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藝術在大觀園
有人認為, 中國根本沒有公共關係學, 它純係舶來品, 在80 年代改革開放之前, 根本沒有聽說過公共關係一詞, 也沒有這種學問, 當然就談不上有這種職業了。也有人認為, 中國雖然也有過一些公共關係活動, 但是它處於不自覺的、盲目的狀態, 從未有過公關理論作指導, 即使有實踐活動, 也是難以達到理想效果的。這些觀點都是不科學的、缺乏根據的。殊不知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 蘊藏著豐富的公關思想和公關實踐。像先秦諸子(特別是儒家經典)、古代史書、兵書、筆記、話本, 以至《三國演義》《紅樓夢》之類的古典小說中, 幾乎無處不可發掘出關於公關的智慧與思想。被稱為「公關之父」的現代國際公關先驅丹尼爾·愛德曼, 就多次強調說, 世界最早的公關理論和活動源於中國, 二千五百年前的戰國時期的說客、縱橫家蘇秦、張儀, 便是卓越的公關專家。
「公共關係學」正式形成學科較晚, 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在資本主義國家逐漸發展起來的一門綜合性的實踐性的應用學科, 並同時形成一種新型的社會職業, 很快地流傳到資本主義世界各國, 被廣泛應用。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 新時期, 它也由南至北傳入中國大陸, 並成為人們的熱門話題。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公共關係學是一門外來學科。公共關係學主要研究一個社會組織如何運用各種信息傳播, 雙向溝通的手段, 為自己創造良好的社會關係環境和社會輿論環境, 使自己和環境之間相互適應, 同步發展。這是現代社會組織內求團結完善, 外求和諧發展的經營管理藝術。同理, 中國古今的社會組織的存在與發展也是如此, 而且早在兩千年前就已被我們的祖先認識到了, 並且取得了光輝的實踐成果。例如孔子的「仁」、「孝」、「中庸」、「和為貴」的思想, 孟子的「天時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得人心者得天下」的哲學, 荀子的「君者, 舟也; 庶人者, 水也。水則載舟, 水則覆舟」的理論以及「榮辱觀」、「談說」、「辭辯」之術, 等等, 都深刻而形象地揭示了公共關係的基本原理。要言之, 公共關係就是協調各種公眾關係, 爭取社會輿論支持的一種實踐活動, 而這種實踐活動及其經驗、理論,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俯拾皆是。可見, 公共關係學並不是歐美各國人的專利, 我們所引進的只是一個具有經濟意義的狹義內涵的公共關係, 並不是公共關係學的全部。那麼, 在我國具有與西方公共關係學精神內核相同的傳統公共關係學, 究竟是怎樣一個面貌, 又是怎樣被歷代人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的呢? 我們不妨以傳統文學名著《紅樓夢》為例剖析一下。
薛寶釵的「孝」與「和」
筆者早在十幾年前就說過, 薛寶釵是大觀園裡的一位公關小姐, 頗善處理上下左右的關係。我們且不去管曹雪芹當初對她的創作傾向是褒是貶, 我們只管從寶釵在大觀園裡對自我形象塑造的效應來看, 就可知她是怎樣一位不可多得的公關人物了。
