遠師楚人之《大言》、《招魂》、《離騷》、《九辯》、《枯樹》、《問難》、《秋水》、《大人先生傳》等法,或雜參單句,或偶成短聯,或用實典,或設譬寓,隨意所之,信筆而去,喜則以文為戲,悲則以言志痛,辭達意盡為止,何必若世俗之拘拘於方寸之間哉。
第七十八回寶玉談為文之法這段話,洩露了作者主要表現手法上的"天機"。甲戌本第一回脂評有眉批云:"閱其筆,則是《莊子》、《離騷》之亞。"可看出《紅樓夢》的撰寫是"遠師楚人"之法,"新奇別緻"地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精華;包括歷史的、政治的、社會的、哲學的、經濟的、文學的、藝術的,美學的.等等,再來個"用實典"與"設譬寓",反過來把許多問題的解答,又置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去,讓讀者去探索,尋覓。致使要解"其中味"就成了件博奧精深的大難題。
"遠師楚人"之法,主要是在《紅樓夢》中襲用了屈原《離騷》的表現手法。東漢王逸在《楚辭章句。離騷序》裡寫道:
《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 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餒;靈修美人,以媲於君;災妃 佚女,以譬賢臣;此龍彎鳳,以托君子;飄風雲霓,以為小人。其詞溫而雅,其義皎而朗。
王逸從《楚辭》中概括出來的"依《詩》取興,引類譬喻",的確是屈原等人對《詩經》比、興手法的一個發展。此法後人把它簡稱為"香草美人"的表現手法。對後來的詩人墨客影響很大。漢代的張衡(如《定情賦》),三國的曹植(如《洛神賦》)等,均襲用過這種表現手法。特別是晚唐詩人李商隱,在他的許多詩作中繼承和發展了這一表現手法,只是"香草美人"譬喻什麼有所不同罷了。《四庫全書總目.李義山詩集提要》認為《無題》之類,"托芳草怨王孫,借美人以喻君子",其中含有深刻的政治意義。這樣說法是有道理的,只是"借美人以喻君子",應改為"以喻君主"。
在《紅樓夢》的創作中,作者對"香草美人"的表現手法,作了大膽的嘗試創新。第一回作者撰寫"三生石畔"的絳珠草;"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終日游於離恨天外"的神話。除交待林黛玉的"來歷"與寄寓著其它深意外,提示了"香草美人"的表現手法,在作者筆下,"香草"已換人形,變成"美人"登場表演了。第二十一回裡寫寶玉給排行第四的丫頭蕙香改名道: "明兒就叫'四兒',不必什麼'蕙香''蘭氣'的。哪一個配這些花,沒的玷辱了好名好姓。"作者通過寶玉的傻話,暗示了"香草美人"的表現手法在其妙筆之下,除去"蕙香""蘭氣",餘下的就是上百個栩栩如生的"美人"了。用"美人"來主演皇帝,精心結撰出"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來;以寫"女兒"的筆墨來唐突廊廟,切中時弊,'告誡世人不要去"謀虛逐妄",不要再去做"開闢'鴻蒙"以來的大夢。這就是《紅樓夢》的真話。
曹雪芹"香草美人"的表現手法源於屈原,而發展為"用實典"與"設譬寓"緊密結合;則得技於李商隱。第二十三回寶玉寫了四時即事詩:《春夜即事》、《夏夜即事》、《秋夜即事》、《冬夜即事》,全系仿李商隱《燕台四首(春、夏、秋、冬)》之作。李詩是描寫晚唐宮廷鬥爭的,而寶玉的《四時即事》詩,則統括了八十回《紅樓夢》,暗示了"傷春";"悲秋"、"雪寓"、"夏歸"。故四時皆設為"譬寓"。第四十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金鴛鴦三宣牙牌令", 此回全書中出場人物多,場面大,雖事件紛繁,卻描寫得錯落有致。