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慈姨媽愛語慰癡顰」
景華先生:
我們在最近開了一次討論會,會上有一個問題沒有取得結果。所以,寫這封信向您請教一番。問題就是,如何認識第五十七回「慈姨媽愛語慰癡顰」的那一段話?討論中有如下幾種看法:
1 .說這是對黛玉的揶揄。寶釵在榮國府已博得老太太的多次誇獎、王夫人的歡心以及婆子丫鬟們的愛戴,指日可望取得「寶二奶奶」的桂冠,在這時對競賽的失敗者林姑娘嘲弄一下,取個笑兒有何不可。
2 .在同樣的客觀情況下,對失望的黛玉進行一次虛假的(或是空虛的)安慰,可能使她感到一點溫暖,也是「惠而不費」的事情。
3 .在同樣的客觀情況下,薛氏母女尚不敢存必勝之心,借此試探一下府內婆子丫鬟們的輿論,以便對下一步行動作出適當的安排。
4 說薛姨媽說的是實心實意的話,所以回目寫的是:慈姨媽愛語慰癡顰,並不是。薛姨媽假語嘲癡顰,也不是:滑姨媽巧言騙癡顰。
須知,雪芹筆下,無論書的本文、文內的詩句(也包括詞、偏、謎語、酒令等)、以及回目都不是隨意編寫的。那一個「慈」字、「愛」字等,都是斟酌至再,然後下筆的,所以應從正面理解。那麼,薛姨媽的這一席話為什麼沒有和賈母去說呢?賈母對她自己的外孫女兒從來也未變心,只是這件事(兩個玉兒的大事)自己不好出口,只等晚輩有人一說,她老人家一點頭,一拍板,就行了。王、邢兩人不願說,因為她們都反對「兩個玉兒」之事;紈、鳳兩人不敢說,因為她們都怕取罪於自己的婆母;尤氏不肯說,因為東府的人管西府的事,何必呢?其餘各位小姐,都是未出閨門的女孩兒,那能說這種活呢?可是薛姨媽若是出來說這句話,是最合適的人選了。然而,後來為什麼卻又沒說呢?很可能是這樣:以薛姨媽在榮國府裡的位置,她若想對老太太說什麼重要的話,一定要和王夫人先交換一下意見,可就在這交換意見當中,王夫人不好明說自己反對黛玉,她會假說老太太對她透露過嫌黛玉多病體弱、識文斷字,不善女紅,好耍小性,等淨。這樣一來,薛姨媽這一誇「慈」、「愛」、「慰」的好意,就算萬解冰消了。
以上四種說法,莫衷一是。最後,一致認為,責成我寫信向您請教。天氣炎熱,麻煩您了,希望不久聽到您的答覆!
此祝
夏安
天津興安路紅學會石建國拜草
答:你們提出的這個問題很有趣。能夠在閱讀研究《 紅樓夢》 中提出一些問題來,展開討論,這足一個很好的方法。尤其是業餘研究《 紅樓夢》 ,這個辦法便於相互啟發,也有助於深人瞭解它的內容。下面我就你們提出的問題,談淡自己的看法,也是一種討論吧!
《慈姨娘愛語慰癡顰》 一節,是《 紅樓夢》 中寫得很生動的文字。它寫得感情細膩、文字活潑,又很感人。但無論過去和現在,對這一節文字人們都有多種理解,也有多種猜測。你們信中談到的四種說法,似乎都有人談過,而且各執己見。每一種意見,又都有一些支持者,看來每個人讀《紅樓夢》 這部小說,都有自己的出發點,也有自己的欣賞角度。《紅樓夢》 這部小說,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而且十分精美;它不直接把作者的傾向直露地表現出來,完全交給讀者去欣賞。這樣,它往往就有一種多側面性。讀者可以用自己的審美經驗和實地感受,在欣賞中獲得自己的審美體驗,也得到自己的啟悟。不過我以為,在欣賞《紅樓夢》 這樣一部小說的時候,應該是不帶任何「先入為主」的情感為好。因為人們過去談得太多也評論得太多了,這些評論不僅見於文章,也見於不少人的日常談論。如此,在人們去看《紅樓夢》 或欣賞其中某一人物某一情節時,早有一些觀念沉積在大腦中了。於是,在欣賞閱讀過程中,往往不自覺地先有了一種「固定的印象」,使自己不自覺地跟著這種「印象」走,或受這種印象的驅使,得出了一種並不能反映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感感受。這就是一種曲解了的感受,是自覺不自覺地重複別人的;所以這種欣賞不僅不具創造性,沒有獨特性,而且自己也覺得心中不服貼。我建議面對凡是過去人們談論較多的藝術品,在欣賞它之前最好把自己的「印象」澄清以下,盡量把別人的意見暫時拋開,使自己的欣賞情感成為「空白」的,然後再全憑自己的感覺去接觸藝術品。當然,這裡說的「空白」也只是一個比喻,因為情感本身就是積累的。
