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俗語在《 紅樓夢》 刻畫人物中的運用.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語言藝術的最高峰。高爾基說過「語言是文學的主要工具」,曹雪芹這位語言藝術大師嫻熟地運用這一工具創作了這部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而又最複雜的作品。以北京話為基礎,並大量運用俗語刻畫人物是《紅樓夢》語言的主要特點,有人將《紅樓夢》中的俗語比喻成皇冠上的明珠,璀璨奪目。一般人看來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俚俗之語,一經曹雪芹的合理運用就變成了簡約、靈活、明瞭、生動的文學語言,而且已經融化在了人物的語言中,和作品的整體語言風格渾然一體。恰如明齋主人所說:「所傳俗語,一經運用,罔不入妙,胸中自有爐錘。」《紅樓夢》是如何運用俗語來刻畫人物的呢?
一、運用俗語刻畫人物的方法
第一,直接引用俗語用於人物的言談之中。俗語大多數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語句,通俗形象,並且廣泛地流行於民間,是一種定型的語言。《紅樓夢》中的人物自上至下個個能說會道,沒有一個人說話時的音容笑貌不是栩栩如生,而這與人物言談之中所引俗語是分不開的。對俗語的直接引用是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之一,作者通過讓人物直接引用俗語來敘述、說理、抒情,從而彰顯人物個性。
第六回劉姥姥說的「我也是知道艱難的。但俗語說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憑他怎樣,你老拔根毫毛比我們的腰還粗呢!」這裡劉姥姥用俗語「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來敘述她對賈家富貴的認識,極富粗趣。
第十三回秦可卿托夢於鳳姐時說道:「嬸嬸,你是個脂粉隊裡的英雄,連那些束帶頂冠的男子也不能過你,你如何連兩句俗語也不曉得?常言『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倘或樂極悲生,若應的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的詩書舊族了!」
第三十四回襲人和王夫人的一番話:「一家子的事,俗語說的『沒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無頭腦的事,多半因為無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見,當作有心事,反說壞了……俗語又說『君子防不然』,不如這會子防避的為是。」
秦可卿、襲人分別引用俗語來說理,言辭懇切而又發人深省。
第二十六回丫頭紅玉道:「也犯不著氣他們。俗語說的好,『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誰守誰一輩子呢?不過三年五載,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時誰還管誰呢?」紅玉用俗語「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來抒情,表達了對自身前途的擔憂。
第二,在原來俗語的基礎上,抽換其中一兩個語素,用於人物談話之中。
曹雪芹不但直接引用俗語來刻畫人物,而且更多的是對俗語進行獨到的加工改造,使其更符合作品的需要,更貼切、更流暢、更傳神地融入作品之中,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有時形式上只是改換一兩個語素,就改變了俗語的內容,但能立即讓本來很平常的俗語活了起來,從而變成傳神之筆。
第六十一回,柳家的對迎春的丫頭蓮花說:「你們深宅大院,水來伸手,飯來張口,只知雞蛋是平常物件,那裡知道外頭買賣的行市呢。」本來俗語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講的是吃穿不愁,生活無憂。而作者從中抽換了一個語素,變「衣來伸手」為「水來伸手」,然後讓柳媽這個廚娘說出來,確是貼切。