在薛寶釵的思想意識中, 存在著自覺或不自覺的公關理論與行為。她的精神世界完全滲透在儒家的那一套思想體系中, 儒學比較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而忽視人與自然的關係; 強調實踐理性的直覺思維, 而輕視技藝與自然。所以她在處理人際關係時, 也是自覺不自覺地用儒家思想來要求自己、規範自己, 特別是「孝」與「和」的儒家思想貫穿了她的整個公關思想, 並在實踐中體現出積極的意義。
我們知道, 公共關係活動是由「主體」、「對像」及聯結二者的「媒介」三個要素所構成。所謂主體, 即誰搞公共關係? 所謂對像,即和誰搞公共關係? 所謂媒介, 即通過各種信息傳播、雙向溝通的手段, 為自己創造一個生存發展的良好環境。而寶釵在大觀園裡的全部活動, 正體現了這三要素。
「孝」, 是她體現在對上關係的公關思想。孝中包括著「無違」與「悅親」兩種涵義:「無違」為孝, 就是指生前死後都要依禮去侍奉祭祀父母親長;「悅親」為孝, 就是要使父母無時不刻地感到精神高興, 生活滿意。這在儒家思想中被看得很重。《孝經·廣要道章》說:「禮者, 敬而已矣。故敬其父, 則子悅; 敬其兄, 則弟悅; 敬其君, 則臣悅; 敬一人, 而千萬人悅; 所敬者寥, 而悅者眾: 此之謂要道也。」孟子還斷言說:「事親不悅, 弗信於友矣」,「不得乎親, 不可以為人, 不順乎親, 不可以為子。」(《孟子·離婁章上》) 在《紅樓夢》中, 真正領悟並實踐了孔孟孝道的只有寶釵一人。有時,「寶釵因見天氣涼爽,夜復漸長, 遂至母親房中商議打點些針線來。日間至賈母處王夫人處省候兩次, 不免又承色陪坐閒話半時, 園中姊妹處也要度時閒話一回。」(第45 回) 所謂「承色」, 就是順承迎合父母長輩以博歡心的意思。當賈母捐資為她做生日, 問她「愛聽何戲, 愛吃何物」時, 她「便總依賈母素喜者說了一遍」, 賈母自然歡喜, 無怪乎賈母慷慨捐資二十兩銀子為她做生日, 並稱讚道:「不是我當著姨太太的面奉承, 千真萬真, 從我們家裡四個女孩兒算起, 全不如寶丫頭」。(第35 回) 當元妃從宮中送燈謎讓大家猜時,「寶釵等聽了, 近前一看⋯⋯並無甚新奇, 口中少不得稱讚, 只說『難猜』, 故意尋思, 其實一見就猜著了。」(第22 回) 她這一內心世界雖有其虛偽的一面, 但是也正是她虛偽的表演滿足了賈妃的虛榮, 讓賈妃自覺燈謎出得高明, 從而使賈妃在眾人中掙足了面子, 也正因如此, 她也為自己在賈妃面前樹立了一個美好形象, 得到了與眾姑娘不同而獨與寶玉相同的賞賜。在第32 回所描寫的金釧跳井事件裡, 從寶釵對王夫人的安慰中, 我們的確不難看出寶釵性格中有顛倒是非、誣蔑死者的醜陋的一面, 但是從客觀效果來看, 她使王夫人安了心, 並且解決了為金釧的裝裹而頭疼的問題, 毫無忌諱地拿出自己的兩件新衣給金釧作了裝裹, 使死者入土為安。寶釵這大有深意的言行舉止, 我們以為是她作為一個晚輩對長輩的悅親、博愛以及有教養的慣性活動, 並非貶薛派們所云的是她為了「爬上寶二奶奶的寶座」,而時時處處刻意去巴結逢迎。試想, 在生日宴上, 盡要大家都不愛吃唯獨自己愛吃的, 不去照顧大家的情緒, 難道就能表明自己並無野心嗎? 很快地猜出燈謎來, 難道於己於人就覺得有趣嗎? 不去安慰王夫人, 不給死者裝裹, 作為一個有人情味兒的人, 難道就會心安理得嗎? 把寶釵諸如此類自覺不自覺的行為說成是她實現野心的手段, 把她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看得大有心計, 這對於一個只有十幾歲的少女來說, 豈不是有點苛求? 應當說, 她對長輩的恭順逢迎是體現了儒家孝道在她思想中的滲透, 這一自覺不自覺地實踐儒家公關思想的效應, 自然便博得了長輩們的歡心和疼愛。