系取意於李商隱"分曹射覆蠟燈紅"的詩意。第十五回接寫"賈寶玉路遏北靜王"時,水溶向賈政笑道:"令郎真乃龍駒鳳雛,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將來'雛鳳清於老鳳聲',未可量也。"這裡引用了李商隱《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兼呈畏之員外》詩句。"通靈寶玉"正面鑲著:"莫失莫忘,仙壽恆昌";反面鑲著:"一除邪祟,二療冤疾,三知禍福"。這二十個字,濃縮了八十回《紅樓夢》的全部內容。作者在寫北靜王"念了那上頭的字"後,又引"雛鳳清於老鳳聲"讚譽,甲成本脂評提示云:"妙極!開口便是西昆體,寶玉聞之,寧不刮目哉!"這就點明了《紅樓夢》繼承和發展了李商隱作詩的藝術表現手法。所謂西昆體,是因末初詩家楊億、錢維演、劉筠等,將其詩作彙編成《西昆酬唱集》而得名。西昆派詩家專從形式摹擬李商隱,掖拾典故,堆積詞藻,講求對偶,以華麗的形式和悠揚的聲韻,掩飾其貧乏的內容。元好問《論詩絕句》云: '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脂評用:"妙極"、二字,提示《紅樓夢》的作者仍像西昆派詩家那樣,在小說中傚法李商隱妙用實典、巧設譬離。因蔑視清王朝的統治者無人具有東漢鄭玄那樣的聰明才識,能箋注出《紅樓夢》的真話來。故效李商隱之法,向乾隆朝殘酷的文字獄挑戰,使書成傳世。
無獨有偶,在繼承和發展屈原"香草美人"表現手法的文人中,晚唐的李商隱及清代的曹雪芹這對生不同時的詩入和小說家,前者集詩五百六十七首,後者撰寫《紅樓夢》八十回。饒有趣味的是,李商隱的許多《無題》詩和曹雪芹"大旨談情"的《紅樓夢》,其真實內涵是什麼?言情耶,談政耶?歷來聚訟紛壇,莫衷一是。李詩如《錦瑟》、《無題》(相冗亦難)等,競成了千古無解的"詩謎";而曹雪芹的《紅樓夢》則成了兩百多年揭不破的"夢魘"。釀成這個後果的原因故然主要是政治上的。李商隱是"遭時之變,不得不隱"(沈德潛《說詩脺語》)曹雪芹亦是"慮觸文網";"故將真事隱去"。但反映在表現手法方面,最主要的是"用實典"與"設譬寓"。
"用實典",是指詩文中引用成語典故,又叫用事。這是一種積極的修辭手段,在修辭學中,屬於"引用"修辭格。這種修辭手段在我國文學創作中早已有之。《詩經》、《楚辭》中就屢見不鮮,到魏晉南北朝時蔚然成風。六朝梁人劉勰在《文心雕龍·事類》裡,給用典下定義道:"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即用過去的事和有來歷的詞句,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說明當前的問題。既要 "師其意",還須故中出新,使用典情思雋永,耐人尋味。
"設譬寓"即"設譬喻"。就是王逸說的"引類譬喻"。不管是李商隱詩中的"譬喻",還是曹雪芹《紅樓夢》中的"譬寓",均與"用實典"密切配合。曹雪芹把"譬喻"稱為"譬寓",是因為他在小說中,將類似的事物象寓言一樣作擬人喻事的描寫,甚至刻畫塑造成一個逼真的"美人"形象,替代或暗指真實的人或事。這是從李商隱那裡學來的。
李商隱是用典使事的能手。典故在他的詩中,運用得巧妙而靈活。這加強了他的詩歌的深婉含蓄,使其詩的形式與意境更加完美。在;首律詩中,少則二三個,多則六七個,這在前人是少見的。譬如在《牡丹》這首七律中,通篇用典,使典故和生動的比喻,豐富的想像結合起來,傳神地描繪出牡丹初開時嬌艷的情態,婀娜的風姿,火紅的色澤,濃郁的芳香,末聯再化用典故及神話傳說,借花擬人,才露出詩人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來。 .