第七回,焦大罵主的話「不是焦大一個人,你們就做官兒享榮華富貴?你祖宗九死一生掙下空虛家業,到如今,不報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來了。不和我說別的還可,若再說別的,咱們紅刀子進去白刀子出來!」本來的俗語是「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而在焦大口中卻變成了「紅刀子進去白刀子出來」,只換了兩個語素,可是這句話卻成了傳神之筆,把醉酒的焦大罵人時顛三倒四、詞不達意的形態活畫了出來。無怪乎脂硯齋批這一句時說「忽接此焦大一段,真可驚心駭目,一字化一淚,一淚化一血珠」,「是醉人口中文法」。
第三,改變俗語的結構形式,使之和人物語言融為一體。
《紅樓夢》對俗語的運用更多的是創造性地使用。很多是俗語表達的內容不變,但為了修辭的需要改變了其結構形式,從而表達風格也有了變化,變得更靈活,更貼切。
第四十六回,鳳姐勸邢夫人不要向老太太討鴛鴦時說:「太太聽聽很喜歡咱們老爺麼?這會子迴避還恐迴避不及,倒拿草棍兒戳猛虎的鼻子眼兒去了。」這裡的「倒拿草棍兒戳猛虎的鼻子眼兒去了」是對俗語「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加工改造。細想一想,鳳姐說的這句話不知比原來的俗語要生動形象多少倍!而王熙鳳這個人物的能說會道也由此可見一斑了。這都要歸功於曹雪芹這位語言藝術大師改造語言的嫻熟功力。
第四十二回,黛玉取笑寶釵後,寶釵笑罵黛玉道:「不用問,狗嘴裡還有象牙不成!」本來極粗俗的一句罵人的俗語「狗嘴裡吐不出象牙」,到了大家閨秀薛寶釵的口中卻變成了這樣文縐縐的句式,一個飽讀詩書的儒雅小姐形象栩栩如在眼前。
有時候不同的人物說同一句俗語,卻用不同的結構形式表達出來,作者對俗語的加工改造通過這種方式體現得更加明顯了。
第六十八回,賈蓉為尤二姐一事向鳳姐磕頭賠罪時說:「這官司還求嬸子料理,兒子竟不能幹這大事。嬸子是何等樣人,豈不知俗語說的『胳膊只折在袖子裡』。」
第六十八回,鳳姐對尤氏說的:「可是蓉兒說的『胳膊折了往袖子裡藏』,少不得嫂子要體諒我。還要嫂子轉替哥哥說了,先把這官司按下去才好。」
第七十四回,鳳姐為什錦春意香袋之事向王夫人說:「且平心靜氣暗暗訪察,才得確實,縱然訪不著,外人也不能知道。這叫做『胳膊折在袖內』。」
以上三處用到了同一個俗語,而三處俗語的結構形式卻不相同。賈蓉是直接引用這一俗語,它強調的是「折」。而鳳姐對尤氏說的是轉述賈蓉的話,轉述時做了加工,改變了句式結構,強調的重點成了「藏」。俗語的內容沒有變,但因說話人表達重點的不同,俗語的形式有了細微的變化。鳳姐對王夫人說的,因當時情景的需要,她急切地向王夫人申辯,擺出一大堆理由,而「胳膊折在袖內」這種句式在這一大段入情入理的話中,顯得簡潔、明瞭,更襯托了鳳姐的口才和當時的心情。
二、運用俗語刻畫人物的作用
不管作者用什麼形式來引用俗語,目的都是為小說的內容服務,尤其是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這些俗語大多出現在人物的言談之中,對刻畫人物有著重要的作用,其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凸現人物性格,形神兼備。
《紅樓夢》中的人物四百多人,而這四百多人各有各的獨特的姿態、個性,而每個人在言談中所引用的俗語都恰如其分,很好地凸現了人物的性格。恰如脂硯齋所評:「此等世俗之言,亦因人而用,妥極當極。」根據不同的人物選擇不同的俗語來刻畫人物性格,達到「妥極當極」的程度,是曹雪芹運用俗語的卓越成就之一。
第四十六回,賈赦想討鴛鴦為妾,鴛鴦不從並說道:「家生女兒怎麼樣?『牛不喝水強按頭』嗎?我不願意,難道殺我的老子娘不成?」「牛不喝水強按頭」這句俗語鴛鴦用反問的語氣說出,表現了她面對利誘、恫嚇,毫不畏懼的反抗精神。身為丫環而能說出這樣的話,這個人物身上人性尊嚴的閃光之處很強烈地表現了出來。
同樣具有反抗性格的尢三姐在言語中引用的俗語又有不同。
第六十五回,尤三姐罵賈璉的一段話:「你不用和我花馬吊嘴的,清水下雜面,你吃我看。見提著影戲人子上場,好歹別戳破這層紙兒。你別油蒙了心,打諒我們不知道你府上的事。這會子花了幾個臭錢,你們哥兒倆拿著我們姐兒兩個權當粉頭來取樂兒,你們就打錯了算盤了。我也知道你那老婆難纏,如今把我姐姐拐了來做二房,偷的鑼兒敲不得。」
這是一段絕妙的罵辭,連用了幾個俗語,形象地再現了尤三姐的智勇膽氣和強烈的反抗精神。同時無情地揭露了貴族子弟荒淫無恥的嘴臉,尤三姐這個人物的反抗精神較之鴛鴦更加強烈,而且所引俗語還形象地刻畫出了尤三姐潑辣的性格特徵。
平兒也是賈府的丫頭,她的性格和鴛鴦不同,這從她話中所用俗語可以更好地看出來。