「孝」是儒學的核心, 也是重要的公關思想。儒家專著之一的《孝經》便強調要有「諍子」的精神, 認為「父有諍子, 則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 則子不可以不諍於父, 臣不可以不諍於君。故當不義, 則諍之。從父之令, 又焉得為孝乎?」(《諫諍章第十五》) 即在關鍵時刻還必須反對父母的錯誤意見, 否則一味盲從, 這恰恰走向了孝的反面, 使父母因做錯事而陷入不義之境。寶釵在公關實踐中也正是如此, 很辯證地繼承了這一精神。她在處理兩代人帶有原則分歧的觀念衝突時, 也算是一個「諍子」。就以「呆霸王調情遭苦打」這一回為例, 薛姨媽出於對兒子的偏袒心疼, 不問青紅皂白地執意報復柳湘蓮, 想借賈府權勢, 去擒拿柳湘蓮。當時還是寶釵明智地勸道:「這不是什麼大事, 不過他們一處吃酒, 酒後反臉常情。誰醉了, 多挨幾下子打也是有的。況且咱們家無法無天, 也是人所共知的。媽不過是心疼的緣故⋯⋯如今媽先當件大事告訴眾人, 倒顯得媽偏心溺愛, 縱容他生事招人, 今兒偶然吃了一次虧, 媽就這樣興師動眾, 倚著親戚之勢欺壓常人。」(第47 回) 寶釵在此以她慣有的冷靜豁達、明智達理進行了有力的勸諫。她理智客觀地判明了事件的性質、誘因, 以及對家庭利害的考慮, 認定再不能偏心縱容薛蟠「生事招人」了, 從而警醒糊塗的薛姨媽, 制止了不義的報復, 化解了一場衝突,其結果不僅沒有化友為敵, 甚至還產生了化敵為友的遠距離的公關效果。
總之,「孝」在寶釵的交際活動中起著積極作用, 從客觀效果來說, 為她在大觀園中給最高統治者的腦海裡樹立了完美的個人形象。
「和」, 是薛寶釵又一重要公關手段, 它依然來自於浸透她靈魂的儒家思想。《論語》曰:「禮之用, 和為貴」,「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民任」,「惠則足以使人」,「敏則有功」(均見《陽貨篇》) ,孔子提出了恭、寬、信、惠、敏五種美德, 做到了五種美德也就達到了「和」的目的。「和」以現代意識來解釋就是團結、友好、和睦。所以「和」這個道德標準, 在公關理論與實踐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賈府是一個顯赫的封建貴族之家, 但又是一個正在走向全面崩潰的沒落之家, 它的內部已日趨末落、腐朽, 宗派傾軋, 嫡庶紛爭, 主奴矛盾充斥其間, 再加上那些一代不如一代的不肖子孫, 窮奢極侈, 偷雞摸狗, 安富尊榮, 養妓畜娼, 秘事醜聞乃至逼死人命之事層出不窮, 把個堂堂的國公府鬧得像個污穢不堪的臭泥塘一樣。照理說, 在這樣一個齷齪不堪、充滿罪惡的社會細胞中, 一個十幾歲的少女很難適應, 但寶釵卻能以「和為貴」的處世哲學, 在如此複雜的人事關係中, 顯示出她的一番能耐, 體現出她的公關才能。這首先表現為寶釵對待平輩中姑娘小姐們的態度上。她能體諒父母雙亡、依靠嬸母過活的史湘雲的苦衷, 主動提出代她做針線活。並能考慮到湘雲的經濟狀況, 代她出資籌辦別具特色的螃蟹宴。她對人真是體貼入微, 怕損傷了湘雲的自尊心, 於是, 告訴湘云「千萬別多心」, 此舉使得湘雲十分感動, 心直口快地表示要把她「當作親姐姐一樣看」。