"設譬喻",是李商隱對"香草美人"表現手法的創新。例如被公認為李商隱代表作的《錦瑟》詩;到底是寫什麼?古往今來,眾說紛紜,有說是詠瑟的,有說是悼亡的。而對於"錦瑟無端五十弦"句瑟弦數目的解釋,則多以"行年五十"附會,更使人費解了。若我們認真探討,《錦瑟》詩不僅是李商隱的代表作,在表現手法上還是詩人使事用典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緊密結合的典範。"五十弦"瑟典出自《史記.封禪書》:"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
這是公元前110年春,漢武帝劉徹準備封禪太山,因郊祀用樂一事與群臣商量時,眾公卿對武帝說的一段話。關鍵在於弄清"太帝"指誰。據《史記。孝文本紀》記載,劉邦的尊號叫"高皇帝",廟號叫"高祖";其子劉恆的尊號叫"孝文皇帝",廟號叫"太宗"。因"始取天下者為祖,高帝稱高祖是也。始治天下者為宗',文帝稱太宗是也。"(《集解》應昭語)據廟號劉邦稱"高帝",劉恆稱"太帝"。
李商隱青年時期就立下"欲回天地"的大志,竭盡忠君愛國的道德準則,渴望有朝一日能被當朝皇帝重用,幹出一番非凡的事業來。但因宦官專權,"牛李黨爭","為當塗者所薄,名宦不進,坎坷終身"(舊唐書.文苑傳》)。詩人一生的坎坷不幸、襟懷未開,寫下了許多情調抑鬱,傷時感世的詩歌,清詞麗句,華艷異常,憂國"傷春",寓意淒切,悲似"錦瑟"。故效屈原作《離騷》:"依《詩》取興引類譬喻,"以"錦瑟"譬寓自己畢生嘔心瀝血所創作的首首詩歌。錦瑟何故五十弦?一因"太帝(劉恆)使素女鼓五十弦瑟"。二因"太帝"劉恆曾一度重用賈誼,因此賈誼才有機會向"太帝"多次上疏,奉獻出許多治國安邦的蹈略。諸如象《過秦論》,《陳政事疏》及《論積貯疏》等,為漢初迎來了昇平盛世("文景之治")出過力獻過策。所以李詩中多處寫賈誼,讚歎之情,溢於言表。有直詠抒懷的,如《賈生》。有使事用典的,如"賈生年少虛垂涕"(《安定城樓》);"賈生游刃極;作賦又論兵" (《城上》);"空聞遷賈誼"(《哭劉司戶黃》);"賈傅承塵破歷風" (《譚州》)等等。李商隱用此典,既"師其意",又故中出新,深婉含蓄地以"素女"及賈誼自況,把平生所創作的詩歌譬喻"錦瑟",暗示是"鼓"結當朝皇帝看',吟給當朝皇帝聽的。功夫在文外,情思雋永,耐人尋味。
曹雪芹對李商隱的詩心領神會,對李商隱"全人",感同身受,靈犀相通。《紅樓夢》中"用實典"之繁,"設譬寓"之多,比起李詩來,真是"雛鳳清於老鳳聲"了。 現單就題名來談,《石頭記》系《紅樓夢》的原題名。甲戌本"凡例"云:"是自譬石頭所記之事也。";語道明瞭這個"譬寓"的內涵。探討之後,明白了《石頭記》這個原題名,一共用了四個典故。它既是作者的自況,又暗示了作者所處的社會狀態及全書的結構線索;
一、"石破天驚"。出自唐代李賀《李憑箜篌引》詩:"女媧造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謂《石頭記》是令石破天驚的奇書,作者是令石破天驚的奇才。當中也滿含著對當今"蝸皇"的嘲諷:"補天又笑女蝸忙,卻將此石投閒處。"(辛棄疾詞《歸朝歡·題趙晉臣敷文積翠巖》)。
二、"石能言"。典出自《左傳.昭公八年》。作者描寫媧皇補天未用之石"靈性已通",會說人話,且圍繞自己所記的故事、說古道今,高談闊論。以此露出用"石能言"之典。為何要用此典,只因清代的文字獄,在康熙、雍正、乾隆王朝,愈演愈烈,前後一百多年,大小案件不下一百起。其案件為數之多,規模之大,在歷史上可以說是空前的。康熙六次南巡,乾隆又效祖南巡,清王朝統治者的"奢華靡費","取之盡鍛鎳,用之如泥沙",加重了對勞動人民的搜刮和壓迫。在清政府用殘酷的文字獄來鉗制言論,造成"萬馬齊暗"的政治局面下,作者以"頑石"自況,令《石頭記》這"非言之物而言",為民說話,向清王朝慘絕人寰的文字獄挑戰,這可見作者具有多大的膽識及氣魄!