第五十九回,平兒在處理小丫頭和婆子吵架的事發表意見說「得饒人處且饒人」。第六十一回她勸鳳姐對人要「得放手時須放手」。第六十二回又對林之孝家的說「大事化為小事,小事化為沒事,方是興旺之家」。這幾處所引俗語恰如其分地襯托了平兒通情達理、善良的性格特徵,作為鳳姐的親信她不依仗權勢作威作福,反而對人平和大度。
俗語刻畫人物形象鮮明的另一個著名的例子是賈芸在二十四回中對寶玉說的一段話:「俗語說的,『搖車裡的爺爺,拄拐的孫孫』。雖然歲數大,山高高不過太陽。」這是賈芸要認比自己小的寶玉做父親時所說的話,他用這兩個俗語來拍馬屁。年紀小有什麼關係呢?「搖車裡的爺爺」還有呢,又將寶玉比做太陽,真是一副一心攀高枝的急相。同時這兩個俗語還把賈芸乖巧伶俐的性格凸現了出來。
第二,刻畫人物心理,細膩得體。
要刻畫人物心理活動除了直接刻畫人物心理描寫之外,《紅樓夢》還巧妙地通過應用俗語從側面刻畫人物心理,自然得體,對人物形象有精雕細刻的作用。如紫鵑這個人物,作者對其心理活動直接描寫的筆墨不多,然而小說中有一處她的大段語言描寫給人印象深刻。這個人物形象也通過這段話豐滿了起來,其中她所引的幾個俗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五十七回,夜深人靜時紫鵑勸黛玉:「一動不如一靜。我們這裡就算好人家,別的都容易,最難得就是從小兒一處長大,脾氣情性都彼此知道的了。……俗語說『老健春寒秋後熱』,倘或老太太一時有個好歹,那時雖也完事,只怕耽誤了時光,還不得趁心如意呢。公子王孫雖多,那一個不是三房五妾,今兒朝東,明兒朝西……所以說拿主意要緊,姑娘是個明白人,豈不聞俗語說:『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
這一席話,紫鵑用了幾組俗語來勸黛玉。用「一動不如一靜」勸黛玉安心在賈府生活下去;用「老健春寒秋後熱」說賈母年事已高像「春寒」和「秋後熱」一樣為時不多了,勸黛玉早日拿定主意;王孫公子雖多,「今兒朝東,明兒朝西,」都是靠不住的;「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暗示唯寶玉是她的知己,要早做打算。
這些俗語由紫鵑口中說出,很得體也很細膩地刻畫了紫鵑對黛玉的真摯情感。黛玉對待紫鵑情同姐妹,而紫鵑對黛玉更是忠心耿耿,她一心只為黛玉的愛情打算,為黛玉的處境擔憂。所以在夜深人靜之後悄悄將肺腑之言傾吐,這幾個俗語的運用細膩地刻畫了紫鵑此時對黛玉關心而又擔憂的心理活動。真是個一片真心為姑娘的丫頭,她的一番流露真情的言語,打動了黛玉,以致於她「直泣了一夜」。
第三,表現人物身份地位,恰如其分。
《紅樓夢》中的人物分別處於社會的各個階層,出身地位各異,而這些人物的身份地位,無不與他們的語言相契合。尤其是一些俗語的運用更能反映說話人的出身乃至教育程度。
第六十一回,柳家的說:「這可是『倉老鼠和老鴰去借糧——守著的沒有,飛著的有』。」
第四十九回,寶釵說:「真如俗說『各人有緣法』」。
比較兩人所引用的俗語,很自然我們就能看出談話人是屬於哪一個階層的。柳家的是賈府的奴才,管理廚房的,而寶釵是皇商家的小姐,博學多才,她引用的俗語自然就儒雅而雋永。
即使處於同一社會階層的人物,因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所引用的俗語也風格迥異。如同樣處於上層地位的寶玉和鳳姐,二人所引俗語風格就各不相同。
第五十七回,寶玉笑道:「所謂『病篤亂投醫』了。」
第五十八回,寶玉道:「怨不得芳官。自古說:『物不平則鳴』。」
第三十一回,寶玉笑道:「古人云,『千斤難買一笑』,幾把扇了能值幾何!」
這些書卷氣十足的俗語正符合寶玉這樣一個飽讀詩書的公子的身份。
第十六回,鳳姐對賈璉說:「我那裡照管得這些事!見識又淺,口角又笨,心腸又直率,人家給個棒槌,我就認作『針』……錯一點兒他們就笑話打趣,偏一點兒他們就指桑說槐的抱怨。『坐山觀虎鬥』、『借劍殺人』、『引風吹火』、『站干岸兒』、『推倒油瓶不扶』都是全掛子的武藝……」
鳳姐所引用的俗語粗俗但很形象,既反映了她能言善辯,又和她讀書不多相契合。
總之,俗語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這些如珍珠般的俗語交織在整部《紅樓夢》中,並且成為《紅樓夢》語言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這些經過作者提煉加工的俗語用來刻畫人物,均栩栩如生、生動鮮活,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