家道貧寒的邢岫煙, 一來賈府寶釵就對她很好, 考慮到她的家庭狀況, 推心置腹地勸告她要「從實守分」,「該省的就省了」, 又為岫煙贖棉衣, 讓她早晚好穿。就是對刻薄多忌的林黛玉, 寶釵也以「和」為法寶, 容忍退讓時居多。當黛玉借雪雁送手爐一事指桑罵槐之時, 寶釵明知是在奚落她和寶玉, 但「素知黛玉如此慣了, 也不去睬她」。對此, 她表現得寬厚大度, 避免了一次難堪的衝突。寶釵對於林黛玉的瑣屑繁複的猜疑中傷, 採取的就是這樣一種「渾然不覺」, 裝聾作啞、故作糊塗的姿態, 因而在「金蘭契互剖金蘭語」一回中, 使黛玉感動不已, 追悔不已, 並自我檢討說:「你素日待人, 固然是極好的, 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 只當你心裡藏奸。⋯⋯往日竟是我錯了, 實在誤到如今。細細算來, 我母親去世的早,又無姊妹兄弟, 我長了今年十五歲, 竟沒一個人像你前日的話教導我。怨不得雲丫頭說你好, 我往日見他讚你, 我還不受用, 昨兒我親自經過, 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說了那個, 我再不輕放過你的; 你竟不介意, 反勸我那些話, 可知我竟自誤了。」在這一回中, 寶釵還流溢出她與黛玉肝膽相照的善心與氣量。可見, 以和為原則, 渾然不覺, 退避禮讓, 肝膽相照, 是寶釵消除誤會、解決棘手的人際關係的最好的公關手段。
她在對待丫頭婆子們時, 也完全沒有一點皇商小姐的驕橫之氣, 不是以勢壓人, 而是以「和」為重, 時時處處庇護著下人。她保護著「平生遭際實堪傷」的香菱, 使香菱幸運地逃脫了第二次被賣的悲慘命運。為求得一個安定團結的生存空間, 她總是以溫和儒雅的聊天式的公關手段處理事情。第56 回描寫的「賢寶釵小惠全大體」的故事, 便體現了她的公關活動水平。談話中, 她不擺出小姐的架子, 也不像探春那般嚴厲訓斥, 而是在委婉中曉之以理, 動之以情, 間接而又鮮明地達到了警告眾婆子的目的, 使眾婆子自覺自願地接受了她的勸告, 從而既保全了雙方的面子, 不傷和氣, 又達到了嚴肅治家的理想效果。難怪「便是那些丫頭們, 亦多喜與寶釵去頑」呢!
即便對待人格低下、人人厭惡的賈環和趙姨娘, 寶釵也採取了一視同仁的態度, 既不排斥歧視他們, 又不拉攏縱容他們。就連送土儀也沒有忘記他們, 難怪趙姨娘感激地說:「怨不得別人都說寶丫頭好, 會做人, 很大方。」寶釵這種「待人接物不疏不親, 不遠不近, 可厭之人亦未見冷淡之態形諸聲色, 可喜之人亦未見醴蜜之情形諸聲色」(第21 回, 庚辰本夾評) , 煞是她處理人際關係時公關手段的高明之處。寶釵就是這樣以「和」為手段和目的, 與那些最難相處的人物在人際關係上求得和諧, 進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寧靜和睦的生活環境。
其次, 薛寶釵的「和」的公關思想, 還表現為對大觀園中諸種事端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 以及對信息的掌握與運用。比如第62 回中寫到寶玉問寶釵為何鎖門一事時, 我們且看寶釵如何回答, 就知道她是如何掌握信息、運用信息並處理信息的。書中這樣寫著:一進角門, 寶釵便命婆子將門鎖上, 把鑰匙要了自己拿著。寶玉忙說:「這一道門何必關, 又沒多的人走。況且姨娘、姐姐、妹妹都在裡頭, 倘或家去取什麼, 豈不費事。」寶釵笑道:「小心沒過逾了。你瞧你們那邊, 這幾日七事八事, 竟沒有我們這邊的人, 可知是這門關的有功效了。