現在我來談談你們提出的幾種看法,這當中,我比較傾向於你們的第四種意見。不過,對於你們後面的推測,我大不贊成。
首先,我以為關鍵的問題時如何正確地實施求是地分析薛寶釵這個人物,由此而及的,則是如何實事求是地分析薛姨媽這個人物。由於這是一部小說,所以我用「人物」而不是說「人」。當然,從書中描寫來看,薛姨媽又與薛寶釵不完全相同。首先薛姨媽是個成年人,她比起薛寶釵來,有了更多的生活閱歷。從性格特點來看,由於書中交代薛姨媽與王夫人是親姐妹,在描寫中我們看到她們兩人性格有一些共同之處。但他們兩人又有區別,薛姨媽比起王夫人來性格顯得活一些,說話比王夫人要多。大約由於她嫁到一個皇商之家,所以比王夫人更善於應付各種場面。她不想王夫人那樣固執、拘謹。由於她更顯得隨和,加上善於應酬,她與賈府中的人上上下下都相處得很好。王夫人就顯得呆滯,人際關係顯得生硬,就一般讀者來講,如果在薛姨媽與王夫人之間進行選擇,人們也更喜歡前者而不大喜歡後者。這也許由於所處地位不同,王夫人是居家之長,在女性輩中只在賈母之下,守著偌大的產業,面對一群兒女,她要擺出一副做太太的架勢來。薛姨媽則不同,她是客住的一位家長,也有點寄人籬下的勁頭。她不能擺譜兒, 需要在賈府搞好各方面關係。但是,如果我們在閱讀時都跟著作者回到曹雪芹那個時代,暫時拋開「封建主子」這個字眼兒,我們就會發現,薛姨媽其實並不是個奸狡之輩,在人格上她和王夫人都有一種「篤實」的性情。當然我這裡並沒有說她們,不是封建貴族家庭中的太太。我只是按人的性格分類學義講這個話、用「篤買」這個詞兒的。誰看見《紅樓夢》描寫中這兩個人慣於耍花招、施手段了?書中有哪一節描寫了她們對人施奸計、捉弄人?即使像王夫人逼金釧投井、攆逐晴雯,也是她明白地那樣幹的,她認為不如此不能正家風、傳祖訓、守家規,並不是施奸計。你可以批判她狠毒、無人性,但你不能說她奸狡。這是作者曹雪芹在描寫中向我們展示的性格特點。小說人物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雷同,如果一描寫封建階級就是奸詐,就是詭計多端,哪裡還有性格的區別,又哪裡還有藝術?
薛寶釵是薛姨媽的女兒,兩人性格中也有共同性。即使人們不恥相聞的薛蟠吧,為什麼人們管他叫薛大傻子?就是因為他性格單純、篤實,還易於為人所捉弄。這也不是有共同點嗎?他霸人妻、害人命,當然不是個好東西,但他性格也有另一面。這只是性格上的分類而已。薛寶釵雖然不能等同於薛蟠,她受傳統觀念影響很深,思想正統,但她也不似玩弄奸計的人。而且薛寶釵終究還是個少女,她比起林黛玉來,顯得閱歷較豐富,從薛姨媽身上學到了不少的世故;但她仍然是較單純的。這一點她與賈府的太太們都不能相提並論。在她和賈寶玉、林黛玉的關係中,她的許多表現確實讓人看起來令人難以捉摸。論三角關係,她與黛玉是情敵,但她卻絲毫沒有表現出嫉妒;不僅相處很坦然,而且對黛玉又很誠摯。這是很不好理解的嗎?是她在耍奸計嗎了顯然不是。不要忘了,曹雪芹刻劃薛寶釵這個人物,是左忠實地描繪一個「淑女」的形象。當然是一個封建社會被稱道的椒女,因而書中寫她既賢而且慧,既美而又有才,又有豐富的知識;所謂賢而且慧,又「識」而「達」。既是個完美的女子,不應有拓,更不應有奸,也不應有爭逐;否則不僅不是椒女,而且要犯「七出」之條了。
對人物進行了以上分析,我們便可以細緻池對:慈姨媽愛語慰癡顰》 一節進行欣賞了。這一節恰在描寫紫鵑情試寶玉之後,看來不僅寶,黛兩人愛情已發展到了水到渠成階段,而且從年齡來說,也到了提親的時候。此刻,作者集中精力在描寫寶黛二人的愛情,同時又一層層寫出在當時社會中兩人婚姻的障礙。薛姨媽不是講:「也怨不得他傷心,可憐沒父母,到底沒個親人。」又摩婆黛玉笑道:「好孩子別哭。你見我疼你姐姐你傷心了,你不知我心裡更疼你呢。你姐姐雖沒了父親,到底有我,有親哥哥,這就比你強了。我每每和你姐姐說,心裡很疼你,只是外頭不好帶出來的。你這裡人多口雜,說好話的人少,說歹話的人多,不說你無依無靠,為人作人配人疼,只說我們看老太太疼你了,我們也洑上水去了。」瞧,這裡哪一句不是如實的呢?這裡一方面再一次寫出黛玉的孤獨,寫出她的婚姻大事無有人做主;一方面寫出賈府裡的環境十分惡劣:這實際上都正是寶、黛二人從愛情走向婚姻的障礙。