三、"曹娥碑"。此典以"黃絹幼婦外孫齏臼"為"絕妙好辭"四字的隱語。典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捷悟》頑石幻形入世變成通靈寶玉正反兩面均有文章。石婦青埂峰下,但見"一大塊石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至第七十九回,當寶玉讀完《芙蓉女兒誄》,祭過了晴雯,從花影中走出了黛玉,稱讚道:"好新奇的祭文!可與曹娥碑並傳了。"到這裡才點出用曹娥碑之典。曹氏《石頭記》正如曹娥碑一樣,正面是誄"女兒"之詞,所謂"千紅一窟""萬艷同杯"。反面卻是"艷妙好辭"。經過兩百多年的長期探索,證明了曹氏《石頭記》的確是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精華在書中薈萃昇華;歷史在這裡沉思,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被作者預言已到了"末世"。曹氏《石頭記》的確是塊巨大的碑,是中國文學的和歷史的豐碑!它早已攀濟於世界文學名著之林,令人刮目,歎為觀止!
四、以頑石及通靈寶玉自況。女媧氏所煉補天之石系"頑石","剩下一塊未用","自經鍛煉之後,靈性已通",會說人話。偶遇一僧一道,苦求將其攜入紅塵。後來石歸青埂峰下,但見"一大塊石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這就是《石頭記》緣起的神話。那麼,這頑石是怎樣記書呢?第一回寫那僧唸咒書符,大展幻術;將大石變成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同回又寫"赤暇宮神瑛侍者"、因"凡心偶熾,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歷幻緣,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掛了號。"至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談到了賈寶玉落草時的奇聞才交待道:寶玉"一落胞胎,嘴裡便銜下一塊五彩晶瑩的玉來,上面還有許多字跡,就取名叫作寶玉。""頑石"幻形入世,變成"通靈寶玉"。"赤暇宮神瑛侍者"幻形入世,變成賈寶玉。在這裡,人與玉同時出世,人與玉不離不分,人與玉同名。故人即玉,玉即人。
第八回通過寶釵與寶玉"比通靈",才見其形狀:"大如雀卵,燦若明霞,瑩潤如酥,五色花紋纏護。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塊頑石的幻相。後人曾有詩嘲云:
女媧煉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靈真境界,幻來親就臭皮囊。
好知運敗金無彩;堪歎時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
"頑石"變"通靈寶玉","頑石"與賈寶玉合為一體(幻來親就臭皮囊),是在賈府處於"運敗""時乖"之際。
賈府因嫡(寶玉)庶(賈環)矛盾激化,趙姨娘行賄使馬道婆作法,至第二十五回"魘魔法姊弟逢五鬼,紅樓夢通靈遇雙真"。寫鳳姐及寶玉病危譫語、昏迷之際,病急亂投醫,請來了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那癩頭和尚接過"通靈寶玉"擎在掌上,吟歎道:
天不拘兮地不羈,心頭無喜亦無悲;
卻因鍛煉通靈後;便向人間覓是非。
這首詩是詠人、詠玉、還是詠書?是說不清楚的。"天不拘兮地不羈,心頭無喜亦無悲",妙筆一勾,這塊被當今"媧皇"補天而拋棄的"頑石",那種不為時政所羈絆,不因境遇的險惡而悲傷的形象,就活現出來了。'卻因鍛煉通靈後,便向人間覓是非",說的是飽受當今"媧皇"用爐火鍛煉後的"頑石",靈性已通,著書立說,以分辨人間的大是大非。此詩使作者、通靈寶玉及《石頭記》,和諧地成了三位一體了。