若是開著, 保不住那起人圖順腳, 抄近路從這裡走, 攔誰的是?不如鎖了, 連媽和我也禁著些, 大家別走。縱省了事, 就賴不著這邊的人了。」寶玉笑道:「原來姐姐也知道我們那邊近日丟了東西?」寶釵笑道:「你只知道玫瑰露和茯苓霜兩件, 乃因人而及物。若非因人, 你連這兩件還不知道呢。殊不知還有幾件比這兩件大的呢。若以後叨登不出來, 是大家的造化, 若叨登出來, 不知裡頭連累多少人呢。你也是不管事的人, 我才告訴你。平兒是個明白人,我前兒也告訴了他, 皆因他奶奶不在外頭, 所以使他明白了。若不出來, 大家樂得丟開手, 若犯出來, 他心裡已有稿子, 自有頭緒, 就冤屈不著平兒了。」
由此可見, 寶釵清楚一切而不介入, 她用「關門主義」來求得自身的清白與太平。但又不是完全不介入, 她把一切情況告訴了平兒, 這樣, 寶釵既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與信息靈通的能量, 又沒有因為自己的信息傳播挑起新的事端, 得罪更多的人, 更沒有捲入什麼矛盾糾葛, 而是與這位善搞平衡、頗有人望的平兒結盟。應當說, 在賈府各種關係衝突中, 她起著健康的作用, 在獲得信息方面她是獨佔鰲頭的。而獲取信息, 對於具有現代意義的公共關係活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有迅速地獲取信息, 才能更好地掌握和運用信息。寶釵就是在充分地掌握信息之後, 根據自己在賈府中的地位,制定了其行動的準則, 即知之不厭其多, 行之不厭其少, 行當所行,止當所止。確乎「行為豁達, 隨分從時, 不比黛玉孤高自許, 目下無塵。」在行動上, 她是時時處於守勢, 以守為攻, 但在掌握信息上卻是處於攻勢, 以利明哲保身和自我保護, 否則, 既鎖上門, 又管門外事作甚? 不論有意無意, 注重信息的獲取與溝通, 表明她在公關實踐活動中對於中介的重視。這息事寧人、明哲保身的處理方式, 則又表明了她公關手段的高明。
在那樣一個個像烏眼雞似的主人奴僕中, 在那些可厭可鄙的紈 子弟中, 薛寶釵得到了閤府上下的交口稱讚, 她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功的公眾關係, 是離不開儒家的「孝」與「和」的公關理論指導的。儒學的傳統公關理論與薛寶釵的公關實踐對我們今人來說, 也不無參考價值。如果我們今人能像薛寶釵一樣把儒家的公關思想正確地恰到好處地運用到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去,「爭取在雙方溝通的基礎上, 通過與公眾的敏感的交流活動, 得到相互的理解和好感」(美國H. 弗雷齊爾·穆爾、費蘭克·卡魯帕:《P ·R 學》) , 並通過信息交流和關係協調規律的運用, 為求得自身的存在與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和內部環境, 那麼, 今天又何愁在市場競爭的大潮中, 沒有立錐之地呢? 所以說, 薛寶釵是我國文學作品中較早具有公關意識的女性之一, 也是一位成功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公關小姐。
平兒的「禮」與「仁」