從這一席話中,我們應看到,薛姨媽的感情是真摯的,不應忘記回目標題,是寫「慈姨媽愛語慰癡顰」,難道上面一席話還不算愛語嗎?這段話不是表現出對林黛玉的一片愛慰之心嗎?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聽話也往往愛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多心眼的人往往把好意的話聽成惡意的話,直心眼人又常常把捉弄的話當成好話。但這裡就連多心眼的林姑娘都沒有起什麼懷疑,我們又為什麼刻意地深文周納呢?無疑,薛姨媽在前面說過的「千里姻緣一線牽」的話,確實反映了她的宿命論觀念,也反映了老一輩婦女對年輕人的感情的漠視,但說她講這段話是有意地要傷害林黛玉,卻不符合薛姨媽的長輩身份,也不符合她本人的性格。薛姨媽不是趙姨娘,更不是馬道婆,她也不同於王熙鳳的身份。在賈府中,就連人們公認的帶有一定狡詐性格的王熙鳳,她曾按照賈母、王夫人的安排具體搞了掉包計;但自始至終我們都沒有看到她曾用語言去傷害林黛玉,何以處於反輩的份姨媽要拿語言去嘲弄她呢?王熙鳳曾說過林黛王:「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為什麼不給伐們家做媳婦呢?」這是好心的言語,至多是一種開玩笑。出於表親姐妹的關係,她不會去故意傷害林黛玉的。林黛玉雖然嘴尖刻些,到底與人的關係並不錯,從薛姨媽的話裡我們也能看出,不只是出於賈母疼愛黛玉,黛玉本人到底還是令許多人喜歡的。在後面薛姨媽又曾說,她經過反覆考慮,確實也想到了寶、黛的婚配。她說:「我想寶琴雖有了人家,我雖沒人可給,難道一句話也不說。我想著,你寶兄弟老太太那樣疼他,他又生的那樣,若要外頭說去,斷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與她,豈不四角俱全?」這裡的「四角俱全」,即是完美的意思,既然口裡講「完美」,為什麼又只是試探?這不過還是按作者的意思,是說寶黛本是一對兒,而且眾人都已明白。他們之所以成為悲劇,只是當時的觀念不合理、制度不合理而已。這種不合理不是某個具體個人破壞的;它是那時的婚姻觀念、婚姻制度造成的。這裡不能怪薛寶釵,更不能怪罪薛姨媽;這才是《紅樓夢》的深刻性,也是它的偉大之處。
薛姨媽如果一定要自己的女兒給賈寶玉做妻子,當時賈寶玉和林黛玉並沒有定親,她只要去和她的姐姐王夫人去商議好了,又何必要試探?她即使要試探,也應到王夫人、或賈母那裡去試探,何須要在黛玉面前試探。那時的婚姻難道是由寶玉、黛玉自己做主嗎?既然黛玉自己根本不能做主,向她試探又有什麼意義呢?從整個「慰癡顰」一節我們完全能夠看出,做為長輩的薛姨媽,也同賈母、王夫人等封建家長一樣,雖然她們都疼愛寶玉,也疼愛林黛玉,但她們都從不關心青年人的愛情。這或者說像薛姨媽這一輩女人,根本不曾經歷過什麼戀愛,或者做了家長之後,早把愛情忘得精光了。在封建家庭中,哪裡有愛情的位置?
總之我認為這一節書重點還是寫黛玉的孤苦.寫她的無依靠。按照全書線索一層層揭示寶黛愛情悲劇的原因,而不是重點寫薛姨媽,也不是為了揭示薛姨媽的「虛偽」與「狡詐」。標題又寫「慈」姨媽,一個「慈」字表現出她對林黛玉的愛心,她此處的感情是真摯的,而不是虛偽的。因而她的慰癡顰,也是真實的,不是虛假的。最後,這裡還有一個問題我們也要在這裡講一下.即從上面我們對薛姨媽以及薛寶釵的性格分析中,我認為掛在寶釵脖子上的那個和寶玉脖子上掛的「玉」配成對兒的「金鎖」,不是薛姨媽造出來的,更不是她們母女合謀「編造出來的故事」。一個「金鎖」,說「揀有玉的才能配」,這是封建社會慣常的說法,金配玉、玉配金,都不過標幟著富貴人家相聯姻,沒有什麼奇怪的。所謂「門當戶對」,哪個女孩子肯配給窮人家?這不過是典型的封建婚姻觀念罷了。為什麼這麼巧?那只是作者的安排而已。如果非要找出金鎖的創造者,我倒以為應歸之於曹雪芹;因為這不過是小說家慣用的手法而已,否則無以成矛盾。連絳珠還淚的故事,都是曹雪芹創造出來的,不是麼?
杜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