"頑石"與"通靈寶玉"有啥關係?第五十六回"敏探春興利除宿弊、時寶釵小惠全大體,才露出典故的出處來。此回寫探春理家後,提出了一個興利除弊的改革方案。他說賴大家的花園包給商人,一年能收入二百兩銀子,"從那日,我才知道一個破荷葉,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錢的。"薛寶釵就嘲笑他:"真真膏梁紈褲之談!你們雖是千金,原不知道這些事,但只你們也念過書,識過字的,競沒有見過朱夫子有一篇《不自棄》的文麼?"此文見於《朱子文集大全類編》卷二十一《庭訓》:
"夫天下之物皆物也,而物有一節之可取、且不為世之所 棄,可謂人而不如物乎?蓋頑如石而有攻玉之用,毒如蝮而 有和藥之需,糞其穢矣,施之發田,則五穀賴之以秀實;灰既 冷矣,俾之洗浣,則衣裳賴之以精潔。食龜之肉,甲可遺也, 南人用之以占年;食鵝之肉,毛可棄也,炯民縫之以御臘,推 而舉之,類而推之,則天下無棄物矣。今人而見棄焉,特其自棄爾。
曹顆家在雍正繼位後,如賈雨村被上司尋了個空隙,作成一本,參他"暗結虎狼之屬"等語於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被皇上下令革職抄家,由江南總督范時繹傳旨執行。罪行是"江寧織造曹頹,行為不端,織造款項虧空甚多。......有違聯恩,甚屬可惡!"(見《上渝著江南總督范時繹查封曹域家產》內務府滿文上傳檔)。抄家後又在江寧織造衙門左邊的廟中,查出"鍍金獅子一對",說是皇九于思搪交給曹頹藏起來的。這與賈雨村的"暗給虎狼之屬"罪名差不多。曹家遣返北京後,至乾隆時,可能在弘晰與乾隆的政爭中又受株連,查無確證,只得重翻陳年舊帳,有所謂"因麒麟伏白首雙星"為證。即因"鍍金獅子"一事,使曹家至頭髮白了,遭兩次災星。最後是創籍歸旗。其慘況正如作者自云:"雖今日之茅椽篷膀,瓦灶繩床,其晨夕風露,階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懷筆墨者。"可見作者在形同乞丐的生活境遇下,為消多麼難能可貴的精神!到底是什麼激發了作者的創作熱情呢?在描寫賈府弄權者的人事更迭,"鎮山太歲"三小姐探春取代"巡海夜叉"璉二奶奶理家後,才點出朱熹的《不自棄》文,提示了作者在倍受摧殘之後,還能正確認識自身的價值,原來是從朱熹的"頑如石而有攻玉之用"的名言裡得到啟迪。在戰勝逆境之後,"欲將已往所賴天恩祖德",搜集到的創作素材,用假語村言,"編述一集",揭露當代的"邪祟"及其造下的"冤疾","以告天下人":"邪祟"雖毒,"毒如蝮而有和藥之需"。以上,便是我對"用實典"與"設譬寓"的探索。
第四十九回寶釵說:"怎麼是杜工部之沉鬱,韋蘇州之淡雅,又怎麼是溫八叉之綺靡,李義山之隱僻。"這"似詭而正"的話,提示了《紅樓夢》在藝術表現手法上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是;轉益多師、兼收並蓄、廣集博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而形成自己的總體風格。一言以蔽之曰:《紅樓夢》是集中國傳統文化之大成。故今天我們來研究它,萬萬不可忽略其"集大成"這一特點。
《紅樓夢》是一部"將真事隱去"的小說。劉勰說:"隱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文心雕龍·隱秀》)兩百多年來的研究,至今還沒有弄清其"文外之重旨"為何。既然有"隱",那麼搞點必要的索隱是應該的。既然是"自譬石頭所記的事"、那麼探索一下這個未留下自傳的偉大作家,看看他的家世在書中佔多大比重,這又未償不可。事實上《紅樓夢》在隱射清王朝定鼎百年的重大政治生活上,借"美人"伴演皇帝,這是主要的,而曹家的家世則是次要的。兩者一真一假;相伴而行,所以,只要我們弄清《紅樓夢》中如何應用"香草美人"的表現手法,探明那繁多的"用實典"與"設譬寓",那麼它的"擬書底裡"(脂評);它的"廬山面目",就會清晰地顯露出來。過去搞索隱或持自傳說觀點的紅學家們,當他們還處在"因空見色,由色生情"的感性認識階段,就發表了許多宏篇大論,鬧出了許多大笑話。結果給他們的研究方法及個人聲譽帶來了厄運及不幸。假如我們再越雷池一步,"傳情入色,自色悟空",即在認識上來一次飛躍,使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那麼,《紅樓夢》的奧秘就會昭然若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