清代青山山農在《紅樓夢廣義》中說:「平兒不矜才, 不使氣, 不恃寵, 不市恩, 不辭勞怨, 有古名臣事君之風。要其本領在積之以誠, 而行之以禮, 誠至而物無不動, 禮至而人莫能陵。」在賈府中, 讚美平兒的更是有口皆碑, 有興兒評說榮國府為證:「倒是(王熙鳳)跟前的平姑娘為人很好, 雖然和奶奶一氣, 他倒背著奶奶常作些好事。小的們凡有了不是, 奶奶是容不過的, 只求求他去就完了。」(第65 回) 她那善良、忠厚, 在主人面前不卑不亢, 待下人不驕不躁, 處理事情通情達理的品格, 在《紅樓夢》中俯拾皆是。在矛盾鬥爭複雜的大觀園內外, 作為一個管家婆鳳姐的「一把總鑰匙」的平兒, 為什麼會有與主子渾然不同的社會輿論呢? 這就要從公共關係學的角度探討了。
「禮」與「仁」, 在儒家來說, 仁禮一體, 仁包攝了禮, 仁是禮的精神支柱。禮首先是一種社會政治制度, 其次才是倫理規範。「人而不仁, 如樂何?」(《論語·八佾》) 人如果不具備仁的觀念和品德, 就不能正確對待禮儀制度和音樂。孔子認為只有「克己復禮」, 才能實現仁, 因此, 克制自己, 使視、聽、言、動都符合禮, 才算體現了仁。孔子曾說:「克己復禮為仁, 一日克己復禮, 天下歸仁焉。」又說:「非禮勿視, 非禮勿聽, 非禮勿言, 非禮勿動」。(《論語·顏淵篇》) 可見仁和禮是融為一體的, 二者互為因果。在現代社會, 任何個人或組織的生存和發展, 都離不開公眾輿論的支持。公共關係就是協調各種公眾關係, 爭取社會輿論支持的一種實踐活動。我們看平兒, 是如何為自己創造良好的社會關係環境和社會輿論環境, 使自己和環境之間相互適應、同步發展的呢?她用的就是「禮」和「仁」的理論和手段。在大觀園裡, 處境最險, 做人最難的恐怕是平兒。她處於妻非妻、妾非妾的通房丫頭的尷尬境地, 她的女主人是聞名府內的「醋罈子」, 男主人是「唯知淫樂以悅己」的無恥之徙, 而她的容顏又不次於王熙鳳, 她要在這二人的夾縫中求生存, 就必須小心謹慎。對賈璉, 她極力避免相親近, 不與鳳姐爭寵, 但是又不能完全躲開,每每為他遮掩醜事來博取他的好感。對鳳姐, 她只能按主奴有別之禮, 恪守奴僕的本份, 不惜屈從以維護封建秩序。第44 回, 在「變生不測鳳姐潑醋, 喜出望外平兒理妝」的故事中, 寫鳳姐酒後潑醋拿平兒撒氣, 她為顧全主子的面子違心地給鳳姐磕頭道歉, 忍辱負重。有時, 鳳姐為表示同平兒的親近, 要她不必拘於禮法,「過來坐下, 橫豎沒人來, 咱們一處吃飯是正經。說著, 豐兒等三四個小丫頭子進來放小炕桌。平兒屈膝於炕沿之上, 半身猶立於炕下, 陪著鳳姐吃了飯, 伏侍漱盥。」(第55 回) 平兒一方面接受主子的「施恩」,另一方面又不逾越森嚴的等級界限。平兒正是這樣注意生活的細節, 用「禮」來嚴格要求自己, 並盡心竭力地幫助鳳姐, 才使自己沒有淪落到像其他陪嫁丫頭一樣或死或賣的悲慘境地。平兒平兒, 特別的公正和平, 通情達理, 在賈璉之俗、鳳姐之威下, 她竟能周全妥貼。可見, 儒家的「禮」是保全自身的有效的公關手段。
以「仁」待人, 籠絡人心, 是平兒對待下人的重要的公關思想和行為。她對下人, 凡能周全的總要為對方說些好話, 把人家從困境中解脫出來, 而絕不利用主子的信任, 狗仗人勢, 為虎作倀, 落井下石。她在效忠主子的同時, 並不以損害其他奴僕的利益作代價, 相反, 在盡可能的情況下, 站在奴隸的一邊, 保護他們免遭禍殃。第61 回平兒行權「判冤決獄」就是她在這方面最生動最突出的表現。她首先對事件本身進行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 既弄清了失物的來龍去脈, 又顧全了「好人的體面」, 既不傷和氣又不失公正地處理了這件事, 保護了無辜的柳家母女, 也挽救了彩雲難逃的厄運。可見平兒行權的立腳點是仁。行權中, 為了使自己的行動不為封建主子所阻攔, 她都必然找出一些所謂為維護主子利益的「正當」理由來。當鳳姐欲用殘酷的家法來逼問丟失玫瑰露時, 平兒勸阻道:「何苦來操這心!『得放手時須放手』, 什麼大不了的事, 樂得不施恩呢。依我說, 縱在這屋裡操上一百分的心, 終久咱們是那邊屋裡去的。沒的結些小人仇恨, 使人含怨。況且自己又三災八難的, 好容易懷了一個哥兒, 到了六七個月還掉了, 焉知不是素日操勞太過, 氣惱傷著的。如今趁早兒見一半不見一半的, 也倒罷了。」一席話說的鳳姐倒笑了, 並說:「憑你這小蹄子發放去罷。我才清爽了些, 沒的淘氣。」一場大災難就被聰明機靈的平兒幾句話給打消了。這番話不僅說得有情有理, 而且還巧妙地勸誡了鳳姐凡事要適可而止、息事寧人, 不可做得太過太絕太辣, 同時也表現了她「樂得施恩」的公關思想。
在《紅樓夢》中, 平兒寬厚待人之事也是比比皆是: 看門小廝的父親有病, 但不敢告假, 是平兒瞞了鳳姐悄悄放他出去的; 迎春的奶媽偷當了小姐的首飾, 也是平兒瞞了主子, 只叫她快點贖回來,就一字不提; 寶玉成親之夜, 紫鵑要伺候黛玉, 林之孝家的遵鳳姐和賈母的命, 要把紫鵑叫到寶玉房中使喚使喚。就在為難之際, 是平兒做主叫雪雁代替紫鵑, 給紫鵑和林之孝家的解決了難題, 並自己帶走了雪雁; 蘆雪庵聯詩活動, 大雪天只有「邢岫煙仍是家常舊衣, 並無避雪之衣」, 然而「人人都是有的,不是猩猩氈就是羽緞羽紗的, 十來件大紅衣裳, 映著大雪好不齊整。就只他穿著那件舊氈斗蓬, 越發顯的拱肩縮背, 好不可憐見的。」(第51 回) 又是平兒擅自做主把鳳姐的大紅羽緞送給了邢姑娘;「俏平兒情掩蝦須鐲」(第52 回) 的故事, 更表現了平兒的寬容平和。平兒的鐲子被寶玉房中小丫頭墜兒偷走, 她明知底細而不願聲張, 為的是體諒寶玉在女兒身上的良苦用心, 也為顧全寶玉房中大丫頭們的體面, 更怕病中的晴雯生氣發作。總之, 由於平兒在大觀園裡運用了施仁政的公關手段, 所以才使得她在主僕間樹立了很高的威望。平兒非常細心, 著重客觀, 能照顧大局, 講究工作方法, 因而深得人心, 沒有那個憎惡她。試想, 我們今天的某一個社會組織, 如果有這樣一位有才有貌、忠於職業的公關小姐, 作為組織的樞紐運行, 何愁該組織沒有鞏固發展的前途? 又何愁該組織失卻良好的公關形象呢?
走出大觀園, 回到我們公共關係學的話題上來。我們深感公共關係學並不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樣神秘而深不可測, 也並不像有些人認為是一種不正派的作風和行為。它不僅存在於組織與公眾之間, 更存在於人與人之間; 它不僅存在於資本主義國家, 也存在於我們社會主義國家, 以至於存在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本來在我們中國古代不僅有公關的實踐, 還有公關的理論, 只不過我們沒有用公共關係學的原理, 加以概括、總結罷了。我們倘從當代意識的視角去看, 發現寶釵和平兒為人處世的言行, 似乎也能悟出一些我國公關理論的實質, 那就是以儒家的學說來規範著人們的行為, 並協調著人們的關係。可見中國儒家的傳統公關理論, 對我們今天的公關理論與實踐仍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我們不可無端地沒來由地去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